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百校论坛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993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百校论坛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百校论坛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百校论坛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百校论坛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百校论坛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百校论坛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试题.docx

《安徽省百校论坛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百校论坛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百校论坛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试题.docx

安徽省百校论坛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试题

安徽省百校论坛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试题

高三

2010-09-2520:

24

安徽省百校论坛

2011级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素材,对其进行深刻地艺术想象和艺术加工,从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形象。

中国书法的艺术形象主要靠的是艺术家自身的艺术创造力,一个是非常活跃的艺术想象能力,还有一个就是苦练出来的操作的功夫。

构成艺术之美是多种因素的和谐结合。

人类对于各种美的创造,就是把它所特有的内在的创造力量加以外化,变成为可以感受、可以审视的美学形象,深刻体现了人的创造力量,这是最根本的因素。

我们从这个艺术形象中,可以感受到舒作者的创造力量,这个就是美的。

美是一种复合的精神产物,而美感的生成至少有两种心理因素,那就是“惊”和“喜”的结合。

“喜”就是审美愉悦,“惊”就是对艺术家创造力量的惊异之感、敬佩之情。

这是对作者的创造力量的高度肯定。

汉字符号变为书法艺术,从根本上靠的是历代书法家的巨大的艺术刨造力量。

   

汉字,从整体上讲它是方块字,方块字就占有了一定的面积。

其次它的笔画形状比较多样,笔画之间的连接方式又比较多样、比较多变,它对这一小块面积的空间切割也比较多样。

它的字体也会发生多次变化。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使得汉字作为一种素材,有艺术的可塑性,这是汉字作为一种艺术素材的天然优势。

另外,书写汉字的笔、墨、纸,也有特殊性。

笔是根软的毛笔,写出来的线条变化无穷。

纸是宣纸,宣纸可是有非常奇妙的功能,它具有托墨、吸墨、化墨的功能,只要善于运用,就能取得非常神奇的表现效果,这是其他纸张所不能比拟的。

墨的浓淡可以随意调配的,结合着巧妙的用笔,可以使“墨分五彩”。

 

   汉字的书法艺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想象力。

它利用我们记忆里面事物的种种形象,对其进行分解、综合、交配,从而就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来。

比如说绘画,这幅画画的山峰,不是某一座山峰的照猫画虎,而是吸取了很多山峰的特点、优点画出这座山峰,这就是想象。

要知道书法家所写出的字实际上都是一种化合物。

首先从法帖学书法,那也不是单一的某一种法帖,它是要学很多种法帖,然后把这些模范书法掰碎了再糅合,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来。

这个新的形象是更能表现自己个性的,是更符舍自己的审美情趣的。

所以每个人的字,一人一个样,这已经是 一次化合,这已经是一种相当有创造性的一种想象。

但是大书法家的努力还不限于此。

他时时刻刻立足书法、放眼万物、随出感悟,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选自金开诚《书法艺术之美的理解与欣赏》,有删节)

1.从原文看,下列对“汉字书法艺术”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A.汉字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素材,经过艺术家的想象、加工而成的汉字造型艺术。

   B.汉字书法艺术是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一个生动多变、富有美学价值的艺术形象。

   C.汉字书法艺术是借助笔、墨、纸等工具,通过对字体、笔画等进行变形的书法。

   D.汉字书法艺术体现了艺术家非常活跃的艺术想象能力和经过苦练出来的操作功夫。

2.下列各项中,对汉字书法艺术的美学原理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艺术家充分利用汉字的字体、笔画能发生多次多样变化,具有艺术可塑性的特点,创造出具有个性审美情趣的艺术形象。

   B.欣赏者能够从书法作品中感受到创作者的创造力量,并对艺术家创造力量产生惊异之感、敬佩之情,对其作品产生审美愉悦。

   C.汉字书法能够充分发挥出笔、墨、纸的特殊功效,使得写出来的线条变化无穷;而结合着巧妙的用笔,又可以使“墨分五彩”。

   D.书法家从法帖学书法开始就在进行着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到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每个字都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和的审美情趣。

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不仅是书法艺术,包括一切艺术,构成艺术之美的最根本因素是作品能深刻体现人的创造力量。

   B.美是一种复合的精神产物,而美感也不是单一的感觉,美感的生成包含着相当复杂的心理因素。

   C.宣纸的质量是其他纸张所不能比拟的,采用宣纸书写汉字,一般能使作品产生非常神奇的表现效果。

   D.发挥想象进行创造并非书法艺术所独有,如文学创作中典型人物的塑造,绘画中形象的创造都需要想象。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知俊,字希贤,徐州沛县人也。

姿貌雄杰,倜傥有大志。

始事徐帅时溥,为列校,溥甚器之,后以勇略见忌。

唐大顺二年冬,率所部二千人来降,即署为军校。

知俊披甲上马,轮剑入敌,勇冠诸将。

太祖命左右义胜两军隶之,寻用为左开道指挥使,故当时人谓之“刘开道”。

天祜三年冬,以兵五千破岐军六万于美原。

三年五月,封大彭郡王。

   时知俊威望益隆,太祖雄猜日甚,会佑国军节度使王重师无罪见诛,知俊居不自安,乃据同州叛,分兵以袭雍、华。

太祖闻知俊叛,遣近臣谕之曰:

“朕待卿甚厚,何相负耶?

”知俊报曰:

“臣菲背德,但畏死耳!

王重师不负陛下,而致族灭!

