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文化论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72627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联文化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对联文化论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对联文化论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对联文化论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对联文化论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联文化论文Word下载.docx

《对联文化论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联文化论文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联文化论文Word下载.docx

  春联:

  春回大地百花争艳

  日暖神州万物生辉

  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

  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

  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

  明志的:

  宁以义死

  不苟幸生

  以简单的八字联,表明自己的志行。

上下联也存在着一种选择的关系。

写景抒情的:

  落花扫仍合

  丛兰摘复生

  此联字面在于写花谢了掉到地上的花瓣扫了第二天又会掉下来,兰花摘了还会在生长出来。

其实也可以说是寄托了作者的一种绵绵不断的情谊。

  郑板桥故居的中堂写着这样一副对联

  :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此联之妙在“放胆”和“瞒人”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风鼓荡和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的特点。

写出白日春风之美姿,能为翠柳梳成发般轻柔,殊不知是昨晚的夜雨暗地里,早已滋润了大地的花朵,实即“一元复始,万象回春”之意。

上联与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异曲同工之妙,下联让人联想到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然为一副妙联了。

  也有写人物史实的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写此地以能埋岳飞而感到有幸;

  下联「白鐡无辜铸佞臣」写岳飞坟前以白鐡铸造的秦桧夫妇像,不骂二人而写白鐡之无辜,因二人而日夜为人所唾骂。

  对联所用到“青山有幸”和“白铁无辜”,“青山”和“白铁”本是死物,根本就不会“有幸”,也不会“无辜”,但经联子这样一些,天地万物仿佛都有了人性!

青山本忌坟头,因为这会坏“风水”,但联中却说“青山有幸埋忠骨”,这就好比连山神都为忠臣而感动,宁可坏自己风水,也要做忠臣邻居!

下一句“白铁无辜铸佞臣”也是同出一理!

可见世界也为忠臣而感慨!

  又如大观楼上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

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

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

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大观楼长联气势磅礴。

上联写滇池风物,似一篇滇池游记;

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

全联180字,如一篇有声、有色、有情的骈文,妙语如珠,诵之琅琅上口。

抒情叙事,层次分明,情景交融;

对仗工整,字句洗炼;

内涵美质,外溢华彩,意境高妙,气势非凡。

是诗、是画、是历史的镜子,它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这种远见卓识,隐寓于联中的字里行间。

该联想象丰富,感情充沛,一气呵成,是对联史上不朽的杰作,影响甚巨。

被誉为海内外第一长联,也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上联描写滇池的风物景色,比喻奇妙,突出一个"

喜"

字,喜溢四方,描绘了一幅颇富滇池风物特色的风景画。

  下联勾勒云南的历史发展,概括精练,重在一个"

叹"

字。

追根溯源,展示了一幅颇耐人玩味思考的历史画卷。

  这些都是前人留下的经典的对联,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现着对联的各个方面。

对联是一门艺术,需要细细的体会;

对联是一种文学,需要深深的挖掘。

畅游文学海洋,品味对联艺术!

篇二: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组长:

张帅辉

  组员:

赵梦杰、李炀炀、费丽丽、王文晓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炼、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体现了我国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

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

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

  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起源与发展:

  对联起源于我国古典诗词,源头可追溯到先秦典籍中的对偶句。

商周两汉的对偶句及魏晋南北朝辞赋中的骈俪句,为后来对联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盛唐以后,律诗、律赋的结构已臻于尽善尽美,对偶句已经成为诗文的组成部分,并且其独立性也在逐渐加强。

对联就是由格律诗中的对偶句和骈赋中的俪句发展而来的。

  明清两代,对联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对联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自明朝起,由于皇帝垂青,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吟诗作对蔚然成风。

加之康乾二帝的推崇,一时楹坛高手云集,挥毫泼墨,各式名联异彩纷呈。

  题材与分类

  对联较之旧诗词活泼自由得多,加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魅力奇妙,堪称我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从内容上,对联可以分为节令联、喜庆联、哀挽联、名胜联、行业联、杂感联、学术联、趣巧联等,我们重点谈以下几种:

  节令联:

  我国农历一年之中有24个节气。

在我国对联中,以节气为题材的很精彩,有的还含着一段故事呢。

传说明代有一位学台,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山中茅屋。

次日晨起,见茅屋一片白霜,心有所感随口吟出上联:

  “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

  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气呵成,毫无痕迹。

一时成为绝对。

直至近代,才由浙江的赵恭沛先生对出下联:

  “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一样三个节气,对得十分工整。

  另一副对联则更有文学性和科学性: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

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

  上联不仅指出了春分和秋分这两个节气所在的月份,而且把这两个月份的时间特点讲得清清楚楚,即二八月是昼夜相平。

下联则换了另一个角度,道出了农历闰年的规律性,其科学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喜庆联:

  千百年来,无论是官、是民都乐于用对联这种形式来表达不同的希冀和情感,来满足各自多方面的感情需要。

喜庆联,这个对联之中的佼佼者,源远流长,且早已在我国人民群众恭贺婚禧、祝颂寿诞、

  道贺乔迁、庆祝节日时,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它既可表达人们的欢欣喜悦之情,又可表达书写者的庆贺祝福之意;

既能为事增加喜庆气氛,双能令人蓬荜生辉,使喜庆环境更显得优美宜人。

  以春联为例,央视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会出些上联,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下联,其中不乏优秀之作。

  XX央视兔年春节联欢晚会发布了5副对联,总是缺少其中一半,向观众征集上联或下联。

把最好的发布在元宵晚会。

用斜体标注的是观众所对的。

  第一幅;

上联:

一百八声钟响,一呼百应八方和。

  下联:

五十六朵花开五色十光六合春。

  第二幅;

《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

下联:

普天乐春晚,丰年瑞玉腊梅枝。

  第三幅;

虎步腾空去悄然兔耳听春步。

鸿篇任我裁,灿矣龙章续锦篇。

  第四幅;

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

千秋民作本,多俯首听听。

  第五副;

春晚迎春春不晚。

岁寒守岁岁无寒。

  婚联也是喜庆联的一种,是专贴在新房门上及两厢、厅堂、门台上的。

这种婚联饱含浓郁的乡土风情,寓意隽永,具吉瑞喜庆的气氛,其内容也不乏夫妇燕尔新婚,互敬互爱、琴瑟和谐、白头偕老之意。

例如下面这幅,上联:

“牵天上牛,截角雕梭,织

  就鸾绢迎淑女”,“捉月中兔,拔毫扎笔,写成凤贴配才郎”,用夸张的手法,写得气势恢宏。

  趣巧联:

  古今名人嘲讽世事和可耻可笑之人,名人互相诘难答对的时候,也会产生一些佳联,他们或是有一定故事性和趣味性,或是创作技巧出奇。

  例如一副讥讽科举取仕的对联:

“并未出房,亏得个白头发秀才;

何尝中试,倒做了黑耳朵举人。

”上联说多年寒窗苦读都没有考中举人,满头白发了,还是个秀才;

下联讲,秋闱又不中,皇帝老子可怜见地,赐给一个举人名额,岂不知已经是两耳昏昏的人了。

传说该联为安徽无为县某钦赐举人所写,发泄了对科举制度的不满与抗议。

此联文字通达,中间的停顿利于抒发情感。

  再如一副言旧社会层层盘剥的对联: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泥,泥干水尽;

朝廷刮州府,州府刮县,县刮民,民穷国危。

”该联采用比兴手法。

上联以鱼、虾、泥依次相欺的事实说明在生物界存在着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现象。

下联直写社会现状,朝廷搜刮州府,州府搜刮县衙,县衙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

民不聊生,国家危急,朝廷自然朝不虑夕。

全联警示当局者不要挥霍无度、搜刮无限,同时也在哀叹百姓不堪重负、难以支撑,它是封建社会官府盘剥百姓的极好写照。

下面再欣赏几副:

  画上荷花和尚画;

  摩临汉书翰林摩。

(此联可倒读)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草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春秋香。

