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6+543涵洞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7386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6+543涵洞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K6+543涵洞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K6+543涵洞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K6+543涵洞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K6+543涵洞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6+543涵洞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K6+543涵洞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6+543涵洞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6+543涵洞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主要工程数量为:

挖土方1003.2m3,台背回填668.8m3,碎石垫层406.2m3,C20砼336.7m3,C25砼88.1m3。

三、施工方案

3.1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基础开挖——基础施工——台身、台帽施工——盖板预制及安装——台背回填——八字墙施工——涵洞内外路面及收尾。

3.2主要施工方法

3.2.1施工准备:

3.2.2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提供的要求,搭设临时设施,组织人员机具进场。

3.2.3购置材料并组织进场,在工程师监督下现场取样,并送实验室检测。

3.2.4认真熟悉图纸、施工规范,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及交底,并进行质量安全教育。

3.3测量放线:

3.3.1测量人员及监理工程师对通道进行定位放线检测,并将控制桩加以保护。

3.3.2在通道附近加设两个水准点,以备施工所用。

3.3.3所测设控制桩均应稳固可靠,一直保留到工程结束。

3.4基坑开挖:

3.4.1基坑开挖前依据放样结果用白灰洒出开挖线,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清底的办法,注意留置上下道口,以供机械上下。

基坑坡率暂定1:

1.25,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土质有变化应及时修改坡率,以确保边坡稳定和施工安全。

3.4.2测量人员抄平并给出控制标高控制开挖深度,以免超挖,基底宜预留0.3m厚土层。

用人工进行清理,同时修整边坡。

3.4.3基底挖至设计标高后,首先进行自检和专检,合格后立即请监理人员进行验收并办理验槽手续。

监理认可后,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3.4.4基坑开挖如有地下水时,应采用明沟汇水于一角集水坑,再用水泵抽水排出基坑。

3.4.5验槽后用级配碎石分层回填,压实。

虚铺层厚控制在25cm,用大型压路机碾压,采用观测论迹法或高程法检测压实度。

碎石中针片颗粒总含量不应超过20%。

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

碎石施工到设计标高后,检测基底承载力,符合要求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3.4.6在基坑顶缘四周适当距离处设置截水沟以利排水,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沟渗水。

3.4.7坑壁顶边缘应留有护道,静荷载距坑边缘不小于0.5m,动荷载距坑边不小于1.0m。

3.5基础施工:

在碎石垫层施工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进行。

其施工工序如下:

测量放样→支设模板→砼浇筑→模板拆除→砼养护→施工资料的整理及验收。

3.5.1测量放样:

在施工好的碎石垫层上依设计要求放出基础的长、宽,并加设必要的控制桩,经监理工程师验线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3.5.2支设模板:

模板采用大型钢模板,支设时应注意沉降缝的留设,支设模板应沿基础方向1、3、5、7、9分段支设。

待1、3、5、7、9砼完成后,再支设2、4、6、8、10节模板并浇筑混凝土。

模板加固采用斜撑、采用Ф48钢管。

3.5.3砼浇筑:

砼运输水平运输采用砼运输车,垂直运输采用8T汽车吊,配合下料斗、溜槽。

砼应分层浇筑,砼入模以后应及时振捣,振捣时应避免漏振或超振,振动棒插间间距应不大于其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不大于30厘米,与侧模应保持5~10㎝的距离,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为20-30秒,以砼表面停止下沉不冒汽泡、泛浆和表面平坦为准,振捣时应做到快插慢拔,棒体插入深度以进入下层砼5-10cm为宜,达到标高要插入锚固筋。

3.5.4模板拆除:

一般是砼抗压强度达到2.5Mpa时才可拆模。

原则是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非承重侧模应在砼强度能保证其棱角在拆除时不致受损时拆除。

3.5.5砼养护:

等砼终凝后即开始洒水养护,洒水次数视环境湿度和温度而定,冬季施工应加设保温措施。

成品砼表面应线条顺畅、尺寸准确。

3.5.6及时做好施工资料的整理工作、做到施工资料随着施工进度走。

3.6台身、台帽施工:

基础施工后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台身施工,其施工工序如下:

3.6.1施工放样:

在施工好的基础顶面上弹线、验线。

3.6.2支设模板:

模板采用大型钢模板,模板应具有规范规定的强度、刚度。

台身采用大型钢模板,转角处及尺寸复杂处采用木模加固。

模板采用Φ12对拉螺栓加固,间距450*750,模板内侧设5*5方木顶撑,保证模板几何尺寸,模板外侧设双排架子加钢管斜撑及水平连杆以保证模板稳定性及立面垂直度和防止模板歪斜。

3.6.3砼浇筑:

墙身混凝土应分段浇筑,即沿墙身方向自左向右先浇筑1、3、5、7节,待混凝土初凝模板拆除后支设2、4、6、8节模板并浇筑混凝土。

沉降缝沿墙身留设。

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浇筑砼时用2cm厚硬泡沫塑料板隔开,硬泡沫塑料部分作为永久填料,不用取出。

沉降缝周边10cm内硬泡沫塑料取出后,填塞沥青麻絮。

2cm厚硬泡沫塑料板待1、3、5、7节完成第2、4、6、8节浇筑前放入并固定牢固。

3.6.4模板拆除:

3.6.5砼的养护:

3.6.6及时做好施工资料的整理工作、做到施工资料随着施工进度走。

3.6.7台帽的施工工序如下:

测量放样→钢筋加工及安装→模板支设→砼浇筑→模板拆除→砼养护→施工资料的整理及验收。

3.6.7.1测量放样:

在施工好的台身顶面上弹线、验线。

3.6.7.2钢筋加工及安装:

3.6.7.2.1进场的钢筋必须按要求检验其各项性能,且检验合格,并按不同规格、型号,级别等分别存放挂牌标识。

3.6.7.2.2按照图纸要求,加工成型好的钢筋应按不同的使用部位、形状、直径、数量等分类进行标识,分开存放。

3.6.7.2.3钢筋绑扎前,充分熟悉图纸,核对钢筋下料表和料牌,核对成品钢筋的直径、形状、规格、数量,发现有误及时纠正。

3.6.7.2.4钢筋绑扎时,凡有箍筋部位,应充分核对施工图,箍筋该与主筋垂直的,一定垂直,有角度的,保持应有角度,箍筋的接头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立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的交叉点应扎牢。

箍筋平直部分与纵向筋交叉点可间隔扎牢,以防骨架歪斜。

3.6.7.2.5钢筋绑扎时接头位置应按规范要求错开,接头及长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3.6.7.2.6钢筋保护层用预制砂浆垫块控制,垫块间距控制在1000mm以内,铁丝用1.3mm铁丝。

3.6.7.3模板工程:

模板采用钢模板,模板应具有规范规定的强度、刚度。

转角处及尺寸复杂处采用木模加固。

台帽内侧悬臂5㎝要安装底板及支架,分两次浇注。

3.6.7.4砼工程:

3.6.7.4.1砼的原材料均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配合比由试验室试配后经中心试验室审批,砼采用搅拌站搅拌,水平运输采用砼运输车,垂直运输采用8T汽车吊,配合下料斗、溜槽

3.6.7.4.2砼浇筑前,钢筋、模板须经检验合格,几何尺寸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支撑牢固。

模板内部清理干净。

3.6.7.4.3砼浇筑时,应设专人观测模板及支撑是否有变形,发现情况立即停止浇注,处理完好后方可浇筑。

3.6.7.4.4砼振捣:

砼入模以后应及时振捣,振捣时应避免漏振或超振,振动棒插间间距应不大于其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不大于30厘米,与侧模应保持5~10㎝的距离,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为20-30秒,以砼表面停止下沉不冒汽泡、泛浆和表面平坦为准,振捣时应做到快插慢拔,棒体插入深度以进入下层砼5-10cm为宜,振动棒尽可能地避免与钢筋和预埋件相接触。

3.6.7.5模板拆除:

3.6.7.6砼的养护:

3.6.7.7及时做好施工资料的整理工作、做到施工资料随着施工进度走。

3.7通道盖板预制和安装

3.7.1构件应按图纸所标尺寸制模,外形轮廓线条应顺直,其端面必须垂直于底面。

3.7.2所预制构件成品,表面应清洁平整,没有蜂窝、麻面、离析、坑洞、破角或其它缺陷,且无外部涂刷的痕迹;

外形轮廓清晰,线条顺直,无翘曲现象。

3.7.3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

3.7.4所有预制构件的材料质量,制造工艺及制成的构件,都应在预制场地接受检查和试验,具体的检验或试验项目、标准及抽样数量均应报工程师批准。

3.7.5盖板垂直运输采用8t吊车,水平运输采用汽车。

安装时,先在台帽部分弹好线,然后放置1cm厚高压石棉板,然后按照预先排好的顺序依次吊装通道盖板,吊装完之后对端部做进一步处理直至达到施工图设计要求为准。

3.8台背回填

台背回填应在混凝土强度达设计规范要求后,用10%白灰土对称、分层、台阶式回填,以防构造物单侧受压,并夯实,压实度达95%以上,涵顶上填土应在混凝土强度达要求以后方可进行,且在涵顶50公分内用小型机械压实。

第一层填土最小和压实厚度分别小于30cm和20cm,并应防止剧烈冲击。

涵洞顶上填土厚度必须大于0.5m-1.0m时,才允许机械通过。

3.9八字墙施工及洞口铺装,截水墙施工。

八字墙施工应依照台身施工标准进行。

洞口铺装时应注意下承层的处理。

下部素土应夯实,垫层应依要求严格配比。

铺装混凝土应以配合比为准严格控制。

四、质量控制指标、频率和方法:

4.1质量控制指标:

确保工程达到优良工程标准。

4.2检查频率和方法:

按有关技术规范规定和《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中质量检测试验频数要求和方法进行检查。

五、质量保证体系和措施

5.1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质检工程师为辅的三级质量管理网络,即项目部设质检部,工程队设专职质量检查员,作业班组设自检员,质检部下设中心试验室。

5.2制定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质量目标同经济挂钩,奖优罚劣。

5.3把好原材料进场关,做到所有进场材料必须合格,用到工程上的材料必须合格,主材有出厂合格证和复检合格报告等。

5.4特种工种人员和特殊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5.5工序检查实行“三检”制度,未经检验合格的工序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

5.6尊重业主、尊重监理工程师,同监理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创优。

六、安全保证体系和措施

6.1实行以项目经理为第一安全责任人,质量安全部设专职安全员,工程处设专职安全员,班组设兼职安全员。

6.2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做到预防为主。

6.3建立安全岗位制,制定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现场挂牌明示。

6.4进入现场人员须带安全帽,不得穿拖鞋和赤脚上班。

6.5挖掘机开挖时,机身距坑边的安全距离视基坑深度、坡度、土质情况而定。

一般不小于1米,堆放材料时不小于0.8米。

6.6开挖时,若坑沿顶面裂缝、坑壁松塌、有涌水、涌砂影响基坑稳定时,应立即加固。

6.7桥涵施工:

如不能通行,应先修便道,并设“禁止通行”标志。

6.8冬季开挖时,应根据地质、水文、气温等情况,分层开挖。

6.9施工前应搭设交手架以便于浇筑,必要时设安全网。

6.10每一部位模板安装完毕后要检验其几何尺寸、高程等,每一部位要注明监理检查工序及检查时间。

七、文明施工

7.1施工区和非施工区严格分开,危险区设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7.2材料严格按平面布置图分区堆放,材料挂牌明示。

7.3机械维修废水不能随意排放。

7.4施工现场严禁闲杂人员进入,注意施工区域的宣传工作。

7.5严格按施工图施工。

八、工期保障计划

8.1按照安排的工期合理组织穿插作业、减少窝工,确保工期。

8.2强化质量管理,以优质保进度,做到一次成型一次合格,一次成优,杜绝返工、误工现象。

8.3对工程所需原材料合理调配,保证原材料供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