电气控制设备课程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7924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控制设备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电气控制设备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电气控制设备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电气控制设备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电气控制设备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控制设备课程设计方案.docx

《电气控制设备课程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控制设备课程设计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气控制设备课程设计方案.docx

电气控制设备课程设计方案

电气控制设备课程设计方案

第一章、概述

1.1、电梯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亦称垂直电梯(英语:

Elevator/Lift),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俗称“䢂”(lift的译音)。

垂直电梯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

电梯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电梯,亦称电动扶梯(英文:

Escalator)、行人电梯、扶手电梯等。

电梯是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

具有轿厢的电梯,其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

1.1.1、电梯发展

电梯的起源要从公元前2600年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使用了最原始的提升系统说起,但这一类起重机都是以人力作为能源的。

直到1203年,法国的一个修道院安装了一台起重机,所不同的地方是该机器是用驴作为动力的,载荷由绕在一个大滚筒上的绳子进行吊起,这样的方法一直用到了近代,在1800年后,才有一个煤矿主利用起重机在矿洞里运送煤。

几百年来人们制造过各种各样的升降机,但它们都有缺陷:

在升降过程中起吊绳断裂时,升降机便会急速地坠落下来,这样会非常不安全。

1854年奥的斯设计了一种制动器:

将一个货车用的弹簧和一个制动杆安装在升降机的平台顶部,与升降机井道两侧的轨道连接起来,把起吊绳与货车弹簧连接起来,这样仅是起重平台的重量就完全能把弹簧拉开,避免与制动杆接触。

如果起吊绳断裂,货车弹簧就会将拉力减弱,两端立刻与制动杆咬合,即可将平台牢固地原地固定而不再继续下坠。

这台安全的升降机的成功发明使得奥的斯成了人们注目的中心。

“安全”的概念不仅开创了升降机工业,而且也为些想建造更高层建筑物以增加更多可利用空间的设计打开的通路。

但真正的电梯应该是在20世纪初才出现的。

国际上无机房电梯已经经历了四代,第一代无机房电梯诞生在意大利,其诞生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对古建筑的保护以及与液压电梯的竞争。

主要原理是电梯主机跨井道底置,即只有一个轮子在井道里,第二代无机房电梯也是井道底置,但是将主机全部搬进了井道,第三代无机房电梯为上置式,主机主要放置的形式为放在导轨上,而第三代至第四代无机房电梯的过渡产品为主机搁置于导轨顶部。

由于安全隐患严重,目前在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基本上把前两代无机房电梯都淘汰掉了,所以1997年以后几乎就没有欧洲的公司再生产前两种电梯了。

第三代无机房电梯则属于改变前两代无机房电梯特点的新型电梯。

但是很多问题仍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主机放在厢顶的安全问题和噪音很大,所以在欧洲也没有得到十分好的发展。

只有通力的电梯在第三代无机房电梯得到了发展。

但通力的产品虽然有了一些技术上的突破,特别是主机的突破应该说对无机房的普遍应用提供了十分好的机会,但是共振共鸣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这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缺陷。

而且这项技术限制了电梯的提升速度和提升高度。

第三代至第四代过渡产品主要是OTIS,OTIS与第三代的无机房电梯另一个区别就是使用它的主机是轴式马达,轴式马达可以节省顶层空间,但因为它的结构不同,所以顶层高度还不能最小,此外轴式马达的另一个缺点是不节能,并且主机的寿命可能会缩短。

第四代无机房电梯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前三代无机房电梯的缺陷,第一是安全隐患得到了解决,第二是共振共鸣问题的解决,第三是速度上只要主机生产企业能够供应,提高高度及速度不存在技术问题。

所以第四代无机房电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无机房电梯

1.1.2、电梯的控制

电梯电气控制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技术,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和调速方法等多种技术。

本文系统分析了这些技术方法的发展历史并对它们进行了分类总结。

通过分析可知,在电梯电气控制节能、效率以及控制器性价比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须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自从电梯发明以后,电梯电气控制技术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

