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远程研修历史文本资料一近代英国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77774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远程研修历史文本资料一近代英国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远程研修历史文本资料一近代英国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远程研修历史文本资料一近代英国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远程研修历史文本资料一近代英国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远程研修历史文本资料一近代英国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远程研修历史文本资料一近代英国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远程研修历史文本资料一近代英国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远程研修历史文本资料一近代英国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远程研修历史文本资料一近代英国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1)知道《权利请愿书》的主要内容,认识英国革命前国会与国王围绕税收问题展开斗争的实质。

(2)了解《大抗议书》的基本内容,理解国会通过该文献前后国会与国王冲突的主要原因。

(3)简述国会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护国政体”和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

4.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1)概述《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理解“限制王权、国会权力至上”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

(2)简述英国责任制内阁建立的基本史实,认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

7.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1)简述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斗争的基本史实,认识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对欧洲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选修4:

讲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分析其功过。

必修1: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从课标看,我们需要从宏观上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1.注重各模块的知识整合。

选修2不同课内容之间的整合、选修2、4与必修1不同模块之间的整合。

比如:

选修2:

革命前的专制思想;

革命中的殊死搏斗;

革命以妥协结束;

革命后英国的渐进改革(革命从洛克那里获得合法性辩护、历史的经验教训;

君主统而不治、责任内阁制、宪章运动、议会改革等)

2.选修2中英国史的立意。

首先是求自由(自由范围的扩大,从封建贵族到资产阶级,再到工人阶级);

革命中的曲折反复;

革命后的顺流而渡。

1901年6月,梁启超在《过渡时代论》中写道:

“欧洲各国自二百年以来,皆过渡时代也,而今则其停顿时代也。

”“船头坎坎者,自由之鼓耶?

船尾舒舒进,独立之旗耶?

当十八、十九两世纪中,相衔相逐相提携,乘长风冲怒涛以过渡于新世界者,非远西各国耶?

顺流而渡者,其英吉利耶?

其次是如何对待传统:

限制王权的传统如何在近代获得新的意义,并最终发展出现近代宪政。

好!

那么下面就请两位老师就今天交流的主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谈谈在教学具体内容上需要把握的总体方向是什么?

好的,英国革命之所以重要,重要在于她是中世纪文明向现代文明过渡中的一个最显著的分水岭,尤其是在政治文明上,英国革命是近代最早、最明确的把斗争矛头指向君主专制的革命,它所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是现代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最早的、最典型的一个民主政体,不仅解决了英国社会当时所面临的问题,而且对世界其他后来的国家提供了经验、或者说是蓝本的模式,对英国革命的反思还开启了启蒙运动的先河,所以可以这样说,从英国革命开始,世界真正进入到政治文明现代化的历程中。

所以,北京大学的钱乘旦教授这样评价:

它留下的遗产是不可计量的,没有近代的英国,就没有现在这个世界,……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

王:

张老师刚才已经非常清楚的谈到了英国革命在新旧世界鼎故革新中所起的作用了,而且其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到位,说英国的革命和制度“解决了英国社会当时所面临的问题”,这就谈到了一个问题,现代制度文明演进的动力是什么?

17世纪的英国人为什么需要创立这样的民主政体?

这是需要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地方,如同刚才主持人谈到的,这节课需要我们在宏观教学思路把握什么,这就是我们需要把握好的第一个地方。

历史就是人们不断面临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节课就是要去思考英国人当时面对什么问题,进行了怎样的思考。

两位老师谈的太好了,我记得西方有一句谚语:

“制度是智慧与机运的产儿。

政治文明、政治制度的演进过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一页,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尤为重要,王老师,您作为一线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觉得这节课在设计上的难点是什么?

您又是如何处理的?

