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高分建议.docx
《中考作文高分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作文高分建议.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作文高分建议
中考作文高分建议
作文在语文试卷中起到半壁江山的作用,而很多考生因一些本能避免而没能避免的作文通病,得分较低,尤其是中考语文网上阅卷后,像审题不当、扣题不准、主题杂乱、宿构套袭、内容空洞、语言干巴、结构混乱、文体不清、庸俗低幼、书写难看等等。
中考在即,坦诚地与大家交流,把阅卷老师的切身体会告诉大家,不要漠视考前的作文训练。
一、了解网评,顺应时势
网上阅卷简便快捷,但阅卷老师的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那些“语言低幼化、构思平板化、立意谜语化、内容庸俗化、书写随意化”的“五化”作文,会大大败坏老师的阅卷情绪,这类作文不会得到40分以上的成绩。
另外,与传统阅卷相比,网上阅卷的回视率低,看一篇文章需要三四屏幕,在屏幕的右边还要输入至少4个分值,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观点鲜明、扣题紧密、表达干练晓畅、过渡紧凑、书写工整清晰、凤头猪肚豹尾的作文倍受阅卷老师的青睐。
所以知彼知己,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二、学会审题,准确立意
首先加强审题立意训练。
立意准是得到内容分的基本前提,“题好一半文,题跑一半分”。
若审题失误、角度失当、立意失明,即“跑题”,那你的文章最多得到基本分,即使你的语言再有文采,事例再丰富新颖等,也成了绣花枕头了。
而审题立意训练的最好材料是最近两三年的全国各地市中考作文题,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异同,在“同”的方面加以分析、归纳、总结,摸出普遍性的东西在“异”的方面深入分析,摸准特点与方向。
随着更多的省市自行命题,别具特色的中考作文题呈现出多样性、特色性。
命题指向多体现出现实意识、作文的自由意识和引导意识。
其总体走向就是:
贴近生活,关注社会,发展个性,突出人本,鼓励合理的创新。
概括总结近几年出现的作文类型,抓住“类”的特征,解构材料或话题。
有的话题看似很容易,但要把握住重点,弄清隐含的真正含义,必须费番脑筋,像2007年山东的作文“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重点核心应是“记忆”,而记忆是虚的,它要以人、物、事、话等为载体,且这些载体的背后都有价值和意义,值得去铭记。
这个记忆可以是过去的,也可是现在相对于未来的。
时间是一个过程,它和记忆是双向关系,它能使记忆淡化或强化,对记忆进行提炼与升华。
“不会风化”是明确地限定“记忆”不是瞬时的而是历时的,历时的结果必须是得到强化。
这就隐含地告诉考生在表述中不能没有对事物内涵、价值、意义的揭示,叙写事件一定要明晰深刻,阐述观点一定要追因究果,简单地罗列现象材料。
而事实证明2007年的考生多数并没有注意到这些。
概括地说要做到析题三步骤:
析题围(对象、范围),析题穴(题目深透的要害处,析题眉(题目蕴涵的观点态度)。
对于给材料型作文,要特别给予重视,务必要加强审题立意训练,对所给材料要认真分析,准确抓住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主旨和规定话题立意。
如果材料只是对话题的提示和引出,帮助考生打开思路,便于考生类推,或只是引出一个话题,那么可以不扣材料;如果材料是对话题的限定,那就非扣不可了,话题虽然广阔无边,但只能按材料限定的范围来写。
中考这类作文试题结构目前大致定型为四个部分——背景语、启示语(漫画中的注释语)、限制语、强调语。
审题立意要做到:
1.从背景语入手,审清思维模式——解决好“怎么想”的问题。
2.从限制语入手,审清文章主旨——解决好“是什么”的问题。
3.从启发语入手,审清写作重点——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
4.从强调语入手,审清写作要求——解决好“怎么写”的问题。
对于出现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等,也要作一些相应的训练。
力求在5到10分钟内就能准确、全面地读懂题目,吃透命题意图,明确写作范围,总之,做到“一个中心,三字法则”:
“一个中心”是指虚(喻意、弦外音)入实(生活、社会)出;“三字法则”是指“精”“准”“深”。
要并据此确定自己的作文的主旨和和主要材料,确立写作体裁与思路,列写作提纲,由此才能写出“适销对路”的高分之作来。
总之,审题立意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对题意理解准确,表述明确,立意深刻。
而立意时务必要跳出四个小圈子:
一是跳出物质性的小圈子,进入精神世界的理性思考,使思想有高度;