电梯电气控制技术主要体现在电梯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上。

电梯的电气控制主要是对各种指令信号、位置信号、速度信号和安全信号进行管理,使电梯正常运行或处于保护状态,发出各种显示信号。

电梯的电气控制,过去采用继电器逻辑线路,一般称继电器控制。

这种硬布线的逻辑控制方式具有原理简单、直观等特点。

但通用性差,逻辑系统由许多触点组成,接线复杂、故障率高、设备庞大,国家已规定淘汰。

目前我国电梯主要由先进的、可靠性高的微型计算机或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

本文对我国电梯控制技术和方法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总结现有电梯主要控制方法,并对我国电梯将来控制技术和方法做出预测,这项工作能够起到继往开来的作用,对我国电梯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2、PLC与电梯的结合

PLC控制制系统由于运行可靠性高,使用维修方便,抗干扰性强,设计和调试周期较短等优点,倍受人们重视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在电梯控制系统中使用最多的控制方式,目前也广泛用十传统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技术改造。

PLC是一种专门从事逻辑控制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由于PLC具有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设计配置灵活等特点。

因此在工业控制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自80年代后期PLC引入我国电梯行业以来,由PLC组成的电梯控制系统被许多电梯制造厂家普遍采用。

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定型产品。

在传统继电器系统的改造工程中,PLC系统一直是主流控制系统。

电梯控制系统分为调速部分和逻辑控制部分。

调速部分的性能对电梯运行是乘客的舒适感有着重要影响,而逻辑控制部分则是电梯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

为了改善电梯的舒适感和运行的可靠性,现在都改为用PLC来控制电梯的运行,这样大大提高了电梯的性能。

PLC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综合了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技术而开发的新一代工业控制器。

它具有可靠性高、适应工业现场的高温、冲击和振动等恶劣环境的特点,已成为解决自动控制问题的最有效工具,是当前先进工业自动化的二大支柱之一。

PLC用于电梯控制的优点:

(1)在电梯控制中采用了PLC,用软件实现对电梯运行的自动控制,可靠性大大提高。

(2)去掉了选层器及大部分继电器,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外部线路简化。

(3)PLC可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系统,方便地增加或改变控制功能。

(4)PLC可进行故障自动检测与报警显示,提高运行安全性,并便于检修。

(5)用于群控调配和管理,并提高电梯运行效率。

(6)更改控制方案时不需改动硬件接线。

第二章:

设计方案

2.1、方案设计原则

任何一种控制系统都是为了实现被控对象的工艺要求,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在设计PLC控制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

充分发挥PLC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是设计PLC控制系统的首要前提,这也是设计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前就要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控制现场的资料,收集相关先进的国、国外资料.

(2)保证PLC控制系统安全可靠

保证PLC控制系统能够长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是设计控制系统的重要原则。

这就要求设计者在系统设计、元器件选择、软件编程上要全面考虑,以确保控制系统安全可靠。

例如:

应该保证PLC程序不仅在正常条件下运行,而在非正常情况下(如突然掉电再上电、按钮按错等),也能正常工作。

(3)力求简单、经济、使用及维修方便

一个新的控制工程固然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新工程的投入、技术的培训、设备的维护也将导致运行资金的增加。

因此,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一方面要注意不断地扩大工程的效益,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断地降低工程的成本。

这就要求设计者不仅应该使控制系统简单、经济,而要使控制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方便、成本低,不宜盲目追求自动化和高指标。

(4)适应发展的需要

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控制系统的要求也将会不断地提高,设计时要适当考虑到今后控制系统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这就要求在选择PLC、输入/输出模块、I/0点数和存容量时,要适当留有裕量,以满足今后生产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

2.2、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电梯PLC的控制系和其他类型的电梯控制系统一样主要由信号控制系统和拖动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

电梯信号控制基本由PLC软件实现。

电梯信号控制系统如图2.1所示,输入到PLC的控制信号有:

运行方式选择、运行控制、轿指令、层站召唤、安全保护信息、旋转编码器光电脉冲、开关门及限位信号等。

电梯控制系统实现的功能:

1.一台电机控制上升和下降;

2.各层设上/下呼叫开关(最顶层与起始层只设一只);

3.电梯到位后具有手动或自动开门关门功能;

4.电梯设有层楼指令键,开关门按键;

5.电梯外设有方向指示灯及电梯当前层号指示灯;

6.按钮开门:

在开关过程中或门关闭后,电梯启动前,按下操纵盘上开关按钮,门将打开;

7.指令记忆:

当轿厢操纵盘上有多个选层指令时,电梯应能按顺序自动停靠车门,并能至调定时间,自动确定运行方向;

8.呼梯记忆与顺向截停:

电梯在运行中应能记忆层外的呼梯信号,对符合运行方向的召唤,应能自动逐一停靠应答;

9.自动换向:

当电梯完成全部顺向指令后,应能自动换向,应答相反方向的信号;

10.自动返回基站:

当设定某一楼层为基站,电梯在其他楼层挺靠后一定时间无人呼叫,则自动关门回到设定基站的楼层

 

第三章、系统的硬件设计

3.1、电梯部分

使用空间:

机房部分、井道及底坑部分、轿厢部分、层站部分

3.1.1、电梯的主要组成

曳引系统:

曳引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输出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

曳引系统主要由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导向轮,反绳轮组成。

电梯导向系统:

导向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限制轿厢和对重的活动自由度,使轿厢和对重只能沿着导轨作升降运动。

导向系统主要由导轨,导靴和导轨架组成。

轿厢:

轿厢是运送乘客和货物的电梯组件,是电梯的工作部分。

轿厢由轿厢架和轿厢体组成。

门系统:

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封住层站入口和轿厢入口。

门系统由轿厢门,层门,开门机,门锁装置组成。

重量平衡系统:

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相对平衡轿厢重量,在电梯工作中能使轿厢与对重间的重量差保持在限额之,保证电梯的曳引传动正常。

系统主要由对重和重量补偿装置组成。

电力拖动系统:

电力拖动系统的功能是提供动力,实行电梯速度控制。

电力拖动系统由曳引电动机,供电系统,速度反馈装置,电动机调速装置等组成。

电气控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电梯的运行实行操纵和控制。

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操纵装置,位置显示装置,控制屏(柜),平层装置,选层器等组成。

安全保护系统:

保证电梯安全使用,防止一切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

由电梯限速器、安全钳、夹绳器、缓冲器、安全触板、层门门锁、电梯安全窗、电梯超载限制装置、限位开关装置组成。

3.1.2、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

(1)电磁制动器:

装于曳引机轴上,一般采用直流电磁制动器,启动时通电松闸,停层后断电制动;

(2)强迫减速开关:

起分别装于井道的顶部和底部,当轿厢驶过端站换速未减速时,轿厢上撞块就触动此开关,通过电器传动控制装置,使电动机强迫减速;

(3)限位开关:

当轿厢经过端站平层位置后仍未停车,此限位开关立即动作,切断电源并制动,强迫停车;

(4)行程极限保护开关:

当限位开关不起作用,轿厢经过端站时,此开关动作;

(5)急停按钮:

装于轿厢司机操纵盘上,发生异常情况时,按此按钮切断电源,电磁制动器制动,电梯紧急停车;

(6)厅门开关:

每个厅门都装有门锁开关,仅当厅门关上才允许电梯启动;在运行中如出现厅门开关断开,电梯立即停车;

(7)关门安全开关:

常见的是装于轿厢门边的安全触板,在关门过程中如安全触板碰到乘客时,发出信号,门电机停止关门,反向开门,延时重新开门,此外还有红外线开关等;

(8)超载开关:

当超载时轿底下降开关动作,电梯不能关门和运行;

(9)其它的开关:

安全窗开关,钢带轮的断带开关等。

3.2、PLC控制部分

3.2.1、PLC的选型

在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