首先是在本课的结构框架和内容取舍整合上。

我们做个简单的整理就会发现,英国革命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相关内容主要出现在了必修一、选修二、选修四中,同时还在必修三中有所涉及,现在已经是高二的下半学期了,如何把这些分散在各个模块中的知识点整合,让学生对英国革命和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过程有个相对全面和清晰的认识是当前的应该完成的,因此我们建议在这里不要就本课而单处理本课了,把必修一中的内容糅合本课的内容作为主干,同时把选修四(人物卷)中克伦威尔一课中的内容加入,这样,第一史实完整,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全面,才能有思考的空间。

第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节省一点课时。

而且我们还发现,在本册书中(选修二)第四课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然后是北美独立和法国革命,在第八课中接着光荣革命讲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当然课本这样编排是按照课程标准的描述,将新旧势力的“殊死搏斗”、反封建专制的“战斗檄文”和“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政治框架”分开来处理,但是老师们这里可以灵活处理,因为英国革命和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本身就是一脉相承的内容,我们始终认为历史是丰富的、生动的,其中的因果逻辑是不能割裂的,学生只有在全面理解史实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历史的思维。

刚才两位老师谈到的是在本课内容结构整合上的问题,那如果从内容本身上来说呢?

本节课的难点又是什么?

如果把英国革命放到现代民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看的话,哪些内容是我们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不好处理却又必须处理好的?

其实如果我们把英、美、法三国的革命放到一起来做一个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他们虽然都是早期人们对民主制度的思考和探索,但是各有其特色,北美民众更多思考的是对自由的保障,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在一个新兴国家中建立一种新制度,既能保障公民的自由,又能维护国家的统一;

既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又能保证、约束这个政府不是一个暴政、专制的政府。

法国人民思考更多的是平等,以及解决好革命风潮之下的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等问题,所以显得更加跌宕起伏。

而英国更多像是在维护传统的旗帜下进行的,似乎是因为斯图亚特家族的统治违背了英国几百年以来的传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们是在与国王斗争、要恢复这种传统,在这种斗争中,传统得以法律上的保障,同时社会发生了“渐进的制度创新”,所以在英国革命这一节课中,如何引导学生去认识英国是怎样立足传统来思考问题、创新制度的,是一个难点,也就是处理好英国制度演进过程中的传统性和创新性的糅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糅合。

另外英国与美国、法国的一个不同的地方在于,美国和法国更多是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在启蒙精神的推动下发生了革命,在启蒙思想的指引下创新了制度,北美三权分立的民主联邦政体可以说就是以启蒙思想为蓝本的,但是17世纪的英国有没有这些蓝本和目标?

没有,当时英国人意识到传统被破坏了,现在的制度是不合理的,但是合理的制度是什么?

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系统的框架设计,那么只能是立足于传统之上进行新的思考,因此,很多现代民主的原则和框架是英国人建立的,而对这些原则的反思、总结则开启了启蒙运动,并影响了后来的国家,也就是说,现代民主制度中的很多概念是首先形成于英国的,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些原则、框架、概念,需要学生对其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并且需要用这些概念去理解以后学习中的一些问题。

所以,本课学习中,从具体的历史史实中概括抽象的历史概念并加以理解,也是一个相对较难的地方。

那么总结一下刚才两位老师所谈,本节课在宏观上应该把握的是:

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建立过程中的传统和创新;

②着重分析英国在17世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什么问题、进行了怎样的思考,并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案;

③同时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对几个模块中相关内容的整合。

下面我们就本着这样的思路来请教两位老师一些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首先是英国革命的背景,两位老师刚才谈到,历史就是人们面对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那么英国社会当时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或者说英国革命主要因何而起?

还是围绕着国王与议会的斗争展开吧,英国革命之所以会发生,必然有其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国王和议会是矛盾的双方,课程标准也是这样描述的:

(2)了解《大抗议书》的基本内容,理解国会通过该文献前后与国王冲突的主要原因。

课程标准第一、二条中都提到“国王与议会的斗争(冲突)”,实际就是在说英国革命的背景,我们在这里就要着重分析当时英国国王和议会的矛盾因何而起?

矛盾聚焦在哪里?

斗争的本质是什么?

并分析矛盾双方所代表的利益。

课程标准中提到了

“知道《权利请愿书》的主要内容”

“了解《大抗议书》的基本内容”

对于这两个文件的主要内容,我们应该把握到一个什么程度?

王老师,您在教学中怎么处理的?

