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示范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5768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示范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乡村振兴示范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乡村振兴示范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乡村振兴示范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乡村振兴示范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村振兴示范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文档格式.docx

《乡村振兴示范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示范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村振兴示范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文档格式.docx

6.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6)

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27)

7.1劳动安全卫生(28)

7.2消防(29)

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及招标(31)

8.1项目工期(31)

8.2项目建设管理(31)

8.3项目技术管理(33)

8.4财务管理(34)

8.5竣工验收(34)

8.6工程招标(34)

第九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36)

9.1投资概算依据(36)

9.2投资概算(37)

第十章财务评价(38)

第十一章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38)

11.1评价依据(38)

11.2社会影响效果分析^p(38)

11.3社会互适性分析^p(39)

11.4生态效益评价(40)

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41)

12.1结论(41)

12.2建议(41)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__县__乡__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1.3项目建设单位:

__县__苗族彝族乡人民政府

1.1.4项目建设地点:

__县__乡__村

1.1.5建设年限:

6个月

1.1.6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

建设排洪沟70米、通组路排水沟建设20_米、姑都、坡脚修建污水设施、修建二级过滤化粪池80立方米、扶贫政策宣传栏建设230平方米,道路硬化330平方米,集中圈舍7个共计780平方米。

1.1.7投资规模及构成

投资规模及构成:

总投资319.53万元,工程直接费295.53万元,其它费用24万元。

1.1.8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19.53万元,申请2021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和范围

1.2.1编制依据

(1)《贵州省大扶贫条例》;

(2)《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民宗委、省农委、省林业厅、省水利厅关于印发的通知》(黔财农〔20__〕220号);

(3)《贵州省财政厅、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扶贫项目资金的通知》(黔财农〔20__〕216号)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法〔20__〕22号);

(5)《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__〕24号);

(6)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指导意见》;

(7)《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脱贫攻坚资金管理办法》;

(8)《关于下达2021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资金分配计划的通知》(纳扶领通〔2021〕8号);

(9)《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健全产业精准扶贫机制的意风的通知》(黔委厅字〔20__〕83号);

(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0)其他有关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和设计标准。

1.2.2编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上述依据和内容要求,通过对项目的背景及必要性、市场需求分析^p与建设规模、建设及生产方案、项目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研究分析^p,制定本项目的建设方案及实施进度计划,并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要求对本项目进行经济分析^p。

1.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建设内容为污水设施、道路硬化、宣传栏建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4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为扶贫开发创造条件。

本项目是__乡建设社会新农村的富民项目,也是__乡重点基础设施项目。

通过项目实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就业;

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丰富市场供应;

进而带动当地经济的振兴、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通过发展种养殖业、劳务经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剩余劳动力。

通过对项目区的实地考察和对项目建设内容进行全面的可行性研究分析^p,得出以下结论: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__乡生态化建设政策,符合项目区的发展方向;

2、该项目技术方案合理,实施条件有保障,项目设计方案可行;

3、项目投资规模适度,投资结构合理,资金来有保障;

4、项目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实施该项目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的必要性与市场分析^p

2.1项目建设背景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贵州省“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意见》(黔府发〔20__〕26号)提出:

实施贵州省“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六项行动计划),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向乡镇以下延伸,是广大农民群众最期盼、最想做的事,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基层提出的普遍性民生需求实事,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

把这项政治工程、发展工程、民生工程办实办好,为“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硬件支撑,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对拉动投资、扩大内需,优化公共资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提高扶贫开发成效、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想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之一,是助推脱贫攻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时代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对本村环境卫生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2021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强调一

是要确保实现目标,完成剩余贫困人口和贫困县的脱贫摘帽任务,对深度贫困地区挂牌督战,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保障特殊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扶志扶智工作力度,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防止脱贫人口返贫,防止边缘人口致贫。

二是要巩固脱贫成果。

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政策总体稳定。

要保持投入力度不减,保持队伍基本稳定,保持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稳定。

要强化责任、坚持精准、聚焦重点、防范风险抓落实,确保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各项任务落实。

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用消费扶贫来创新推动社会扶贫,完善建档立卡丰富脱贫攻坚档案。

三是要确保问题解决。

全面排查整改影响脱贫攻坚任务完成的各类问题,继续开展督查巡查,对贫困人口超过10万的西部省份开展常态化督导,对所有脱贫摘帽县开展脱贫攻坚普查。

四是要保持昂扬斗志。

加强脱贫攻坚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基层干部能力培训和贫困群众实用技能、市场经营、就业创业培训,加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为贫困地区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是要加强总结宣传研究。

