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69046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

《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格式.docx

在2010、2011.2012年武汉市数控车比赛中获团体三等奖;

在2013年市电焊比赛、普通车工比赛、钳工比赛分别获得团体一、二、三等奖;

另外,在近两年普通车工比赛中都有我校的学生突出重围代表武汉市参加省赛。

受到省领导的高度评价。

三十几年来,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区各大知名企业,绝大部分成为了企业的技术和生产骨干,有的成为优秀的企业管理者。

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成为技术开发专门人才,拥有多项技术专利。

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以其优异的教学质量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深受广大学生、家长和用工单位的赞誉。

学校先后被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示范职校。

2、实训基地相关专业开设时间及现有实训基地的基本情况

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2002年开设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2008年,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机械加工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在原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学校开设车、钳、铣加工等专业。

并相继开设数控技术等专业。

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专业得到了较快较大的发展,已成为学校实力最强、在校生人数最多、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专业。

目前该专业教师30人,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全部具有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

高级教师5名,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16名;

根据该专业目前实际情况和将来发展的需要,学校拟聘请6名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到该专业来任教。

同时学校面向市场,不断创新机制,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面对市场竞争,创新管理机制,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部门主任负责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考核评估制、结构工资制。

二是适应市场需求,强化专业建设。

坚持“改造、调整、加强、提升”的专业建设思想,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紧紧抓住机械制造业迅猛发展的有利时机,做大机加工专业,形成了数控技术、车工、钳工、焊工门类齐全相互统一的机械加工制造专业体系。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改革。

从2010年开始有效实施以“2+1”为主的“学校-企业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优就业机制,强化职业道德培养,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定期组织优秀毕业生回校作创业报告,加强就业信息反馈力度,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近几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工资均在两千元以上,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我们不断加强与企业联合办学,已经初步形成10余个规范的校外实训基地,提升了学校办学层次。

目前我校机械实训基地已配备校内数字化实训工厂1个、CAD/CAM实训室2个、电焊实训室2个、钳工实训工位80个、数控仿真实训室2个等。

校内实训基地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车间面积1850多平方米,配备数控加工中心2台、数控车床12台、数控铣床4台、普通车床20台、各类钻床、磨床电火花设备10余台及各种软件、附件等,总价值1000余万元。

3、与专业相关技能鉴定站的建设情况

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设有玉田区唯一一所技能鉴定站,该技能鉴定站具有车工、钳工、电工、计算机等六种技术资格鉴定功能,是唐山市先进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学生中级工取证率99%以上。

争取到2007年,本专业具有技术资格鉴定功能。

4、近两年来该专业的基本情况

根据经济发展和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结合、订单培养的办学之路,成立了由天津钢管集团、河北星烁锯业集团、玉印集团、海贺集团、天津蓝巢集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企业、高校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不断调整完善课程设置和技能标准,进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建立了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

学校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开设职业道德课程,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实施弹性学分制,采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管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健全。

学校注重强化该专业教师技能培训,每年有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为企业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80%以上的教师专业技能水平都能得到显著提高。

近年来,学校每年投入十余万元用于教师的业务培训,使专业师资水平不断提高。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自2000年7月开设以来,成为学校报考人数最多(计划招生人数与报名人数比1:

2.5),生源素质最高(录取生均分数355分以上),推荐就业最好(就业率100%)的专业。

2004年全校招生1200人,其中该专业招生228人,占招生总数的19%;

2005年全校招生1300人,其中该专业招生285人,占招生总数的21.9%。

学校面向京津两大就业市场,大力实施就业拉动战略,先后和天津钢管集团、中海油渤海分公司、内蒙古托克托电厂、山海关船厂、玉印集团、海贺集团、河北星烁锯业集团、信旺机械等18家企业,实现了“订单培养”。

根据统计,2005年,唐山市各大企业共有数控机床3万余台,玉田区有数控机床1000余台,在今后五年内,数控机床的数量将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企业技术操作人员中数控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社会对数控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

从该专业近两年毕业生就业形势看,供求比达1:

3.6,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基本上是学生尚未毕业,已被各企业“订购”一空,目前一些企业已“预定”了2007年毕业生。

