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学期全册同步作文指导.docx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学期全册同步作文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学期全册同步作文指导.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学期全册同步作文指导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作文指导:
第四单元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题解
1.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写一篇景物观察笔记。
景物可选教材中提供的,也可以写自己感兴趣的。
2.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绘,只有把握了景物的特点,才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
范文
秋晨
深绿的树木小草渐渐地枯萎了,争相开放的鲜花大多也凋谢了,放开喉咙歌唱的鸟儿不见了踪影,太阳公公那红彤彤的脸也增添了几分金黄。
原来是秋天来了,秋姑娘使它们改变了。
早上,走在上学的路上,道路两旁的杨树和树下的小草有的是淡绿色,有的是橘黄色,有的是金黄色,有的已经枯萎了,有的还在生长着。
金黄色的杨树排在马路两旁,排得很远很远,中间是柏油马路和蓝得透明的天空。
在秋天早上的校园中,已看不见昔日里争相开放的花朵,闻不到花儿的芳香了。
夏天那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美景已经不复存在了。
惟一盛开的便是那象征秋天的金菊,好像秋天所有的花儿都不屑展示自己娇美的身姿,只有金菊是秋天忠实的追随者。
早读的时候也已听不见百鸟争鸣那繁杂的声音了,就连夏天最烦人的知了也失去了踪影。
往日一切给我们朗朗读书声伴奏的声音也好像消失了,但是这也使校园呈现出一片安静和谐,让我们头脑清醒。
做早操时,以前那红彤彤的太阳,在现在看来多了几分金黄,少了几分深红,也许是太阳公公知道天气冷了,多穿了件金黄的衬衣,看起来那么慈祥。
好像也在提醒我们要多加几件秋服了。
从古至今许多的诗文中,有描写春之绿的,冬之白的,但我却像那金菊一样喜爱这金黄的秋天。
秋晨
那一声唧唧的知了叫声已从那树林里消失了,那一棵棵的翠绿的树木,也换了金黄色的睡衣,那呼呼的西风也匆匆赶到,知道吗?
这景象告诉了我们秋天已来临了。
每当秋天匆匆赶来的时候,那河边、路旁到处掉落嫣红的枫叶和一些枯落的树叶,它们多不想这样呀,就像人们不想变老一样,可是那又能怎样呢?
俗话说得好,岁月不留人,那么就等待下一次的花季吧。
天空中,那一队队的候鸟和群飞的燕子正飞向暖和的南方,还有那大雁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有时候好羡慕那会飞的鸟儿们,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不受任何的约束,好自由,好快乐。
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中,辛勤的农夫不辞劳苦收割那黄金般的稻穗,心中正盼望今年有好的收成。
夜晚明亮的目光伴着我,每当中秋节,我总是想着这秋天的景色呼吸着,那清风吹过的凉爽感觉,吃着香甜的月饼。
啊,这美好的秋天景色,真是个读书的好季节,我要赞美它,利用它。
漫步在小街上幻想着秋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和凉爽,它没有夏天的炎热,冬天的寒冷,只有清爽的感觉,呼吸一下吧,能感觉到秋的气息了吗?
雨中
伴随着嘀嘀嗒嗒的声音,那带着乡间味儿的潮湿的泥土气息便慢慢地扑了进来。
我知道这是雨的信使,于是匆匆穿上外套,奔出家门。
一滴一滴,雨顽皮地在我的发尖儿上荡秋千,就是不肯下来。
我刚要抬手把它弄下去,它却害怕我似的一个接一个地跳下去,在柏油马路上踏上了一个又一个脚印儿。
刹那间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当白日的嘈杂被漫漫细雨所淹没,我感觉红尘仿佛片片顷刻间坠落,有着尘埃落定之后的清爽与澄明。
我的心灵仿佛在一阕古老的田园牧歌中穿梭,那跳跃着的音符穿过夜空,穿过绵绵细雨飘向远方。
它飘得太远了,于是我便有了架起心灵之舟,去进行旷远的寻访的冲动。
在烽火蔓延的大汉疆界处,一队车马正朝着大漠驶去。
车上的一位女子掀开帘子,看着车后一点一点消失在视野里的大汉疆土,不禁两行热泪滚落下来,打湿了正向前滚动的车轮。
终于帘子恋恋不舍地放了下来,任由车轮向前行驶。
于是便留下了悲壮的“昭君出塞”。
是悲?
是喜!
