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目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73004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9 大小:9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管理专业目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9页
工程管理专业目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9页
工程管理专业目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9页
工程管理专业目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9页
工程管理专业目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管理专业目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工程管理专业目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管理专业目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管理专业目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六节

第七节

直线

直线的投影

直线上的点

直线的倾角和直线段的实长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一边平行于投影面的直角的投影

直线的辅助投影

第三章

平面

平面的投影表示法

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

平面上的直线和点

平面的辅助投影

第四章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相交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

第五章

多面体

棱柱和棱锥

多面体表面上的点

平面与多面体表面相交

直线与多面体表面相交

两多面体表面相交

同坡屋顶画法

第六章

曲线和曲面

曲线

曲面概述

直纹面

曲线面

第七章

曲面体

平面与曲面体表面相交

直线与曲面体表面相交

多面体与曲面体表面相交

两曲面体表面相交

第九章

轴测投影

基本知识

斜轴测投影

正轴测投影

平行于坐标面的圆的轴测投影

轴测投影的画法

轴测投影的选择

第十章

透视投影

基本概念

直线的透视

透视图的分类及视点、画面和物体相对位置的选择

作建筑透视的基本方法

透视图中的分割

圆及曲面体的透视

讨论

第十一章

标高投影

点和直线的标高投影

平面的标高投影

曲面的标高投影

地形面的标高投影

注:

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

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1、《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唐克中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2、《图学基础教程》谭建荣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

3、《建筑阴影和透视》黄仲琏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5

4、《画法几何学》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图学教研室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

工程管理专业概论

IntroductiontoConstructionManagementSpeciality

10 总学分:

0.5

        学 分:

自编讲义     编者:

     

        出版时间及版次:

工程管理专业概论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基础课,学生通过本课程内容的学习,了解、熟悉和掌握本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专业观,从而更好的学习好本专业。

撰写论文

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

教学目标

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

学时分配

第一章专业介绍

了解工程学院概况、本专业的历史沿革、师资队伍和学习条件,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专业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本专业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专业要求。

多媒体教学+讨论

第二章工程管理概述

了解工程管理专业的历史和现实,理解工程管理的涵义、特点、工程管理与工程技术的关系,掌握工程管理的能力要求和应用。

简单阐述工程管理的回顾和展望。

本章的重点是工程管理的能力要求和应用。

第三章工程管理学科前沿

了解工程管理的学科现状和最新的发展趋势,理解工程管理信息化、项目专题网站、项目信息门户等概念的内涵和发展现状。

简单阐述工程管理学科发展历史。

本章的重点是工程管理的学科现状和最新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本专业的教与学

了解工程管理教与学的一般理论,理解本专业的课堂教学、学习方法、课外学习,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识与技能的关系,实践环节等。

本章的重点是本专业的课堂教学、学习方法、课外学习,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以及实践要求。

第五章本专业的就业与前途

了解就业办法、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途。

本章的重点是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途。

工程制图

EngineeringDrawing

51学时

17总学分:

学习建筑工程制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绘制和阅读建筑工程图的基本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绘图方法和步骤,正确使用绘图仪器和工具,并且严格遵守国家制图标准。

1.土木工程制图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2.投影法基本概念

3.工程上常用的几种图示法

4.工程制图发展概述

第十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概述

制图标准

字体

图纸幅面和标题栏

第八节

第九节

图线

比例

尺寸标注的一般原则

平面图形分析

徒手作图

习题

第十三章

组合体的三面图

组合体三面图的画法

标注尺寸的基本方法

阅读组合体的三面图

第十四章

工程形体的表达方式

投影法和视图配置

剖视图

断面图

简化画法

第三角画法

第十五章

绘图软件AutoCAD的基本用法简介

第十节

第十一节

第十二节

第十三节

第十四节

第十五节

第十六节

第十七节

用户界面

绘图基础

常用绘图命令

对图形的显示控制

图层、图线、颜色

图形编辑

复合直线

辅助绘图工具

成图方法参考

块和外部引用

剖面填充

注写文字

尺寸标注

建立自己的样板文件

命令组文件

图形输出

综合运用举例

简单了解目前使用AutoCAD的现状

第十六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图和钢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图示方法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图的阅读

钢筋混凝土结构图的改革及平法概念

钢结构构件图

第十七章

房屋建筑图

房屋建筑的基本图样

5

房屋建筑基本图样的画法

建筑施工图

结构施工图

第十八章

桥梁、涵洞、隧道工程图

桥墩图

桥台图

钢梁结构图

涵洞图

隧道洞门图

第十九章

水利工程图

水工图中的表达方法

水工图的阅读

3、《建筑工程制图》陈文斌等同济大学出版社

4、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5、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

6、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86

7、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

8、国标和省标标准图集

9、实际工程设计图纸

10、各种设计手册

工程力学

EngineeringMechanics

68(非机类本科专业)  总学分:

演示2个学时   学 分:

《工程力学Ⅰ》、《工程力学Ⅱ》

编者:

《工程力学Ⅰ》边文凤、李晓玲主编;

《工程力学Ⅱ》许英姿、张培国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及版次:

