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广东卷文科综合试题以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788542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2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试题广东卷文科综合试题以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试题广东卷文科综合试题以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试题广东卷文科综合试题以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试题广东卷文科综合试题以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试题广东卷文科综合试题以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试题广东卷文科综合试题以及参考答案.docx

《高考试题广东卷文科综合试题以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广东卷文科综合试题以及参考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试题广东卷文科综合试题以及参考答案.docx

高考试题广东卷文科综合试题以及参考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地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试卷共30小题,共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四川某家电生产集团在广东某市建立了规模化的家电生产基地,其战略目的是

A.利用更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降低劳动成本

B.利用该市接近原材料产地的优势,减少原料运输成本

C.珠江三角洲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更大的国内市场潜力

D.利用广东靠海临港的优势,建立以出口为主的生产基地

2.对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升级

B.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的矛盾仍很严重

C.第二、第三产业开放程度差异大,阻碍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D.农村城市化进程缓慢,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读图1回答3~5题。

3.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4.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北冰洋④印度洋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

5.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A.光照B.水源C.地形D.土壤

6.对冰川加速融化产生的结果表述错误的是

A.可以改变当地地貌B.可以加速水土流失

C.从长远看,可以改善灌溉条件D.增加了灾害危险

7.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A.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

B.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

C.人类活动都会对生物体带来灾难

D.人类对自然的维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

8.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

9.与图2中丁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

A.长沙B.宜昌C.太原D.合肥

10.下列民居最能反映人文环境特征的是

A.②③④B.①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图4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

读图回答11~13题。

11.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时30分B.2时30分C.8时00分D.3时30分

12.下列哪座城市昼夜长短的状况与图示情况最接近

A.大庆B.海口C.岳阳D.长春

13.若AB弧表示2006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

设B点为零时,则100°E的区时为

A.2月28日13时40分B.2月29日13时40分

C.3月2日14时00分D.2月28日14时00分

14.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的变化情况为

A.风速变小,风向不变B.风速变大,风向不变

C.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D.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

15.图5中反映交通和信息通讯技术进步对文化扩散的空间与时间变化影响的曲线是

A.②和③B.①和③C.②和④D.④和①

16.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共航行2.27万海里(l海里=1.852千米,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收集陨石5千多块。

这次考察的行程相当于绕30度纬线多少圈?

南极地区陨石丰富的原因是

A.2圈多;降落的陨石比别的地区多B.1圈多;气候寒冷,陨石容易保存

C.2圈多;磁场强,能吸引更多陨石D.1圈多;降落的陨石比别的地区大

17.水汽压高低可以反映水汽含量的多少。

图6是某城市近地面水汽压等值线图,哪种原因可导致等值线数值自外向内减小

A.城市绿地面积比郊区大B.城市地面蒸发能力弱

C.城市地面可供蒸发的水分少D.气旋过境

18.自然状态下,哪一种陆地自然带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最大

A.中国温带荒漠带B.巴西热带雨林带

C.北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俄罗斯苔原带

19.图7中甲、乙、丙、丁表示了我国四个地区的优势产业形成的要素,这四个地区的优势产业依次是

A.电子信息工业、羊毛衫加工业、旅游业、水产品加工业

B.羊毛衫加工业、旅游业、电子信息工业、水产品加工业

C.旅游业、电子信息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羊毛衫加工业

D.电子信息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羊毛衫加工业、旅游业

20.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地价大幅度上涨会促使一些企业搬迁到低地价地区

B.油价大幅度上涨对运费高的企业影响最明显

C.商业区位的选择对不同地段有很强的敏感性

D.高新技术产业布局有远离城市的倾向

得分

评卷人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

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1.关于我国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正确表述是

A.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然表现为城市面积扩大和农业用地减少

B.工业化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C.陆路交通的发展导致了“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衰落

D.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城市的选址与拓展方向

22.图8反映了过去两千年来南极海豹毛中汞含量的变化,从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海洋生物通过食物链富集了汞元素

B.人类对南极地区的影响从人类登上南极大陆开始

C.汞含量的变化与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有关

D.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具有环境代价的

23.结合全球变暖趋势,如果只考虑洋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未来可能出现

A.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B.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加强

