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高分建议.docx
《中考作文高分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作文高分建议.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作文高分建议
中考作文高分建议
作文在语文试卷中起到半壁江山的作用,而很多考生因一些本能避免而没能避免的作文通病,得分较低,尤其是中考语文网上阅卷后,像审题不当、扣题不准、主题杂乱、宿构套袭、内容空洞、语言干巴、结构混乱、文体不清、庸俗低幼、书写难看等等。
中考在即,坦诚地与大家交流,把阅卷老师的切身体会告诉大家,不要漠视考前的作文训练。
一、了解网评,顺应时势
网上阅卷简便快捷,但阅卷老师的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那些“语言低幼化、构思平板化、立意谜语化、内容庸俗化、书写随意化”的“五化”作文,会大大败坏老师的阅卷情绪,这类作文不会得到40分以上的成绩。
另外,与传统阅卷相比,网上阅卷的回视率低,看一篇文章需要三四屏幕,在屏幕的右边还要输入至少4个分值,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观点鲜明、扣题紧密、表达干练晓畅、过渡紧凑、书写工整清晰、凤头猪肚豹尾的作文倍受阅卷老师的青睐。
所以知彼知己,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二、学会审题,准确立意
首先加强审题立意训练。
立意准是得到内容分的基本前提,“题好一半文,题跑一半分”。
若审题失误、角度失当、立意失明,即“跑题”,那你的文章最多得到基本分,即使你的语言再有文采,事例再丰富新颖等,也成了绣花枕头了。
而审题立意训练的最好材料是最近两三年的全国各地市中考作文题,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异同,在“同”的方面加以分析、归纳、总结,摸出普遍性的东西在“异”的方面深入分析,摸准特点与方向。
随着更多的省市自行命题,别具特色的中考作文题呈现出多样性、特色性。
命题指向多体现出现实意识、作文的自由意识和引导意识。
其总体走向就是:
贴近生活,关注社会,发展个性,突出人本,鼓励合理的创新。
概括总结近几年出现的作文类型,抓住“类”的特征,解构材料或话题。
有的话题看似很容易,但要把握住重点,弄清隐含的真正含义,必须费番脑筋,像2007年山东的作文“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重点核心应是“记忆”,而记忆是虚的,它要以人、物、事、话等为载体,且这些载体的背后都有价值和意义,值得去铭记。
这个记忆可以是过去的,也可是现在相对于未来的。
时间是一个过程,它和记忆是双向关系,它能使记忆淡化或强化,对记忆进行提炼与升华。
“不会风化”是明确地限定“记忆”不是瞬时的而是历时的,历时的结果必须是得到强化。
这就隐含地告诉考生在表述中不能没有对事物内涵、价值、意义的揭示,叙写事件一定要明晰深刻,阐述观点一定要追因究果,简单地罗列现象材料。
而事实证明2007年的考生多数并没有注意到这些。
概括地说要做到析题三步骤:
析题围(对象、范围),析题穴(题目深透的要害处,析题眉(题目蕴涵的观点态度)。
对于给材料型作文,要特别给予重视,务必要加强审题立意训练,对所给材料要认真分析,准确抓住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主旨和规定话题立意。
如果材料只是对话题的提示和引出,帮助考生打开思路,便于考生类推,或只是引出一个话题,那么可以不扣材料;如果材料是对话题的限定,那就非扣不可了,话题虽然广阔无边,但只能按材料限定的范围来写。
中考这类作文试题结构目前大致定型为四个部分——背景语、启示语(漫画中的注释语)、限制语、强调语。
审题立意要做到:
1.从背景语入手,审清思维模式——解决好“怎么想”的问题。
2.从限制语入手,审清文章主旨——解决好“是什么”的问题。
3.从启发语入手,审清写作重点——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
4.从强调语入手,审清写作要求——解决好“怎么写”的问题。
对于出现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等,也要作一些相应的训练。
力求在5到10分钟内就能准确、全面地读懂题目,吃透命题意图,明确写作范围,总之,做到“一个中心,三字法则”:
“一个中心”是指虚(喻意、弦外音)入实(生活、社会)出;“三字法则”是指“精”“准”“深”。
