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课题如何结题.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7152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研课题如何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科研课题如何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科研课题如何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科研课题如何结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科研课题如何结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科研课题如何结题.doc

《教育科研课题如何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研课题如何结题.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科研课题如何结题.doc

教育科研课题如何结题

一、什么是结题

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是科研过程中的最后一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所谓结题,就是对教育科研具体课题的总结和了结,也就是某一课题研究任务完成后,对研究成果与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向课题的主管部门、单位提交研究成果与成果形成的说明,取得课题管理者的认可,为成果的推广应用作好准备,从而将这项课题研究告一段落,划上一个句号。

二、课题不能按时结题的原因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

课题研究本是教师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但不知什么原因,现在的中小学课题研究虚假、浮躁之风愈演愈烈,以至到了非静下来认真研究的地步了。

1.研究现状

现在的中小学课题研究现状基本上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即“只立不研”。

我市中小学2005年立项的课题中,应在2007年5月以前结题的课题共有近300个,而实际按时结题的只有60个,仅占20%。

也就是说,80%的课题夭折。

为什么大都“只立不研”呢?

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根本就没有打算“研”。

这些学校搞课题的指导思想就有问题,目的就是为了装点门面,好像自己有立项的课题了,别人就会认为他们走上了“科研兴校”的道路,学校的品位就提高了,接受上级检查时就“扬眉吐气”了。

二是不知道怎么研。

不少学校在立项之后也想研出一些“名堂”来,可就是不知道怎么个研法。

三是不敢研。

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缺乏课题研究的自信心,总认为那是需要高深学问的,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了的。

其实所有的教师都可以搞课题研究,因为所有的教师都需要不断地解决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这实际上就是课题研究,只是没有用文字把这个研究过程反映出来而已。

虽然只立不研,但却不乏“亮点”。

一是立项级别越来越高。

有的学校在课题立项上有一种“好高骛远”的心态,觉得立项的级别越高越好。

于是什么国家级、省市级课题便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县级课题对有的学校来说已经是“小菜”一碟。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有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一批真正的教育家在乡村认真而寂寞地进行着教育实验。

我不知道他们的“课题”是谁“下达”的,最后又是谁“验收”的,然而,我敢说,他们所做的是真教育、真科研了;二是开题场面越来越隆重。

其实开题会就是一个课题论证过程,应该邀请的是那些与本课题内容相关的专家、学者,请他们对课题提出论证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使课题研究更有实效。

那些与课题研究关系不大的人员以及行政领导要尽量少请,请他们来“坐坐”的意义也不大。

搞课题研究首先就要树立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是结题的气势越来越大,总要请些“头面”人物来。

2.研究方法

现在的课题研究主要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

课题研究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

研究周期快到了,于是大家一起动手,齐心协力,把只要和该课题沾得到一点“皮毛”的东西都往里面装,也不管这些东西是关于学校的、教师的,还是学生的,好像此时此刻学校的一切都是该课题研究出的成果。

然后加上专业化的装帧,成果不但漂亮了,而且“丰硕”了。

第二种方法:

先有成果后有“研究”。

有的学校(老师)在某某刊物上发表了几篇论文或在某某地方获了什么论文奖,这就有了已有成果。

现在要搞课题研究了,那么好办,就采取逆推法或者叫“以果索因”法,把已有成果作为现在课题研究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然后根据这些已有成果来取一个什么“新课程背景下……”的时髦名称,再找一些与这些已有成果有一定联系的材料装进去,该课题研究就算完成了。

由于既有“充实”的过程,又有“硬邦邦”的成果,这种课题研究方法“快捷而高效”。

第三种方法:

纯粹造假式。

这种课题研究不论是实验方案、研究报告、工作报告以及其他印证材料通通是假的,要么是从网上下载的,要么是抄袭拼凑而成的。

这种“研究方法”目前的市场也还不小。

(二)教师参与课题实验要的是什么

课题实验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存在进不能取得突破、退不能舍弃利益的局面,以课题为鸡肋。

那么,参与课题实验到底是为了什么,作为教师个人又能得到什么呢?

