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77113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7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

【典型例题】

1.我国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

()

A.促进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全面发展B.区域资源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不匹配

C.全面平均分配自然资源D.资源在区域之间具有流动性特征

2.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的主要因素是()

A.经

济基础薄弱

B.水网密布,交通不便

C.能源资源贫乏D.城市规模太大

3.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开发受到种

种约束与限制的原因是()

①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普遍较为落后,勘探、开发资金短缺问题日益严重②天然气市场需求量有限③现有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不能满足大批油气产品的生产和外运④地域狭小,气候干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下列有关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生产和消费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能源也相对丰富 ②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 ③西部地区

因经济水平的限制,能源需求量小,能源也相对短缺 ④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能源需求量小,能源相对丰富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A.ⅠB.Ⅱ

C.ⅢD.Ⅳ

6.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我国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从新疆输送主要来自中亚的天然气,以满足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需求。

西气东输二线干线管道设计输气规模300亿立方米/年,于2011年6月30日建成通气,途经13个省区市。

管道主供气源为引进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国内气源作为备用气源。

据此完成第7~9题。

7.下列关于西气东输二线方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拓展我国能源进口渠道 ②减轻京津唐地区的酸雨污染 ③进一步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④改善东部供气区的大气环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主供气源主要来自中亚的哪些国家?

(  )

A.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

B.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C.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D.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9.下列关于对沿线13个省区市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使西部地区脆弱的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②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有利于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教学主题】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二)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优化我国以

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2).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建设,增加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将西部地区的优势转变成优

势。

(3).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缓解东部地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

(4).提高资源的,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5)、对环境的影响

从西部地区输送来的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

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的需求,从而缓解因

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二)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①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③增加就业机会,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⑵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

②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

③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

④推动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⑤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①西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东部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率较高。

所以西气东输有利于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

[引导学生读P85图5.5“2005年东、西部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标准煤)”]

②西气东输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引导学生读P85图5.6“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让学生认识到:

资源从西部输送至东部,不仅西部会获得资源的销售收入,而且资源在东部会产生

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国家提供更多的

税收,而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资金用于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

所以

,西气东输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

⑷对环境的影响:

①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据监测显示,在同等热值的情况下,与

煤炭相比,利用天然气作燃料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为减少。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长期高度依赖煤炭,例如,上海市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

从西部地区输送来的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

②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环境保护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③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典型例题】

1.实施西气东输所产生的环境效益是()

A.减轻了水土流失B.减轻了水质的污染

C.减轻了大气污染D.减弱了噪声污染

2.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所带来的问题是()

A.大气污染严重B.交通运输压力大

C.经济发

展滞后D.基础设施落后

3.关于

西气东输对新疆经济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B.推动了当地基

础设施建设

C.对当地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D.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保护生态环境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③有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增加土壤肥力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D.①②④⑥

5.关于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将西部的天然气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B.促进沿线省、区、市

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提高经济、生态效益

C.加快中西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

D.沿线城市大量使用天然气,将加剧大气环境污染

6.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

A.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问题B.资源浪费严重问题

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问题D.木材短缺问题

7.读资源跨区域调配图,分析下列

问题。

1.分析南水北调的原因、影响,分析三条线路各自的优缺点。

2.类比分析归纳资源跨区域调配类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主题】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三)

一、选择题

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初步走向示意图.回签1~3题.

1.二线管道与一线管道两线分界点地名和二线管道到达的最南城市分别是()

A.兰州、上海B.靖边、广州C.鄯善、南宁D.中卫、南宁

2.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

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

A中亚B.俄罗斯C.西亚D.乌克兰

3.该工程建设对于东部沿海

地区的环境意义是()

A.缓解能源紧缺B.改善水体质量

C.促进减排降污D.保证能源安全

读西电东送工程路线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省区的输电目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的火电主要输送到“长三角”地区

B.山西的火电主要输送到东北地区

C.四川的水电主要输送到“珠三角”地区

D.云南、广西的水电主要输送到广东

5.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

因为()

A.西电东送电价会上升,东部用电量减少

B.西电东送使

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

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管线总长度为2203公里,途经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六省二市,是目前国内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

设计输气能力为每年120亿立方米.增压后可70亿立方米.回答6~8题.

6.下

列关于“川气东送”方案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经济的发展

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的能源短缺问题

D.有助于

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

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

7.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一期工程相比,达州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①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方便②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③供气来源更多,供气更稳定④运输线路短

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②④

8.下列因素中,属于川气东送管线走向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A.地形因素B.交通运输条件

C.城市分布D.工业基础条件

西气东输是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也是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

回答9~10题。

9.西气东输工程没有经过的地形区是()

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C.鄱阳湖平原D.太湖平原

lo.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A.有利于缓解电荒,为工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

B.利用丰富的能源,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

C.改变农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D.促使地方能源结构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课堂练习】

《学习指导》P60—61第1—6题

【教学主题】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四)

【教学目标】1.巩固知识点。

2.训练解题技能。

二.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完成4—6题:

4.“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D.交通线路

5.“西气东输”管道经过陕晋向北走了弯路,其主要目的

是()

A.解决该地区

供能不足的矛盾B.调整该地区产业结构

C.改善该地区城市大气质量D.途经陕甘宁气区,增加气源

6.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积极地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B.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并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C.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矛盾

D.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沿管线各自然带大致呈垂直地带性分布

【课时检测及评讲】

《学习指导》P87—88课

时跟踪检测(九)