我认为这里并不是要求学生去背它的内容,在教学中我会更多把它当成教学资源来利用,在课堂上利用PPT来展示,让学生分析和归纳,由此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议会与国王的斗争围绕哪些问题展开、实质是什么?

那么围绕着“国王与议会的斗争”这一主线,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着重把握哪几个要点呢?

又怎样处理这些要点呢?

我认为首先还是要弄清楚英国“有限王权”的传统,因为我们刚才也谈到英国革命更多是在维护传统的旗帜下进行的,那么这个传统是什么?

岳麓版教材在必修一和选修二中都提到了著名的《大宪章》,在这里是可以作为一个教学的资源和素材加以利用的,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大宪章上的文字让学生阅读,归纳英国“王权受限”到底是受什么“限制”。

(第十四条)在上述征收范围之外,余等如欲征收贡金与免役税,应用加盖印信之诏书致送各大主教、住持、伯爵与男爵指明时间与地点召集会议,以期获得全国公意……(税收)

(第三十九条)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人身自由)

——《大宪章》

而且,为了落实《大宪章》的精神,《大宪章》还规定要选出代表,在国王“错误”的时候加以对其加以抑制,由此就奠定了英国议会的雏形。

老师也可以视学生情况,有选择的补充一些材料加以说明英国的议会制度:

1258年,以西门·

德·

孟福尔为首的贵族迫使国王召开牛津大会……规定:

成立以大贵族为主体的15人参与国家管理,国王必须依照委员会的意见治理国家……

1265年,孟福尔在伦敦召开议会,……首次要求各市派出市民代表参加,从而使市民开始步入议会。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当然,对英国王权受限的传统和议会传统的学习之后,应该让学生有个总结,这是课堂教学一个必须的环节,尤其是对高二的文科学生来说,毕竟还是要落实考试的嘛,同时也是训练学生概括、归纳的基本能力,从一般、具体的历史史实到抽象、概括的历史概念。

在这里我认为可以有多种方式来总结,可以以传统文字的方式落实笔记,这一段材料也很直白:

英国在中世纪就已经形成所谓的“自由”传统……这个传统有“三大原则”即:

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

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

其三,他必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

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

——马考莱勋爵《英国史》

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示:

我个人倒觉得用图示更好一些,因为可以把它和光荣革命后乃至18、19世纪英国的政权结构作对比,就能更直观的看出其“变革”的过程了。

两位老师刚才谈了一下英国有限王权的传统,但是我有一个疑问,既然从13世纪以来英国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传统并建立了议会,那能不能说英国从那时起就已经有了民主制度的雏形?

或者更直白的说有了君主立宪的基础?

显然是不能这样认为的,因为我们在这里要强调这仅仅是一个传统,它具有约束力,但强制力还远远达不到现代意义上的法的强制力,在这样的传统之下大家都知道该怎样做,但是出现一个国王没有这样做那怎么办?

在这个传统中并没有一个成熟的、系统的解决办法,当然在中世纪也这是不可能产生的。

就是说《大宪章》和议会对国王的约束力还不够,可以这样理解吗?

《大宪章》最初只是国王与贵族们所达成的一个契约,它有法的精神在内,但是还远远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宪法和法典的约束力,在《大宪章》颁布之后的第二年,当时的教皇就宣布废止了《大宪章》,原因是认为这份文件是贵族们通过武力迫使国王签署的,因而是无效的,在之后的几百年中《大宪章》被多次的重申、修改、颁布、废止,所以也使得王权受限仅仅是一个传统,而不是法律化、系统化的、稳定化的制度。

而现代民主制度则是以立法为基础来规范权力、以相互制约和平衡来约束权力的。

我明白了,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这种传统实际上也是国王势力和贵族势力均衡的一种结果,几百年的历史中也不乏有人想打破这种均衡,但结果都只是这种传统的一种自我完善,并没有真正在这种传统之外出现新的制度,但步入近代15、16世纪以后,随着新的社会力量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得这项传统中的力量对比也发生了变化和冲突,于是调整的时候也就逐渐来到了。

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是有一定道理的,这就是我们谈到的历史面临着新的问题,所以就需要制度调整以解决问题,变革就是这样发生的。

那么在这个“新的社会力量变化带动传统变革”的过程中,两位老师认为应该着重注意哪些问题的处理?