要并据此确定自己的作文的主旨和和主要材料,确立写作体裁与思路,列写作提纲,由此才能写出“适销对路”的高分之作来。
总之,审题立意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对题意理解准确,表述明确,立意深刻。
而立意时务必要跳出四个小圈子:
一是跳出物质性的小圈子,进入精神世界的理性思考,使思想有高度;
二是跳出个人圈子,从他人、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视角上换位思考,分辩是非,权衡利弊,使观点有高度;
三是跳出眼前的小圈子,适当进入历史的昨天与前天,以古谏今,使见解有深度;
四是跳出生活现象的小圈子,进入文化层面透视社会文明,使思维走出简单肤浅,进入哲思睿语。
当然,审题入题训练还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
如,不少学生审题时用一目十行的速度,用不到一分钟,一叶障目,顾此失彼,断章取义:
或读材料时心猿意马,注意力不在理解材料上,而是一味想投机取巧,在关注背好的材料和文章怎样与题意套联,结果理解歪曲了材料和话题的本意;或者一边读材料一边就急于构思自己的应试文章,心有旁骛,从而也造成了选不准角度,中心散乱不清。
冷静、客观、全面理解材料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很重要,这是中考作文得高分的基本点。
比如以“做好自己手上的事情”为话题作文,有些不认真仔细地审题,搭眼一看就认为,写小事,立意为:
“做小事很重要”“平凡与伟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细节决定成败”等,结果都偏离题意了,根本没有考虑“手上”何意,自己的而非别人的,为什么必须做好。
三、研读样文,分清良莠
研读、借鉴优秀范文是一个学生在冲刺阶段应对中考作文的捷径。
尤其是对那些写作水平一般,作文成绩在46分以下的学生来说,效果极为明显。
“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选一些中考优秀作文进行评析、归纳,可以较为便捷地从中理出一些新思路,运用一些增文采的技巧,从而写出美文佳作来。
故此,在熟知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的前提下,对照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逐项学习,明白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切合题意的、健康充实的、明确完整的、真挚丰满的、深刻有力的、文采灵动的、构思新巧的、扣题严谨的、个性突出的。
失误的作文各有各的原因,优秀的作文却都有共同的因素,即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的完美结合。
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选取二十篇,反复读,模仿写,定会受益匪浅。
当然研读样文要建立在有自知之明,正确分析自己的写作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的。
否则就成了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了。
研读时一定要选那些和自己常写常练的熟悉的文体文章,效果才会明显,否则你在时间短、把握难的情况下可能会舍本逐末。
精选范文,一定要目标明确,重点突破,别一味的求新求奇求异,实际上,没有高超的手笔,阅卷老师是很难接受此类文章的。
为研读好中考作文,选一种好的中考作文指导资料是至关重要的。
找准目标,反复研读,深入思考。
另外研读优秀范文就要明白它优在哪里,和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照,感悟到范文观点之正确、立意之深刻、内容之充实、结构之完整、头尾之虎豹,修辞之多样、感情之真挚、细节之感人、手法之变化、句式之灵活、创意之新颖等。
古语说: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识器。
”即为此理。
但从阅卷情况来看,学生缺少规范作文的意识,不少文章漫天撒网、不知所云,低幼的语言漫卷飘,无规范,无思想,无素养,无能力。
这除了写作的基本能力差以外,也与复习过程中忽视对优秀范文的学习与借鉴有很大关系。
当然所谓范文借鉴,并不是机械地照抄照搬,而是模仿其谋篇布局、表达技巧、入题扣题的方式方法、材料的选用与表述等方面的规范与独到之处,使之与考试的命题与要求相符合。
比如能打动阅卷老师的记叙文开头方式有:
开门见山式、故事导引式、先声夺人式、特写镜头式、悬念式、烘托渲染式、对比式、欲仰先抑式、倒叙式等等,对照范文一一体味它们的妙处,然后选三两种反复模仿训练,达到纯熟,就再也不怕作文开头难了。
四、扬长增亮,升格训练
加强作文升格训练是必经之途,可不少师生作文训练盲目,身在文山中,云深不知处,作文成绩难提高,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不明了本人作文的缺陷,更看不到本人作文的长处,找不到扬长补短有效办法。
作文训练要有序列性,不能太随心所欲。
比如先按文体,然后按文体的各项要求,一项一项训练,像是起题目的艺术、开头结尾的艺术、比喻排比的妙用、过渡衔接的方法、记叙文中的议论、议论文中的记叙、结构形式的艺术、细节描写、烘托渲染、悬念扬抑之法的使用、点题的方法技巧、巧用诗词歌赋显文采显底蕴、文章的煽情艺术、同一材料的多角度叙写、铺排艺术、小标题的艺术、以小见大平中见奇的艺术等。
通过研究,能发现哪些技巧方法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哪些经常用但还没用好,需要特别训练,哪一种手法用于哪一种文体和哪一种情况等,都做到了心中有数,训练有素,烂熟于心,在反复的磨练中提高了技能,真到了考场上,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写出合题切理、文采飞扬、亮点迭出的佳作来。
当然,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想以全篇滴水不漏、完美无缺取胜相当困难,但要做到局部流光溢彩、珠圆玉润、锦上添花还是可以做到的。
例如,“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亚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诚信。
”(《守卫精神火种》)“她静静地伫立在风中,风很大,裙脚翻飞,一如她飘摇的心旌。
不知是因为怕风,还是因为怕冷,天空中只有几颗隐隐闪烁的星星。
远处,万家灯火连成密密浅浅的一片,朦胧却很温暖。
”(《顶风的女孩》)
练熟几种常用模式,以供选用,但并不主张写作的机械的“模式化”和“八股腔”,而是说在中考作文的应试训练中,设计若干套路,精选巧练,以备中考之需时灵活运用。
如:
深入思考方法: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
特别注意的是,“规矩文”的写作训练也不可忽视。
由于许多考生“规矩观念”淡薄,一下笔便是“哲理”,便是“抒情”,到正文便信马由缰,不伦不类;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顾此失彼,颠三倒四;选材散漫,乱扯乱侃;罗哩罗嗦,空洞杂乱。
阅卷老师及其讨厌这类文章以及那些内容庸俗化、语言低幼化、书写混乱不清的文章。
要严格遵循各种文体(特别是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序列(比如议论类中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系统地逐一训练,而不是以考代练,大部分考题作文跟上一年有所相同,更有所不同,因此,亦步亦趋地只练一种题型,用一种死板的模式去不知变通地练,会误入歧途的。
练写考场作文,做到像模像样、规规矩矩,尤其是对那些写作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这更是“基本建设”,可以受用无穷。
五、积累素材,关注生活
仔细研究一下2009年各地的中考,不难发现,主题内容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个人心灵、素质、思想、学习、生命、责任方面的,有社会、国家、民族的历史、现实、未来发展与文化方面的,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是决然写不出内容充实、主题深刻的佳作来的。
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分类整理识记一些能体现“时代性、人文性、理性”的材料,尽量做到新颖独特。
具体来说,可以按照社会人生(热点聚焦、人生哲言、战胜挫折等)、美德素养(尊贤尚能、关爱互助、知能修养等)、文化教育(民族传统、创新精神、人文情怀等)、情感思维(亲情友情、民风民情、辩证求异、价值取向等)、理想实践(立志成才、爱国为民、知行统一等)、山川文物(美景佳境、民间艺术、传统习俗等)、科技发展等等方面,系统地梳理教材(不仅是语文课本)中的古今文化知识、人物事迹、哲理名言。
同时有意识地搜集相关出版物(影视报刊、经典著作、名人传记、鲜活时文、睿智心语、文化散文)中的时政要闻、科技动态、热点话题等,并在作文训练中应用。