启动脱贫攻坚总结工作,加强脱贫攻坚正面宣传,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目前__村脱贫攻坚迫在眉睫,截止20__年12月31日,__村尚有19户44人贫困户未脱贫。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__村脱攻坚工作,在政策、人力、物力上全力支持__村脱攻坚工作。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脱贫攻坚政策需要

__村是一类深度贫困村,截止20__年底,__村尚有19户44人贫困户未脱贫,贫困发生率2.54。

环境卫生是全村目前最突出的短板,关系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为补齐脱贫攻坚短板,环境卫生整治势在必行,然而环境卫生的整治就得先从整村大环境卫生着手,通过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实施,能让__村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改善,大大夯实脱贫攻坚基础,提升群众幸福获得感。

2.2.2、项目建设贯彻落实了国家战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中国有利的发展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人民美好的家园。

2.2.3、项目建设是完善污水管网的需要

由于建设区域内污水处理系统尚不完善,原道路下无污水管,道路两侧仅为雨污混流边沟,排水不畅,环境差,污水未经处理,

直接排入市区排水管网。

长期以来,由于污水管网设施不完善,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本项目改造建设排水管网工程,能收集市区大部分雨污合流污水,作为排污水主干管,应当提前建设,为下一步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2.4、项目建设是改善项目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小康寨的需要

基础设施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村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恶化。

村域居民要求帮助改善居住条件的呼声日益强烈,已成为影响本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该工程的建设将快速便捷的沟通沿线各村庄的交通线路,减轻了现状道路的交通压力,与此同时,给沿线的居民、单位提供了良好的出行条件,改善了周边的生活环境,解决村内居民车行、人行交通困难的问题,提升了沿线地块的使用价值,推动了经济持久快速发展。

2.2.5、项目建设是以民为本、造福于民的提现

对于群众来说,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将优化发展环境,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将极大地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因此在村域内取得的发展成果必将在最大范围、最大程度上惠及百姓。

本项目的建设推进了项目区相关的雨水、污水等各种地下管线、管网改造,有利于环境整治、治理污水、保护生态,将带来环境美化,突出项目生态、宜居、休闲的文化内涵和风貌特色。

村域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

环境。

2.3市场分析^p

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为扶贫开发创造条件,通过发展种养殖业、劳务经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就业,解决剩余劳动力。

2.4市场风险分析^p

本项目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既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能最大化的减提升当地群众的生活品质。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区域概况

3.1.1、建设地点

本项目拟建设地点位于__县__乡__村。

交通条件便利。

项目区所处的位置环境保护措施完善,附近没有污染,气候、土质、水质均适宜项目的发展,项目的建设不仅不会使周边环境受到污染,而且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得到明显改善,符合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生态政策。

3.1.2、地理位置

__村位于__县__乡东北部,距县城40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

3.1.3、自然条件:

平均海拔1650米,年平均气温14.7-17℃,无霜期180天,年降水量1000毫米。

全村总面积9.54平方公里,林地面积8000亩,荒山荒坡5500亩,耕地面积1310亩,辖10个群众小组。

全乡植被保存完好,工业污染程度低,具有生产加工绿色食品的自然资条件。

3.2经济发展现状

村地域面积9.54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317亩、水田0亩、旱地1600亩;

下设10个村民小组,共有399户人家,1577人,其中劳动力792名。

202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0万元;

村民人均纯收入1100元;

村级组织活动办公场所80平方米

3.3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项目拟建地址场地地势平坦,无泥石流,无整体滑移危险,场地内及周围不存在溶洞、活动断层、塌陷、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区域地质稳定,地基持力层强度可满足建筑荷载要求,建设地址无不良地质现象,无影响建筑物的地下水。

3.4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

项目周边多为耕地和居民区,四周交通方便,周边环境适宜建筑。

3.5法律支持条件

本项目属于政府投资的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的建设不但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趋势,也符合__县发展建设规划的要求,项目的建设是顺民心,合民意,适应时代要求,已得到__县人民政府的政策支持。

第四章建设规模和设计方案

4.1建设规模及内容

建设排洪沟70米、通组路排水沟建设20_米、姑都、坡脚修

建污水设施、修建二级过滤化粪池80立方米、扶贫政策宣传栏建设230平方米,道路硬化330平方米,集中圈舍7个共计780平方米。

4.1.1、建设规划和布局

根据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现有基础及建设条件,主要的建设任务和规模如下:

1、建设规模

建设排洪沟70米、通组路排水沟建设20_米、姑都、坡脚修建污水设施、修建二级过滤化粪池80立方米、扶贫政策宣传栏建设230平方米,道路硬化330平方米。

集中圈舍7个共计780平方米,其中姑都2个,坡脚1个、大寨1个、中坝1个、包包2个。

4.1.2、建设标准及规范

4.2建设理念

在整体构思上,结合自然环境,将村里的青山,村前的田地、水系与村寨内的绿地、建筑相互辉映,达到人、自然、村庄三者之间的情景交融、和谐共处。

基础设施规划应在原有肌理的基础上,形成交通沿线的独特风景线,采用融入自然景观的处理手法,形成以“山、水、路、田”为纵向景观的立体式规划结构,层层进深,突出生态环境与人居生活的和谐共荣,构建布局基本合理、设施基本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社会新农村。

4.3建设目标

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出行便捷指数,推进农村经济,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4.4设计技术准则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__5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138-20_)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__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__1)

4.5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布置强调整体统一,布局协调,力求与周边环境密切融合,使项目区富有韵律,创造开敞性的生活空间,激发人们积极奋进。

本方案空间布局主要为维持现有建筑道路布局。

4.5.1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实施办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_年10月29

日颁布);

(6)国务院第号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92年8月1日施行;

(7)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1998)95号文件;

(8)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有关规定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下发的(环监〔1995〕第100号)文件中规定;

(9)业主提供的区域社会、经济、人口、环境、土地、自然条件等基础性资料;

4.5.2场地概述

项目地块地势平坦,土质疏松、场地土质稳定性较好,无滑坡、坍塌的可能,地质条件比较简单,无地陷及断裂的危险,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场地稳定性良好,利于抗震,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地表水体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排泄水渗透补给,水质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施工没有影响,有利于建设工程项目。

4.5.3日照分析^p

该项目为环境整治项目,故无日照分析^p。

4.2道路建设方案

本项目做混泥土硬化道路,范围为整个__村村域,覆盖于各个村民组民居周围。

路基采用人工平整土方、素土夯(碾)压密实成型,20__厚碎砖(石,卵石)碾压密实,30厚粗砂层,120厚C25混凝土面层。

路基:

(1)填方路基:

填方路基采用填石,用作填料的石料强度不小于15Mpa,软土挖方用于路基填料时,按硬化路基设计填筑。

(2)路基加固防护:

为了保证路基的稳定,防治路基病害,路基边坡应进行加固防护。

在路基填筑高度较高及地面横坡较陡的地段,为了有效地减少占地及保证路基的稳定,设置路肩挡土墙。

挡土墙用M7.5砂浆砌筑块石,挡土墙内坡面为1:

0.25。

挡土墙要求地基应力大于0.25Mpa,墙后填土内摩擦角应大于35°

,挡墙一般按10.0~15.0m分段设置沉降缝。

路面:

根据路段交通量以及车辆构成、水文地质、气象气候条件和路面材料来及其具体使用要求进行综合设计。

路面结构比选

(1)面底基层(垫层)类型

填隙碎石具有结构强度高、造价低、透水性好、施工简便等特点,所以本方案推荐应用填隙碎石作为底基层材料。

(2)面基层类型

结合本项目公路等级以及材料供应情况,推荐采用C25砼作为路面基层材料,浇柱厚度为1.2cm。

根据设计计算,道路硬化面积约330㎡。

示意图如下:

4.3宣传栏建设方案

保留原有宣传墙体主体,墙面底部采用浅灰色PK砖,墙面采用白色外墙漆,宣传语周边采用围合状20厚_30宽防腐木,墙顶采用小青瓦装饰。

4.4室外排水设计方案一、污水排水系统:

排水采用污废合流制,

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食堂污水经隔油池后排入化类池。

污水出口就近排入边沟,出口标高比边沟底高0.1m。

二、室外给排水管道

1.室外排水管采用4DPE双壁玻纹塑料排水管,承插橡肤接口,基础见国标04S516-21管道施工详见《埋地硬聚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2.检查井采用(YTSY系列)一次性注塑加筋塑料检查井,井筒采用HDPE平壁缠绕管,检查井底部回填必须要与土壤充实,以保