我们不妨平心静气地谈谈。

     抛弃功利思想,有些实在收获

    作为个人参与课题实验,首先不要以功利的观点去认识。

很多人以自己的名字进入课题组为目的,那样自然是十分缺乏能动力的。

在平时的实验中观望、消极,做这个说有局限,做那个说没条件。

甚至,对其他的积极讲课者、实验者不热心帮助,反而冷嘲热讽。

这种做法是不适当的。

参与了一个课题,就要做一些工作,即使是当时不见效果的,对自己的思想、理念都是一种积累,是提高自己教研水平的途径。

一两堂课的成功与失败都是个人成长中的一些宝贵经验。

因此,在参与课题的过程中尽最大的努力,以长远、进取的心态,实实在在做些事情,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不作过高要求,但求问题解决

不必讳言,我们很多教育工作者把基层的课题实验要求定得过高了,动辄拿出什么“模式研究”的高格调来。

这并不是基础课题研究的初衷,再说模式研究的意义也并非就是如此迫切。

在参与课题实验时,作为一线教师,如何针对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去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去改善、去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这就是不错的研究与探索。

而不必非要向什么理念靠,也不必一些教条化的框框。

否则,以一种虚无的成果去验证那些模式、理论和框架,对教学当然就没有实际的用途,甚至造成教学效果的伤害,因此也容易对课题实验产生厌倦。

如果我们都把目标放小,对问题的针对性更强,就把目光定位在与自己相关的教育群落之内,放弃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丰功伟绩”,成功感就会不断涌现,自己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也就不断得到充实,个人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摆正成果观念,成败都是成果

    课题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成功,过程本身就是非常有益的,即使有很多的失败也是一种更有价值的发现。

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就是分组教学这个内容。

比如在网络多媒体教学实验中,很多地区的实际情况是人数多、机器少,进行分组教学时局面的控制发生问题,人员的组织与教学的进程形成矛盾。

我们就要直面这个问题,不能一味地顺应现代教育观念大唱分组教学的赞歌,言必称分组教学多么的好,多么的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

好像我们不说好就是不现代、不光荣的样子。

实际上,我们应该做的是如何去在分组中控制干扰,如何确定多级分组,如何形成组的管理与组间协调。

如果我们发现人员分组并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时,我们也不妨取消分组,而是在课后通过网络进行虚拟分组,试一试这样是不是更容易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是否更容易打破学生的一些不利合作的思想行为障碍。

而所有这些探索,都必须是建立在前期运用分组策略失败的基础上的改进,如果一味只看到分组的“光辉”自然也有没有纠正与发展。

甚至,即使有些是非常失败的教学实验,我们也要认识到其价值所在,总结出失败的原因,防止其他的人再继续为此而走弯路,这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课题成果,也是参与课题人员的不俗收获。

    的确,实践的目的是探索,探索的目的是发现,发现的目的是分辨,分辨就有两个方面。

所以,我们重视课题的参与过程,积累点滴经验,以科学的态度从事课题,总会让自己慢慢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专家型教师、科研型教育者。

(三)对策建议

1、谨慎立项申报。

现在课题立项很乱,一些课题发源部门和单位就愁找不到“上钩”的鱼——人或学校。

尤其需要小心的是一些诱人的“高级别”课题,学校在申报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分析他们的目的,是想真正为教育、为教育科研做点事,还是以此为借口捞取利益或达到其他什么目的。

要看他们是否有规范的研究制度,是否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如果绕了半天弯子落到实处就仅仅只是收费(立项费、管理费、结题费、资料费等)的话,这样的课题级别再高我们也坚决不要去立。

2、严格立项论证。

“自己”的课题,立项一定要进行严格论证,宁缺毋滥。

专家们在仔细阅读“论证材料”的基础上,应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一看课题本身的研究价值,二看课题是不是基于学校的一个真实的问题,三看这个课题根据学校的实际得到解决的可能性有多大。