  千帆竞发,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笛青)怎比箫和(萧何)。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尽,割地求和。

(慈禧六十大寿的讽刺写照)

  对联习俗

  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春联习俗、婚联习俗、挽联习俗,等。

  对联的发展前景对脸产生后,它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起初,对联的种类只有唯一的春(转自:

小草范文网:

对联文化论文)联,到宋、元、明以后,逐渐被用于人们的装饰、交际活动之中;

从起初应用于文坛、官场、宫廷,到后来逐渐普及于广大民间、广大社会,以至于发展到名胜古迹、寺祠庙院、亭台楼阁、门庭书房、卧室案头以及店铺坊馆等。

在民间,就连戏台、神座、花灯、香炉、箱柜、粮囤、车辕、畜栏等处,也都有贴对联的现象。

  对联真正在思想内容上获得充实与发展,真正与社会现实生活发生密切联系并发挥其积极作用的,还是在近代、现代。

具体地说,是从1840年雅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先进阶级的进步思想开始出现,尤其是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对联才迅速发展成为先进文学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篇三:

探究康百万庄园对联文化

  探究康百万庄园及其对联文化论文

  摘要:

  康百万庄园座落于河南省巩义市(原巩县),位于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4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

由于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是全国三大庄园(刘文彩庄园、牟二黑庄园)之一,面积比山西乔家大院大19倍。

康百万庄园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

它依“天人合

  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建成了一个各成系统、功能齐全、布局严谨、等级森严的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它的石雕、木雕、砖雕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

康家精神对我们有许多现实意义,恋乡、善义、留余激励着我们,而康家精神在康百万庄园中的对联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对联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历史悠久,演变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对联的特点、分类是我们不得不钻研的。

  关键词:

  康百万庄园康百万家族精神康百万家族的兴衰建筑风格

  对联文化对联发展史河洛文化豫商文化

  小组分工:

  组长:

  资料收集:

  资料整合:

  文章整理:

  最终整合:

  正文:

  康百万庄园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

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建成了一个各成系统、功能齐全、布局严谨、等级森严的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它的石雕、木雕、砖雕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

康百万庄园临街建楼房,靠崖筑窑洞,四周修寨墙,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风格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

总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1300多间房舍和73孔窑洞。

分为寨上主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十余部分,庭院建筑基本属于豫西地区典型的两进式四合院,以具有园林、官府的一些特点,各类砖雕、木雕、石雕华丽典雅,造型优美,是华北地区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

XX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XX年,被授予国家AAAA旅游景区。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封赐而名扬天下。

康应魁家族,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

  兰,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

康百万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皇帝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

明、清时期,康百万、沈万三、阮子兰被中国民间称为三大“活财神”;

民国时期“东刘、西张,中间夹个老康”,是中原的三大巨富之一。

六七十年代,河南康百万庄园、四川刘文彩庄园、山东牟二黑庄园,被称为全国三大庄园,康百万庄园作为三大庄园之首对外开放,轰动河南、闻名全国。

  豫商在河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康百万是豫商的代表人物。

豫商文明要比晋商、徽商等地的商业文明早的多,从《诗经·

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等资料看,早在春秋时期,北方的商业往来已经很活跃;

战国末期的吕不韦,他的生意作到贩卖天子;

北宋的都城汴京,不仅是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最大、最繁茂的商业大都市。

北宋以后,随着政治重心的转移,商业文明虽然南移,但中原地区的开封、洛阳、商丘等地,、仍是商业繁荣地区。

古代交通以水路最便利、成本最低,沿水路两岸的商业也相对发展较快。

康百万家地处河洛交汇和古都洛阳较近,深受中原文化影响,他与当时较发达的山西晋商和两淮徽商,在经营上互有不同之处。

  康百万家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负,利逐四海之气概,秉诚诚实、守信、勤俭、拼搏的原则,保持儒家中庸、留余的处世态度,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富裕十二代、四百多年,成为豫商成功的典范。

而如今的康百万庄园以豫商文化家园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中外游人。

  康百万家族兴盛的另一原因就是其家族精神给予的,康百万家族精神教化着康家的每一个人。

恋家;