(Ⅰ)2003年2月第一版、(Ⅱ)2003年9月第一版

周学时:

4

学期安排:

第2学期

课程性质:

必修课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物理、计算机技术基础

根据非机类本科专业四年制的课程安排与学习特点,为保证使学生将基本内容学到手,学习的主要内容为《工程力学Ⅰ》,《工程力学Ⅱ》中只学第十四章。

学生学完基本内容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熟练应用隔离体的平衡条件,正确计算静定结构的支座反力与内力,对一般物体能进行部分或整体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

2.能分析一般杆件的内力,并画出连续梁和简单刚架的内力图,求出桁架的轴力。

3.会求静定梁的挠度和转角。

4.能对静定结构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

5.能对平面应力状态进行应力分析,会求任意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单元体中的最大正应力和主平面、最大切应力。

6.会用卡氏第二定理求静定结构的位移、一次超静定结构。

期终闭卷考试占80%,并与平时成绩20%(作业、考勤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第一章绪论

1.1工程力学的任务。

1.2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与建模。

1.3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与简史。

了解工程力学的任务、研究对象与工程力学简史。

讲授

第二章力系简化

2.1力偶——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的关系。

力偶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2.2力线平移定理——力线平移定理及其应用。

2.3力系简化与合成——力系的简化原理、方法、简化结果讨论。

合力矩定理。

合力的求解方法

能对力系简化与合成:

力系的简化原理、方法、简化结果讨论。

合力的求解方法。

第二章受力分析与平衡分析

3.1约束与约束反力——各种常见约束与约束反力。

(柔性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光滑铰链约束、固定端约束)。

3.2受力分析及受力图。

3.3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3.4物体及物体系统的平衡。

(先空间后平面)(介绍叠加法)

3.5重心及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能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与平衡分析。

第四章内力分析

4.1杆件的内力——杆件的内力、内力分解(轴力、剪力、扭矩、弯矩)、内力方程。

4.2拉压杆的内力方程、内力图。

4.3扭转杆的内力方程、内力图。

4.4平面弯曲杆的内力方程、内力图。

4.5内力图与外载的关系。

4.6叠加法求内力图(分段叠加法画M图)。

能对杆件进行内力分析,熟练画出杆件的内力图(轴力图、剪力图、扭矩图、弯矩图)。

讲授与多媒体结合

第五章应力状态分析

5.1应力状态的概念。

(剪应力互等定理)

5.2解析法分析平面应力状态。

5.3*图解法求解平面应力状态。

5.4简单三向应力问题分析方法。

能对单元体进行应力分析,会求任意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切应力,会求主应力、主平面、最大切应力。

1

第六章简单变形的强度与刚度分析

6.1轴向拉(压)杆的应力与强度准则——横截面上的应力、主应力、强度准则。

6.2轴向拉(压)杆的应变和变形计算。

6.3材料的机械性质——典型材料的拉压实验、许用应力、变形能的概念。

6.4扭转杆的强度与刚度——剪切弹性定律,圆轴扭转时的强度及刚度计算。

6.5平面弯曲时梁的正应力、剪应力及强度计算。

6.6平面弯曲梁变形分析的微分方程法,积分法求梁的变形、刚度计算。

6.7叠加法求变形。

能对杆件进行应力分析和变形分析,并校核强度和刚度。

(演示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与压缩试验2个学时,实验大纲见材料力学实验大纲)

2(演示)

第七章复杂变形的强度分析

7.1强度理论——工程上实用的四种强度理论,

7.2双剪强度理论及其相当应力

7.3组合变形——各种组合变形的普遍分析方法及强度计算。

7.4连接件的强度计算。

掌握四个强度理论,对各种组合变形进行强度校核。

6

第八章压杆稳定

8.1压杆稳定的概念。

8.1细长压杆的临界力,

8.1压杆的临界应力,稳定计算。

会计算常见不同支承形式的压杆的临界压力。

第十四章简单超静定问题

14.1超静定问题的概念——位移边界条件与变形协调方程的概念、解决超静定问题的基本方法。

14.2轴向拉压与扭转超静定问题。

14.3梁的弯曲超静定问题。

会解决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总课时合计

68

1《材料力学Ⅰ》、《材料力学Ⅱ》,单辉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材料力学教程》,单辉祖,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

3《材料力学》(上、下册)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工程力学》,范钦珊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5《工程力学》(第一分册、第二分册),沈养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工程力学手册》,杜庆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6《材料力学》,俞茂宏,汪惠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7《结构力学教程Ⅰ》龙驭球、包世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结构力学教程Ⅱ》龙驭球、包世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编写工作小结(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变化情况、创新点):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为适应非机类本科专业的要求,本课程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同时,利用工程力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工程力学CAI),根据课程内容适当安排多媒体教学,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构力学

StructureMechanics

68(工程管理专业)  总学分:

0         学 分:

《结构力学教程》(Ⅰ)(含光盘一张)(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龙驭球、包世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7月第1版

4

第4学期

高等数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方法、计算机技术基础

根据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四年制的课程安排与学习特点,为保证使学生将基本内容学到手,大纲中要求该专业学生掌握教材的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为静力结构与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与位移计算,要求学生牢固掌握。

