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之区位专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75109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之区位专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之区位专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之区位专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之区位专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之区位专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之区位专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之区位专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之区位专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之区位专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㈤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

㈥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

商业网点的布局。

二、区位知识点的把握

 

㈠区位概念:

区位包括两层含义:

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即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区位选择较生产布局更强调事物客观存在的位置,更从客观、微观的角度辩证地分析人类空间活动的合理性。

通俗地讲,区位选择就是通过系统分析影响地理事物的区位因素,选择最佳生产、生活的空间位置。

㈡基本因素:

影响人类空间活动的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方面。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河湖水文、植被、水源、土地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原料、资源、能源、劳动力、技术、基础与工业协作、政策、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历史、政治、军事和宗教、旅游等。

㈢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1、综合性原则。

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影响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自然区位因素和人文区位因素中的各因素,以寻求最佳区位,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2、可持续原则。

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

三效益(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是具体布置运作、综合评价的基本出发点。

生态的可持续是基础,它强调工农发展要与资源、环境协调;

经济的可持续是条件,工农业生产布置后既要生存发展,有增长数量,更要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效益、节能节料,清洁生产;

社会的可持续是目的,工农业发展要促进就业,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

3、主导性原则。

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是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

如装配工业区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力;

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

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

商品粮主导是廉价土地和水热条件;

花卉业主导是市场和水源;

宁夏平原水稻是水源;

南疆长绒棉花主导是昼夜温差大。

4、因地制宜原则。

因不同的自然环境制宜,因不同的经济环境制宜。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区区位,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

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布置的基本方法。

如“珠三角”区位具有中国南方“门户”的位置——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

武汉区位具有中国中部“中心”的位置——“九省通衢”,对内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

5、因时制宜原则。

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例如,劳动密集型工业来,大约每十年“飞”一下,在“二战”期间主要在美国,20世纪50—60年代主要在日本,70年代主要在亚洲“四小龙”,80年代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90年代主要在中国沿海省份,21世纪初主要在中国的中部省份(即中部的崛起)。

三、区位问题的类型

“区位”试题都考查了那些方面的问题呢?

从近年的命题规律及教材中区位知识体系看,区位问题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五种常见基本类型。

(一)评价区位选择是否合理:

(2007年高考天津文综卷)Y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

20世纪50年代后,在老城区以西10余千米处建设了以机械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区。

(如下图所示)

(4)说明图中A工业区布置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

(4)交通便利: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留有余地;

与文化生活区之间建有绿化防护带

(二)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

(2007年高考天津文综卷)39.环渤海地区被确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三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除了良好的农业基础、发达的海陆交通、优惠的政策外,还有哪些?

请再列举两方面。

(2)甲、乙两区域建立化学工业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各是什么?

科技水平高;

经济基础雄厚。

甲区域:

原料和燃料;

乙区域:

市场

(三)几个区位方案比较

(2008年海南卷)23.如图8所示,拟在A地与B地之间建设高速公路,有两种选线方案:

方案①通过半荒漠地区,所需建设成本约为15亿元;

方案②通过地形破碎、人口较稠密的区域,所需建设成本10亿元。

试比较两种方案的优缺点。

(10分)

参考答案方案①优点:

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较少(2分).

  缺点:

建设成本高.干扰半荒漠地区的植被(环境)(2分)。

方案②优点:

建设成本低.有利于沿线村镇的发展(2分)。

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多(2分).建设过程中会加重沿线地区水土流失(2分)。

(2008年宁夏卷)11、(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5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

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

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

(14分)

参考答案

(四)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从动态角度观察某类或某地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是一个重要的视角。

例如,钢铁工业布局就依次走过了接近煤产地一接近铁矿地一接近交通便利地的演变。

行业的兴衰,社会环境的改变,都将使区位布局随之发生变化。

(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36.图7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

该地盛行南风。

回答下列问题。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

为什么?

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

现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需迁出城区。

(2008年高考山东卷)

26、(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

(3分)

参考答案与航运相比,高速公路更为快捷;

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加强沿江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

(五)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区域特征的了解和把握程度。

日常复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

如以农业为例:

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而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

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但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2008年广东卷)32.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

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

(1)~(5)题。

(共13分)

资料一:

见图14

(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

(4分)

参考答案优势:

①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候资源丰富);

②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大面积的平原,如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等)。

图14 

中部六省位置示意图

不利:

①降水季节变化大(变率大),多洪涝、干旱灾害;

②初春、冬季多寒潮;

③水土流失严重

(2008年高考山东卷)26、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

水热资源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