【教学主题】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转移的基本规律;

2、运用案例,分析理解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通过读图,学会利用图表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4、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4、通过模拟活动,表达、交流、反思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看法。

5、通过“对珠三角产业转移”案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典型例题】一、产业转移

  1、概念: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

⑴区域产业转移:

国内的产业转移

⑵国际产业转移:

跨国的产业转移。

3、目的:

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多的利润。

二、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1、劳动力因素

⑴原因: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且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差异较大。

⑵影响:

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劳动力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导致产业在空间上不断转移。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⑴概念:

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如缴税)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

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⑵内部交易成本

因素导致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①原因:

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也很高。

②影响:

迫使发展中国家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以此来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产业转移)。

如东亚的“出口加工区”,其成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改善投资环境,降低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移的地区。

3、市场因素

①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国内市场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②一国产品销往另一国往往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如贸易壁垒、关税壁垒、绿色壁垒等)。

①企业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②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4、其他因素

比如,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都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的国际转移。

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例1新技术革命以后,有关美国产业转移的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部转移到东南亚、

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

B.由南部向北部转移

C.由东部向西部转移

D.由东北部向南部和西部转移

例2 自2

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

回答

(1)~

(2)题。

(1)这种产业迁移(  )

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2)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  )

①香港地价较高 ②内

地服务业发达 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 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例3下图表示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或地区)的变化。

读图完成1~3题。

―→

―→

  

50年代 60~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后期

1.图中①所示国家或地区是(  )

A.日本B.韩国C.我国香港地区D.我国台湾地区

2.图中所示产业可能是(  )

A.纺织、服装、电子装配B.机械、化工、电力

C.食品、电子、宇航D.煤炭、钢铁、汽车

3.图中所示国家或地区的共同特点是(  )

A.劳动力资源充足

B.都是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

C.都已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

D.市场广阔,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例4读下图,回答4~5题。

4.近年来,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纷纷到我国兴办汽车厂,其主要原因是(  )

A.技术水平高B.原料丰富

C.地租廉价D.市场广阔

5.目前,汽车的全球化生产已经形成,跨国公司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

A.促进中国经济发展B.转移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C.降低生产成本D.中国土地资源丰富,利于建厂

1.《地理填充图册》P32第1、2题。

2.《学习指导》P64、67第1、2、3题。

【教学主题】第二节产业转移——以

东亚为例

(二)

【典型例题】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促进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区

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发达国家

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使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将环境污染向外转移,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

就业机会向国外转移,减少了国内就业机会,

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发展中国家

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加快本国或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

展处于成熟

期和衰退期阶段的产业,组织产品的加工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

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1)日本近一段时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原因分析(如图):

(2)国际产业转移对日本的不利影响(如图):

例1下图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

a、b、c三国均为发达国家。

第Ⅰ阶段,该公司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往a、b、c三国;

第Ⅱ阶段,该公司分别在a、b、c三国投资设厂,以避开贸易壁垒。

据图回答

(1)~(4)题。

(1)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重要区位因素是(  )

A.劳动力B.原料C.市场D.动力

(2)根据生产布局的这种变化可以推测,该公司在第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  )

A.品牌优势B.成本优势C.管理优势D.技术优势

(3)该公司为我国和a、b、c三国所设计的产品具有差异,这是因为它们(  )

A.劳动力性质的地理差异B.生产能力的地理差异

C.管理水平的地理差异D.市场需求的地理差异

(4)一旦关税贸易壁垒降低,该公司还会继续保持在a、b、c三国的生产布局,因为它们仍然有利于(  )

A.利用廉价劳动力B.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C.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D.降低原材料消耗

例2 “世界工厂”的称号,19世纪属于英国,20世纪初属于美国,后期属于日本,这项桂冠现在又转给了我国。

(1)我国成为“世界工厂”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A.我国经济增长迅速

B.我国资源潜力巨大

C.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D.我国改革开放获得巨大成功,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和技术

(2)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工业发展的方向是(  )

A.进一步加大优势产业的生产规模,以增加外汇的收入

B.先大力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

C.放慢工业发展速度,优先治理环境

D.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创新型经济

6.2004年,山东省提出了“积极

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口号,使山东由“经济大省”变为“经济强省”。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应主要布局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以   

和  为核心的城市。

(2)①、②、③的三次转移,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      ;

20世纪60~70年代①的转移和80年代②的转移,主要是以         型产

业为主。

(3)产业向国外转移利弊兼有。

简要说明此举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4)从资料看,山东利用外资居前两位的国家是韩国和日本。

简要分析山东省能够吸引日韩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教学主题】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三)

纺织和服装工业在全球分布广泛,生产和销售的全球化程度高,根据下表材料,完成第1~2题。

每小时工人工资

国家

20美元以上

日本、丹麦、瑞士、比利时

14~18美元

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以色列

2美元以下

捷克、埃及、匈牙利、印度、叙利亚、巴西、巴

基斯坦、墨西哥、印度尼西亚

1.纺织和服装工业的跨国生产一般先向哪一类邻近国家转移?

A.资源丰富B.市场广阔

C.劳动力成本低

D.劳动力成本高

2.依据表中资料判断,美国、德国纺织、服装业应分别先向哪一国转移?

A.墨西哥、捷克B.日本、印度尼西亚

C.加拿大、丹麦D.印度、巴西

读“日本产业向外转移比例变化图”,完成第3~5题。

3.1994年以后,日本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