另外,对周围的人、事、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亲友交往等还要注意观察,毕竟这是活生生的、最容易激发人的灵感的材料。
近一两年作文命题取材视域广阔,拓宽了材料的来源。
作文取材十分广泛,以2008年、2009年为例,有的是名言警旬,有的是寓言故事,有的是现实镜头,有的是网络调查,考生写作的自主性更强了,对于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宽广的平台使之有一显身手的余地,思考角度与现实距离更近、更和谐。
所有的情景材料都非常注重激活学生生活情趣和写作能力的积淀,这既有利于考生的才情展现,并将作文生命植于生活的源头,赋予新鲜气息,又有利于增强人文底蕴,扣紧时代脉搏而抒发真情实感。
各地作文命题又特别关注考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直面人生,感悟人生。
人情味更浓,生活性更强,涵盖理性,看重思辨,呼唤“理性”,关注培养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追求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关注心灵的自我修养。
以感悟为手段,以理性思辨为目的,发掘考生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思辨能力,同时,回避热点又暗合时代主题。
当然,真要备好生活素材。
还得把上述活动的内容写进日记或练笔中。
特别是那些有闪光点、有冲击力、有启发性的人与事,要及时地记下来:
到临考前,翻出来整理一番,记住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细节,强化素材积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应考时再有积极的心态,规范的考试技巧,程序化的考试规律,过硬的考试策略,就一定会考出个好成绩。
下面我总结出来一套中考作文应考妙诀以供考生们参考:
中考作文应考妙诀
读题析题审准题,开宗明义别含蓄
理难说清用比喻.行文造势用排比
不好举例写自己.悬念烘托描心理
重点突出刻画细.小中见大多点题
议论多举典型例.正反对比联实际
起承转合思路清,层层深入见深意
低幼庸俗话偏激,胡编乱造都是忌
格调高雅书卷气,词工情真人人喜
无题字乱不成篇.处处硬伤分最低
名题佳作多研究.分析模仿抓规律
凤头豹尾肥猪肚.句法灵活有创意
一两文体练就好,作文应考游刃余
面面俱到不可取.扬长避短显才气
网评特点要熟悉,投其所好得佳绩
以上事项要牢记,熟能生巧莫投机
考场写作建议
语文学科的作文,分值是60,在中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甚至决定着考生的命运。
中考作文有着许多特殊性,不能等同于平时写作。
中考作文是限时作文,时间短,且教师阅卷的时间更短,因此,要注意一些应试技巧,才能得到较高分数。
中考作文怎样争高分呢?
笔者认为,要注重以下七个方面:
一、结构模式要“简”。
中考作文先要整体构思。
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主体展开,材料选取等,在动笔前要通盘考虑。
只有自己想清楚了,才能写清楚;自己写清楚了,阅卷老师才能看清楚;阅卷老师看清楚了,给分才能给清楚。
笔者认为,考场作文的结构应该简明,因为教师阅卷时,每篇作文平均阅读的时间仅为一分钟。
因此,一篇应试的议论文最好只包括三大部分,五到八段文字:
第一部分,简要提引原材料,在这个基础之上引出自己的感悟,作为中心观点,这个观点要明明白白,旗帜鲜明;第二部分,分三至五段,前两段(或三段)从古今中外不同角度各取一个例子,紧扣观点进行正面论证;后一段(或两段)可从反面选取事例与前文进行对比论证;第三部分,对全文论述的观点进行总结升华,给人以完整感。
这样结构文章既简明又严谨且不呆板,还能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二、列提纲要“快”。
中考既考能力又考速度。
考场上列作文提纲,可先写出简单的结构模式,然后把可能能用上的词句和例子,如名言警句、古诗词、古今中外的事例(尤其是带有时代气息的当今事例),简省写出,只要自己看得懂就行。
写于卷面之前,可边浏览边修改,择优录用。
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一气呵成,避免文面多处涂改。
三、内容要“新”。
1、题目要新颖别致。
“题好文一半”,许多阅卷老师就是根据学生命的题目来判定他的审题能力和写作水平的。