二是跳出个人圈子,从他人、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视角上换位思考,分辩是非,权衡利弊,使观点有高度;
三是跳出眼前的小圈子,适当进入历史的昨天与前天,以古谏今,使见解有深度;
四是跳出生活现象的小圈子,进入文化层面透视社会文明,使思维走出简单肤浅,进入哲思睿语。
当然,审题入题训练还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
如,不少学生审题时用一目十行的速度,用不到一分钟,一叶障目,顾此失彼,断章取义:
或读材料时心猿意马,注意力不在理解材料上,而是一味想投机取巧,在关注背好的材料和文章怎样与题意套联,结果理解歪曲了材料和话题的本意;或者一边读材料一边就急于构思自己的应试文章,心有旁骛,从而也造成了选不准角度,中心散乱不清。
冷静、客观、全面理解材料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很重要,这是中考作文得高分的基本点。
比如以“做好自己手上的事情”为话题作文,有些不认真仔细地审题,搭眼一看就认为,写小事,立意为:
“做小事很重要”“平凡与伟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细节决定成败”等,结果都偏离题意了,根本没有考虑“手上”何意,自己的而非别人的,为什么必须做好。
三、研读样文,分清良莠
研读、借鉴优秀范文是一个学生在冲刺阶段应对中考作文的捷径。
尤其是对那些写作水平一般,作文成绩在46分以下的学生来说,效果极为明显。
“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选一些中考优秀作文进行评析、归纳,可以较为便捷地从中理出一些新思路,运用一些增文采的技巧,从而写出美文佳作来。
故此,在熟知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的前提下,对照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逐项学习,明白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切合题意的、健康充实的、明确完整的、真挚丰满的、深刻有力的、文采灵动的、构思新巧的、扣题严谨的、个性突出的。
失误的作文各有各的原因,优秀的作文却都有共同的因素,即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的完美结合。
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选取二十篇,反复读,模仿写,定会受益匪浅。
当然研读样文要建立在有自知之明,正确分析自己的写作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的。
否则就成了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了。
研读时一定要选那些和自己常写常练的熟悉的文体文章,效果才会明显,否则你在时间短、把握难的情况下可能会舍本逐末。
精选范文,一定要目标明确,重点突破,别一味的求新求奇求异,实际上,没有高超的手笔,阅卷老师是很难接受此类文章的。
为研读好中考作文,选一种好的中考作文指导资料是至关重要的。
找准目标,反复研读,深入思考。
另外研读优秀范文就要明白它优在哪里,和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照,感悟到范文观点之正确、立意之深刻、内容之充实、结构之完整、头尾之虎豹,修辞之多样、感情之真挚、细节之感人、手法之变化、句式之灵活、创意之新颖等。
古语说: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识器。
”即为此理。
但从阅卷情况来看,学生缺少规范作文的意识,不少文章漫天撒网、不知所云,低幼的语言漫卷飘,无规范,无思想,无素养,无能力。
这除了写作的基本能力差以外,也与复习过程中忽视对优秀范文的学习与借鉴有很大关系。
当然所谓范文借鉴,并不是机械地照抄照搬,而是模仿其谋篇布局、表达技巧、入题扣题的方式方法、材料的选用与表述等方面的规范与独到之处,使之与考试的命题与要求相符合。
比如能打动阅卷老师的记叙文开头方式有:
开门见山式、故事导引式、先声夺人式、特写镜头式、悬念式、烘托渲染式、对比式、欲仰先抑式、倒叙式等等,对照范文一一体味它们的妙处,然后选三两种反复模仿训练,达到纯熟,就再也不怕作文开头难了。
四、扬长增亮,升格训练
加强作文升格训练是必经之途,可不少师生作文训练盲目,身在文山中,云深不知处,作文成绩难提高,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不明了本人作文的缺陷,更看不到本人作文的长处,找不到扬长补短有效办法。
作文训练要有序列性,不能太随心所欲。
比如先按文体,然后按文体的各项要求,一项一项训练,像是起题目的艺术、开头结尾的艺术、比喻排比的妙用、过渡衔接的方法、记叙文中的议论、议论文中的记叙、结构形式的艺术、细节描写、烘托渲染、悬念扬抑之法的使用、点题的方法技巧、巧用诗词歌赋显文采显底蕴、文章的煽情艺术、同一材料的多角度叙写、铺排艺术、小标题的艺术、以小见大平中见奇的艺术等。
