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陕西淳化县甘泉湖风景区为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760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陕西淳化县甘泉湖风景区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陕西淳化县甘泉湖风景区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陕西淳化县甘泉湖风景区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陕西淳化县甘泉湖风景区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陕西淳化县甘泉湖风景区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陕西淳化县甘泉湖风景区为例.docx

《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陕西淳化县甘泉湖风景区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陕西淳化县甘泉湖风景区为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陕西淳化县甘泉湖风景区为例.docx

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陕西淳化县甘泉湖风景区为例

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陕西淳化县甘泉湖风景区为例

摘要:

基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分析评价方法,引入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的资源空间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以及综合承载能力作分析测算。

提出规划区最佳日游客容量为2600人,合理的年游客容量为40万人次/a。

最大日游人量控制在4000人次,超过4000人次即需采取限制和分流措施。

规划区的总人口规模为3.0万人。

并对研究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理性思考和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物质文化需求提升所致的出游人数剧增,使得国内绝大多数旅游风景区在旅游旺季人满为患,拥挤导致游客伤亡、设施损坏,乃至环境严重退化等事件常被媒体曝光。

客观而言,旅游风景区所能容纳的游客人数是有限度的,游人的过度密集引发环境、经济和社会矛盾,势必影响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

因此,对于旅游风景区(旅游地)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的分析研究,评判旅游规划所确定的游客容量及发展规模的环境合理性,提出旅游开发与游客流量控制措施。

既为旅游规划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也是保障旅游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分析评价方法

1.1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感念

"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容量)是比利时数学生物学家佛若斯特(Forest)于1838年提出,主要应用于人口研究、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和移民等领域[2]。

1964年美国学者韦格(Wagar)将"环境容量"引用到旅游研究中,定义游憩地区的环境容量是指能够长期维持旅游品质的游憩使用量[3]。

1971年里蒙(Lim)和史科迪(Stan-key)进一步完善为:

游憩环境容量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一定水准给旅游者使用,但又不破坏环境和影响游客体验的利用强度,并认为旅游环境容量由生物物理容量、社会文化容量、心理容量和管理容量四部分组成[4]。

国内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起始于赵红红(1983年)首次提出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此后对此问题研究比较有影响的有保继刚(1987)、楚义芳(1992)、崔凤军(1995)、孙道玮(2002)等所界定的旅游容量[5]。

其中较有影响的是崔凤军用"旅游环境承载力"来解释旅游环境容量,将其定义为"在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动强度",是一个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条件[6]。

1.2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测算方法

国内学者就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分析评价的,较早出现的成果如崔凤军提出的资源空间承载量、经济承载量、环境生态承纳量、心理承载量,并设计了四种静态模型的计算公式[6]。

胡炳清将交通、床位、空间、游乐设施和停留时间看作影响旅游环境容量的主要因素和最低限制因子,并建立定量计算游客容量的数学模型[7]。

其后,许多研究者对对环境承载力的测算方法做了研究和探索。

较为常见的有经验测量法、理论推理法、综合推测法、帕累托最适度方法、乘积矩阵矢量长度法、水桶法等[8-12]。

近年来在诸如武夷山国家风景区[13]、九寨沟风景区[14]、桂林七星公园[15]、新疆哈纳斯自然保护区[16]等旅游环境容量实证研究中,层次分析法、指标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等定量分析方法得到广泛运用[17,18]。

采用这些定量分析模型所得出的为旅游地(区域/城市)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具体表现为旅游环境容量的相对值,可用来判定旅游地游客流量的适载状态。

有关风景区旅游规划及其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测算,一般是运用线路法、面积法和卡口法。

其中面积法也称总量模型,其值等于旅游区游览面积与游人游览活动最佳密度之比;线路法也称流量-流速模型,其值等于游览区内游览线路的总长度与游览线路上的游客合理间距之比。

采用这些方法所得出的是旅游地(景区/景点)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游客容量)的绝对值。

有时还须考虑旅游地大气、水源供应、用地、相关设施等条件进行综合确定[19]。

一般在旅游规划及其环境影响评价中用来评判游客容量的科学合理性。

2甘泉湖风景区规划概述

甘泉湖风景区位于陕西省淳化县县城,占地约8平方公里,依托冶峪河县城段河道综合治理形成的该县最大人工湖—甘泉湖。

该风景区主要包括甘泉湖、兴淳塔、碑林苑、濂云瀑布、文博馆、梨园广场、多功能体育场、秦直大道、仿古一条街、甘泉宫三星级宾馆、宋城墙遗址、商业一条街、革命纪念馆等景点,是迄今陕西省唯一的以县城打造的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与国家3A级县城旅游风景区。

据统计,自2005年至2009年,全县累计接待总量游客达303.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608.53万元。

其中:

2005年,接待游客28.5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312.9万元;2007年接待游客101.9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221万元;2009年,接待游客7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97.5万元①。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淳化县先后荣获中国最佳原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百强县、陕西省旅游强县等殊荣。

为促使县域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规避旅游活动对甘泉湖等风景区环境的影响和破坏,2010年9月,该县文物旅游局、水利局委托笔者等编制《淳化县甘泉湖旅游景区规划》(简称“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该县城东塬上的碑林苑、兴淳塔景区和西山公园,北起龙屋坡烈士陵园处,南至大店小学,南北长约6公里,东西宽为1~2公里,沿川道呈南北狭长状,规划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

