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辅导资料网络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7587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6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辅导资料网络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教育学辅导资料网络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教育学辅导资料网络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教育学辅导资料网络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教育学辅导资料网络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辅导资料网络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教育学辅导资料网络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辅导资料网络版Word文件下载.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辅导资料网络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它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可以是自发的、无组织的和零散的,也可以是自觉的、有组织的和系统的。

它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三者既有各自的内涵、特点和功能,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乾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活动。

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

这种教育的特点主要有:

①它的对象主要是新生的一代,其任务是实现个体社会化;

②它是在受过专门职业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③它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

★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科学。

是人们对于教育的系统而理性的认识。

2、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简述教育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教育的构成有三个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①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者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教师承担着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

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

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②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作为教育的对象,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

这是由其特殊性决定的。

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他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主客体统一的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决定了他可以成为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

③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简述教育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选择教育影响并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

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和主观愿望选择教育影响,并将教育影响内化为自己的身心发展内容的过程。

4、什么学校教育制度?

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①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20世纪中期以前的欧洲国家。

②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③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类型。

5、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了义务教育的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6、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

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

★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两大形态四个阶段:

即古代教育(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现代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原始形态的教育的特点:

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

第三,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辨和死记硬背。

★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成为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分水岭。

第二,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

现代教育通过创建国民教育体系,普通实施义务教育,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一方面,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掌握现代大生产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理解统治阶级的意志。

第三,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水平日益提高。

一是体现在教育内容要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二是教育教学方法应用科学成果的比重越来越大。

★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1)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之中

(2)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7、简述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的措施。

(1)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

(2)普遍实施义务教育(3)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8、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1)教育终身化。

终身教育是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

它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

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之中。

(2)教育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全民教育特别强调要使所有儿童都进入学校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脱除文盲。

(3)教育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处于社会不同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等。

(4)教育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变化。

9、简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

★孔子:

他特别重视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在教育内容上,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春秋》《易》。

在教学,他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

西方古代教育思想家: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

以其教学法——“产婆术”流芳后世;

★柏拉图:

以其《理想国》惠及后人;

★亚里士多德:

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尼德兰的伊拉斯谟、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他们反对封建教会对儿童本性的压抑,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关心儿童,信任儿童,,通过教育使人类天赋的身心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包括思维、热情和性格的发展。

10、简述近代教育思想家的代表作及其主要贡献。

★英国的培根他首次于1623年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捷克的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道路的第一人。

代表作是《大教学论》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1)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

(2)提出了“泛智”思想,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3)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4)提出了学年制思想,并首次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代表作《爱弥儿》,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因而教育应该是自然的,即在自然的怀抱里,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运用自然的方法,培养自然人。

★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使头、心和手都得到发展,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性特征的人。

★英国洛克,他一方面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是来自后天,“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另一方面他主张的又是绅士教育,认为绅士教育是最重要的,甚至反对资产阶级的子弟同劳动人民子弟共同在学校里接受教育,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庭中实施。

他的绅士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中。

★德国赫尔巴特,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形成。

①在教学上,他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

②突出兴趣在学生中的作用,认为兴趣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③他结合学生的心理活动,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后来了的学生将其发展为五段教学法,对后世产生了广泛影响;

④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认为教学是手段,教育是目的,二者是统一的。

⑤他还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

★美国的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

代表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

“教育即生活”是他关于教育本质的根本命题。

(1)在教育目的上,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组织力量保证儿童的成长。

(2)在师生关系上,他主张儿童中心,(3)在教学上他倡导“做中学”,提倡活动课程,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智慧与探究的统一,形成了以“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

13、当代著名教育理论有哪些?

其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是什么?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代表作〈教育过程〉,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了早期学习和发现学习的理论。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代表作〈教学与发展〉,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代表作〈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

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的教育思想,他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

1、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

2、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想)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

3、(观念文化)也叫精神文化,包括办学指导思想、教育观、道德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校风、行为习惯等。

4、(规范文化)又称制度文化。

是一种确立组织机构,明确成员角色与职责,规范成员行为的文化,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5、(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主要有两种表达方式:

一是(学校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1、试述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的关系。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教育和生产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出一定的要求,并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又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社会越发展,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也就越密切。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于。

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社会生活一切方面发展变化的最基本的内在因素,因而也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性质(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相关内容的选择。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实现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为政治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3)教育对当前的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建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三)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2、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在当代的体现。

(1)在当代,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日益密切;

(2)就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来看,最突出的是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就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来看,最突出的是教育通过科技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对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3、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4、教育再生产劳动力表现在哪几方面?

(1)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使其获得一定劳动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

(3)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简单劳动力训练成复杂劳动力,把体力劳动者培养成脑力劳动者;

(4)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使年轻人很快就能够熟悉整个生产系统,从而摆脱现代这种分工造成的片面性。

5、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是谁?

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人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

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6、试分析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教育与文化关系具有特殊性,这是因为

(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文化本身的教育力量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着强大的教育作用;

二是一定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而又强大的影响作用。

(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

一方面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另一方面它的实践者及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如思想观念、价值倾向和行为方式,这时它就成为文化本体。

由此可见,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在社会文化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

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活动得以传递和深化;

另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发展得以丰富。

7、什么是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三部分构成。

特点: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学校文化特别是良好的校风,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

功能:

(1)学校文化具有导向作用;

(2)学校文化的凝聚功能;

(3)学校文化的规范作用。

8、学校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1)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过程;

(2)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

(3)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

(4)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过程。

9、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社会实践。

任何教育都有其对象,也都有其目的,教育目的指向教育对象,表明要培养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任意教育都离不开培养人的这一根本属性。

(2)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其基本特点是有意识性,这是人的教育与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教育是人类社会积累经验的有效方式。

(3)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

教育是双边活动,既有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也有受教育者的学习活动,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4)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

通过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来为社会服务,是教育的社会职责和社会功能;

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是教育的育人责任和本体功能。

培养人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的质的规定性,这决定了教育具有特殊的活动对象,即发展中的人;

具有特定目的,既促进未成年人的发展;

具有特有的活动方式;

即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学生发展。

这都说明了教育有自己的独特的规律和运行机制。

(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1)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

教育的历史继承性是指每一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的关系。

(2)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

正是因为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各民族的教育才具有各自的特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1)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

另一种是在生产力处于较低水平的情况下,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或传统的影响,教育的思想、内容甚至方法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2)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也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特别是当旧的政治经济制度消亡后,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仍然存在。

另一种情况是教育的发展超过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

10、如何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1)教育是实现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蓝图过程中,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口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将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顺利实现。

(2)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

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而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

(3)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因而必然也必须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

(4)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领域。

在生产力要素中,人是最能动、最积极的因素

11、如何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1)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

(2)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

(3)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发展。

(4)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

(5)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6)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12、什么是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方式的教育的历史变化。

(1)教育观念现代化;

(2)教育内容现代化;

(3)教育目的现代化;

(4)教育

方法和手段现代化;

(5)教育队伍现代化;

(6)教育管理现代化。

第三章教育与人

1、人的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主体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预见性)、(主体活动的选择性)和(主体活动的创造性)

2、(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1、人的本质。

(1)人是认识和实践、社会和历史的主体;

(2)人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的客体;

(3)人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1、试述人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一)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人的自然性是指人是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一方面表现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存在于自然之中,是大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

另一方面表现在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生理属性。

人的社会性是指人是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

人的社会性也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取决于生理遗传,也取决于社会遗传,即取决于从上代人继承下来的人类积累的经验。

其次,从现实的角度看,人是在社会中,在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

总之,人既具有自然性,又具有社会性,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