善义;

留余使康家鼎盛十几代,他们的一言一行,都透视着这些。

这些精神有必要让我们记住。

  恋乡:

百万家族重乡土、很少有常年在外不归者,并开创我国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先河。

虽然康百万家族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策略,经营方式与内容也不同,但康百万具有着鲜明的豫商特色,重乡土、恋家乡,很少有常年在外不归者。

  善义:

在商业经营中“以义当先,义中取利”,是豫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秀传统。

巩义城区所在的位置原名为“孝义”,到20世纪初,孝义镇含有义字商号就有30多家。

“义兴堂”“义成堂”“义生永”“义立存”等,把诚信渗透到生产、生活、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经济社会都获得健康发展。

由于有了讲诚信、讲情义的豫商传统精神,在巩义历代商人中涌现了一大批慈善家。

  留余:

以“树豫商形象、传豫商文化、扬豫商精神”为主旨,以康百万家庭传承12代、历时400余年的传奇经历为背景,以康氏家庭经商、做人的“留余”理念为精髓,生动刻画了一位在大是大非面前忠于国家、在巨额财富面前心系百姓、在恩怨情仇面前宽容待人的大豫商形象。

  家训匾道出传统豫商核心精神,体现其崇尚中庸,低调内敛的处世风格留余匾是康家珍藏的中华名匾之一,现悬挂于康百万庄园主宅区一院过厅内,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匾。

也是儒家“财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中庸思想的集中体现。

“留余”匾造型独特,形似一面展开的上凹下凸型旗帜。

上凹意为:

上留余于天,对得起朝廷;

下凸意为:

下留余于地,对得起百姓与子孙。

匾上共七十四个字,正文为:

“留耕道人四留铭云: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

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

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

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

高景逸所云:

‘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

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推之,凡事皆然。

坦园老伯以‘留余’二字颜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

  孙者。

为题数语,并取夏峰先生训其诸子之词,以括之曰:

‘若辈知昌家之道乎?

留余忌尽而已。

  时同治辛末端月朔,愚侄牛瑄敬题。

  大意为:

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留铭》中说:

“留有余地,不把技巧使尽以还给造物主;

留有余地,不把俸禄得尽以还给朝庭;

留有余地,不把财物占尽以还给老百姓;

留有余地,不把福份享尽以留给子孙后代。

”大概老天爷反对贪得无厌,做事过份。

因为太过份了,没有不留下悔恨的。

明朝隐士高景逸说过:

“遇事让人一步,自然有周转的余地;

遇到财物放宽一分,自然就有其中的乐趣。

”推而言之,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

坦园老伯把“留余”二字题于匾额,挂在堂上,大概就是采用留耕道人的《四留铭》来告诫他的后代子孙吧!

为你们写这几句话,并取夏先生教训他儿子的话,概括起来说:

“你们这些后辈知道发家之道吗?

那就是凡事留有余地,不做尽做绝罢了”

  据说,康家当年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家训,缘于他们自己对生活的深刻领悟。

他们认为,财富是有限的,不能不加限制的使用,应该留有余地,给子孙后代留下继续富裕的资本。

做事不可做绝,必须给自己给别人留有余地,只有这样才能连绵不断,保持家族的兴盛。

康百万为什么能够富十二代?

一个封建旧地主,如果没有很好的传家理念,不会这样财富不断并且民怨极小。

通过导游介绍:

  康家如此有钱,其祖先却留下遗训,一夫一妻,不许纳妾;

  康家注重教育,请最好的教书先生开设私塾,甚至连厕所内也放有书案,摆着笔墨纸砚,告诫子弟充分利用一切时间学习;

  康家不露富,不铺张,就向他们盖的宅院,虽然高大宽敞连成一片,但外表却很简朴厚实,并不是金碧辉煌;

  他们富而讲理,不欺压百姓,一进康家大院便见到一口叶氏井,据说康家扩建住宅时买了叶家的地,但是叶家卖地不卖井,所以康家一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