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112章课后习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112章课后习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112章课后习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
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
(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
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
(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
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
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②隋初,长安城建设,强调建设时序。
③元大都建设,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形地貌特点----整体观念、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④米列都城,采用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3.你认为哪些城市规划理论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田园城市、卫星城镇、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有机疏散、理性主义、城市设计、社会学和新马克思主义、永续发展和全球化理论。
4.联想你所居住的城市中所存在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是否与城市规划思想方法有关?
人口密度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建筑立面不协调、城市整体缺乏意象
①规划思想由单向封闭转向复合开放(将反馈机制和平行机制的地位,提升到与规划相同的高度)。
②规划思想由最终理想的静态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城市规划不只是最终方案是否合理,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城市也能高效协调的运行,甚至过程比目标更为重要)。
③规划思想由刚性规划转向弹性规划(唯一的规划成果极难适应综合复杂的城市,弹性规划就是为城市提供优化的、可行的选择)。
④规划思想由指令性转向引导性(也是一种过程导控论,强调各系统发挥自身的选择性,强调规划的引导控制作用,引导各系统正确发展)。
第三章
1.城乡规划体制出了本章介绍的4个子系统外,你认为还应该包含哪些子系统?
编制审批系统、规划评估和反馈系统(公共参与系统、监督检查系统等、后期维护系统)。
2.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由哪几部分构成?
你认为我国城乡规划法律体系下一步应重点补充哪方面的法规?
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应重点补充专项法。
(法律的完善与健全,是公民权益得到保障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完善的专项法,能够将责任明确,有效的防止原则性问题出现错误。
3.结合你所了解的城乡建设中的事件,思考城乡规划体制在其中的作用。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新区建设。
规划的法规系统为整个新区规划体制的基础,为规划行政、规划行政系统确立了新区管理的行政机构,规划技术系统指出了新区建设中,各个层面上的规划的目标、任务和作用,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各规划运作系统确保,整个新区建设过程中各个过程的有效顺利的实施,为寻求各方利益搭建平台。
第四章
1.城市规划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消除和抑制发展的消极影响,并增进积极影响。
2.永续发展的概念是什么?
为什么说永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生存底线?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永续发展提出的初衷是为了应对危机,其核心诉求是人类的生存。
只有永续发展,人类才能解决危机,才能生存,才有机会谋求城市的发展。
3.和谐城市的概念是什么?
如何理解“和谐城市”的柱锥模型?
在满足人类生存底线的基础上,追求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的城市发展模式。
在永续发展的三角形模型中,社会、环境和经济构成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的三条边代表了不同利益诉求的直接冲突。
当各方冲突最小化到一定程度,达到冲突之间的平衡,这样的城市称之为“永续城市”。
“永续城市”构成了“和谐城市”的基本面,也就是社会、经济和环境各自发展,不相冲突。
当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由不冲突上升到相互协同,实现了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这样的城市称之为“和谐城市”。
第五章
1.城市发展会带来那些可能的生态压力?
城市可以为生态系统贡献哪些有益要素?
造成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土地面积和天然矿产物减少,使之在很大区域范围内发生持续变化,甚至消失,是自然环境朝着人工环境演化,致使生物种群减少,结构单一,生物与人的生物比值不断降低,生态平衡破坏,自然修复能力下降,生物服务功能衰退。
①城市是人口高度集中,物质和能量高度密集的生态系统,所以,城市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物质要素,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②城市是将自然环境人工化的结果,人工化之后,在一定范围内的气候类型发生变化,增加了生态系统中气候类型的种类,也就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在可调控范围内,也就是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观察你所在的校园,从城市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你认为你所在的校园的生态系统缺少了哪些要素?
试用拓扑关系图来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就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由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复合而成。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构成,食物链网;
经济生态系统中的能源结构和经济实体;
社会生态系统中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素质结构、社会关系。
拓扑关系图常见的有四种类型:
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形。
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应该是四种关系图都应该运用。
3.什么是城市环境的容量和质量?