因此,能拟一个独具特色的题目,就能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住老师的视线,分数自然偏高。
2、开头要新颖独特,结尾要深刻感人。
从题目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拿手的文体,精心打造开头和结尾,确保获得高分。
3、素材的选取要新鲜贴切。
材料新颖又切合题意,那就能显示自己敏捷的思维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作文分数自然就能上一个档次。
我们要力避大众化和过于平淡的素材,要善于从现实生活、历史典故、文学名著中去搜寻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而且要注意材料的贴切性、典型性、新颖性、多样性。
四、立意要“深”。
1、要扣命意。
高分作文必定是扣题行文的。
扣题能力其实就是审题能力,如果扣题不紧,得的分数会很低。
2、立意要有深度,要“掘地三尺”。
“千古文章意为高”,不少考生的应试作文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立意没有深度。
立意,我们可以从历史和文化的沃野中去找寻理论的“掘地三尺”的深度。
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理想和现实的观照,偶然和必然的分析,尝试辩证地寻找理性的答案。
阅卷老师一般对深具慧眼、富有哲理的作文情有独钟,给分较高。
3、立意不能浅俗,思想不要幼稚,态度不要“嬉皮士”。
每年的中考作文都有一些境界低下、思想庸俗之作。
我们要明白,中考体现国家意志,而国家意志则重在弘扬真、善、美。
有些同学喜欢唱反调,不管写什么都用调侃嘲讽的口气来写,显得很不严肃。
中考作文立意要境界高雅、胸襟阔大,力避市侩气息、低俗趣味。
五、感情要“真”。
文章不是无病呻吟的“涂鸭”,而是酸甜苦辣感情的寄托。
诚挚朴实的情感,读来是一种享受,品来是一种惬意。
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常能打动阅卷者。
要让阅卷老师感动,自己首先要投入,要动真感情。
真情实感的文章往往能得高分。
六、语言要“美”。
流畅优美的语言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这种语言能力要靠平常的努力锻炼。
无错字、病句,词句洗练流利,语脉首尾贯通,文意开合自如,是做到语言美的第一关。
词语生动、句式灵活、文句有意蕴是语言美的真正体现。
作文的语言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练就:
一是恰当引用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诗词名句、谚语、典故等;
二是综合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如排比、比喻、反问、设问、对偶、夸张等;
三是综合使用各种句式,如多用短句,变式句,倒装句,双重否定句等。
四是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积累。
因为“腹有诗书文自华”。
五是锤词炼句,以铺陈、抑扬、排比、反问等手法增强文章气势。
总而言之,润饰好了语言,能寓繁于简,寓抽象于具体;能使文句更形象生动,更含蓄幽默,更有意蕴;能使文意更鲜明突出,更富有哲理,更耐人寻味。
七、文面要“洁”。
文面如人面,它是敲开阅卷老师心扉的第一块砖。
中考阅卷时间紧,天气又热,评卷老师每天面对电脑屏幕,心态很微妙。
字迹清楚、端正,字体美观大方,无明显涂痕的试卷,能立即获得评卷老师的好感,这样一来印象分就高了。
试想:
一份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的试卷出现在工作强度极大又十分疲累甚至有点焦躁的你的面前,你岂愿卒读?
太潦草的作文,往往只看了首尾,可能三类作文偏下的分数就出来了。
当然,我们所写之字不一定是练过书法的(练过当然更好),而只是要求所写之字大小一样,一笔一画认真书写,不潦草,不涂改(实在需要修改时也应用笔轻轻划去,切不可重重涂写,乱打*),要让阅卷老师知道你所写的字是什么字,以求一个整体效果。
这里所谈的中考作文七“要”,多少有一些“急功近利”、“离经叛道”的味道,但它确实是获取应试作文高分的有效策略。
希望予以重视,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作文复习备考更具针对性,也更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