预计未来3年内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对该专业毕业生需求总量将达到5000人以上,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到2008年,将有120余家大中型、特大型企业落户玉田,其中60%以上的企业是机械加工制造业,并且这些企业科技含量较高,设备比较先进,数控机床是其主要的机械加工设备,此专业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肩负着为企业在职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任务,目前每年培训达650人次以上。

今后几年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数控技术人员的培训人次将以35%的速度递增;

为更好发挥该专业职能作用,学校拟在7、8月份举办数控技术操作人员培训班,培训人数在380人次以上。

5、基地建设概况

学校根据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和部颁设备配置标准以及人才培养规格等实际情况,经过认真的调研分析论证,特申请“示范性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项目设备价值总额500万元。

该项目建设内容为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资金用于数控技术专业设备和配套基础附件的购置,包括:

VMC630立式数控加工中心2台、CAK6150D数控车床10台、汉川XK系列立式数控铣床8台、DK7740A数控线切割机床2台、D7140D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2台、CA6140A普通车床10台、CA6140普通车床10台、配套微机60台、PLC20台及各种软件、附件等。

基地建设的发展,要确保数控技术操作及相关实训条件满足一至两个教学班(40-80人)的需要(达到部颁设备配置示范级标准),实现每二人一个工位。

设备配置既要考虑紧缺、急需的现实,更要着眼于专业未来发展,创建品牌特色,使专业可持续发展。

设备配置与教学改革是一项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基础工程,缺一不可,必须同步加强。

为了切实搞好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为此,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了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

由校长孙建岭任组长,副校长苏士华任副组长,杨忠、郑国民、王安喜为成员,王宏伟、单忠生、张晨玉参与这项工作,全面负责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技术指导和建设论证,机电专业主任杨忠、主任助理郑国民、王安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确保项目的顺利运行。

二、示范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实训基地完全建成后,预期实现目标:

(1)成为唐山市乃至河北省教学改革研究实验基地,探索形成一套适应学分制要求的中职人才培养新型教学模式;

(2)成为唐山市中职教师培训基地;

(3)成为唐山市乃至河北省数控技术服务基地,与企业开展多元化的技术合作,加强对企业职工的技术培训,实现产教结合;

(4)成为唐山市数控加工企业教学资源服务基地,实现资源共享;

(5)成为河北省市范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2、基地建设项目的必要性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数控技术被广泛应用,数控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人才更为紧缺。

数控技术人才的严重短缺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党、国家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2004年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五年100万数控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和“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虽然近几年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仍然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1)由于制造企业生产迅速发展,效益的不断增加,今后十几年加工制造业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广泛采取新工艺、新技术,使用新的机械设备,因此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需求呈上升趋势。

学校历届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均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部分企业竟到该校进行“预定”,有的企业采取优厚的条件,挖其他单位的“墙角”,形成了企业与企业间人才竞争的局面。

为了满足社会对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逐年扩大该专业的招生规模,现有的专业教学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实习实训教学的需要,数控教学设备紧缺已成为人才培养的瓶颈。

(2)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是玉田区职业技能鉴定站,担负着全区技术工人6项职业技能鉴定任务,每年鉴定数量在4000人次以上。

同时,还担负着全区各行名业的技术培训任务,每年培训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在职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达8000多人次,其中数控技术培训每年达650人次以上,数控设备的短缺已不能满足培训任务的需要。

(3)教学改革需要良好的硬件设施作支撑。

目前企业急需数控技术人才,特别是要求实际操作能力更要贴近生产实践要求,进入企业后能尽快适应生产岗位需求。

企业已逐步从量的需求向质的需求方向发展,因此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校本开发,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供更好的教学硬件设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特别是学校正在实施“项目教学法”,就更加需要数量充足、性能精良的专业实训设备来保证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数控技术的训练和能力培养。

因此,申请数控技术专业设备建设项目支持,加快专业建设的步伐,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适应社会需求,更好地为企业培养急需适用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有效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学校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3、基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

“示范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是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经历了6年多专业建设发展基础上的再建设,具备较大的师资力量和较为雄厚的设备设施基础。

为了使这一项目尽快实施,学校在中共玉田区委、玉田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了3000多平方米的实训场地,能够合理地安置该项目实施所购置的设备;

