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71964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工程范围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含大兴安岭)、海南、新疆共5个省(区)的86人国有重点森工企业、16个地方森工企业,以及部分地方国有林场和县级林业局(场);

实施期限为2000-2010年;

累计投入资金588亿元,其中中央投入559亿元,占95.1%,地方配套29亿元,占4.9%。

工程实施以来进展顺利,取得了丰硕成果,工程区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远远超出了预期效果。

一、主要成效

(一)森林资源恢复性增长,生态状况明显好转

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持续增长,有效管护森林资源5.09亿亩,森林面积净增2421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4.1个百分点,森林蓄积净增2.73亿立方米。

累计调减木材产量8426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资源消耗1.44亿立方米。

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据松花江一级支流汤旺河2008年的水文资料,泥沙含量由1997年的39.1克/立方米降为16.1克/立方米,降低了58.8%;

泥沙输送量由1997年的25万吨/年降为2.57万吨/年,降低了89.7%。

野生动物植物生存环境不断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数量明显增加。

(二)职工收入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不断完善

天保工程缓解了林区经济危困的局面,保障了企业正常运转和林区职工基本生活,企业长期拖欠职工工资和离退休金等影响林区稳定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工程投入已成为林业职工收入和社会保障的主渠道。

2008年工程区林业职工人均工资8669元,是1999年3087元的2.81倍。

林区就业呈现多元化,转岗分流安置富余职工77.2万人,其中16.4万人参加森林管护,60.8万职工(其中全民职工35.1万)一次性安置,离开原企业灵活就业。

林业职工积极开展林果采集、林下种养、森林旅游等多种经营,部分职工家庭实现了一人承包、全家就业。

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5%和87.7%,初步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同时,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支持下,通过重点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等规划的实施,使职工住房、饮水、取暖等生活条件也有了进一步改善。

(三)减轻了企业负担,促进了森工企业改革

根据35个重点国有森工企业监测数据反映,到2008年底,企业负债下降了63.4%。

各地结合实施天保工程、积极推动森工企业改革。

内蒙古、吉林森工集团等单位剥离了企业办社会职能,将企业所办的学校、医院等机构和人员移交地方政府管理。

新疆自治区全面停止山区天然林采伐后,将天山西部林业局和阿尔泰山林业局等森工企业从采伐木材转向保护森林资源,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吉林森工集团将木材加工业全部实施股份制改造,辅业全部转为民营,实行市场化运作。

内蒙古森工集团在全林区实施了辅业改制工作,实现了国有资产、国有职工身份“双退出”。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开展了林业局内部政企分开、事企分开、资源管理与生产经营分开改革试点。

这些改革和探索,为建立天然林保护长效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四)生态意识深入人心,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天保工程建设取得了集生态保护、宣传教育、社会行动于一体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新疆自治区在木材产量减产到位后再次减产8万立方米,工程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采伐。

天保工程的实施,催生了一大批以天然林保护为题材的生态文化产品,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天保工程也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

通过天保工程一期的实施,工程区实现了森林资源由过度消耗向恢复性增长转变,生态状况由持续恶化向逐步好转转变,林业经济社会发展由举步维艰向稳步复苏转变。

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实施天保工程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得到了工程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与支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二、主要经验

(一)坚持保护森林资源,严格执行木材产量调减

工程实施以来,各地采取有力措施,严格采伐管理,坚决制止超限额采伐,遏制森林资源下降趋势,工程区木材产量按计划减产到位,森林资源实现了面积、蓄积双增长。

林区每年开展以木材采伐总量、销售总量和运输总量为内容的“三总量”检查,严格控制资源消耗。

工程区相继开展了以打击违法采伐及乱砍盗伐等为重点的“天保一号行动”、“天保二号行动”等,集中处理了一大批重点案件。

林业、公安、政法、监察等部门齐抓共管,加大了多部门联合检查和督察的力度,确保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各地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政策,千方百计拓宽渠道,妥善转岗分流安置富余职工。

一是落实好天保工程安置政策,促进职工转岗就业。

有16.4万职工分流到森林管护岗位,开展林下经营活动,做到管护与经营结合。

实行一次性安置的职工,尊重个人具意愿,依法办理相关手续,部分职工群众通过市场开拓了新的事业。

转到其他新岗位的职工,实行竞聘上岗,绩效考核。

二是切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除职工后顾之忧。

工程区普遍解决了职工工资历史拖欠,补发了拖欠工资;

基本实现了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地方统筹。

通过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将改造工作和山上林场撤并工作相结合,一部分职工集中到小城镇居住,教育、医疗条件和职工住房、钦水、取暖等生活条件也有了进一步改善。

