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74147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

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

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

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D.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

8.《宋刑统盗律》中对于侵犯商人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严重,如“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

有敢于“烧人舍屋及积聚之物而盗者,计所烧减价,并赃以强盗论”;

“恐吓取人财物者,准盗论,加一等”,材料体现

A.宋代新的经济观念的确立

B.宋代政府惠商的经济政策

C.宋代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D.宋代法律体系完善

9.北宋太宗年间规定,各地如有缺少种子、土田、男丁者,农师与本乡耆老可明立要契,召集余夫,举种借粮,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

这一规定

A.体现了农业生产中的雇佣劳动

B.推动了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C.加深了农夫对地主的人身依附

D.顺应了农产品商品化发展趋势

10.下面是部分原产美洲的物种向中国传播的情况表

品种

传入中国的时间

备注

玉米

16世纪

明后期引进,清初普及

番薯

自菲律宾传入中国

马铃薯

17世纪

清初福建《松溪县志》上已有种植马铃薯的记载

 

据此推断,明清时期引进美洲的物种

A.解决了农业大国的粮食问题B.促进了中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C.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增加了人们生活的食物来源

11.明初规定,庶民厅房不得逾三间。

明中叶后,江南平民百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建造住宅,或“三间五架”,或“五间七架,九架十架”,富商豪贾则更加显著。

这一变化说明(  )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B.政府政令已难以在基层执行

C.江南百姓生活已经领先全国D.商贾政治地位得到很大提高

12.西班牙以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经营横跨太平洋的贸易,运载大量中国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

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平均每年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20年间共运输白银3000吨,这些白银也基本流入了中国。

此材料反映出

A.西班牙经营贸易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前

B.明朝航海资金、技术、装备领先世界

C.作为流通货币的白银主要产自于西欧

D.明朝手工业发达是对外贸易优势之一

13.982年,北宋太宗下诏,将荒芜的土地分给那些“勤稼穑”而缺乏种子和土地的农户。

并要求“明立要契,举借种粮……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官司”。

1155年,南宋高宗下诏:

“若见佃人不愿承彻,即开具田段、坐落去处、所纳租课数目,另行招人承佃。

”这说明宋代(  )

A.人身依附关系日趋松弛B.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

C.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D.人地矛盾突出危及统治

14.有人根据甲骨文中“犁”字的形状,推断商代已出现牛耕,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近年又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中出土了铜犁。

由此可以推知

A.文物史料真实可信

B.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农具

C.铁犁牛耕始于商代

D.文献史料可与考古发现相佐证

15.明清时期,江南丝织巨镇盛泽,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止,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专业化生产不断发展

B.城镇经济的发展繁荣

C.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

D.区域性商人群体产生

16.中国古代疫灾多发,全国各地有许多关于修建和祭祀药王庙或瘢疹庙的记载:

这些庙里供奉的主要是神农、扁鹊、华佗、孙思邈、钱乙等历代名医。

《平度州志》载:

药王庙“道光十一年州人共修。

”《寿张县志》载:

“瘢疹庙在城东南一里,小儿生瘢疹者。

多以礼谢,灵验”。

这体现了

A.道教成为主流信仰B.政府重视宗庙的修建

C.中医研究水平先进D.普通民众的心理诉求

17.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明清时期的工匠缺乏技术经验积累

B.闭关锁国政策阻碍外来技术的传入

C.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D.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所限制

18.李鸿章在奏折中写道“华商集资组建公司,由一官派经理指导之,并授予与潜运专利以保公司利润。

”从李鸿章的实践看,与此相符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轮船招商局

D.发昌机器厂

19.时文有曰:

“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

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毫厘不能主持。

”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广大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D.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据资料记载,美国大萧条发生后,无锡以出口为主的缫丝工业遭受严重打击,其他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但到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工业资本总额就达3400.9万元,增长74.3%,其中投资缫丝工业的薛氏集团成功登上“丝茧大王”的宝座。

该时段无锡工商业的发达主要得益于

A.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

B.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C.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D.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

21.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A.“男女杂处,不以为嫌”

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法处理”

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

D.“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若专为游观而发”

22.张裕葡萄酒历史悠久。

下表是“百年张裕”1892~1915年发展大事年表(部分),据此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年份

发展大事

1892年

张弼士创立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之先河

1912年

孙中山到张裕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5年

在北京政府组织下,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

A.北洋政府对张裕产品享誉世界起了一定作用

B.在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的背景下创立

C.孙中山将其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促进其发展

D.酿酒业成为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

23.据材料统计,1937年川陕等西部地区共有工厂237家,还包含一些作坊工厂。

到1940年,西部地区工厂合计达1354家,仅重庆就有429家。

这说明了

A.西部优越的资源条件有利于企业发展

B.重庆是抗战时期的经济中心

C.国民政府为持久抗战做准备

D.西部的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24.以下是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导致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5.学术界认为: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城市化路径可以概括为“双轨城市化”,即“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自发性城市化)和“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国家主导的城市化)。