请查询一种方法,试计算你自己一年中的生态足迹。
城市环境容量是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限度。
即城市所在地域的环境,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在一定的经济水平和安全卫生条件下,在满足城市生产和城市生活等各种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通过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文化历史等的共同作用,对城市建设发展规模及人在城市中的各项活动的状况提出的容许限度。
城市环境质量指城市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及社会的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生态足迹是计算人类对生态系统需求的指标。
计算内容包括人类拥有的自然资源、耗用的自然资源以及资源分布情况。
它显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指定的人口单位内(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需要多少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土地和水域,来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
第六章
1.结合你身边最新发生的经济与产业现象,思考它们可能对城市未来发展产生的影响。
富士康郑州科技园,位于郑州航空港区,2011年开始生产,目标是将郑州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
2009年底,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落户郑州,将建设三个大型文化科技主题公园,和七个文化科技相关产业基地。
2010年,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在郑州举行,为此在郑州建造绿博园。
总面积大约3000亩,相当于郑州市内人民公园、紫荆山公园、碧沙岗公园总面积之和。
三者的地理位置均位于郑州市东面,郑州和开封之间。
郑州从传统的农业大省,向文化和科技方向迈进。
在稳固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快速发展工业和科技产业,积极推进和鼓励发展第三产业。
郑州的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阶段,符合“配第---克拉克定律”。
根据工业化阶段的判断方法,郑州的第一产业比重大于10%,表示郑州尚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
根据产业的点轴开发模式,郑州东面地区的发展,与郑州、开封各形成经济的集聚点,会促进郑汴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协调贯彻了《城乡规划法》中城乡统筹的理念和方法。
郑州的现阶段产业集群属于轮轴式产业区和马歇尔式产业区相结合。
2.选取一个你所熟悉的城市,思考其主导产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工业增加值占到郑州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这得益于郑州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扎实推进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及医药、铝精深加工、现代食品制造和品牌服装及家居制造等七大主导产业发展,保持了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2012年,郑州市工业增加值2874.8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1.8%。
其中,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年销售收入首次超过千亿元,郑州航空港区由此成为我省首个产值超千亿产业集聚区。
(材料)
以富士康郑州科技产业园区为核心的主导产业,①促进地区人口就业。
②促进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③逐步改变郑州的产业结构类型。
④促进了各种基础和市政设施的建设。
⑤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联系对城市发展有何影响?
城市规划应如何应对?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联系使得资本、劳动力、货物、原材料、旅行者的活动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融入全球化的市场中。
①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呈现专业化,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协同和竞争关系也越来越明显。
②地区之间的“个性”越来越不明显,文化和社会相互渗透和影响。
③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变得更为复杂,更易发生变化。
不同时期,不同城市,需要不同的规划功能,改革和创新永远是规划学科的一部分。
城市规划需要适时变革加以回应,才能以基于压力的积极行动能力、弹性的空间安排和快速的治理应变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危机,以迎合不可逆转的全球化浪潮。
第七章
1.结合书中所介绍的方法,预测中国2049年人口总量以及人口结构。
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约为13.7亿,其中0—14岁为16.6%,15—59岁为70.14%,60岁以上为13.26%。
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
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少0.34人。
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平均年增长率为0.57%。
城镇人口占49.68%,农村人口占50.32%。
按照综合增长率计算方法,13.7*(1+0.57%)^40=17.19,但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传统生育观念的改变,国内的人口增长率不会稳定,且只会下降。
个人预计约为15亿左右。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加快,预计2050年城镇人口会超过60%,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其中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60岁以上人口比重大幅上升,整体年龄构成呈现老龄化趋势。
2.透过身边的城市人口与社会现象,思考城市规划未来可能的对策。
由于经济的集聚效应和自我强化机制,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远远超出了规划的最大人口值。
居住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等问题大量出现。
①建设新的经济集聚中心,分担中心城市过于复杂的职能。
②建设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使区域在更大范围内产生联系。
③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开发新能源,减少污染。
④积极探寻城市的历史脉络,传承并发展城市特有文化传统,让城市充满“个性”。
⑤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
⑥加大对医疗卫生及各种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减少生活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强居民的幸福感。
⑦积极建设特设和谐社区,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3.在中国城镇化的道路上,农村地区大量劳动力流失,会对农村居民点规划产生哪些影响?
