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修改病句精华1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学六年级修改病句精华1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修改病句精华1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
(14)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
(“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15)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
(“很大”应改为“很多”。
)(16)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造出来。
(“聪明能干”应改为“灵巧”。
(17)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
18)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
可改为:
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
或者改成:
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19)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面。
(20)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
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
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
(21)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意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
(22)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
(“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23)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说明”的主语是什么?
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24)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
(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25)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
(“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
(26)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
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
(27)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
(“推广”什么?
缺宾语“……的经验”。
(28)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的道路”才合适。
)2、赘余
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各举一例略作说明。
(29)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
(主语多余。
(30)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谓语多余)(31)纪念“三&
#8226;
八”节的到来。
(宾语后有多余成分。
(32)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
(定语多余)(33)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
(状语堆砌,任删一个。
(34)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
(补语多余。
(35)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36)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曾被……束缚”与“在……束缚下”混用,任选一种即可。
(37)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
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8)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强起了强烈的反应。
(“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
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39)这部影片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功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的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经验。
(“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作“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句号)
40)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
作者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
(41)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
(“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
理解产生歧义。
(4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43)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
(可以理解为“小个人的苹果”和“小个儿的孩子”两种意思。
(44)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
(谁陪谁?
大概是“二婶陪她”。
(45)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
无法猜出。
(46)他是众多死难中的幸免的一个。
(“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47)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
(“凡是”与“不少”矛盾)
(48)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
(“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能并列。
(49)游泳券分管普通券、参观券、月票、季票几种。
“参观券”不属“游戏券”,不能与“普通票”等并列。
(50)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结果。
(51)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52)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
(应该是“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53)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所以应该说成:
“我今年的学习情绪和去年……”)
(54)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
(55)当然,这出戏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谁能否认这出戏没有消极影响呢?
(反问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
(56)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
(57)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
(“好好学习”不是“考上好大学”的充分条件。
)
病句练习
一、病句的几种类型:
1.成分残缺:
即句子中缺少了某些必要成分,句子意思表达不清楚。
例:
他受坏思想的影响,走上了犯罪。
2.搭配不当:
即句子中的某两个成分或某两个词语错误搭配。
教室里人声混乱,老师讲的什么,谁也没有听清。
3.词序颠倒:
即句子里的词没有按照规律和表达意思的需要来排列。
历史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4.意思重复:
即句子里出现多余成分,显得语句罗嗦、累赘。
我觉得这是想得不对的错误想法。
5.概念不清:
即句中的意思含糊不清,令人不解、混淆。
例:
造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
6.前后矛盾:
即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
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7.分类不当:
即句子中把不是一类的归为了一类。
篮子里有青菜、萝卜、葡萄、西红柿等蔬菜。
二、改病句的三个步骤
①读句子、理句意②查排审、找病因③改句子、保原意(改得少、改得巧)
在小学阶段,修改病句是句子练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语言试卷上常出现的问题。
也是试卷上出错率较高的类型。
通过对病句的修改,可以使我们认识什么是正确的句子,什么是错误的句子。
这样,不但能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而且也为自己修改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修改病句的关键是找出病因,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小学生常见的句子毛病主要有几种情况:
1、重复啰嗦。
如:
我第一个首先发言。
2、词语搭配不当。
开学,我们树立了计划,明确了努力方向。
3、词序混乱。
两辆新旧电动车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4、前后矛盾。
我今天上午看了一天的书。
5、句子不完整。
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很受教育。
6、不合事理。
今晚天空月圆如镜,繁星满天,多美的夜景啊!