(三)坚持从调整结构入手,不断加快林区经济发展

各实施单位紧紧抓住实施天保工程机遇,积极调整林区产业结构,努力实现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单一国有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据对35个重点国有森工企业监测,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例由1997年的19:

69:

12调整为2008年的55:

27:

18。

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森林生态旅游成为一大亮点。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积极开展对俄森林资源采伐,境外采伐人数达9769人次,累计生产木材239.4万立方米。

龙江森工集团森林旅游从1997的收入不足200万元,提高到2008年的8.3亿元,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产总值的增速由2000年的7%提高到2008年的13.78%。

林下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东北国有林区的中药材、食用菌、山野菜产量分别达到了1.17、4.67和1.99万吨。

(四)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提升林区发展活力

各地抓住实施天保工程机遇、积极推进改革。

一是加快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剥离,实行主辅业分离改革,努力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

二是加强森工企业内部改革,实现减员增效。

内蒙古森工集团在推进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级机构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压缩编制,精减人员,实行效能化管理。

林管局机关部门、管理人员、处级干部分别减少25%、14%和9.6%。

各林业局统一核定员工总数,对事业单位和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聘用制、职务聘任制,林管局统一管理职工的招录、招聘工作,杜绝了一边分流,一边进人的现象。

三是推进林区布局调整,优化林区发展合力。

黑江江清河林业局优化生产布局,将林场由18个撤并为7个,并通过土地置换把在森林腹地的两个村屯和零星住户整体搬迁,实行生态移民1270户、3500余人,大大减轻了森林资源承载压力和人为破坏。

(五)坚持以“四到省”为重点,不断强化工程管理

各级政府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研究协调工程建设的重大问题。

地方各级政府都建立了工程建设目标责任制,签订了责任状,从上到下建立起完善的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省”管理体系。

成立了工程建设管理机构,加强了管理队伍建设,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

强化规章制度建设,完善各项实施办法,如《天保工程“四到省”考核办法》、《天保工程管理办法》、《天保工程核查验收办法》、《天保工程森林管护管理办法》、《天保工程财政资金管理规定》、《天保工程资金会计核算办法》等。

不断强化了工程资金使用、工程核查等监督,加强森林管护考核、工程信息报送及档案管理等工作,实现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国家、省、县建立了三级核查制度。

国家林业局每年根据核查结果,进行评分排名考核,鼓励先进,督促后进,对核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落实,确保工程质量。

第二章实施天保工程二期的必要性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材生产基地,是维护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农牧业稳产高产的天然屏障。

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国家木材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一、战略地位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森工企业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6.03%,活立木总蓄积量占全国活立木总蓄积量的21.77%,林区地形相对平坦,人口较少,林地资源集中连片,发展林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同时,这里自然条件优越,珍贵树种多,木材材质好,是我国木材的重要产区和战略资源储备基地;

是黑龙江水系的源头,是松花江、嫩江、辽河等重要水系的发源地和涵养地,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中下游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工农业生活用水,大大降低了洪涝灾害发生的几率,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地区,该地区多样的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适生着各类野生植物近千种、野生动物300多种,在国家生态保护总体战略中具有特殊地位;

是抵御西伯利亚寒流和内蒙古高原旱风侵袭的天然屏障,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长白山等山区绵绵不断的广袤森林,使来自东南方的暖湿气流在此蜗旋,具有调解气候、保持水土的重要功能,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营造了适宜的农牧业生产环境,庇护了全国1/10以的耕地和最大的草原。

综上所述,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不仅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天然屏障,也是我国主要的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对于维护流域生态平衡、国家粮食和木材资源安全,保证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此外,新疆、海南国有林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新疆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6,森林覆盖率仅为2.94%,天然林极其珍贵;

新疆绝大部分社会经济活动,集中在不到新疆国土面积5%的绿洲上,天然林对新疆绿洲经济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疆84%的降水集中在天山、阿尔泰山两大山区,发源于两大山区水系的水量占到新疆地表流量的70%以上,且流量相对稳定,成为新疆农牧业稳产丰产的重要条件。

海南是我国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两大热带雨林之一,其物种种类极其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海南的十大河流多源于中部五指山等林区,天然林对涵养水源,防治干旱和洪涝灾害,保证生产生活用水,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实施天保工程二期的必要性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延长天保工程实施期限,组织实施好天保工程二期,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一)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必然要求