证均匀沉降。

按照图集08SS523施工。

井盖采用φ700毫米重型井座,见国标S501-1

3.管距:

给水管与给水管水平间距0.5~1.0m,垂直间距0.1~0.15m,

给水管与雨污水管水平间距0.8~1.5m,垂直间距0.1~0.15m;

雨水管与污水管水平间距0.8~1.5m,垂直间距0.1~0.15m;

4.化类池参照图集03S702施工。

5.消防水池、集水池基础以老土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为:

fak>

180kPa。

第五章项目节能

5.1、项目节能概述

能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动力,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能的需求日益增加,如果能的供应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将影响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

我国是能大国,但能利用率很低,一般只有30;

仅为日本的50,美国的60。

目前,我国能生产增长率仅为国民经济总增长率的一半左右,即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所需能的一半要靠节能来解决。

开发资、节约资、保护资是造福子孙,功在千秋的大事。

因此在能方针上,我国采取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把节约放在十

分重要的位置加以考虑。

5.2节能措施

5.2.1建筑环境与节能

1、本项目未涉及建筑环境。

2、从生态、节能的角度出发,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绿化空间,绿化配置考虑当地地理、气候条件,符合自然条件和生态规律;

5.2.2给水环保与节能

本项目未涉及给水工程。

5.2.3排水环保与节能

排水设置雨污分流系统,对污染处理起分流节能作用。

5.2.4节能管理措施

能计量与节能监测、能审计、能统计、能利用状况分析^p是企业能管理和节能工作的基础,而能计量是基础中的基础。

如果企业没有合理配备能计量器具,能管理部门就难以获得准确可靠的能计量数据,对企业的节能监测、能审计、能统计、能利用状况也就难以进行科学的分析^p和统计,从而无法为企业的能管理和节能工作提供可靠、准确的指导方向,可能造成企业能严重浪费,增加生产成本。

由于企业能的浪费,随之也会带来对环境的污染和破会。

本项目设计中重视能计量器具的配备及管理工作,要求能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准确达到相关标准的基本要求。

能计量管理:

(1)根据《用能单位能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科学定量地监测及管理项目各用能单位的能生产、运输、消耗全过程。

真正做到“能数据来于能仪表,能管理依靠能数据”,从而达到节约能的目的。

(2)建立完善的计量检测保证体系,提高信息化程度,使能计量数据发挥充分的节能作用。

(3)加强企业计量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培训,以便配备熟悉计量工作及计量管理水平的专业人员,实施能计量及管理工作。

5.3节水措施及水耗指标分析^p

本项目在施工期时有少量用水和用电,对当地供水、供电影响甚微。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6.1环境影响

6.1.1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类标准

3、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二类标准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5、《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6.1.2环境现状及主要污染

1、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项目地址位于__县__乡__村,周边环境状况良好。

2、环境空气质量

项目区域内主要大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

3、地表水、地下水

该区域地表水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__2)的Ⅲ类标准。

4、声环境

该区域声环境噪声等效声级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21)中2类标准。

5、生态环境

施工期间的污染属于短期行为,待施工结束后即可消除。

该项目在施工阶段将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轻扬尘的产生,采用局部吸声、隔声降噪技术,在隔离体上敷以吸声材料,降低噪音。

总的来说,拟建地点的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在建设过程中,将

落实环保措施,使各类污染物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本项目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6.2.1施工期间污染的防治

对各施工环节中噪音较为突出,采用局部吸声、隔声降噪技术,在隔离体上敷以吸声材料,降低噪音。

施工期间产生噪声属于短期行为,待施工结束后即可消除。

当建设废弃物不含有毒有害物质时,可采取回填方式处理。

在施工阶段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轻扬尘的产生,最大限度地防止扬尘扩散,采取以下措施:

(1)施工场地周边必须设置高度在1.8米以上的围栏;

土堆、堆料要有遮盖或喷洒覆盖剂。

(2)建筑垃圾的堆放不准超出场地围档范围,施工场地内不准堆放生活垃圾;

严禁高空抛撒建筑垃圾。

(3)施工道路要硬化,确保车辆不带泥土驶出工地;

装卸渣土严禁凌空抛撒,指定专人清扫工地路面。

6.2.2运行期污染的防治

(1)废气

运营期间为减轻进出停车场的汽车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车辆在进出停车场应严格禁鸣喇叭,禁止车辆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