其中,与“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是

A.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B.中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26.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3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8年—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

1988年—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

2003年—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与之对应的关键词是

A.“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B.“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民工潮”

C.“民工潮”、“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

D.“乡镇企业”、“新农村建设”、“民工潮”

27.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

这说明

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B.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

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28.20世纪80年代初,火车、轮船和长途汽车上到处是拎着装有建筑材料、纺织品和食品等商品样本的大包小包的乡镇企业推销员,形成了“推销员满地跑”的景象。

这一景象

A.表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B.反映出商品市场的活跃

C.直接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D.体现了私营企业的活力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四次调整: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承包责任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前两次调整把土地从私有变为公有

B.前两次调整把分散经营变为合作经营

C.后两次调整土地所有制未发生改变

D.四次调整都不同程度地解放了生产力

30.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

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31.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

“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钱。

”导致此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对华商品的过度倾销

B.清政府对外开放通商口岸太少

C.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

D.西方商品质量不符合中国需要

32.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的成分趋向多元化、复杂化,“蓝领”工人进一步减少,出现了“白领”“灰领”“金领”“敞领”“粉领”等称谓,代表工人阶级的不同分层。

这一变化说明

A.科技革命影响社会结构的调整

B.西方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

C.国家干预导致阶层成分多元化

D.社会流动呈现出增强趋势

33.1971年,英国失业率正在上升,失业人数超过100万,这个数字人民很难接受。

新当选的保守党政府立即着手解决失业问题,但是又出现了更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

为解决上述问题,英国政府

A.进一步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B.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C.加强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D.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34.到现在为止,发端于罗斯福新政的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在发生着一些新变化。

下面对“新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调控和干预B.政府成为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

C.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福利国家”D.新经济出现,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

35.1960年11月初,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

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相当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基础,至少7年不变;

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

节约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等。

该文件的发布

A.有利于扭转当时农村的经济形势

B.配合了工业领域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C.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快速持续发展

D.成为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

36.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换去娘娘的小脚鞋。

这一社会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中华民国初期

C.新中国成立初期

D.改革开放时期

37.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强调指出要根据“鸟”的需要,设计“笼”的大小,并不断调整“笼”的尺寸,使“鸟”不被“笼”困死,而目能在“笼”中充分飞翔。

“鸟笼经济”的提出意在

A.按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B.摆脱计划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阐释计划与市场的互动关系

38.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一般生活用品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多,在欧洲其他地区物价也上涨了2倍左右。

这一现象导致了(  )

A.西班牙成为世界霸主B.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C.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D.欧洲普遍陷入贫困

39.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

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40.19世纪英美文坛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诞生了一批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如《苔丝》《红字》《名利场》《简·

爱》等,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出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

C.启蒙运动的兴起

D.女权主义意识的兴起

二、材料分析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晚唐以来,江南经济区日渐崛起,至宋代,“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太湖流城“上四一亩,收五六石”,“虽其四之膏腴,亦由人力之尽也”“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宋太祖即位之初便拟定“薄税敛”以奖掖商人,仁宗年间订立放松政府专卖品管制的“海行条法”,后南宋朝廷又重申此令。

政府制定的各色税目,致使穷乡僻壤的农民也不得不入市。

仕官之人则“纤朱怀金,专为商旅之业,日取富足”。

江南市镇不断兴起,“市井繁阜,商货幅辏”。

——摘编自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

材料二明代后期,江南市镇蓬勃繁荣。

南浔镇“烟火万家”,时人称之“虽镇,一都会也”,作为生丝集散地,各市镇商人皆运送蚕茧前来出售,这些生丝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湖丝”或“辑里丝”。

盛泽镇则是“以绫绸为业”的大镇,“农家织绸,卖于绸庄,为该地农家经济之主要收入,农田收获,反漠视之”,镇上机工、曳花(操作提花织机的工人)多达数千人。

松江府的朱泾镇经营棉布贸易的牙行多达数百家,带动了各行各业的繁荣。

各市镇作坊林立,外地客商“操重贵而来市”。

生丝绸缎、棉布等商品在出口贸易中持续增长,远销海外。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江南市镇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宋相比,明代后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

4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

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

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

1901~1911年

数量(家)

资本额(万元)

纺织业

82

1332.1

缫丝业

70

556.9

面粉业

53

786.8

火柴业

28

130

水电业

60

3813.8

机器业

20

352.1

矿冶业

73

2272.9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详解】

平民祭祀祖先,是希望先祖赐福,献礼是各种谷物和动物,表明百姓对谷物和动物的重视,即对农耕经济的重视。

故答案为C。

重农抑商意识出现于商鞅变法以后,排除A项;

