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移动基站动力环境监控安装及验收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786087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移动基站动力环境监控安装及验收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移动基站动力环境监控安装及验收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移动基站动力环境监控安装及验收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移动基站动力环境监控安装及验收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移动基站动力环境监控安装及验收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移动基站动力环境监控安装及验收指导意见.docx

《江苏移动基站动力环境监控安装及验收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移动基站动力环境监控安装及验收指导意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移动基站动力环境监控安装及验收指导意见.docx

江苏移动基站动力环境监控安装及验收指导意见

 

江苏移动基站动力环境监控设备安装指导意见

江苏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3月

1.4适用范围2

2指导意见3

2.1数据采集安装部分3

2.2现场布线接线部分4

2.3线槽选用原则5

2.4系统接地和防雷原则5

2.5供电系统要求7

2.6系统检查7

2.7系统验收………………………………………………………………………………………8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完善江苏移动基站室内环境监控现场安装工艺的规范性及现场施工指导准确性,经修订提出此工艺规范,确保基站环境监控建设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基站环境监控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1.2编制依据

1.2.1中国移动通信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00年3月

1.2.2通信电源、机房空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暂行规定,邮电部电信总局,1997年5月

1.2.3通信电源、机房空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技术要求,邮电部电信总局,1996年2月

1.2.4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选型技术要求,电网综[1997]文件

1.3参考文件

1.3.1YDN714-98《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测试方法》

1.3.2YDN023-96《通信电源和空调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要求(暂行规定)》

1.3.3YD2001-92《市内通信全塑电缆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1.3.4GB7450-87《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

1.3.5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相关基站动力环境监控安装规范及质量标准

1.4适用范围

1.4.1本指导意见可作为江苏移动基站动力环境监控设备安装的指导。

1.4.2各建设单位应参照本指导意见和工程设计要求,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

1.4.3未列入本指导意见的安装规格标准应按国家相关标准、工程设计要求实施。

1.4.4本指导意见的技术规定不应与国家、行业标准相抵触,当出现矛盾时,应以国家、行业标准为准。

2指导意见

2.1数据采集安装部分

2.1.1采集设备(含配电箱、OCE、OCI等)可安装于机架或壁挂安装,应安装在被监控设备的附近,尤以桥架下方为首选位置,同时考虑采集设备安装的隐蔽性、可维护性及与现有基站设备的协调性和安全性。

采集设备沿墙面安装时,采集器下沿高度不低于1.4米左右。

监控采集设备应做好标签,标明“用途/采集设备地址”,如:

“艾默生电源/1”;线缆两端必须做好标注.要求字体工整、清晰。

2.1.2电量变送器、接触器、空开等设备应尽量安装到配电箱中。

电流采集时,使用截面不低于2.5mm2的导线进行连接,电流互感器次级严禁开路,连接在电流互感器次级的设备必须串联,不容许对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接入熔断器进行“保护”。

三相电压取相接线端子螺丝与垫片的型号要求大小配套,保证接触面积为最大,三相电压采集应为交流配电屏内空开的接入端,电压采集端应加装保险(100mA)。

电流和电压存在着配对关系,注意相序不要接错。

门开联动灯控为靠门侧的一路开关。

2.1.3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空气流动顺畅处,避免安装在空气流动不畅的死角,避免安装在空调通风孔等温度变化较快的地方。