农村劳动力流失,造成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从年龄构成方面来看,老年人慢慢成为主体,其次是儿童。
家庭人口也以两口之家(老年人)为主。
由此,对于农村居民点的规划,产生一下影响:
①居住区楼房建设,户型以两口之家为主,且为低层住宅。
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置主要面向老年人,例如需要侧重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及医疗卫生服务假设。
③居民点周边不建设工厂及产业,以创造良好居住环境为主。
第八章
1.查询除了本章提及的分析方法外,还有哪些可能创新的城市历史分析方法。
本章提及的城市历史分析方法有:
历史与文献资料研究、历史资源调查、自然资源调查和面向市民的社会调查。
城市意象分析法、场所精神分析法,城市文脉分析法
2.编绘你生活过的城市的历史年表。
郑州:
公元前5000年,轩辕黄帝定都新郑
公元前2000年到1600年,夏朝禹建都与登封
公元前1000年,周王封管叔于郑州,成为管国
公元前375年,韩国灭掉郑国迁都新郑
秦代,郑州境内始置荥阳县、巩县和京县,属于三川郡;
新郑、苑陵、阳城属颍川郡。
西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又置密县、成皋等县,并将新郑、苑陵二县划入河南郡。
东汉元鼎五年(前112年),故市、中牟两个侯国合并为中牟县。
隋开皇元年(581年),改荥州为郑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从郑州分出管州。
唐初武德四年(621年),从郑州分出管城。
贞观七年(633年)郑州从武牢移治管城县。
天宝元年(742年)改郑州为荥阳郡,仍治管城县。
宋代建郑州为西辅,属京西北路。
明朝,郑州划归开封府。
西汉时期,巩义和荥阳成为国内重要的冶铁基地,荥阳在汉代设有铁官,从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发掘出的大型炼钢高炉炉基和球墨铸铁遗物,反映了汉代已达到最高的黑金属冶铸技术水平
隋代至清代:
北宋建都汴京后,郑州于公元1105年被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
明朝建立后,先后从浙江和山西等地迁民至河南。
清末,平汉和陇海两条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州成为中国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经济地位不断提升。
民国和共和国:
1912年,日本经济学者林重次郎在其著作《河南省郑州商情》中称郑州为:
中国的芝加哥。
1913年,郑州被撤销市制改为县制,但依旧保留市级规模
1920年,河南省议会通过了在郑县设立商埠的议案。
1923年2月,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在郑县发起。
1923年3月,北洋政府正式下文将郑县开辟为商埠,在郑县设立商埠督办公署。
1927年,上海《旅行杂志》把郑州(县)称为华北大都会。
1928年,冯玉祥将郑县改为郑州市
1931年,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大战之后,将郑州撤市复改为县。
1938年6月9日,国民政府为了阻止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选择将花园口黄河南岸的堤防炸毁以造成决堤,史称花园口决堤事件。
1948年10月22日,郑县解放,设置郑州市。
1953年郑州成为河南省经济中心。
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
3.结合地域文化的特征,思考你所在的城市有哪些性格,在城市空间中可以做哪些改进?
郑州为河南省会、五朝古都、中国八大古都之一[1]、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及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城市[2]。
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所领的有熊国及夏朝、商朝、管国、郑国和韩国建都所在地。
郑州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位于华北平原南端、母亲河黄河下游南岸、河南省中部偏北,为天地之中、华夏及中原历史文化的中心,自古至今均为交通要塞[3-5]。
郑州为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素有“中国铁路心脏”和“中国交通十字路口”之美誉[6],坐拥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及亚洲首座、全国唯一的时速350公里高铁客运十字枢纽站,拥有全国三家之一中西部唯一的商品交易所、中部地区首家国家级保税区[7-8]。
如今,郑州以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为契机,以国务院定位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国际化陆港城市为目标,努力建设成为引领中原、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国际化航空大都市。
郑州性格:
古都风范,华夏文明的摇篮,二七大罢工策源地,交通枢纽,国家重点建设航空城市
①加大对郑州历史文化的宣传,保护现有文化遗产,建设历史文化旅游区,有规模的保护和开发。
②在城市的建设中,更多的利用古典元素,同时与高科技相结合,塑造既古典而又现代的城市肌理。
③在现有的新区和老城区的过渡区域,建造标志性的构筑物,来展示文化的传承,从古典到现代的发展。
④加大对道路交通系统的完善及对外交通的合理布局,将过境交通逐步引向城市外围。
⑤加大对航空发展的投入,健全郑州“腾飞”的性格。
第九章
1.列举对城市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阐述这些技术是如何影响城市发展的?
人类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手工技术阶段、工业技术阶段,信息技术阶段。
手工技术阶段:
落后的手工技术与自然抗衡的能力较弱,城市分布和发展和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城市大多选址在河川港湾地带和交通要道。
城市规模有限,职能单一,市政和交通设施简单。
工业技术阶段:
蒸汽机的发明,为生产力发展提供动力,使得城市不受或少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工业城市可以分布在原材料和产地丰富的地方。
工业拜托了对人力和畜力,水力的依赖,有了集聚的可能。
机器技术时代的大工业生产,产生了大片工业区、仓库码头区、商业区等新的城市职能。
信息技术阶段:
机动化交通改变了物质的流动速度,使得全球产业布局可以跨越遥远的距离配置;
通信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信息流动速度,更加降低了企业和各种资源在大区域甚至全球重新布局的成本。
城市之间不能孤立在自身的地域中审视自身的发展,必须从更大的范围思索自身发展的动力所在。
2.城市规划信息与技术对城市规划专业本身有哪些作用和影响?