在夜深人静的乌江边上,一匹被血浸湿了的马儿正贪婪地啃着嫩草。
一位身披铠甲的将军紧张地注视着江对岸,陷入了深思。
他仿佛看到一张美丽的脸庞,飘飘忽忽,离他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他看到那流淌着的分明是血的液体染红了刚出土的嫩草。
他扑过去,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她的名字,但却只听到“过……过……江……”,突然远远地飘来了楚地的歌声。
他缓缓起身,握紧宝剑。
“拿去吧,拿去吧,拿着我的头去领赏吧!
”一道闪电划亮了乌江两岸。
一股鲜血涌出,一个英雄生命完结,是惋惜,还是快意,我在雨中细细品味。
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中,一身负重囊的僧人,正独自一个人步履艰难地向西行进着。
他终于再也不能支撑,顾不得骄阳之下黄沙的滚烫,倒身躺了下去,仅有的一点水打翻了。
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醒了,艰难地爬起来,继续向西行进。
是放弃,还是应坚持,我在细雨中苦苦思索。
雨在我的脚下吟唱,诗人一般。
那声音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像花间的晨雾那样温柔。
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落到水上。
雨渐渐停了,带走了悠闲、宁静而古老的夜,也带走了我那紫色的梦幻。
于是我独自在风中,在昏暗的路灯下,等待你,等待你出现的下一个季节
月夜
谷晓曦
不经意间,暮色已入高楼。
夜色掩盖了杂乱凋零的烟尘,掩去了建筑物屡次修复所拼搭的不和谐,岁月的痕迹潜入了夜的背景。
经过几晚的雨后,今夜竟是白露暖空,素月流天。
自小读过很多与月色有关的诗文,自己却从未仔细地欣赏过月夜。
于是,我关上房门,走向院子。
空中没有一颗星,目之所及的只有那一轮圆月,四周很静,只有风将一些揉碎了的话语吹到耳边,却又是微弱极了,凝神谛听,才知听到的竟是自己的心跳。
月亮上那一点暗影清晰可见,想必是月中的仙子在翩然起舞,那袅娜的素练,映衬起影影绰绰的银辉。
院子里的那棵梧桐将树枝直刺天幕,在月光下形成一团硕大的黑影,一片叶子正往下落,飘啊,飘啊,在月光的那一端被染成了银色。
紧挨着的柏树散发出厚重辛辣的气息,像是从一个遥远的国度飘来。
树中传来的阵阵虫鸣充斥着整个夜色,令这月也显得越发神秘和清幽。
月光下的地面,像铺了一层白霜,可是这种白与梅或雪的白不同,这是一种澄澈空灵的白,让人可以照见自己的灵魂。
的确,沐浴在月华之下,似乎灵魂也脱壳而出,融入皎洁的月色。
许多的花在月色的抚慰之下尽情的释放着满腹的馨香,空中弥漫着大片的醉人的香甜。
月亮四周,不时缥缈着丝丝微云,每当夜风拂过,月亮的俏脸便滑进云里,四周也因之暗淡起来,残存的月光便显得朦胧迷离,这是朱自清最为赞赏的境界。
我却以为这是美人梳妆时垂下的青丝遮住了部分娇颜。
当美丽一览无余的时候,月亮拂去脸上的微云,霎时间,满天的清辉若水银泻地,还人一个朗朗的乾坤。
身处幽静的月夜,很难想像白日的喧嚣与忙碌,燥热与繁华。
其实,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
给喧嚣以宁静,给躁急以平和,给高傲以朴实,给粗犷以柔媚,是达者的智慧之举。
只是人们多已习惯喧闹或宁静,虽然它本身就是矛盾的,可是大多数的人就是这种矛盾的综合体。
当然也有人愿意独守这一片澄明,像庄周、李白、陶渊明……当他们看清世间万象,洞悉社会的本质时,他们便欣然融入这无边的月色,独自守望着那属于自己灵魂的一轮圆月。
念及于此,忽觉时间已经不早,我便缓步归家。
可不知怎的,躺在床上的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想到刚才的月色,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感,于是扭亮电灯,随手拿起一本书,一下便翻到谢庄的月赋,当读道: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羁孤递进。
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
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情何轸其何托?