天然林是生态功能最强的生态系统。

天保工程范围内的天然林分布区,既是松花江、嫩江、黑龙江水系及其主要支流和众多湖库的重要源头和水源涵养区,也是水利枢纽的绿色屏障。

目前,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70%以上为中幼林,生态功能很不稳定。

森林自然生长发育是一个长期过程,北方落叶松、樟子松等主要天然树种需80年以上,红松林甚至长达100多年。

由于几十年来天保工程区的森林资源长期过量采伐,可采资源处于枯竭状态。

经过天保工程10多年的保护,天然林资源刚刚进入恢复性发展阶段,当前森林资源质量仍然不高,中幼林比重大,大量低产低效林需要改造培育。

如果工程停止下来,则将前功尽弃。

实施天保工程二期,不仅可以巩固天然林保护成果,而且可以大幅度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对构建北方生态屏障,保障大江大河安澜,确保重点水利工程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是维护国家木材安全的战略选择

木材是我国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资源。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木材生产、加工、消费和进出口大国。

2009年全国木材总消费量达4.21亿立方米,其中木质产品进口量达1.84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高达43.7%。

当前,全球保护森林资源的呼声日益高涨,通过增加进口解决国内木材短缺问题难度越来越大,立足国内培育后备木材基地,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长期的战略任务。

天保工程区特别是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材供应基地。

通过天保工程二期加强森林经营和资源培育,建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最终进入越采越多、越采越好的良性循环,对于确保国家木材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

胡锦涛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大力增加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

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区森林面积占我国森林总面积的16.03%,森林蓄积量占我国森林总蓄积量的21.77%。

通过实施天保工程二期,可增加森林面积900万亩,增加森林2.9亿立方米,增加森林碳汇1.09亿吨,这对于确保实现森林资源“双增”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将发挥特殊作用。

(四)是确保林区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林区历史遗留问题多,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保障和发送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

虽然工程区林业职工工资逐年有所提高,但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2000年林业职工平均工次5178元,是当年全国国有在岗职工工资的54.2%。

2008年林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到12294元,但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9.7%,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更低,仅为全国平均的32.1%。

林区职工社会保障水平比地方低40%左右。

林区就业岗位严重不足,贫困弱势群体较大,林区社会稳定压力很大。

国家对天保工程的投入,不仅创造了木材停伐减产后职工转岗就业的条件,保障了职工收入,而且保障了林区教育、公检法等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正常运行,解决了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确保了林区社会稳定。

因而,天保工程被林区广大干部职工称为“救林工程”、“救命工程”。

第三章主要目标与任务

一、实施期限

由于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长期超强度采伐,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是一项长期任务,这一林区气候寒冷,森林生长缓慢,所以森林恢复需要的时间比其他地区更长,应实行长期保护,分期实施,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天保工程二期时间为10年,即2011-2020年。

二、实施范围

工程实施范围不变,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含大兴安岭),海南、新疆(含新疆兵团)共5个省(自治区)境内的84个国有重要森工企业、16个地方森工企业、3个国有林管理局、3个旗(市)、27个县级林业局(场)(详见表1)

工程区总面积62599万亩,林业用地面积56553万亩,其中,有林地45830万亩(其中天然林42012万亩),疏林地473万亩,灌木林地2746万亩,未成林造林地917万亩,无林地4029万亩,其它林地2549万亩(详见表2)

三、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培育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转变林区发展方式的着力点,以巩固天保工程一期建设成果为基础,以保护和培育天然林资源为核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以调整完善政策为保障,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林区改革,提升发展能力,努力实现资源增长、质量提高、生态良好、民生改善、林区和谐。

四、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

全理确定木材产量,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加快后备森林资源培育。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

着力改善林区民生,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

------坚持政策引导,促进改革。

工程建设与推动改革相结合,为改革创造条件,努力构建天然林保护长效机制。

-------坚持事权划分,分级负责。

中央和地方按事权分级投入,中央制定天保工程基本政策,省级人民政府负全责并组织实施。

五、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主要目标

通过天保工程二期实施,为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和构筑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安全屏障打好基础。

实现森林资源从恢复性增长进一步向提高森林质量转变,继续调减木材产量,加强森林培育经营,到2020年,森林面积增加900万亩,森林蓄积2.9亿立方米,增加森林碳汇1.09亿吨;

生态状况从逐步好转进一步向明显改善转变,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森林生态功能明显增强;

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由稳步复苏进一步向和谐发展转变,提供林区就业岗位44.32万个,基本解决职工转岗就业问题,民生明显改善,社会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任务