地理信息系统(GIS):
①描述功能,GIS有强大的空间模型建构能力,人口密度、土地使用,建筑质量、交通流量等属性,均可由GIS产生专题地图,,当事物的属性发生变化时,局部修改,专题地图便可按原定的规则进行更新。
使得城市规划中各项数据的简洁、方便、直观,大大减少了城市规划的工作量。
②分析功能,对于复杂的事物,一般要做多因素多准则分析,GIS对每种因素建立一个对应的专题图层,然后将不同的专题图层叠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
城市规划中,每一种要素都有很多复杂的因素构成,GIS的应用,简化了分析过程,缩短了分析时间,对于分析结果,也能直观的显示。
③查询功能,GIS系统可以对空间、属性信息进行查询。
使得城市规划中,场地现状的各种信息直观,明了,大大减少工作量。
互联网技术:
①获取数据,规划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与规划相关的及时信息,保证了前期资料收集及分析过程的完整性。
②信息发布,沟通交流,规划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发布方案动态,获取各方面意见,积极推进公共参与,促进规划的完善性与可行性。
③网络协作,规划师可以及时与甲方和规划管理机构交流,避免了
3.畅想未来会有哪些新的技术产生?
这些会对城市及城市规划产生怎样的影响?
①与汽车或自行车规模差不多的飞行器的产生,空间的交通规划将成为另一个重点,城市的范围可能会大幅度向外延伸。
②将太阳能的利用率提升到90%以上的电池板的产生,会使得环境质量大为提升,城市的生态系统得以重新建构。
③海水能够有效转化为淡水,且能够通过控制气候温度,来决定这些淡水在哪个地方作为雨水降下来,此时,城市的选址将更为灵活,对于水资源因素,将无需考虑。
④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虚拟世界成为可能。
人们可以坐在家里,在虚拟网络中,像现实世界一样,同进入虚拟网络的其他人进行交流和旅行,最终让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联通起来,此时,也许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各种功能分区,交通布局将不那么重要。
第十章
1.试比较2007年颁布的《城乡规划法》与1989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法》的异同。
《城乡规划法》与《城市规划法》最大的不同是强调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建立统一的规划体系,更加突出维护社会公正、公平,更加突出体现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对城乡规划的监督职能,落实了各级政府的责任。
《城乡规划法》共七章七十节,与《城市规划法》比较,取消了“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这一章,新增加了“城乡规划的修改”和“监督检查”两个章节。
归纳总结主要有七大异同点:
规划工作中,某个程序或因素思考的滞后性。
第一,由“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一字之差,调整的对象即从城市走向城乡,从而将原来的城乡二元法律体系转变为城乡统筹的法律体系。
第二,从坚持的原则来看,老法是“指导建设”,而新法则是强调资源保护。
新法可以说从规划的编制到组织实施,始终贯穿着对耕地、自然资源、文化遗产资源、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而且对规划区内的各类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保护。
比如,关于城乡规划的实施,新法作出明确规定:
在城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中,应当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体现地方特色;
在旧城区改建中,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
在城乡建设和发展中,应当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和生态资源。
第三,从方法上来看,老法重规划的编制和审批,新法则重规划的实施和监督,我认为这是新法与老法最大的区别。
以前之所以出现“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现象,就是因为缺乏对规划的实施和监督。
为了强化监督检查,新法专设了监督检查一章,完善了对规划的人大监督、公众监督、上级监督,以及各项监督检查措施的落实。
第四,以前违反规划后没有对责任主体的处罚,新法则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并把对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自身工作的约束摆到重要的位置。
比如,对实施违法行为或者批准实施违法行为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规定了相应的行政责任,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老法强调规划部门的作用,新法则强调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比如,根据新法,今后城乡规划报批前应向社会告示,且告示时间不得少于30天。
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
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还要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
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之外,城乡规划经批准后应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六,新法完善了对违章建筑的处理机制,依法设定了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处以罚款、限期拆除、没收违法实物或者违法收入等各类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
同时,还规定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当地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
从而有望改变相关部门“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现象。
第七,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规划必须充满弹性,才能动态地适应城市的快速变化。
为此,新法同时也重视了规划的修改,专门设立一章,明确城乡规划修改的条件和修改审批的程序。
-------(转自XX搜索)
2.试比较各层面规划类型在内容与深度上的不同。
城市规划一般分为两个层面:
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