我认为还是注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形成吧。

但是我特别注意了一下,在课程标准中这一部分并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资产阶级革命这些字眼啊?

这就是我们需要在思路和结构上整合的地方了,课程标准在这一模块强调的是民主制度取代专制制度的文明演进过程,但是这种演进的社会动力是什么?

资本主义发展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内容,而且在必修二中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了,所以到高二这个时候更应该构建一个完整的历史风貌了。

16世纪以来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对于老师们来说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内容了,这一部分也有大量的一些素材和教学资料可以利用,在这里我们就不再过多赘述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学习:

①新航路开辟的推动

②都铎王朝的支持

③纺织业的发展

④圈地运动的进行

对这一部分一方面要把史实弄清楚,还更需要分析清楚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例如:

新航路的开辟刺激了英国的海外贸易,贸易的发展又带动了英国手工工场尤其是毛纺业的发展,在此影响下圈地运动的兴起,而这一切又使得英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成为欧洲大陆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我们之所以强调要分析清楚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就是要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一种历史的思维,构建历史学习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去孤立的、简单的记、背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

王老师说的这一点很重要,这种分析历史的能力也是现在新课改之后高考的一个考查重点,那么从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圈地运动的进行作为线索就很容易引导到下一个问题,英国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我们可以这样处理:

一些地位较低的人,他们由于勤劳……而获得大量的财富,而且在政治上也进入绅士阶层,他们感到愤怒,因为他们发现他们不能像别的和他们身份相同的人那样享有同样的荣誉和声望,因而他们想方设法使自己受到尊重:

这些人从一开始就是议会的可靠的朋友。

——《克伦威尔传》

思考:

这些人是什么阶级、阶层的人?

有什么要求?

为什么会成为议会的朋友?

嗯,对这段材料的分析和对引导学生对预设问题的思考,

第一,可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资产阶级”,教师再加以讲解;

第二,初步的了解资产阶级在当时的要求,这一点可以从材料当中归纳总结。

如:

要求自由发展、提高社会地位、保障自身权利;

第三,议会成员的变化——从浓厚的贵族议事会的色彩,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机构。

那我想顺便请教您一个问题:

多媒体引入教学后,更多的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资料走进了课堂,面对这么丰富的材料,我们该如何取舍,如何使用?

在课堂上我们并不主张引用太多的材料,不是说老师占有什么材料都全部堆砌在课堂上,而是要根据课堂设计的需要来选择材料,老师要首先想清楚我为什么要用这段材料?

想说明什么或达到什么目的?

怎么用这段材料?

而且有了材料就一定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所以老师的问题一定是既有指引性,又留有思考的空间。

一般不要出现“从这段材料看出什么?

”这样空泛的问题。

郝老师谈到的这一点可能也是将多媒体引入教学之后在课堂上出现的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吧,我们之所以用材料,就是要让学生去思考,不仅仅是让学生背一个结论,否则的话,高考中要求的“阅读理解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概括阐述”等能力又从何而来。

B:

我们还是回到这一课中来,如果分析透彻了英国当时社会的发展——也就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议会结构的微妙变化之后,那么革命的动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我们只要把刚才讲到的那些“传统”“要求”同斯图亚特王朝的政治主张一比较,学生就能自己得出结论了:

议会的存在是出于国王之“恩典允诺”。

——詹姆斯一世

国王创造法律,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

——查理一世

议会的自由、选举权、特权和司法权是英国人自古就有而且无可置疑的天生权利及遗产……——1621年议会

引文出自钱乘旦、陈晓律《在变革与传统之间》

在这种比较中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了,但是在这里更多体现出的还是国王要求的“君权神授”同英国传统“王权受限”之间的矛盾,课程标准中提到的“革命前国会与国王围绕税收问题展开斗争的实质”这一点怎么理解呢?