对★号的内容应重点掌握。

对*号的内容一般不要求,提供有余力的学生选学。

(一)一般要求

1对一般杆件结构能选择计算简图。

2能分析一般结构体系的几何组成,确定超静定次数。

3理解梁、刚架、桁架、拱及组合结构的受力特性。

(二)静定结构要求

1能熟练应用隔离体的平衡条件,正确计算静定结构的支座反力与内力,并掌握常见结构的受力特点。

2了解变形体的虚功原理,掌握单位荷载法,能熟练计算静定结构的位移。

3能用静力法或机动法作静定梁的影响线。

(三)超静定结构要求

1掌握力法、位移法与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能应用这些方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内力、位移。

2掌握多层多跨刚架的近似计算方法。

期终闭卷考试占80%,并与平时成绩20%(作业、期中考查、考勤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第1章绪论

§

1-1结构力学的学科内容和教学要求§

1-2结构的计算简图及简化要点§

1-3结构的分类。

1-4荷载的分类

了解结构力学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结构力学与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关系。

第2章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2-1几何构造分析的几个概念§

2-2★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

2-3平面杆件体系的计算自由度§

2-7小结§

2-8思考与讨论

会进行几何构造分析,理解自由度、约束、多余约束的概念。

★熟练掌握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

掌握瞬变体系、静定、超静定体系的特征。

3

第3章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3-1梁的内力计算回顾

3-2★静定多跨梁

3-3★静定平面刚架

3-5★静定平面桁架

3-7组合结构

3-12小结§

3-13思考与讨论

熟练掌握杆件的受力分析、★叠加法作任意杆件的弯矩图。

几何构造分析与受力分析的关系。

★能够熟练绘制静定多跨梁与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图。

掌握静定平面桁架的假设、特点、组成和分类。

★结点法、截面法及联合应用。

结点法、截面法的特殊应用。

零杆的判断。

组合结构的内力计算。

第4章静定结构总论

4-1隔离体方法及其截取顺序的优选§

4-2几何构造分析与受力分析的关系§

4-3零载法§

4-4刚体体系的虚工原理§

4-5静定结构的一般性质§

4-6各种结构形式的受力特点§

4-8小结§

4-9思考与讨论

掌握静定结构受力分析方法。

第5章影响线

5-1移动荷载和影响线的概念§

5-2★静力法简支梁的影响线。

5-3结点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

5-4静力法作桁架的的影响线

5-5★机动法作影响线

5-6影响线的应用

5-8简支梁内力包络图与绝对最大弯矩

5-10小结§

5-11思考与讨论

了解移动荷载影响线的概念。

★熟练掌握静力法、机动法作静定梁的影响线。

掌握结点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

掌握利用判别式判别荷载最不利位置,并利用影响线求某量的最大值。

简支梁的内力包络图与绝对最大弯矩。

第6章结构的位移计算

6-1应用虚构原理求刚体体系的位移

6-2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

6-3荷载作用的位移计算

6-4荷载作用位移计算举例

6-5★用图乘法§

6-11互等定理

6-14小结§

6-15思考与讨论

掌握虚力原理与单位荷载法、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

荷载作用、温度变化、支座移动引起的位移计算。

相对位移。

★能熟练应用图乘法计算荷载作用下引起的位移。

了解互等定理。

第7章力法

7-1超静定结构的概念和超静定次数

7-2力法的基本概念

7-3★超静定刚架与排架

7-4超静定桁架组合结构

7-5★对称结构的计算

7-9支座移动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

7-10超静定结构位移的计算

7-11超静定结构计算的校核

7-13小结§

7-14思考与讨论

了解超静定结构的概念。

掌握超静定次数的确定。

熟练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用力法计算超静定梁、超静定排架、超静定刚架、超静定组合结构、超静定桁架等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对称性的利用与简化计算。

掌握超静定结构的支座移动与温度变化时的内力计算。

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内力图的校核。

第8章位移法

8-1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8-2等截面杆件的刚度方程

8-3★无侧移刚架的计算

8-4★有侧移刚架的计算

8-5位移法的基本体系

8-6★对称结构的计算

8-7支座移动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

8-8小结§

8-9思考与讨论

掌握等截面杆件的转角位移方程。

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未知量。

★熟练掌握用直接杆端弯矩法计算连续梁、排架、刚架的内力。

对称性的利用。

*支座移动与温度变化时的内力计算。

位移法的基本体系与典型方程。

第9章渐近法及超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9-1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9-2多结点的力矩分配

9-3★对称结构的计算

9-4无剪力分配法

9-5力矩分配法与位移法的联合求解

9-6超静定力的的影响线

9-7连续梁的最不利载荷分布及内力包络图§

9-9小结§

9-10思考与讨论

掌握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

★熟练掌握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与无侧移刚架。

★无剪力分配法的适用条件与计算。

机动法作连续梁的内力影响线,连续梁的内力包络图。

1《结构力学》(上册第一、二分册)龙驭球、包世华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8

《结构力学》(下册)龙驭球、包世华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8

2《结构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