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伤病的急救.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686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伤病的急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常见伤病的急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常见伤病的急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常见伤病的急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常见伤病的急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伤病的急救.docx

《常见伤病的急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伤病的急救.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伤病的急救.docx

常见伤病的急救

第三节常见伤病的急救

一、灾伤急救

(一)骨折

骨折是骨的完整性、连续性遭到破坏。

1.临床表现

(1)疼痛和压痛;

(2)局部肿胀与瘀斑;

(3)功能障碍;

(4)畸形与异常活动;

(5)骨擦音。

2.骨折的急救

骨折急救的目的是用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保护患肢、防止休克、预防感染、有效固定。

固定材料以特制夹板最好,也可用木板、硬纸板代替。

固定要包括骨折处的上、下两个关节,并要求露出指(趾)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变化,如发现指(趾)端苍白、麻木、青紫、剧烈疼痛应松开重新固定,松紧适当。

固定的材料不能与皮肤接触,防止皮肤受压、组织坏死。

对疑有脊柱骨折者搬运时应保持脊柱平直,不能任病人站立或坐起,以免引起或加重脊髓损伤。

搬动病人需3~4人,并由一人指挥,协调一致,平起平放。

转送病人应用硬担架或平板,如不得已使用软担架时病人应俯卧。

搬运颈椎损伤的病人,要使头部固定于中立位,不屈不伸,颈部两旁用卷叠的衣服垫好,防止颈部旋转,运送时要轻轻牵引头部,保持住与躯干纵轴方向的牵引。

(二)溺水

溺水是人淹没于水中,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窒息,吸收到血液循环的水引起血液渗透压改变,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害,最后造成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

救治:

患者被营救上来后,首先要清理呼吸道,清楚口腔和鼻腔内的泥沙、杂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迅速将患者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向下,按压背部迫使呼吸道和胃内的水倒出。

倒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耽误复苏时间。

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尽快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患者经抢救苏醒后,为预防吸入性肺炎,可用适量的抗菌素,注意保暖。

(三)冻伤

冻伤:

寒冷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

当海水温度低于15℃时,如落水人员得不得救援,将在1~6h内死亡。

局部冻伤表现为皮肤苍白、冰冷、疼痛和麻木,复温后伤部表现与烧伤相似,按程度可分为四度。

冻僵:

冻僵是寒冷环境引起体温过低而发生的以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损害为主的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主要变化是血液循环和细胞代谢障碍。

冻伤的治疗:

1复温,将冻伤部位浸泡在38~42℃的温水中5~7min。

2根据冻伤的程度做相应的处理。

一、二度冻伤冲洗后可涂冻伤膏,较大的水疱可用注射器吸出其中的渗出液,然后包扎;三、四度冻伤进行创面消毒、包扎、保暖,待坏死组织分界完全明确后,方可切除坏死组织,创面换药。

冻僵的治疗:

迅速将患者移至暖处,搬动时要小心轻放、避免碰撞后引起骨折。

脱去湿冷衣服,患者体温在32~33℃时,可用毛毯或被褥裹好身体,使患者在温暖条件下逐渐自行复温;体温低于31℃时,应加用热风或用44℃左右热水袋温暖全身,或将患者浸泡于40~42℃温水中,使其缓慢复温。

此外还应注意对症治疗,补充营养。

(四)昏厥

昏厥是指突然发生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是由于大脑一时性、广泛性供血不足所致。

最常见的是血管神经性昏厥。

(1)昏厥的诊断

1有明显的诱因,短暂的前驱症状。

2常发生于直立位或坐位。

3昏厥时血压下降,心律减慢而微弱,面色苍白,且持续到昏厥后期。

4恢复较快,无明显后遗症状。

(2)急救措施

1出现前驱症状时马上平卧位,或低头深呼吸。

2要平卧到意识完全恢复为止,意识清醒后,再卧至少10min,否则可能会发生第二次昏厥。

3意识不清的病人,可通过各种刺激使其早些苏醒,如针刺人中穴等。

4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病。

(五)休克

休克是急性循环功能不全,使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血液灌注而产生的综合病症。

其主要临床表现有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脉搏细弱、全身无力、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或紫绀、静脉萎陷、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等。