C.欧洲和北美东部气候变暖D.欧洲和北美东部气候变冷

24.“湖广熟,天下足”表明长江中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产粮区,其主要原因是

A.雨热条件好,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自然灾害少

C.河流众多,交通便利D.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足

25.下列与我国西南地区相关的正确说法是

A.西双版纳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冬无寒潮,夏无台风

B.垂直地域分异明显,自然带谱自西向东复杂程度增大

C.地势险要,交通不便,水土流失较严重

D.位于我国第二级地形阶梯,地形起伏大,平原丘陵规模大

26.都市农业的发展对城市环境的积极影响表现为

A.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方式B.保护开敞地,防止非法倾倒垃圾

C.有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D.改善城市微气候,美化城市环境

27.从表1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A.灾害的强度减小了B.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

C.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D.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

表1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指标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1993~2002年

灾害数量/次

1110

1987

2742

2935

死亡人数/万人

196

80

79

53.1

受影响人数/万人

7.4

14.5

19.6

25

灾害损失/亿美元

1310

2040

6290

6550

图9表示了我国75°E~102°E附近范围内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变化的情况。

读图完成28~29题

28.我国高山林线的高度

A.在30°N附近变化最为剧烈

B.在30°N以北变化只受温度的影响

C.在30°N以南降低是因为地形的影响

D.从高纬到低纬持续上升

29.沿30°N一线地区

A.热量条件优越,畜牧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

B.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

C.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具有开拓南亚市场的重要意义

D.煤炭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30.气候与临海性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世界主要经济产出地分布在

A.热带、亚热带沿海区域

B.距江海联运水道100公里以内区域

C.世界人口最密集区域

D.温带气候区域

第Ⅱ卷(共80分)

得分

评卷人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80分)

31.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共14分)

(1)此地区地势总体特征为,气候类型为。

(2)月牙泉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地下水。

近年来,其水位大幅度下降,主要是由于

(3)此地区以壁画著称的旅游景点是。

(4)影响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限制因素有。

(填写正确项的字母)

A.远离主要客源地

B.风沙影响

C.交通落后

D.景点单一

E.酸雨腐蚀文物

(5)该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32.根据所给资料,回答问题。

(共19分)

资料1:

见图11

资料2:

图12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

资料3:

表2是图11中A—B线上某乡的有关资料。

表2

自然

环境

海拔高度(米)

1600

年降水量(mm)

350

≥10℃积温(℃)

2997

土壤侵蚀强度(吨/年·平方公里)

5200

植被覆盖率

1900年

较高

2005年

显著降低

灌溉面积(公顷)

0.0

人均耕地(公顷)

1970年

0.57

2005年

0.23

每公顷土地投入成本(元)

4185

土地产值(元/公顷)

5610

耕作方式变化

1955~1980

歇地→小麦→豆科类→马铃薯或杂粮→歇地

1981~2005

小麦→小麦→小麦→马铃薯→马铃薯

(1)根据资料1,从B至A反映出和地域分异规律,穿过的经济地带包括。

(2)根据资料2,当年降水量小于300mm时,森林的覆盖率较低,降水的侵蚀力。

当年降水量在mm之间,降雨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

当年降水量超过450mm之后,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明显。

(3)根据资料3,从干湿区上划分,该乡属于区,耕作制度是。

(4)根据上述资料,目前该乡的人地关系存在哪些问题?

如何协调?

33.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共13分)

(1)目前广东呈现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相对落后的粤北山区经济发展格局(图13)。

200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年末户籍总人口为24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8万人。

按户籍人口计算,此地区城市化水平是(保留整数)。

(2)读图14—15,指出景观特征。

图14:

图15:

(3)适合粤北山区发展的产业有。

(4)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发展成为城市密集区,其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填写正确项的字母)

A.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B.建立城市绿地系统,构建城市绿化隔离带

C.大量移种山区古树绿化城市

D.鼓励新建“花园式”工厂

E.改善交通体系,减缓交通拥挤

34.当今世界呈现出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多元化差异。

根据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共26分)

(1)在德国,城市、工业与人口的地区分布相对均匀,而在日本却高度集中,原因是什么?

(2)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反映收入水平,以教育入学率指数表示社会发展水平。

依据这两个指数的组合关系,将图16中12个国家的代码按四个一组分成三类:

;;。

(3)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目前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读图17回答问题。

①从出口产品的类型上看,中国与欧盟的主要差异是,说明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具有很强的性。

②从中长期看,中国只有通过等措施才能提升产品的全球竞争力。

(4)根据下列资料与图18—19,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社会贫困化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资料: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化问题日益严峻。

此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仅为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1.75%,国内生产总值多年平均增长率为0.6%,外债负担沉重;出生率、死亡率分别为4.1%和1.4%;成人文盲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使用卫生设施和安全饮水的人口分别为37%、45%,结核病、疟疾、艾滋病等情况严峻。