这就需要“围绕税收问题”来说了,也可以借助《权利请愿书》,我们来看下面的材料:

16世纪以来,政府经常入不敷出……到查理一世时已经是债台高筑。

国王于是借助议会补助金来解决日益严重的财政问题……正是在这个问题上,首先爆发了国王同议会之间的矛盾……

国王无法从正常的税收中获得足够的金钱……就实行“强迫借贷”,即不经议会通过而任意征收新税,凡拒绝缴纳者,便加以迫害……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国王和议会展开税收斗争的实质是什么?

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向人民征税或借债;

任何人如未指出具体罪状,不得加以逮捕;

任何人如无法庭判决,不能被剥夺财产;

在和平时期不得用军事法对公民进行审判……

——《权利请愿书》

议会要求国王接受《权利请愿书》的目的是什么?

这些材料老师们可以有选择的利用,最基本的是让学生了解国王与议会的矛盾聚焦在税收问题上,而且可以进一步分析出这种矛盾实质上是:

国王的横征暴敛同资本主义上升阶段资本原始积累之间的矛盾,通过《权利请愿书》是要限制国王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

在讲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好像不光英国革命前税收是矛盾的焦点,在北美革命和法国革命前,税收都是一个敏感的问题,这不会是巧合吧。

当然不是,其实这也是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在17、18世纪人们开始重视自己的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了?

为什么在此之前的几百年间这个问题好像并不突出?

反过来想一想这样的要求更多体现了哪些人的要求?

哪些人的财产安全和人身自由在这个时候最需要得到保障?

——当然是当时的有钱人,资产阶级了。

所以在税收问题上新旧势力产生的矛盾最突出也成为必然的了。

到这里学生应该能多英国革命前的社会变化和革命的原因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了,老师们可以分析之后再根据学生状况进行一定的条理化的总结,例如:

17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哪些?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这些思考、分析和总结,学生的历史认识会更加地丰富和生动,考试中回答问题的全面性和条理性也会逐步提升。

刚才我们简单的谈了一下英国革命的背景,围绕着议会与国王矛盾的加深来展开的,其实英国革命的过程也同样是如此,也是议会势力与国王势力寻求新的均衡的一个过程,当旧的传统被打破的时候,如何根据新的力量对比来实现新的均衡?

这种均衡又建立在一种什么样的长效机制之上?

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建立这种长效机制?

都是当时英国人进行的思考和探索,革命的经过也显得一波三折。

我想这个问题对于老师们也不是一个陌生的问题,我们也没有必要在这里面面俱到的谈了,张老师认为在革命过程的处理上应该着重注意哪些问题呢?

课程标准上是这样描述的

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首先还是落在“史实”上,老师们可以采取各种方法,图表也好、文字也好、时间阶段也好……首先要把这个过程线索理清楚,落实以下要点:

1.1640年,新议会召开

2.《大抗议书》

3.内战爆发(1642-1649)

4.处死国王

5.英吉利共和国时期(1649-1660)

克伦威尔的“护国主”政体——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

6.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1688)

7.1688年,光荣革命

在落实这些基本史实的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这些史实的内涵——也就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还有就是要从这些史实的学习中去体会,英国人进行了怎样的思考,只有真正体会到了英国人当时面对历史问题进行的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如何“立足于传统进行创新”,才能理解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

那么在英国革命过程中的这几个要点中,重点和难点在哪里?

一个在共和国时期,对克伦威尔和“护国主”政体性质的分析。

首先,在内战结束之后,已经处死了国王,看似已经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所谓的四不像的“护国主”政体?

我们来看这段材料:

1649年,议会通过了决议

“在上帝之下,人民是一切正当权利的来源;

在议会里集会的英国下议院是人民选出并代表人民的,在本国拥有最高的权利……”

——1649年议会决议

从这里可以让学生分析,经过了革命,英国萌生了、或者可以说是明确的提出了什么政治原则?

——人民主权、议会至上

但是,用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来实现这些精神和原则呢?

并没有现成的(与美国、法国都不同,美国、法国可以借鉴英国,并以启蒙精神为指导,但英国当时没有),所以新的政权就必然会依靠新的实力派,那么,在内战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