引起休克的原因有很多,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以下5种:

①神经源性休克;②低血容量性休克;③心源性休克;④中毒性休克;⑤过敏性休克。

急救方法:

去除病因;对休克病人的体位,原则上采取平卧位,头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有利于改善呼吸和静脉回流;对昏迷者,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口腔分泌物流入气管,对烦躁不安者可给镇静剂;注意保暖,减少热量散失,维持正常体温。

二、急病急救

(一)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1)临床表现

疼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其性质、部位及放射均与心绞痛相同,较剧烈而持久,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

常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等。

有的还伴有室性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短时间内可死亡。

(2)急诊处理

1.休息:

绝对卧床至少两周,以减少受损心肌耗氧量。

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解除焦虑。

不能下床大小便。

2.监测:

严密观察血压、呼吸、心律和心率变化,避免猝死。

3.吸氧:

有条件的船只在最初的几日要给予断续或持续吸氧,以改善心肌的缺氧状态。

4.护理:

给予易消化、低盐、低热量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可用缓泻剂。

5.治疗:

根据船上条件,疼痛严重者给予哌替啶肌肉注射或吗啡皮下注射。

6.及时送往陆上医院治疗。

(二)心绞痛

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1)临床表现

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疼痛特点为:

1.部位:

疼痛多位于胸骨上端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手掌大小范围,界限不很清楚。

有时有放射痛。

2.性质:

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感,也可有灼伤感,但不尖锐,偶有濒死感。

3.诱因:

常由劳累、情绪激动所激发,饱食、受寒、吸烟、心动过速、急性循环衰竭等也可诱发。

4.持续时间:

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然后在3~5min内逐渐消失。

长者可持续15min之久。

5.缓解方式:

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

(2)急诊处理

1.休息:

发作时立即休息,一般患者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

2.硝酸甘油:

为最常用而有效的药物,每片0.5㎎,一片置于舌下,作用在1~2min内开始。

3.硝酸异山梨酯:

5~10㎎,舌下含化,2~5min见效。

(三)脑出血

脑出血(脑溢血)俗称中风,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

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粥样硬化。

发病年龄在50~79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

(1)临床表现

多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50%病人在发病前数小时至数天可有剧烈头痛,常见呕吐,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有偏瘫、失语、口角歪斜等,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2)急诊处理

1.让患者卧床,保持安静。

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和意识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给予吸氧。

非必要时不要惊动或搬动患者。

2.对烦躁或抽搐者,可使用苯巴比妥100㎎肌注或安定10~20㎎缓慢静推。

使用镇静剂时应注意血压。

3.高血压患者应降低过高的血压,同时降低颅内压,可静注20%甘露醇或速尿肌注。

4.发生休克时按休克处理。

如有感染时,使用抗菌素。

5.在采取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尽早与陆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送上岸治疗。

三、中毒急救

(一)急性酒精中毒

当一次饮入过量的酒精或酒类饮料,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称为酒精中毒。

(1)临床表现

兴奋期:

表现为头痛、欣快、多语、情绪激动、健谈、易怒等。

共济失调期:

表现为动作笨拙、走路不稳、语无伦次、吐字不清、眼球震颤、视力模糊。

昏迷期:

表现为昏睡、瞳孔散大、心率增快、血压下降、体温降低、呼吸缓慢、大小便失禁、惊厥,严重者呼吸循环麻痹而危及生命。

(2)急救处理

轻症的处理可饮浓茶、咖啡或绿豆汤;对烦躁不安、兴奋过度,饮酒1h以内者,可压迫舌根催吐,肌注安定镇静,禁用吗啡或巴比妥类药物,防止加重呼吸抑制。

较重的还可以:

①用50%的葡萄糖溶液40~60ml静脉推注,后继以10%葡萄糖溶液500ml加胰岛素12~14u、维生素B6100~200㎎缓慢静注。

同时可用维生素B1100㎎肌注以加速乙醇氧化。

②大量输液加维生素C及速尿20㎎肌内注射,以促进乙醇排出体外。

③呕吐频繁、有上消化道出血者给予胃黏膜保护剂。

昏迷及呼吸抑制者用纳洛酮0.4~0.8㎎静注或静滴,1h可反复。

(二)食物中毒(有毒鱼类)

食物中毒的原因很多,有细菌性、植物性和动物性三种,其中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为常见。

临床上分为胃肠型和神经型两大类。

胃肠型:

多发生于夏秋季,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表现。

神经型: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

急救处理:

除对症急救外,一般按急性胃肠炎进行治疗、护理,如卧床休息和注意保暖等。

脱水者给补液、腹泻者给予思密达、黄连素、喹诺酮类等口服;呕吐、疼痛明显者口服普鲁苯辛、肌注阿托品、山茛菪碱;惊厥者肌注安定等;必要时给予催吐、洗胃、硫酸镁导泻、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必要时注射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等。

(三)有机磷中毒

主要通过胃肠道、呼吸道、皮肤和黏膜吸收,吸收后迅速分布全身各脏器。

(1)临床表现

毒覃碱样表现: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大小便失禁、心跳减慢、瞳孔缩小,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等。

盐碱样表现:

肌肉震颤、抽搐、肌张力减退,尤其是呼吸肌,严重时呼吸肌麻痹引起周围性呼吸衰竭。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共济失调、烦躁不安、澹妄、抽搐和昏迷。

(2)急救处理

1.迅速清除毒物

1接触中毒者立即移离现场,脱去污染衣物,局部用清水冲洗。

2口服中毒者立即用温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敌百虫中毒忌用)或1%食盐溶液彻底洗胃。

神志清醒者用催吐法。

2.应用解毒剂

1抗胆碱能药:

常用阿托品,质量原则早诊断、早应用,足量反复用药,达阿托品化后减量维持。

2胆碱酯酶复活剂:

遵循早期、足量、联合、重复给药的原则。

常用药物有解磷定。

四、急救箱与常用急救药品

(一)急救箱的使用与注意事项

(1)急救箱有专人负责管理,航前要进行检查,及时补充或更新,对有些药物要注意失效期及特殊的贮存方法。

(2)急救箱内物品的名称应书写清楚、排列整齐、位置固定、取用方便。

(3)将急救箱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遭受高温、日晒、水浸,要远离火源。

(4)应用前注意检查,如有变质、发霉、过期等情况,不宜使用。

(5)建立药品帐卡,定期检查,消耗登记,以便下航次前及时补全。

(二)常用急救药品的用法

1.解热镇痛药

(1)对乙酰基酚(扑热息痛、醋氨芬)

有镇痛、解热作用:

用于感冒、关节痛、风湿痛、神经痛及偏头痛等。

(2)复方氨基比林(安痛定):

用于治疗发热、头痛、关节痛、活动性风湿症、神经痛。

(3)复方柴胡注射液:

具有良好的退热、镇痛及镇静作用,用于感冒的退热和解痛及其他高热炎症退热的辅助药物。

2.抗炎镇痛药

布洛芬的缓释胶囊(芬必得):

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比阿司匹林、对乙酰基酚强,足以用于扭伤、劳损、肩周炎、滑囊炎、腱鞘炎等引起的疼痛及牙痛、术后疼痛、神经痛等。

3.镇痛药

此类镇痛药镇痛作用强大,多用于剧烈疼痛,多数镇痛药连续应用可致依赖(成瘾)性,并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

原因不明的疼痛,特别是原因不明的急腹症禁用。

盐酸哌替啶(杜冷丁):

用于各种剧痛,如创伤、烧伤、烫伤、术后疼痛等。

4.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药

(1)地西伴(安定):

主要用于焦虑症及各种神经官能症、失眠,特别是焦虑性失眠,各种原因引起的惊厥、癫痫等。

(2)阿普唑仑(佳静安定):

有抗焦虑、抗惊厥、抗抑郁、镇静、催眠及肌肉松弛等作用,其抗焦虑作用比安定强10倍。

5.中枢神经兴奋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