通过研究,能发现哪些技巧方法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哪些经常用但还没用好,需要特别训练,哪一种手法用于哪一种文体和哪一种情况等,都做到了心中有数,训练有素,烂熟于心,在反复的磨练中提高了技能,真到了考场上,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写出合题切理、文采飞扬、亮点迭出的佳作来。
当然,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想以全篇滴水不漏、完美无缺取胜相当困难,但要做到局部流光溢彩、珠圆玉润、锦上添花还是可以做到的。
例如,“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亚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诚信。
”(《守卫精神火种》)“她静静地伫立在风中,风很大,裙脚翻飞,一如她飘摇的心旌。
不知是因为怕风,还是因为怕冷,天空中只有几颗隐隐闪烁的星星。
远处,万家灯火连成密密浅浅的一片,朦胧却很温暖。
”(《顶风的女孩》)
练熟几种常用模式,以供选用,但并不主张写作的机械的“模式化”和“八股腔”,而是说在中考作文的应试训练中,设计若干套路,精选巧练,以备中考之需时灵活运用。
如:
深入思考方法: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
特别注意的是,“规矩文”的写作训练也不可忽视。
由于许多考生“规矩观念”淡薄,一下笔便是“哲理”,便是“抒情”,到正文便信马由缰,不伦不类;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顾此失彼,颠三倒四;选材散漫,乱扯乱侃;罗哩罗嗦,空洞杂乱。
阅卷老师及其讨厌这类文章以及那些内容庸俗化、语言低幼化、书写混乱不清的文章。
要严格遵循各种文体(特别是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序列(比如议论类中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系统地逐一训练,而不是以考代练,大部分考题作文跟上一年有所相同,更有所不同,因此,亦步亦趋地只练一种题型,用一种死板的模式去不知变通地练,会误入歧途的。
练写考场作文,做到像模像样、规规矩矩,尤其是对那些写作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这更是“基本建设”,可以受用无穷。
五、积累素材,关注生活
仔细研究一下2009年各地的中考,不难发现,主题内容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个人心灵、素质、思想、学习、生命、责任方面的,有社会、国家、民族的历史、现实、未来发展与文化方面的,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是决然写不出内容充实、主题深刻的佳作来的。
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分类整理识记一些能体现“时代性、人文性、理性”的材料,尽量做到新颖独特。
具体来说,可以按照社会人生(热点聚焦、人生哲言、战胜挫折等)、美德素养(尊贤尚能、关爱互助、知能修养等)、文化教育(民族传统、创新精神、人文情怀等)、情感思维(亲情友情、民风民情、辩证求异、价值取向等)、理想实践(立志成才、爱国为民、知行统一等)、山川文物(美景佳境、民间艺术、传统习俗等)、科技发展等等方面,系统地梳理教材(不仅是语文课本)中的古今文化知识、人物事迹、哲理名言。
同时有意识地搜集相关出版物(影视报刊、经典著作、名人传记、鲜活时文、睿智心语、文化散文)中的时政要闻、科技动态、热点话题等,并在作文训练中应用。
另外,对周围的人、事、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亲友交往等还要注意观察,毕竟这是活生生的、最容易激发人的灵感的材料。
近一两年作文命题取材视域广阔,拓宽了材料的来源。
作文取材十分广泛,以2008年、2009年为例,有的是名言警旬,有的是寓言故事,有的是现实镜头,有的是网络调查,考生写作的自主性更强了,对于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宽广的平台使之有一显身手的余地,思考角度与现实距离更近、更和谐。
所有的情景材料都非常注重激活学生生活情趣和写作能力的积淀,这既有利于考生的才情展现,并将作文生命植于生活的源头,赋予新鲜气息,又有利于增强人文底蕴,扣紧时代脉搏而抒发真情实感。
各地作文命题又特别关注考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直面人生,感悟人生。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