火灾感应探测器采用吸顶安装,尽量安装在电源及配电屏等强电设备上方,水平距离0.5m范围内,不应有遮挡物。

门磁开关尽量安装在门轴距离最远处。

水浸探测电极采用贴地安装,凹面离地4mm左右。

表温变送器要用导轨或者胀塞固定在墙上,不能用扎带或者双面胶固定在电池组侧面。

2.1.4门禁控制器门侧室内安装,便于操作。

门禁读卡头要埋墙安装,距外墙面不大于8cm,采用支架固定,外用档板遮盖,利于调试和维护。

内不可用石灰抹死或采用塑料泡沫或硬纸板填塞。

电控锁安装时,控制电缆应隐蔽或穿管,不应有外露。

2.1.5空心板墙面和石膏板墙面在安装采集器较重设备时需要在墙面先做处理,如空心板墙面里面需要安装支撑架,石膏板墙面可以局部去掉石膏,先安装一层木板等等。

最重要的是安装在墙面上的采集器稳固,整体布线美观。

潮湿的环境下安装线槽和采集器,需要避开容易浸水的墙面,采集器需要安装在通风的地方。

2.2现场布线接线部分

2.2.1严格根据设计文件配线要求进行施工。

电缆的电气规格要大于或等于设计要求。

2.2.2线缆有统一编号、字迹清晰、不易擦除。

编号与图纸一致,按线号应能从图纸上查出线缆的名称、规格及始终点。

2.2.3线缆走线应不影响基站原有走线及设备的维护,桥架走线的捆扎间距、方向及线束粗细应与原走线风格一致。

2.2.4线缆走线保持安全、规范、合理、美观、可靠,接线端要留有适当余量,不允许拉紧,任何线缆中间不能有接头。

2.2.5线缆、线束需弯曲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其直径的2倍。

在插头座外壳根部弯曲时,弯曲半径一般不小于其直径的5倍。

2.2.6交流线和信号线要求分开布线;桥架走线尽量依次为信号线、接地线、直流线、交流线。

2.2.7从线槽到采集设备的裸露线缆应顺直平整,不可歪斜、交叉,更不能拉紧,细缆尽可能走在粗缆背后。

2.2.8标志套管长短一致,标识清晰、工整、可辩,字迹一律向外。

2.2.9设备和线槽安装端正、固定牢靠。

线槽布置应遵循“沿顶、靠墙、饶梁”规则,横向水平、竖向垂直。

2.2.10外露线缆需用绝缘胶带缠绕。

每根线缆两端应用白色胶带标记线缆号。

线缆护套接口处加装热缩套管。

2.2.11传输电缆接头应制作规范,应可靠焊接,焊点光洁、平滑,无毛刺,无虚假焊;外包绝缘良好、牢固。

2.2.12对于设备通讯口直接接入处理机的设备,接口部分使用DB9,DB25转接头管脚必须焊接正确牢靠,转接头与设备必须固定牢靠。

2.2.13线缆外绝缘层剥离时,不得损伤芯线的绝缘层。

去除端头外绝缘层时,不得损伤内层线的绝缘,若有损伤露铜时,则需须重新剥线。

去除外绝缘层的切口处,应加热缩管处理。

2.2.14不同的导线截面积和压接端子,选用相应的压接口。

压接完后,稍用力拉拔导线,验证压接是否可靠。

若有松动,需再压接一次;导线若被拉出,则需换用新端子压接。

2.3线槽选用原则

2.3.1PXC1-50×80行线槽,适用于线缆至采集设备的走线、引线、分线。

为了使行线槽端口处美观,建议槽盖板剪切缺口后,用打火机烧烤折弯成90度或将槽盖板锯成小块用PVC胶粘接。

由缆沟、地板或桥架至采集设备的短距离走线,且线缆较多时,可全部采用该行线。

2.3.2PXC1-30×35行线槽,适用于电池组线缆的走线、引线、分线。

行线槽底部用3M双面泡棉胶带粘贴在电池组的槽铁上或置放于电池组中间空档处。

粘胶处应擦拭干净,粘胶面勿污染。

2.3.3GA39线槽,适用于各采集点间线缆汇聚后的布线、走线及各种传感器线缆的走线。

2.4系统接地和防雷原则

2.4.1系统所有硬件设备必须严格接地,杜绝悬空状态。

监控系统的接地应必须利用基站原有的保护接地装置。

2.4.2对地的要求:

要求防雷地都接到与接地网相联接的保护地,地阻不大于5Ω。

接地排应为厚度大于3mm的金属条。

基站三地(保护地、防雷地、直流地)合一时,系统防雷地可接在直流排上,否则禁止将系统防雷地接在直流排上。

严禁将任何地线接在交流零线排上。

2.4.3接地要求:

♦接地线必须是截面积为10mm2以上的铜导线,其长度不超过50米。

♦所有通信线的屏蔽层要两端接地(包括各类变送器至采集器间的通信线),智能设备端接设备外壳,在离接地点最近处剥开通信线屏蔽层接地。

不得将屏蔽层直接焊接于转换头(DB9,DB25等)的金属外壳上。

♦所有预留备用线、多股线缆中未用的空线,设备外壳接地点均应就近接地。

♦采集设备的保护地与通信线屏蔽层的接地点,用≥2.5mm2黄绿双色线汇接到配电箱附近的接地端子上,然后通过≥10mm2黄绿双色线与基站接地端子相连接,并且线缆两端应有去向标记。