朔(此字下面差一个心字底)皓月而长歌……”
我不由一震,月色引起无数的思念,月华透着窗棂照进来,不禁令我想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青山绿水之间
久居都市,过惯了紧张的生活,呼吸着三级污染的空气,整个人好像也成了灰色的。
就像鱼儿需要水,我渴望拥抱大自然的青山绿水。
一个假日,我们驱车来到京郊的怀柔。
黄昏时分,我们到达驻地。
一下车,一阵清新的晚风和着淡淡的花香扑在脸上,柔柔的像缎子滑过肌肤。
我精神一振,贪婪地吸吮着清新的空气,情不自禁地沿着小路走了下去。
这里三面环山,剩下的一面是水。
远眺,溪水从西北的山林里钻出来,在乱石嶙峋的谷里蜿蜒,穿过山岩,淌过草地,流过郁郁葱葱的芦苇滩,一直汇入茫茫的湖水。
突兀的山岩从山腰里探出来,松柏从岩石的缝隙里挤出来,伸展开腰身,像饱经沧桑的老人迎候着我们。
苍翠的青山掩映着波光粼粼的湖水,美得像垂首梳妆的妙龄少女,而修在山脚下的公路恰似少女那条白亮亮的裙子的花边。
山是一望无际的绿,与天相接的地方,绿映着蓝,蓝衬着绿,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舒服。
我一路走下去,不觉到了溪边。
溪水好清,淙淙地穿过乱石,像光芒四溢的水晶。
我高兴地追逐着溪水,偶尔掬一捧水扑在脸上,那种感觉——好清新,像一串美妙的音符淌过耳畔。
有人说:
“水是山的魂魄。
”不错,有水的地方总有那么一种灵气,让人不由自主地爱它、亲近它。
可是,水又何止是山的灵魂?
它简直就是大自然的生命。
看,远远的,几只牛羊在芦苇滩上漫步;湖面上,隐隐现出一群水鸟,激起片片的水花,有几只也许受了惊,“扑棱棱”直冲向青山,融入那一片赏心悦目的绿色中。
溪水在山脚下曲曲折折,渐渐离开了山影树影的遮蔽,眼前顿时开阔了:
好大的一片湖水啊!
夕阳西下,波光摇曳着红彤彤的晚霞,金光闪闪的湖水荡漾在风儿的欢唱里。
浪花轻轻拍打着我脚下的碎石,溅起一串串雪白的“珠花”。
芦苇轻轻摇摆着,与浪花的每一次起伏应和出一段轻柔的舞曲。
不由记起一首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眼前是一条小溪,汇入的也只是平静的湖,自认没有长江雄浑的气势,我也自认不及周公瑾,没有羽扇纶巾,也不雄姿英发。
我有的,只是一颗追求自然、追求清新、追求青山绿水的心。
坐在岩石上,任手中的芦苇一根根顺水漂去。
一抹夕阳把湖水辉映得像撒金的织锦,青山倒映在湖面上,起起伏伏,映出一片挥之不去的绿……
点评:
本文的题目是一个介宾短语,这个短语点明人居其中的地点,因此解题就应该是“我在青山绿水之间”了。
既然是“我在青山绿水之间”,那么”我”必有许多所见,由所见山水之“青”“绿”,写及所感山青水绿之美妙。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作文指导:
第五单元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题解
1.请你写一篇简单介绍一个小制作的说明文,尽量运用比喻说出这个小制作的结构和特点。
2.说明小制作,一般要说明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工具以及制作的步骤、方法等,有时还要讲清制作的原理和制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写作时,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尽量运用比喻,这样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
范文
花泥画的制作
周佩玲
清新淡雅的中国水墨画和细腻柔和的油画挂在家中,既是一种美的享受,又可显示出主人独特的文化品位。
然而,好的国画、油画价格不菲,有点“可遇而不可求”的距离感。
这个时候,您不妨自己动手制作一幅花泥画。
这种画也兼具美感和内涵,装饰性强,并且制作简单。
下面就介绍一下花泥画的制作方法。
首先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如几种色彩的花泥、一把镊子(要求两尖很平整并且长短一致)两块三合板和一个与画面色彩相配的相框。
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后,便可贴画了。
这一步虽然很简单,但也要认真对待。
将你选好的白描画贴在粘了一层糨糊的三合板上,然后用干净的软毛刷,从画的中心向四周轻刷,用力要均匀,直到画面看上去较平整后,将其晾在通风处阴干。
但切不可直接在阳光下曝晒,否则三合板会变形,不利于最后的装裱。
晾画十五分钟后,就可实施第二步制作了。
这一步可以称为“蘸点”,这是整个制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需要更多的细心与耐心。
首先用镊子把花泥颜料一小团一小团地放到贴好的画上,然后握紧镊子,使两尖合拢,把堆成团的花泥蘸点开来,使它平贴在画面上。
这一步骤有很多必须注意的事项。
其一,就是蘸点要均匀。
蘸点的厚度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随时更改,但蘸点一定要均,且要完全覆盖住画的原像。
第二,不能在刚蘸点好的色彩旁进行另一种色彩的蘸点,这中间至少要相差一分钟。
这是因为湿花泥渗透性强,会改变其原来的色调。
第三,在对画的背景与主体的处理中,必须先蘸点主体。
如果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