35.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共8分)

日晷(gui)是古代的一种测时工具,其测时原理是利用太阳照射下,物影的移动来指示时间。

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可分为赤道日晷、地平日晷等不同种类。

赤道日晷晷盘应与地球赤道平行。

晷针要垂直穿过晷盘中心,并指向正北、正南方向。

晷针针影在晷盘上移动的角度与太阳在天空中移过的角度是一致的。

某科技馆(29°36′N,106°00′E)拟建造一座赤道日晷。

请完成下列问题。

(1)此科技馆位于。

(填写正确项的字母)

A.兰州市B.重庆市C.贵阳市D.武汉市

(2)在安装日晷时,首先选择一块平坦的地方安放日晷底座。

晷盘与底座水平面的夹角应为。

(3)当晷针影恰好在晷针的正下方时,当地时间为时。

(4)冬至日,当晷针影恰好与晷针正下方的刻度线重合时,此地的太阳高度角是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广东卷)

参考答案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

D

解析:

本题结合“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家电企业属于劳动指向型工业,适宜建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而非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的广东、四川的该类企业在广东建厂,目的是为了向国外出口其产品。

2.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产业结构的有关理论,这部分知识要注意结合中国国情总结。

中国目前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飞快发展,“瓶颈”制约作用已经大大减弱,故选B。

3~5.答案:

3.B4.D5.A

解析:

本组题结合地图考查区域地理中的我国西部地区——新疆,根据图形轮廓,首先判断该地区为新疆,再根据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可判断出答案。

新疆东部、南部由于有高山阻碍,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水汽很难到达,而西部、北部地形相对较低,故水汽可以到达。

新疆地区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充足。

6.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全球变暖问题的影响。

冰川融化加快,在短时间内增加了容水量.但冰川属于静态水资源,循环周期漫长。

若冰川融化加快,冰川面积将减少,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7.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有关理论。

人类应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协调统一,故选D。

8~9.答案:

8.A9.C

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

首先,要注意图中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只有甲图中降水量数值明显小于蒸发量,再根据蒸发量的两组数据可确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图中降水量、蒸发量数值都极小,说明为气候极低的极地气候。

丙、丁气候依此方法判断。

第9题,从上题中,已经判断出丁为温带季风气候,故选C太原。

10.答案:

B

解析:

本题通过“设计巧妙的邮票”考查我国南北方的建筑景观,材料新颖,考查内容又属于新课标的要求。

广东、福建、广西、上海四省区地处我国南方,气候湿热,民居应该轻灵、透风;山西、北京地处我国北方,气候寒冷,民居应该防风、保温。

但是从图中看出,开平民居和客家民居厚实、严谨,目的是出于安全原因而修建成城堡风格的建筑;北京民居也是出于安全原因而修建成封闭的四合院。

11~13.答案:

11.B12.A13.C

解析:

此组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难度较大。

第11题,从图中可判断,A、B、C、D在同一纬线圈上,故日出时间相同,AB为夜弧,跨75°,故夜长占75°/360°,可算出夜长为5小时,0时前后夜长各占一半,故日出为2∶30。

第12题,根据上题中夜长只有5小时,说明此地纬度较高,故选A。

第13题,已知B点为0时,A点一定在180°经线上,可判断出B点为105°W,求100°E的区时可用公式法算出。

但要注意不是算地方时。

14.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运动的有关知识。

自上而下,摩擦力逐渐减少,故风速加大。

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故选D。

15.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地域联系主要方式有关知识的理解。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交通、信息技术越来越进步,对文化扩散的空间、时间变化影响是很大的。

16.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纬度数值的计算,30°纬线长为4万km×cos30°≈3.464万km,而“雪龙号”行程为2.27万×1.852≈4.20万km,故为l圈多。

17.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热岛效应的有关理论。

城市由于建筑物多,地面多硬化,植被覆盖率低,故蒸腾、蒸发相比郊区弱。

18.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差异性有关知识。

温带荒漠带由于降水稀少,植被稀少,生态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

19.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产业区位论的有关理论。

衡量一种产业布局在哪里,主要看主导区位,根据图中所示,可判断出答案。

20.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的有关知识,高新技术要求环境质量高,还要求有高科技人才,故不能远离城市。

二、双项选择题

21.答案:

BD

解析:

本题结合“我国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考查考生识记、理解知识的能力。

A项错在“必然”二字上,城市面积扩大只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一个方面。

C项因果关系是错误的,原因是“运河淤塞,河运衰效”,而非“陆路交通的发展”。

22.答案:

AD

解析:

本题材料新颖,通过“海豹毛中汞含量的变化图”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隋唐时期海豹毛中汞含量最高,说明人类通过食物链已经对南极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近代和现代海豹毛中汞含量较低,说明汞含量的变化与工业污染无关。

23.答案:

AD

解析:

本题通过“全球变暖的影响”考查考生理解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触化,北大西洋正在越来越多地被融化的冰川、增加的降水以及淡水径流所淡化,高纬降水的增加将导致更多的淡水注入北大西洋高盐高密度的海水中,而通常情况下该地区的海水主要受墨西哥暖流和高盐度海水的影响。

因此,大规模的暖水洋流再也无法到达北大西洋,其直接的影响是造成欧洲以及北美东部地区的温度下降。

24.答案:

A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分析与选择。

气候、地形、水文、土壤、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以及交通、劳动力、历史等人文因素都是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但是就古代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最主要的区位因素应从气候、土壤、劳动力、历史等因素分析。

25.答案:

AC

解析:

本题结合“我国西南地区的区域特征”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该地区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势崎岖,且地形由西向东起伏变大,垂直地域分异更加显著。

26.答案:

BD

解析:

本题结合“都市农业”这一热点知识,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只要注意题干中“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就不难作出正确选择。

都市农业的环境功能,主要是指营造优美宜人的绿色景观、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到净化环境、增加绿地、防御灾害等作用。

27.答案:

BC

解析:

本题结合“自然灾害”考查考生对图表信息的分析、归纳和处理能力。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灾害次数增多,受灾人数增多,灾害损失增加,说明灾害强度增加了。

表中资料表明灾害死亡人数减少,说明人类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

28~29.答案:

28.AC29.BC

解析:

本题材料新颖,通过“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变化情况”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第2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30°N以南地区的林线高度基本不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地形高度变化不大;30°N以北的林线高度随纬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因为该地地势落差和降水变化都大,并且30°N附近地区变化最为激烈。

第29题,通过经纬度可知该地地处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临近南亚,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

30.答案:

B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

人口最密集的地区经济不一定都发达,如南亚、东南亚地区。

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不适于人类居住,工业相对落后,经济产出少。

三、综合题

31.(共14分)

答案:

(1)南高北低温带大陆性气候

(2)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水利工程建设;水面蒸发量大;农业用水量增加

(3)莫高窟(4)ABD(5)日照强;昼夜温差大;水源(或灌概)有保证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我国西北敦煌地区的气候、地形、水文、旅游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

从图中冲积平原的形状(扇形)可知该地南高北低,从图标注中的“敦煌”,“月牙泉”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32.(共19分)

答案:

(1)纬(经)向经(纬)向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2)较低(或弱,或不强)300至450增强(3)半干旱一年一熟

(4)存在的问题:

①降水量少(或半干旱区),降水季节不均(或年际变化大),气候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②垦殖过度,土地贫瘠,土壤侵蚀强度大(或水土流失严重);

③耕作不合理,土地收益低,土地生产力低,土地利用不合理(或土地利用向恶性发展);

④人口增长快,人均耕地减少;

⑤农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水平低。

协调措施:

①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草;

②治理水土流失;

③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土地生产力;

④调整农业结构;

⑤政府支持;

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⑦控制放牧;

⑧(适当)移民,缓解环境压力。

解析:

本题通过丰富的图表资料综合考查我国国土整治方面的相关知识。

(1)题,具体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和我国三大经济带的划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2)题,具体考查考生对三轴坐标图的读图分析能力,难度不大。

第(3)题,该地年降水量小于400mm,属于半干旱地区;从积温和耕作方式的变化可推断,该地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

第(4)题,具体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全面准确。

33.(共13分)

答案:

(1)72.0%

(2)图14:

城郊农村;菜地,精耕;楼房密集

图15:

山区农村;稻田,较粗放;低矮泥瓦房

(3)绿色农业;资源型产业;旅游业;水电;农副产品加工(4)ABE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及国土整治方面的问题。

第(l)题,具体考查考生基本的地理数据计算能力,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总人口,即(2452-678)/2451≈0.72。

(2)题,具体考查考生对地理景观的判断能力,两幅图都是农村景观,不同的是一个在城郊,一个在山区。

第(3)题,粤北适于发展的“产业”主要指农业、工业。

第(4)题,具体考查该地国土整治方面的问题。

34.(共26分)

答案:

(1)德国:

①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差异小;②交通位置优越,交通道路网发达,河、海港众多;③历史上,曾形成过众多经济中心;④国家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