♦所有设备外壳、机架、机柜均应直接接地。

对外壳没有接地端子的设备,地线应接在设备外壳固定螺丝上,该处的外壳防锈漆要清除干净,确保压接端子的接地良好。

2.4.4监控防雷器件要求

♦IDA-DCM连接到传输网的端口必须加装E1防雷板。

♦IDA内部422防雷板必须安装

♦门禁信号连接到监控系统前必须经过RS485信号防雷器保护,并且防雷器安装在靠近监控系统侧。

♦其他智能设备如开关电源、空调等,连接到监控系统前要经过信号防雷器保护,并且防雷器安装在靠近监控系统侧。

♦注意各防雷器接地连接要牢固可靠。

2.4.5地线与地排的连接

♦系统防雷地线与地排的连接时,不允许断开地排上的任何地线,严禁将监控系统防雷地并接在地排上有其它地线的螺栓上;

♦用O型端子或用地线做成O型并用焊锡封成牢固的闭环圈压接在地排上,中间不得加垫圈和其它东西;

♦地线应在靠近地排的一边,螺母下要加弹垫,螺栓应朝向容易安装方向(向上或向外)。

2.5供电系统的总体要求

2.5.1取电应通过空开或熔断器,不得直接从母排取电。

电源线不小于1.5mm2。

2.5.2电源线应该采用整段的线料,不可以在中间接头;

2.5.3交流电源线必须有接地保护线;

2.5.4直流电源线接续时应该连接牢固,接头接触良好,保证电压将指标及对地电位符合设计要求;

2.5.5所有电源线的正负极以及地线应有明显的标志;

2.6系统检查

2.6.1端局设备和线槽安装是否按照工艺规范严格执行,有否安装很不牢固的情况存在,有否严重损坏机房墙面的情况存在。

2.5.6线槽接头处的连接头有无遗漏;线槽间的接缝是否严实;盖板是否盖好;线槽附件有无歪斜。

2.5.7被污染的设备表面、线槽盖板等处应用清洁剂和毛巾擦拭干净。

2.5.8变送器、桥架等处线缆的捆扎处是否有遗漏,扎带余尾是否均已剪去。

2.5.9对照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检查接线是否有漏接、错接;号码管长短是否一致,字迹是否清晰可辩;走线是否横平竖直,整齐美观;桥架线缆有无悬空处。

2.5.10电缆沟、缆井及地板的盖板是否都盖好,有无落空现象;在走线墙洞处掀开的防火泥是否已经复原。

2.5.11通电前必须用兆欧表或者万用表,对供电线路的输入,输出端及回路开关、熔断器等进行绝缘电阻的测量,其交流回路的最低电阻值应≥10MΩ;直流回路的最低电阻值应>2MΩ。

2.5.12确认供电线路及设备、元件无短路、开路或接触不良等现象时,方可通电试验。

2.7系统验收

2.7.1验收准备阶段(时间长度视端局数量和远近定)

目的:

确保系统功能和性能准确。

在测试过程中,对系统中的每个开关量和模拟量进行严格的测试,并对安装设备进行统计确认。

测试过程中,对设备安装的清点,完成《安装设备清单》的确认,整理测试记录,完成《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在监控中心对系统功能逐一进行测试、验证,完成《系统功能测试报告》。

 对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文档进行整理。

对验收时所需文档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整理制作。

 系统进行72小时的系统试运行,观察系统稳定运行情况,作试运行记录,完成《系统试运行报告》。

完成设计文件会审和竣工技术文件检查(文件格式参见模板)。

2.7.2验收阶段(时间长度约1天左右)

目的:

完成验收,交付局方使用

 验收工作的主要议程有:

工程介绍(由甲方介绍,乙方协助其准备材料,部分环节可视情况省略)。

介绍工程实施的背景、目的、意义、实施过程、长远规划等);

系统介绍(由乙方人员主讲,部分环节可视情况省略)。

介绍系统设计思想、系统结构、网络结构、软硬件功能、系统特点、升级、扩容、工程实施过程及完成情况等;

系统演示。

主要为监控中心功能演示和实时告警演示,事先应作好准备,选取有代表性的功能项作为演示项目。

现场参观。

在乙方人员引导下,参观中心及部分端局,实地讲解系统。

抽检。

由验收组人员对系统功能及测点、文档资料、工程工艺等进行抽查。

验收总结会。

验收小组成员对验收测试情况进行总结,作出验收结论,对于双方协商认可的遗留问题,可写入《工程备忘录》,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承诺。

双方无异议后,在《验收报告》上签字认可,系统通过验收,投入运行。

 工程移交。

 工程验收完成,将工程竣工图纸、相关文档资料、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以及维护用备品、备件等移交用户工程负责人,填写《系统移交记录表》。

竣工技术文件文件移交。

 根据系统调试、测试记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起草一份《系统故障简要处理办法》交用户,便于用户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

 工程结束。

投入运行,进入维护期。

 

附录:

竣工技术文件表格模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