以“秦汉文化、绿色生态文化及水利文化”为品牌定位,将甘泉湖风景区划分为六类功能区,形成“一核、两园、三区”的空间格局。

为了保障甘泉湖的旅游环境质量和游客体验质量,“规划”对风景区的游客规模进行限制,提出游客规模的调控性增长机制。

规划风景区最佳日游人容量为2600人次,合理的年游客容量为40万人次。

最大日游人量控制在4000人次,超过4000人次即采取限制和分流措施。

规划区的总人口规模为3.0万人。

并确定出甘泉湖风景区的保护范围:

一是以保护为主、严格控制开发建设的区域。

主要包括文物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生态林区、矿产采空区、自然(地质)灾害区、人畜用水严重短缺地区等。

二是限制开发区。

包括风景名胜区、一般农田、园地、荒地、未利用的土地、基础设施建设和预留区等。

3甘泉湖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旅游地的现存状态和环境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时间内旅游地所能承载的生态环境承载量、资源空间承载量、心理承载量及经济承载量的极小值[20]。

借鉴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及其分析测算模型[6],结合最低限制因子原理[7],甘泉湖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由资源空间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旅游经济发展承载力(包括交通娱乐设施承载力、供电设施承载力、住宿设施承力等)和心理承载力组成,其中心理承载力包括居民心理承载力和旅游者心理承载力。

该旅游地(景区景点)所能容纳的旅游流量,决定于上述诸承载力中的最小值。

甘泉湖风景区内现居住有约2.20万县城居民,当地居民的心理承载力为不容忽视的限制性因素。

规划中的问卷调查分析表明,居民对旅游持积极支持的心理和参与态度。

甘泉湖风景区景区景点相对集中、旅游者基本为一日游和自驾游游客。

因此,其旅游经济发展承载力(含供电设施、交通设施和住宿设施承力)和居民心理承载力等可以忽略。

本研究只考虑资源空间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2.1资源空间承载力

2.1.1.资源空间承载力分量测算

旅游者对风景(旅游)资源的欣赏时间、空间占有的要求而形成的某一时段内(如一天)旅游资源所能承纳的游客量,称为资源空间承载力(ResourceEnvironmentCarryingCapacity,RECC)[1]。

通过实际调查和访谈,得到甘泉湖风景区主要景区(点)及其空间规模(表6.1),以及各景区(点)适宜开展旅游活动的时间、游客游完每一景区(点)所需平均时间不等。

其中各景点的年有效开放时段为180d,游客游完每一景区的平均时间为0.5~3h不等,景区日平均开放时间为10h。

对甘泉湖风景区资源空间承载力分别按人均占地面积、人均占有路线长度及人均水域面积3个分量进行测算,其计算公式为:

RECC=资源空间总规模/人均基本空间标准。

据《水利风景区规划编制导则》[19],游客容量的计量模型主要有总量模型和

表6.1甘泉湖风景区主要景区(点)规模及其承载力计算

名称

规模

(m2)

基本空间标准

(m2/人)

瞬时承载力

Dm(人)

日承载力Da(人)

年承载力

Dan(人)

甘泉湖

57734

50

266

1330

239400

梨园广场

27273

10

1767

17670

3180600

文博馆

940

5

122

402.6

72468

农耕文化馆

360

5

47

155.1

27918

碑林苑

850

10

110

550

99000

同隆(兴淳)塔

960

5

124

620

111600

昌隆寺

12400

5

1607

16070

2892600

宋城墙遗址

6078

10

394

3940

709200

仿古一条街

7284

5

944

4720

849600

步行购物街

16075

5

2083

10415

1874700

主入口区

10794

10

699

6990

1258200

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

16270

10

1054

5270

948600

西山公园

250000

20

8100

26730

4811400

游览道路(m)

13402

5

327

732.48

131846.4

合计

 

 

 

95595

17207132

流量流速模型。

总量模型适用于面状旅游景区(点)、流量流速模型适用于游览线路的游客容量测算。

分别采用如下容量指标[18]:

r1:

根据景区人均占地面积计算的设施容量的指标,用总量模型计算:

Dm=S/d                             (6.1)

Da=Dm(Ta/t)                        (6.2)

Dan=Da×Tan                        (6.3)

式中Dm为瞬时客流容量(单位:

人);Da为日客流容量(人);Dan为年客流容量(人);S为风景区游览面积,d为旅游者游览活动最佳密度(m2/人);t为旅游者游览一次平均所需时间(小时);Ta为每天有效游览时间(小时);Tan为年有效游览时间(天)。

r2:

反映该景区按人均占有游览路线长度计算的游客容量。

用流量流速模型计算:

        

Dm=L/d'                        (6.4)

Da=V×Ta/d'=Dm×Ta/t            (6.5)

Dan=Da×Tan                    (6.6)

式中:

L为游览区内游览线路总长度(单位:

m),d'为游览线路上游人的合理间距(m/人),V代表游客的平均游览速度,Dm、Da、Dan、Ta及Tan的含义同前。

r3:

反映按人均水域面积计算的景区设施容量,方法同上。

通过征求有关专家和业界人士的意见,并参考相关景区的基本空间标准,对系数进行修正,计算甘泉湖风景区的环境容量。

单位游客占用面状景区合理面积为5-10m2/人;线状游路单位游客占用合理长度为5m/人,游人平均行进速度为50m/min。

甘泉湖水面面积达5.77hm2,单位中、小游船占用水面的合理空间标准为200m2/只,每船平均载人4位,现实承载力以船只的承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