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汽车罐车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案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7102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氨汽车罐车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液氨汽车罐车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液氨汽车罐车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液氨汽车罐车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液氨汽车罐车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液氨汽车罐车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案例.docx

《液氨汽车罐车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氨汽车罐车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案例.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液氨汽车罐车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案例.docx

液氨汽车罐车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案例

液氨汽车罐车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案例

 2007年4月8日,我省铜陵市发生一起液氨汽车罐车安全阀机械受损而导致泄漏的事故,因应急处置得当,未造成次生灾害。

这是在我省境内发生的首例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阀碰断泄漏事故。

液化气体汽车罐车是一种特殊的移动式压力容器,由于其装载介质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且运输情况变量多,不确定因素多,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危害比一般设备要大,同时,若应急处置不当,有可能扩展为灾难性事故。

我省地接东南西北,除了我省现有的455辆各类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外,境内道路还来往着大量外省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因此,加强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应急工作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人参加了这起事故的应急响应,试用掌握的信息资料探讨该类设备的应急处置工作,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事故及应急救援处置过程

  4月8日上午6时40分,灵壁县危险化学品货物运输有限公司一辆装载22.5吨液氨的汽车罐车(车牌皖L22659、挂车牌号为皖L2693、核定充装量27.3吨)于河南开封建许化工厂充装液氨后,向安徽铜陵市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运送,进入铜陵境内后,由于驾驶员、押运员道路不熟,误驶入铜陵市铜官山化工有限公司后门,在进入汽车磅房时,由于车辆超高,罐车的安全阀被汽车磅房的上部水泥横梁碰断,罐体内液氨快速挥发,从安全阀口向外部大量泄漏,喷出的汽化氨气柱高达4米左右,并发出刺耳的气流噪声。

  事故发生后,铜官山化工有限公司立即向110报警,6时51分,铜陵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接到报警后先后出动7辆消防车赶赴事故现场。

事故现场位临铜陵市铜官大道附近,过往车辆、行人很多,现场还有许多围观群众。

消防官兵立即采取喷水吸收、稀释措施,封锁道路、疏散围观群众,防止危害扩大。

铜陵市政府及质监、安监、环保、公安、卫生、气象等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于8时左右先后抵达现场进行应急处置,市政府当即成立了黄正保副秘书长为指挥长,安监局周久生局长、质监局陆大中副局长为副指挥长的重大事故现场应急抢险救援指挥部和现场抢险、治安警戒、环境监测、专家四个应急救援组。

其中,现场抢险组由市质监局分管局长担任组长。

在指挥部的指挥下,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实施应急处置,公安交警部门对道路实施交通管制,环保部门设立了环境检测点,卫生部门做好了医疗抢救准备,气象部门提供气象监测数据,质监部门立即按照应急处置作业指导书、液氨应急处置指南和罐车安全阀泄漏带压堵漏指南指导应急救援,并紧急调动企业液氨、液化石油气应急专业抢险队伍。

在应急过程中,铜陵市委书记沈素琍指示立即组织抢险救援,尽最大努力避免环境、地质和水资源污染,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铜陵市市长张庆军,常务副市长于勇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抢险。

张庆军要求,环境部门定点监测大气环境,自来水公司做好长江取水口水质监测;事故抢险要以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并尽最大努力避免环境污染。

省质监、安监部门也做出快速响应,派员于接报后2小时15分内抵达现场,帮助指导做好救援。

鉴于该事故有扩展成为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事故的可能,省质监局事故中心进入应急临战预备状态,一方面与现场保持通讯联系,动态掌握事故应急信息,另一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省政府应急办、省委、省政府信息机构和安监、消防部门报告和通报情况。

  现场抢险组先采取倒罐处置方案,由于罐车安全阀口直接与大气相连,罐内压力不够,且难以将罐内液氨全部倒尽。

经过论证,指挥部果断改变处置方案,决定采取锲入木塞+专用压紧装置的堵漏方法。

10时30分,堵漏开始,先将堵漏装置和抢险人员用水喷湿,消防特勤和企业事故抢险应急分队各选派1名技战术过硬的抢险人员佩带一级防护,在两支开花水枪的掩护下,带着夹具和带压堵漏器具从消防拉梯登上罐车顶部,在稳定住身体后,两名抢险人员立即将缠绕着聚四氟乙烯生胶带的木塞塞住泄漏部位,并用木头榔头将木塞锤紧,随即用加工好的槽钢压堵漏木塞上,并安装上钢丝绳和手动葫芦,逐步拉紧使木塞承受压紧力以保持密封状态。