-------进一步调减木材产量。

为促进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休养生息,进一步调减木材产量,由上一期定产后年无1094.1万立方米在“十二五”期间分3年调减到402.5万立方米。

-------继续强化森林管护。

管护国有林面积5.66亿亩,落实管护责任制。

-------加强森林资源培育。

中幼龄林抚育1.94亿亩。

后备资源培育4890万亩,其中森林改造培育4200万亩(补植补造3700万亩,改造培育500万亩),人工造林490万亩,飞播造林200万亩,不断扩大森林面积,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

-------保障和改善民生。

通过落实政策和工程项目,增加林区就业,提高职工收入,健全职工和林区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使职工收入和社会保障接近或达到社会平均水平。

第四章森林分类经营与木材产量调减

一、森林分类经营管理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根据森林主导功能不同,实行森林分类经营。

按照《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2009]214号),将生态区位重要或生态状况脆弱的林地区划界定为国家级公益林,并按照保护等级将国家级公益林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执行相关保护和经营管理规定。

国家级公益林一级严禁进行任何经营活动,国家级公益林二级、三级可以采取卫生伐和生态疏伐等抚育性经营措施。

将自然条件优越,立地条件好,地势较平缓,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林地区划界定为商品林,按照近自然林经营理念,大力培育珍贵树种大径级用材林,采取集约经营方式,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等,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有效供给,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满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商品林经营依法执行采伐限额等有关管理规定。

天保工程一期的限伐区,划入国家级公益林的,执行公益林的有关规定;

未划入国家级公益林的继续执行限伐政策。

二、进一步调减木材产量

根据森林分类经营和资源状况,按照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相结合的要求,为保障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科学确定森林资源的合理承载量。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木材产量由上期定产后年均1094.1万立方米在“十二五”期间分3年调减到402.5万立方米,减少691.6万立方米,下调63.2%。

其中,2011年调减到504.7万立方米,2012年调减到453.6万立方米,2013年调减到402.5立方米。

按区域分:

内蒙古森工集团和岭南八局木材产量由243.2万立方米调减到122.6万立方米,减少120.6万立方米,下调49.6%。

其中,2011年调减到127万立方米,2012年调减到124.8万立方米,2013年调减到122.6万立方米。

吉林森工集团,延边森工集团和营林四局木材产量由217.5万立方米调减到134万立方米,减少83.5万立方米,下调38.4%。

其中,2011年调减到165.7万立方米,2012年调减到149.8万立方米,2013年调减到134万立方米。

黑龙江省森工集团木材产量由419万立方米调减到89.4万立方米,减少329.6万立方米,下调78.7%。

其中,2011年调减到140万立方米,2012年调减到114.7万立方米,2013年调减到89.4万立方米。

大兴安岭集团公司木材产量由214.4万立方米调减到56.5万立方米,减少157.9万立方米,下调73.6%。

其中,2011年调减到72万立方米,2012年调减到64.3万立方米,2013年调减到56.5万立方米。

海南、新疆和建设兵团继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

目前全国木材年产量7072万立方米左右,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木材产量为1094.1万立方米,占全国木材产量15.5%。

从2011年开始分三年调减到位后的木材产量为402.5万立方米,调减量为691.6万立方米,占目前全国木材产量的9.8%。

同时,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中的商品林采伐将增加部分木材产量。

因此,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木材产量的调减,对木材供需影响不大。

通过加强后备资源培育和国家实施的造林补贴政策及其他工程造林项目的实施,木材供需矛盾将呈逐渐缓解的趋势。

“十二五”期间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和森林资源状况,适时调整木材产量。

第五章加强森林资源培育

一、资源状况评价

工程区总面积62599万亩,其中林地面积56553万亩,占工程区总面积的90.34%。

在林地中,有林地45830万亩(其中天然林42012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91.67%),占81.04%;

灌木林地2746万亩,占4.86%;

疏林地473万亩、占0.84%;

无林地4029万亩,占7.12%。

目前,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主要特征:

(一)龄组结构不合理

幼中龄林比重大,成过熟林少,幼、中、近、成过熟林比例为21:

48:

15:

16,幼中龄林占近70%,而且资源统计中的近、成过熟林,由于不合理的过量采伐利用,林分结构和林相特征已经接近中幼龄林。

特别是除少量人工林、天然纯林以外,大部分林分结构整体趋于相近,林相残破,幼、中、近、成、过林相已无明显特征,俗称“四不像”林分十分突出。

(二)森林单位面积蓄积低

乔木林平均每公顷蓄积为99.18立方米,远远低于当地原始林区200-400立方米的公顷蓄积量,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