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7794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答案.docx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答案.docx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成语(了解大意)

1价值连城:

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2完璧归赵: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渑池之会:

也作“渑池之功”,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

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4负荆请罪:

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

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

5刎颈之交:

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6怒发冲冠:

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极端愤怒。

7白璧微瑕:

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美中不足。

二、通假字

1、不:

可予不(通“否”)

2、案:

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3、缪:

秦自缪公以来(通“穆”)

4、孰: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5、拜送书于庭(通“廷”,朝廷)

三、一词多义

1、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在)

④归璧于赵(介词,到)

2、乃:

①臣乃敢上璧(才)

②乃设九宾礼于廷(于是,就)

3、以: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介,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⑥宁许以负秦曲/以绝秦望/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目的连词,来)

⑦特以诈佯为予赵城(介,用)

⑧以相如功大/徒以吾两人在也/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连词,因为)

4、而:

①而绝秦赵之欢/而束君归赵矣(反而)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而位居我上/而君畏匿之(转折连词,但是)

③毕礼而归之/去亲戚而事君/而束君归赵矣。

(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④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秦王于群臣相视而嘻。

(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⑤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表示因果关系)

⑥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第一处,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第二处,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而且”。

⑦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而后”,才,方才

⑧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已而”连用,不久

5、且:

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且秦强而赵弱/且相如素贱人(况且)

②示赵弱且怯也(表并列,并且)

6、因: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③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7、之:

①大破之(代,指齐国)

②秦昭王闻之(代,指赵王得和氏璧这件事)

③即患秦兵之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助,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均之二策(代,这)

⑤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助,的)

⑥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代,我)

8.为:

①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是)

②则请立太子为王(动,做)

③秦王善为秦声(动,弹奏、演奏)

④为一击缶(介,替、给)

⑤为刎颈之交(动,成为)

9、急:

①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作名,急难)

10、传: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动,传递)

②天下所共传宝也(动,传扬)

③舍相如广成传(zhuàn名,招待宾客的馆舍)

11、幸:

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③则幸得脱(侥幸)

12、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13、书:

①使人遗赵王书(名词,信)

②秦御史前书曰(动词,写)

14、请: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臣请就汤镬(请求)

②臣请完璧归赵/则请立太子为王(请允许我)

15、使:

①臣舍人蔺相如可使/使不辱于诸侯(动,出使)

②使人发书至赵王(动,派)

③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名,使者)

④使归赵(介词,让)

16、故:

①故欲往/故令人持璧归(所以,因此)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名,缘故)

17、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动,跟从)

②臣从其计(动,听从)

18、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③我见相如(动词,看见)

19、虽:

①相如度秦王虽斋(即使)

②相如虽驽(虽然)

20、负:

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21、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不过)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22、徒:

①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慕君之高义也/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仅仅)

23、素:

①且相如素贱人(向来、本来)

②调素琴(朴素、没有装饰的)

24、上:

①怒发上冲冠(状语,向上)②臣乃敢上璧(动词,献上)

四、词类活用

⑴名词活用作动词

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阿使其从者衣褐(衣yì,穿)

左右欲刃相如(刃,杀)

于是相如前进缶(前,上前)

舍相如广成传(安置住宿)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向人进酒或献礼)

臣语曰((yù,告诉)

⑵名词作状语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相如奉璧西人秦(西,向西)

间至赵矣(间jiàn,从小路;一说,间,秘密地)

卒廷见相如(廷,在朝廷,在朝堂上)

⑶动词的使动用法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归,使……回去)

以绝秦望(决,使……断绝)

辱其群臣(辱,使……受辱)

归璧于赵(归,使……归回)

秦王竟酒(竟,使……完毕)

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⑷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坚明,使(约束)坚定明白)

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相如素贱人,吾羞/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6)形容词作动词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

(7)形作名

急: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急难)

(8)动作名

为刎颈之交(朋友)

五、古今异义: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古——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古——表原因的虚词。

3、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歌伎、宫妃。

4、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皇帝左右的侍臣。

5、秦自缨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古——盟约。

6、宣言日:

“我见相如,必辱之。

”。

古——公开扬言。

7、壁有瑕、请指示王。

古——指出,给人看。

8、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古——从这里开始,向那里……。

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古——趁此。

10、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古——前,走上前去;进,奉献。

11、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古——得到惩处。

12、明年复攻赵。

古——第二年。

13、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古——地位低下,见识浅薄。

14、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古——指门客。

六、特殊句式归纳:

1、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蔺相如者,赵人也。

③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④我为赵将。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⑦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⑧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倒装句:

a.状语后置: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

②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于)境上会)

③而君幸于赵王(=而君于赵王幸)

④拜送书于廷(=于廷拜送书)

⑤大王见臣列观(=大王(于)列观见臣)

⑥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臣头今与璧俱于柱碎矣)

⑦使不辱于诸侯(=使不于诸侯辱)

⑧设九宾于廷(=于廷设九宾)

⑨会于西河外渑池(=于西河外渑池会)

⑩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强秦之所以不敢于赵加兵者)

b.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

(=求可使报秦之人)

c.宾语前置:

何以知之/何以知燕王(=以何知之)

3、省略句:

①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②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③不如因(之)而厚遇之。

④请奉盆缶(于)秦王。

⑤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⑥秦王坐(于)章台见相如。

⑦大王见臣(于)列观

⑧欲以(之)击柱

⑨使(之)归(于)赵

⑩为(之)一击缶

11)不肯与(之)会

4、被动句: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④使不辱于诸侯

 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