11时16分堵漏作业结束,成功完成了堵漏。

11时40分,槽车被运往铜陵市六国化工股份公司进行液氨卸载,经核算,该罐车充装了22.5吨液氨(从充装单位核实),堵漏后卸载20.65吨,事故泄漏液氨1.85吨。

此次救援历时4个多小时,由于处置得当,未造成人员中毒和伤亡。

事发之后,市环保部门和水务公司对全市空气质量和自来水长江取水口进行水质展开监测,大气环境、长江水质未受到影响。

  二、这起事故应急工作的启示

  总的来说,这次应急救援处置工作是及时、果断和成功的。

总结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

  其一,铜陵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响应迅速,处置得当。

先行抵达现场的消防部门立即采取措施实施施救,市政府迅速成立应急指挥组织,环保立即布置监控点,公安交管部门实行交通管制,气象部门提供气象监测数据、质监部门立即调动应急专家和企业应急抢险队伍,卫生部门做好医疗抢救准备等等,应急工作有条不紊,紧张有序。

  其二,现场救援条件有利。

事故现场环境空旷,并远离人员密集区域;当天天气晴朗,带有微风,有利于泄漏的氨气释放;现场附近有化工企业排放废水的酸性水塘,供水条件好;离化工企业近,调集队伍快速。

  其三,应急措施得当。

在采取倒罐措施无效的情况下,果断决定带压堵漏措施,用专用木塞缠聚四氟乙烯生胶带,用不产生火花的木制锤锤实,再用手动葫芦与钢丝绳将槽钢压在木塞之上,压紧压实,制止了泄漏。

在处置中注意了防静电和防毒害等措施。

  其四,把企业的应急抢险队伍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并注意加强联系和指导,关键时间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其五,事先专门备有专项预案和作业指导书,对应急处置工作起到有力的指导作用。

  其六,事故报告快速,使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早了解事故状况,并对应急工作做出有力的指导。

  其七,媒体报道把握适度,正面宣传了政府的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

  这起事故还带给我们很多教训,归纳如下:

  第一,对危险化学品运输没有指定时间和指定路线,罐车驾驶员、押运员不熟悉运输路线,因而误入无关厂区。

  第二,罐车驾驶员、押运员安全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偌大的罐车,潜在的危险程度那么大,而是凭经验,存侥幸,造成罐车撞到房梁之上。

  第三,门卫没有履行安全警卫职责,没有仔细询问,误以为是装载氨水的槽车,盲目放行进入厂区。

  第四,铜官山化工有限公司为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经常出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而该厂地磅房没有限高标志,没有安全警示标志。

  第五,尽管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装有GPS卫星定位装置,但对该罐车的运行没有起到监控作用,成为摆设。

  此外,任何一个应急处置工作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都需要总结经验,不断改进,逐步完善。

如:

应急人员经验不足,认为气压过高,危险很大,对用木塞堵漏没有把握,需要平时加强应急人员培训和演练,确保战时来之能战。

再如:

没有专门应急带压堵漏装置,靠现场临时加工制作,否则应急处置时间可能还会缩短。

还如:

质监、安监、消防与应急专家的战术研究不足,联动不足,资源没有充分整合运用。

  三、关于加强液化气体罐车应急工作的思考

  液化气体罐车是一种特殊的压力容器和危险化学品运载工具,由于其承载介质的特殊性和运输行驶过程的不确定性,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危害更大。

在上个世纪,国内外曾发生多次灾难性事故。

  1978年7月11日,西班牙一沙滩野营地,一辆装载有23.5吨液化丙烯的汽车罐车,沿着公路行驶,经过度假野营地时罐车罐体破裂,泄漏出大量丙烯,随后形成可燃蒸气烟雾,大约2分钟后遇明火产生爆燃。

事故中共有215人丧生,造成5万米2范围内固定财产的严重破坏。

  1978年7月15日,墨西哥城北的公路上,一辆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翻倒,漏出液化石油气,从而引起火灾。

烧毁3辆公共汽车和2辆载重汽车,造成12人死亡,50多人受伤。

  1986年6月22日,我省太和县岗集乡的过境公路上,一辆液氨活动罐车发生泄漏继而爆炸,从罐内泄出的液氨和氨气使87名赶集的农民受不同程度灼伤、中毒,先后66人住院治疗,共造成10人死亡,59人重伤。

