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课时 人类生存的地球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9790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8课时 人类生存的地球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38课时 人类生存的地球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8课时 人类生存的地球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38课时 人类生存的地球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38课时 人类生存的地球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8课时 人类生存的地球Word下载.docx

《第38课时 人类生存的地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8课时 人类生存的地球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8课时 人类生存的地球Word下载.docx

2.板块构造学说:

全球岩石圈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________板块、印度洋板块、________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__上,不断地发生________和________。

3.板块的________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来源于________。

4.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板块张裂形成大洋或裂谷,如大西洋、东非裂谷;

板块碰撞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

四、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考点5 知道流水、风、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 a

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主要有________等,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外力作用的影响具有________的特点,其结果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1.(2018·

衢州)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是汶川地震10周年。

下列关于地震发生时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在六楼的同学选择坐电梯尽快逃生

B.室外的同学跑到教室内躲避

C.在三楼教室的同学,马上到阳台大声呼救

D.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可用书包、枕头、靠垫等保护头部

2.下列证据不能证明地壳变动的是(  )

A.石灰岩溶洞B.雅鲁藏布大峡谷

C.沧海桑田D.悬崖峭壁上断裂的岩层

3.目前能较好地解释火山、地震等地壳变动现象的学说是(  )

A.大爆炸宇宙论B.大陆漂移学说

C.海底扩张学说D.板块构造学说

五、水体的分类

1.水体分类示意图

2.按水中无机盐的浓度,水体可分为咸水(约占97.47%)和淡水(约占2.53%);

按水的状态,水体可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

按水的分布情况,水体可分________三类。

六、水循环

1.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着持续不断地循环。

2.水循环的意义:

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断地得到________。

七、水资源

1.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但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2.空间分布上,东多西________,南多北________。

3.时间分配上,夏季丰富,冬季欠缺,年际变化________。

考点10 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 b

1.全球有60%的地区水资源缺乏,供水困难。

2.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旦超过自然环境的极限,就会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1.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节约用水,避免浪费和污染。

2.改变水循环路径,进行跨流域调水,解决某些地区的缺水问题。

3.做好雨季的蓄水工作。

4.积极开发新技术,使得一些难以利用的水资源为人类所用,如海水淡化等。

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  )

A.蒸发B.径流C.水汽输送D.太阳辐射

5.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

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板块是在海洋上慢慢移动的

B.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个部分

C.目前地震学家能借助地震仪准确预报各种地震

D.虽然地球上有很多水,但是淡水资源仍很贫乏

 2010年4月14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开始大规模喷发,地质学家预计本次喷发可能持续数周时间。

历史上,冰岛曾多次发生火山爆发活动。

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我们最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冰岛处于板块内部

B.冰岛处于板块交界处

C.冰岛处于火山、地震带上

D.冰岛处于地壳运动活跃的区域

温州)2018年5月5日,夏威夷的基拉韦厄火山喷发。

火山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有时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请再举一例由地壳运动引起的自然灾害:

____________。

 如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公里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

图中数字为对应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

这一现象可以支持的观点是(  )

A.板块是运动的B.地球是一个球体

C.生命是不断演化的D.海水对地形具有侵蚀作用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是(  )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③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

④板块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水足迹是指生产商品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其中本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外部水足迹。

下表示意Y国1999年的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情况。

完成下列两题。

可更新水资源

(109m3/年)

内部水足迹

外部水足迹

1.7

2.2

6.4

(1)根据表中资料可知Y国(  )

A.水资源总量丰富B.属于发展中国家

C.水资源严重匮乏D.水资源利用率低

(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内部水足迹的是(  )

①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②进口水密集型产品

③出口水密集型产品 ④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3.据报道,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方案正在进行丹江口水库库区的移民工作,将于明年蓄水扩容。

说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资源的年际变化不大

B.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冬春两季多,夏秋两季少

C.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D.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是均匀的,只是各地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程度不同

【提醒】不了解水循环的实质,导致在用水循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出现差错。

 下列关于水的自然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在自然循环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自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自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自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

 

有关部门每年都要发布春季和秋季“卫星日凌时间预告”。

所谓卫星日凌是由于地球的公转,使定点在赤道上空的通讯卫星与太阳及地面卫星接收站大致位于一条直线上,此时太阳发出的电磁波干扰卫星发射的电磁波,从而影响地面卫星接收站收到的电视信号质量。

(1)每年会出现两次卫星日凌现象,时间分别在____________(填节气)前后。

(2)如果当年为太阳活动峰年,那么接收站受到的干扰会更大。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其中____________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友情提示:

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2012世界末日的说法由来已久,特别是《后天》、《2012》等电影放映后给一些人带来了更大的恐慌,不过最近科学家们已明确表示2012年不会发生天体撞击地球的惨剧。

下列对影片中出现的情景解释错误的是(  )

A.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

B.火山、地震——地壳运动

C.海陆变迁——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D.地球上短波通讯受影响——太阳活动增强

2.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有关此次地震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强烈的表现

B.地壳变动的表现

C.过度开采矿产资源的表现

D.植被过度破坏的表现

3.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纬度位置相近,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原是高原山地气候,是全国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造成两地气候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经度位置B.海拔高度C.海陆位置D.季风影响

4.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

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

可见(  )

第4题图

A.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B.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

C.地球上的大部分淡水曾是海洋水的一部分

D.地球上的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6.(2017·

杭州)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

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

A.地核—地幔—地壳B.地幔—地核—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D.地壳—地核—地幔

7.(2017·

湖州)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

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

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___________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________。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课前预热

考点1 1.地壳、地幔、地核

考点2 1.火山和地震 3.地球内力 断裂 错位

考点4 1.大西洋 2.亚欧 非洲 软流层 碰撞

张裂 3.碰撞和张裂 地球内部或地球本身

考点5 流水、风、冰川

考点6 广泛性和持续性

【考点真题】1.D 2.A 3.D

考点7 2.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考点8 1.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 2.更新和补充

考点9 2.少 少 3.大

【考点真题】4.D 5.D

课堂突破

例1 A 例2 A 例3 

(1)C 

(2)A 例4 D 例5 

(1)春分和秋分 

(2)太阳黑子

【变式拓展】

1.地震 2.A 3.C

校内作业

1.A 2.B 3.B 4.A 5.B 6.C 7.

(1)碰撞和张裂 

(2)BC (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