专业教师能够胜任设备的市场调研、预算、购置以及安装调试、验收工作,保证设备有效的投入使用和功能开发。

数控设备到位之后,使3000平方米的数控实训中心和其他配套的实训车间和基础实训室,具有更完备的实训条件和更强的培训能力。

保证每年不低于360人的招生规模,每年可为社会和其他部门培训不少于650人次的技能培训,使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办学达到全省乃至全国一流水平。

4、基地建设的项目风险与对策

(1)存在的风险

尽管该项目是必要的,并且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仍可能会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具有一定的风险,其主要风险是:

①目前数控技术科技含量较高,发展迅猛,企业数控设备不断升级,更新换代,设备类型也不断增加。

由于学校用于数控实训的设备数量大,价格和档次相对偏低,不可能随时淘汰原有设备,购置当前新型设备,因此用于教学的数控设备很难跟上企业数控设备的变化状况,只能力求接近,因此对于学生掌握当前先进的技术,存在一定的困难。

②目前数控技术人员紧缺给数控技术专业的招生和就业带来可喜的态势,但越来越多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也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开办数控技术专业,数控技术人才紧缺的状况会得到缓解。

到那时,学生也会对学校有更多的选择。

如果不加强该专业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就会使该专业停步不前,不能吸引足够的生源,将直接影响该项目的绩效,造成资产浪费。

(2)拟采取的对策

针对以上风险情况,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拟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①在设备选型上,注意先进性和实用性(即教学型与生产型)相结合,既要符合我国企业当前设备现状,又要体现一定的技术先进性。

特别要考虑数控系列的普及性,做到功能齐全,覆盖国内外主要系统的绝大部分功能,要有局域网接口和二次开发与扩展接口,软件升级方便,使设备容易改造升级,保证数控系统能不断自我更新。

②充分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积极开展与企业的技术合作,利用企业技术人才与现代化设备的优势,不断调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培养技能型、实用型高素质的劳动者,以保证教学与企业需求的同步,人才培养与劳动就业的衔接,确保技能教学的实效性。

③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的办学优势,组织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定期到有关企业实习,利用企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弥补学校师资及设备的不足。

三、项目实施保障和机制

1、人才培养发展规划

目前,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已制定了学校建设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对今后五年内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具体目标:

到2010年,在校学生达到7000人,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达到2100人,并把该专业建设成国家级示范性专业。

学校要在2008年前跨入“全国千所”职业学校行列,争创“国家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教学改革先进单位”。

2、项目经办人员条件

该项目负责人(组长)孙建岭,先后担任玉田区有关单位领导职务,有着多年的管理工作经验,思想解放,有很强的改革精神和开拓意识,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高领导艺术,多次被省、市、区授予各种先进称号。

对项目的立项分析、组织管理有丰富的经验。

副组长苏士华,有多年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特别是对于数控技术应用,具有很高的造诣,在全区机械制造领域有较高的威望。

项目领导小组成员杨忠、郑国民、王安喜均具有本专业高级教师或高级技师资格,曾应有关企业邀请,进行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和对工人的技术培训。

并在学校组织数控技术专业设备的购置和使用,对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项目其他参与人王宏伟、单忠生、张晨玉等均为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骨干教师,精通数控设备操作,具有丰富的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经验。

3、资金条件

项目预计需要设备价值总额500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支持200万元、省财政支持100万元,市财政支持80万元、区财政配套60万元、学校自筹60万元。

4、基础条件

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本专业已有数控加工实训室4个、CAD/CAM实训室8个、控制技术实验室5个、机械加工实训车间10个、电工电子实验室4个、电气控制实训室4个、单片机、PLC实训室2个等;

数控加工中心2台、数控车床9台、数控铣床2台、普通车床60台、普通铣床5台、刨床5台、磨床3台、配套微机20台、PLC5台、钳工工作台位100个及各种软件、附件等。

四、建设项目实施与管理

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工作,由项目小组具体负责。

项目的全面工作,由校长孙建岭和副校长苏士华负责。

项目调研、设备购置和安装调试、设备管理,由机电专业主任杨忠,主任助理郑国民、王安喜负责。

项目资金管理,由财务处主任田文岭负责。

设备采购,通过区政府采购办进行。

项目执行与监督,由校务委员会和区政府采购办进行。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