  1991年9月3日,江西省上饶县沙溪镇一辆装载着一甲胺的汽车罐车途经人口稠密的沙溪镇新生街时,一棵路边大树的粗大树桠将罐车进气口阀门挂断,罐内2.4吨液态一甲胺仅10分多钟就全部泄漏殆尽。

有毒的白色烟雾紧贴地面,以5-6米的高度在1-2级风速下扩散,造成39人死亡,650多人中毒,受毒气影响的人员共计995人,受害面积22.96万平方米,经济损失达200多万元。

  随着我国重化工业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分工和道路运输条件的改善,罐车运输呈现专业化、罐车容积呈现大型化。

但由于承担罐车运输多为个体业主(虽然采取了挂靠式管理方式,但实际上罐车所有者大多为个体经营,且挂靠管理松散)和趋利行为,作业人员的缺乏专业知识与违章,再加上多头监管和工作协调不一致,近年来我国罐车事故不断发生,尤其罐车安全阀给挂断泄漏事故不断发生。

据某省消防部门统计,2002年该省共发生液化石油气事故100余起,其中汽车罐车事故占48%,在汽车罐车事故中,由于安全阀折断、泄漏所造成的事故约占90%。

  2002年10月19日,廊坊市某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司机,在罐车内尚有15吨液化石油气的情况下,擅自将罐车开往该县一家汽车修理所,准备对汽车进行维修。

由于司机对修理所门廊高度判断有误,致使罐车开进门廊的时候,罐车安全阀撞到门廊过梁折断。

罐内大量液化石油气迅速从安全阀断口喷射出来,修理所所在街道两侧l00米范围内,瞬间达到了爆炸极限,在静电作用下,泄漏的液化石油气发生爆炸燃烧。

由于安全阀断口恰好在过梁下,火焰在过梁处反向罐体猛烈喷射,罐车内液化石油气在烈焰的烧烤下,温度迅速上升,使罐内压力急剧超压,在巨大内压的作用下,气体“嘭”的一声从罐顶突破,冲起20多米高,随即燃起更大的火焰。

大火整整燃烧了37个小时,烧着了街道两侧准备修理的车辆,烧毁了修理所的二层砖混结构建筑一栋,所幸没有发生空间爆炸。

  2004年6月26日,一辆装载23.7吨液化丙烯的汽车罐车在吉林市合肥路公铁立交桥下安全阀撞断泄漏。

由于公铁立交桥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其限制高度为3.6米,而汽车罐车最大高度达到3.7米,当丙烯汽车罐车违章强行驶入立交桥时,罐体上部的安全阀与桥的横梁形成剪切。

泄漏现场附近就是吉哈铁路,时有装载危险化学品的铁路槽车通过,距事故现场的50米处是吉化公司的原料输送管架廊,其上有丙烯输送管线、氢气管线等20余条,在事故现场附近分别有吉化公司的化肥厂、丙烯腈厂、长松化工厂等重要单位,若发生燃爆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当地政府疏散市民3万余人,经过5个多小时的奋力抢救,泄漏口被成功堵住。

此次事故造成吉林至哈尔滨、五常的部分列车和客车停运长达5小时。

  2005年6月15日,一辆拉运15吨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在经过陕西杨凌火车站西农路铁路立交涵洞时,罐体安全阀与桥体相碰,导致液化气体大量外泄,陇海铁路因此中断。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事发地点方圆2公里内进行管制,禁止明火,限制行人,让液化气自然散逸。

铁路、电力等部门采取停电、停车措施,二万余名居民紧急撤离疏散。

应急处置采取先将尚存有9吨液化气的罐车拖离立交桥,恢复陇海铁路通车。

然后通过引流燃烧,使罐内残余液化气基本排空。

此事故救援历时36个小时,造成的陇海线铁路中断11个小时。

  2007年1月3日,一辆承载19吨液化石油气从新疆开往山东的汽车罐车,在行驶至郑州市南阳路时发生侧翻,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从罐车车尾部不断冒出白色烟雾,接警后消防人员立即赶到现场用水枪向罐车车体及车尾气体泄漏处喷水降温和稀释,供电部门切断周边电源。

经测试空气中液化气含量达到安全系数后,指挥部决定采取先倒装罐体内的液化石油气,再用吊车对罐体整体吊装,用拖车移到安全地带的方案。

经过近15个小时的应急救援,将罐车内大部分液化石油气倒入另一辆罐车,并用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