否则,不予立项。

3、硬化结题评审。

结题评审一看“物化”的研究成果,比如研究报告、论文、音像材料等,并对这些成果进行现场答辩;二看“人化”的研究成果,比如通过课题研究是否给学校、教师或者学生带来什么变化,不论是行为上的还是内涵上的。

这些变化可以通过观察、交流、听课、测验等形式进行“验收”。

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后者更为重要。

4、倡导小题深做。

我们大力提倡校级课题研究,可以以学科组、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三人五人自由组合成“志同道合”的研究组,也可以一个人单独进行。

课题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发现的具体问题,然后用行动研究法去解决这个具体的问题。

在小课题的研究方法上,中小学最适合用行动研究法,因为它不像实验研究法那样需要严格地对比、控制很多实验变量,也没有复杂的计算和统计等,它强调用自己的行动去解决自己的问题,问题解决了,课题研究就成功了。

三、如何做好课题结题

(一)结题的基本程序

1.分析结题条件。

结题是课题研究的一项终结性的重要工作,它以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为前提,没有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是不能结题的。

因此,结题前必须对课题研究进行一次检查。

检查的基本要求是,以研究计划、方案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依靠课题组的成员进行全面、客观的检查。

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课题研究的目的要求是否全部达到;

二是课题研究各阶段、各方面的工作、活动是否全面落实;

三是课题研究的成果质量,水平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是课题研究的各项资料是否齐全。

  

检查要与分析相结合。

在对上述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综合性判断,从而对结题进行相应的选择,根据检查的不同结果做出不同的处理。

上述四个方面都已达到预定目标和要求,即具备了结题条件,可以适时地转入结题阶段。

如某一或某几方面未达到或未完全达到预定要求,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结题条件,就要补充、改进措施:

某些调研活动流于形式的,要重新组织调研;研究资料缺乏某些方面的,要进一步收集整理;数据统计有误的,要及时纠正;研究文稿一般化的,要认真讨论、修改等等。

结题条件的检查分析具有双重意义,既是为能否进行结题提供决策依据,也是为结题工作做好思想准备,打下初步基础,必须认真做好,决不能匆忙、草率结题。

2.整理研究资料。

课题研究中收集和形成的各种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与结果的反映,是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的重要依据。

没有足够的有关研究材料,就无法进行课题总结;同样,仅有一堆粗糙的、杂乱的材料,也无法进行总结。

所以,结题工作往往是从整理材料开始的。

整理材料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全面。

整理的主要方法有三点:

⑴鉴别。

对课题研究领域的各种材料,要集中起来进行清理,对其可靠性及价值进行鉴别,筛去其中的部分不可靠、不必要的材料。

⑵分类。

要区分研究参考材料与结题材料,明确结题材料的范围。

研究参考材料是在研究过程中搜集的、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材料,包括指导性材料、比较研究材料、参考借鉴材料等,大都是他人的现成的间接的材料。

结题材料则是课题组研究活动的产品及其形成的有关材料,大体可分四类:

一类是成果材料。

包括主件和附件,主要有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等文字材料和软盘、声像、图表、模型、器具、实物等非文字成果。

二类是原始材料,即课题组为实现研究目的而获取的各种材料,包括在研究过程中进行观察、调查、实验或采用其他科研方法所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记录、表格、数据,以及课题研讨、咨询、论证等记录、书面意见。

三类是课题工作材料。

主要有课题立项申报书、批复文件、项目合同书、实施计划、方案、工作小结或阶段总结等。

四类是成果效益与影响材料,主要有成果检验或试行效果、实验效果、应用效果,以及发表、交流、获奖、社会评价及反映等。

科研成果的效益具有滞后性,一般课题在结题时不一定产生效益,但有些实验性课题,周期较长的重大课题,应当有一些效益材料。

总之,要根据结题需要,将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各种材料,根据其内容、形式,归入不同的类别。

⑶编目。

对各种研究材料,经过鉴别、分类处理后,填写材料类别、编号、名称、来源,编写目录,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