7、概念不清。
校园里种了月季、海棠、梧桐、松柏等很多树木。
修改病句要掌握一个原则:
既要改通,又要尽量不改变原意。
一般说来,修大致有六种方法。
1、删。
即繁就简法
“ 删”就是指给意思重复或成分多余的病句消肿,从而使句子简洁明了的方法。
重复,多半是用了相同意思的词语造成的。
句子中所用的词语重复了,给人的感觉就显得啰嗦,好比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修改时,对重复的部分择一就行了。
如上面的例句:
句中的“第一个”和“首先”重复,可删掉其中一个。
改为“我第一个发言。
”或“我首先发言。
”
再如:
我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
例句中的“不禁”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禁不住,因此它和“忍不住”放在一个句子中就显得意思重复了。
这个句子可改为:
我不禁笑出声来。
或:
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2、换。
换词搭配法
换词搭配法,就是指给词语搭配不当的病句换个词语,从而使句子写通顺的方法。
某些词语在意义上是不能相互搭配的,或者搭配起来是不符合语言习惯的,如果搭配了就会造成病句。
经常出现的病句是: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修改时,一般只要换一处词语就可以了。
具体换哪一处应根据内容而定。
如:
句中“树立”和“计划”搭配不当,根据句子意思,应保留“计划”,就应将“树立”换成“制定”.句子改成:
开学,我们制定了计划,明确了努力方向。
在联欢会上,李丽演唱了动听的歌声。
这个例句,“演唱”和“歌声”不能搭配。
演唱的只是歌曲,而歌声是指歌的声音,就好比鸟声、机器声一样。
这是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的病句,修改时,把“歌声”换成“歌曲”等就可以了。
3、调。
即调整词序法
调整词序法,就是指给词序混乱的病句理顺词序,从而使句子变通顺的方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句话的词序是固定的。
词序一变,句子的意思就发生变化,甚至造成语病。
因此,给词语安排次序,一定要符合平时的语言习惯,不能随意颠倒。
句中“两辆新旧电动车”是指四辆电动车,“两辆”和“新旧”顺序颠倒了,应是“新旧两辆”。
所以句子调整为“新旧两辆电动车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小鸟动听的歌声被他陶醉了。
读这个句子,我们感到意思不清。
如果是“歌声”做主语,说歌声被他陶醉了显然不通。
那么,“陶醉”的应该是谁?
从句意分析看,应该是“他”。
什么东西使他陶醉了呢?
当然就是“小鸟动听的歌声”了。
因此,全句改为:
他被小鸟动听的歌声陶醉了。
4、补。
即补充成分法
补充成分法,就是指给不完整的病句补充需要的成分,从而使句子写完整的方法。
不完整的病句,主要是缺少主干成分,即主语、谓语和宾语。
具体到底缺少什么成分需要仔细分析。
通常情况下,主语位置居前,谓语居中,宾语居后(无宾语,则谓语居后)。
由于句子不仅是主干成分构成,还有一定的附加成分,所以先要找出主干成分,再做到缺啥补啥。
按照补充成分法的要求,要改不完整的病句先要找出主干成分,然后再看究竟少了什么成分,并补上合适的。
通过分析,句中缺少主语,谁“受教育”,没有交代清楚。
所以在“很受教育“前补上主语“我(我们)”。
句子改为:
听了老师的一番话,我很受教育。
在如:
我们为今年国庆准备。
这个例句有主语和谓语,而“准备”是动词充当谓语成分,“准备”什么呢?
没有交代清楚,句子缺少宾语成分,可补“精彩节目”等。
另外
前后矛盾的病句,也可用删的办法或换的办法。
这类句子首先要解开矛盾,就是找出一句话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的地方,使前后意思统一的方法。
一句话的前言后语要一致,要和事实相符。
否则,就会出现前后矛盾,与事实不符的语病。
如 我今天上午看了一天的书。
句子前面说是“今天上午”,后面又说是“一天”,这样前后矛盾。
应该删掉“上午”,或将“一天”改为“半天”。
我今天看了一天的书。
或我今天上午看了半天的书
全班同学都去看电影了,只有张军一个人还留在教室里做作业。
这个句子前半句讲明是“全班同学”都去,但后半句又说“张军”留在教室里。
一前一后,显然产生了矛盾。
也许,写这句话的人是为了有意识地强调突出“张军”未去,但不管怎样,句子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着的。
如果确实为了强调的话,我们不妨这样改正:
全班其他同学都去看电影了,只有张军一个人还留在教室里做作业。
不符合事理的病句也可采用不同方法修改。
不符合事理也称逻辑混乱,它是由于对事物本身认识不够造成的。
修改此类病句时,首先要全面了解事物并掌握其本质,也就是我们方法中所讲的重新认识,然后把句子叙述清楚。
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扁豆、茄子、苹果等各种蔬菜。
句中强调列举的是各种蔬菜。
什么是蔬菜?
西瓜和苹果?
这两样东西事实上是属于水果类,放在蔬菜类就不合事理了。
修改时,可以去掉两样东西,也可以保留(根据需要而定)。
采用后一种修改方式的句子为:
地里种着西红柿、扁豆、黄瓜、茄子、西瓜、苹果等各种瓜果蔬菜。
句中既然“月圆如镜”就不会看到“繁星满天”,事实上是月明星稀,所以句子可以删掉“月明星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