由材料内容看不出小农经济的盛行和农牧业的协调发展,排除BD项。

故选C。

2.B

商周时期虽然为青铜时代,但青铜器主要为贵族所用,因此主要是祭祀用的礼器和酒器,材料所述齐国日用器的增多,说明越来越多的平民用上了青铜器,体现了世俗化的倾向,故B正确;

材料青铜器的变化与尊卑观念的变化无关,故A不正确;

C、D均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3.C

【解析】

试题分析:

铁器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故①正确;

铁器的使用推动税制改革,故②正确;

铁器的使用使牛耕得到推广,故③正确。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的意思是庶人依靠出卖劳力生活,工商依靠服务官府的所得而生活。

这与材料反映的信息没有关系。

④是错误的。

通过排除法,所以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器的作用

4.D

结合所学可知,盐铁官营、铸币和均输、平准等诏令使得朝廷加强了对全国经济命脉的控制,提高了财政收入,故选D;

从长远来看,汉武帝的这些措施制约了经济发展,排除A;

从维护统治的角度看,B项不可能是诏令意图,排除;

汉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项不可能是意图,排除。

5.C

根据材料“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

”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北方人口南迁,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改进,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故C项正确。

A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南方的农业发展,而不是南方的商业,故B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租佃关系,故D项错误。

6.B

由材料“长安在盛唐时期人口总数约70万”“其中依赖国家供给粮食的人口约32万”可知,唐朝时期长安人口增长明显,特别是依赖国家供给粮食的人口数增长较快,这必然导致长安的粮食紧张,由此增加了对东南地区的粮食需求,故选B。

材料并未提及长安的国际影响力,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

“三冗”局面是北宋时分化事权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而不是唐朝,排除C;

坊市制度瓦解是在宋朝,盛唐时期的长安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故排除D。

【点睛】

本题考查盛唐时期经济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好地落实了历史解释这一学科核心素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依赖国家供给粮食的人口约32万”。

7.A

唐设安西都护府统治高昌后土地买卖文书减少,说明土地自由买卖被唐政府限制,反映当时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抑制土地买卖,故A正确;

材料内容无法体现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故B错误;

土地买卖文书减少并不能说明经济发展,故C错误;

高昌地区土地买卖文书减少,也无法得出“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的结论,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保护自耕农经济,抑制土地买卖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8.B

依据材料“对于侵犯商人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严重”说明宋代政府注重保护商人的利益,体现出宋代政府惠商的经济政策,故选B项;

中国古代的封建政府一直都坚持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新的经济观念的确立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材料仅体现对商人经济利益的保护而无政治地位的信息,排除C项;

仅有材料信息推出宋代法律体系完善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排除D项。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材料“对于侵犯商人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严重”是解题的关键。

9.B

根据材料“召集余夫,举种借粮,收成依契约分”可知,宋代时期出现承包性质的二地主现象,反映了宋代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故B项正确。

A项,体现雇佣关系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

C项,材料未体现农民对地方的人身依附关系,排除。

D项,题干未反映农产品商品化趋势。

排除。

本题考查宋代农业经济发展,关键信息“召集余夫,举种借粮,收成依契约分”

本题考查宋代农业经济发展,本题应结合宋代租佃关系的发展进行解答。

10.D

由材料信息“16世纪”“17世纪”“玉米”“番薯”“马铃薯”“传入中国”可知,明清时期大量经济作物的引进,弥补了粮食产量的不足,增加了人们的食物来源,D正确;

“解决了农业大国的粮食问题”说法错误,夸大了物种引进的作用,玉米、番薯、马铃薯的引进只能是弥补粮食产量的不足和缓解粮食问题,排除A;

明清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B;

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带来商品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出现的,与引进农作物关系不大,排除C。

11.A

材料反映出明朝中叶已经不再对民众的建筑有所限制,这原本是等级身份的象征,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得到一定的改变,故A项符合题意;

材料并不是强调政府政令的推行难易,排除B项;

材料没有对江南与全国进行比较,排除C项;

政治地位有很大提高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2.D

16世纪最后的20年间,在马尼拉大帆船航线上,中国以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商品换回大量白银,反映出明朝手工业发达是对外贸易优势之一,D项正确;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西班牙经营贸易是在其后,A项错误;

在马尼拉大帆船航线上,墨西哥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而明朝中后期,中国的航海资金并不具有优势,B项错误;

作为流通货币的白银主要产自美洲,C项错误。

13.A

从宋太宗“明立要契”到宋高宗时期“若见佃人不愿承彻……另行招人承佃。

”可以看出,政府对农民承租的要求降低,对农民的束缚有所减弱,故A项符合题意;

当时的生产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排除B项;

材料没有进行南北方比较,排除C项;

D项非材料的重点,排除D项。

14.D

据材料根据甲骨文中“犁”字的形状,据考古“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中出土了铜犁”信息,推断商代已出现牛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