”太祖复遣使谓知俊曰:

“朕不料卿为此。

昨重师得罪,盖刘捍言阴结郡、凤,终不为国家用。

我今虽知枉滥,悔不可追。

致卿如斯,我心恨十盖刘捍误予事也,捍一死固未塞责。

”知俊不报,遂分兵以守潼关。

太祖率兵进讨,攻潼关,下二寻而王师继至,知俊乃举族奔于凤翔,岐王李茂贞厚待之,加检校太尉。

寻命率兵攻围灵武。

武节度使韩逊遣使来告急,太祖令康怀英率师救之,师次邻州长城岭,为知俊邀击,怀英败茂贞说,署为泾州节度使。

   既而为茂贞左右石简颥等间之,免其军政,寓于岐下。

茂贞犹子继崇镇秦州,因来宁觐,知俊途穷至此,不宜以谗嫉见夺,茂贞乃诛简颗等以安其心。

继崇又请令知俊挈家居秦州,刊丰给,茂贞从之。

未几,邪州乱,茂贞命知俊讨之。

时郡州都校李保衡纳款于朝廷,末帝遣霍威率众先入于郡,知俊遂围其城,半栽不能下。

会李继崇以秦州降于蜀,知俊妻孥皆迁于成:

遂解邻州之围而归岐阳。

以举家入蜀,终虑猜忌,因与亲信百余人夜斩关奔蜀。

蜀王王建待之甚至,即授武信军节度使,寻命将兵伐岐,不克,班师。

久之,复命为都统领军伐岐。

时部将皆王建旧人,多违节度,不成功而还,蜀人因而毁之。

先亦,忌之,尝谓近侍日:

“吾渐衰耗,恒思身后。

刘知俊非尔辈能驾驭,不如早为之所。

”伪蜀天汉年冬十二月,建遣人捕知俊,斩于成都府之炭市。

   (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十三》,有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寻用为左开道指挥使                     寻:

不久

   B.昨重师得罪                                   得罪:

获罪

   C为知俊邀击                                      邀:

拦截

   D.蜀人因而毁之                               毁:

败坏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刘知俊骁勇善战和反复无常的一组是(3分)         (   )

姿貌雄杰,倜傥有大志               轮剑人敌,勇冠诸将

      A.                                                        B. 

率所部二千人来降                  因与亲信百余人夜斩关奔蜀

 

以兵五千破岐军六万于美原            遂解邻州之围而归岐阳 

      C.                                                        D.

刘知俊非尔辈能驾驭,不如早为之所   知俊乃举族奔于凤翔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刘知俊本来在徐州镇主帅时溥手下做列校,后来被猜忌而率部属两千人投降后梁。

      祖曾任命他担任左开道指挥使,所以当时人又称他“刘开道”。

   B.太祖的猜忌、佑国军节度使王重师无罪被杀使刘知俊惶恐不安,于是刘知俊占据同   乱,和太祖分庭抗礼,后又逃跑到凤翔投奔岐王李茂贞。

   C.投奔李茂贞后,刘知俊先是担任检校太尉,后因为击败康怀英的军队立下战功又担   州节度使,而后又因受到李茂贞的猜忌被剥夺了军政大权。

   D.刘知俊才能突出,蜀王王建虽然优待他,但对他也很猜忌,因担心自己死后没有人   驾驭刘知俊,于是派人逮捕刘知俊,并把他处死以绝后患。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致卿如斯,我心恨恨,,盖刘捍误予事也,捍一死固未塞责。

(5分)

 

 

 

  

(2)知俊途穷至此,不宜以谗嫉见夺,茂贞乃诛简颗等以安其心。

(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j完成8~9题。

秋夜闻笛

[元]萨都刺

何人吹笛秋风外,北固山前月色寒。

亦有江南未归客,徘徊终夜倚阑干。

[注]萨都刺:

元代著名诗人,其故乡为雁门关下的荒漠地区。

8.联系全诗,赏析诗歌第二句中“寒”字的妙处。

(4分)

 

 

 

 

9.“笛声”是古诗中富有韵味的一个常见的意象。

唐代诗人成彦雄《村行》一诗“暖暖村烟暮,牧童出深坞。

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与《秋夜闻笛》中的“吹笛”分别有着怎样的作用?

请加以分析。

(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开荒南野际,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日湖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4)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5)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苏轼《赤壁赋》)

  (6)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泊秦淮》)

  (7)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莫道不销魂,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偶然

王奎山

   有一天,退休干部老乔外出散步,走到西三环路那里,偶然在路边发现了一块涂了白漆的水泥牌,上面写着如下几句话:

国防光缆责任大,神州发射需要它。

党政军民离不了,保护光缆靠大家。

在光缆附近施工请联系,×××通信传输局,联系人胡军,联系电话133××××5387。

很显然,神州的“州”字错了,应为“舟”。

想到这里,老乔马上掏出手机,给那个叫胡军的人打了个电话。

喂,你是通信传输局的胡军吗?

我是胡军,你哪位?

我是一名退休干部。

是这样,我正在西三环路散步,发现这里一个水泥牌上面写有保护国防光缆的告示,是你们搞的吧?

对,是我们搞的,目的在于提高公众保护国防光缆的自觉性。

这我知道。

我是说,那上面有个错别字,神州的“州”应该是舟船的“舟”。

是吗?

我倒是没有注意。

应该改过来。

这里是西三环路,许多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