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6565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7.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杭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杭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杭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杭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

《杭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

杭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74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背景与意义 2

(一)发展背景。

2

(二)重大意义。

4

二、现实基础 5

(一)发展现状。

5

(二)存在问题。

8

三、总体思路 9

(一)指导思想。

9

(二)战略定位。

10

(三)发展原则。

10

(四)发展目标 。

11

四、产业发展 13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3

(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19

(三)生物产业。

22

(四)新能源产业。

25

(五)节能环保产业。

30

(六)新材料产业。

33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

36

五、空间布局 38

(一)布局思路。

38

(二)空间结构。

41

六、保障措施 45

(一)加强组织领导。

45

(二)提升创新能力。

46

(三)构建融资体系。

48

(四)拓展承载空间。

49

(五)强化政策扶持。

50

附件1:

杭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项目表

附件2:

杭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图

前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完全可能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技术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等产业特征。

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依据主要有:

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

我国具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条件,当前阶段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浙江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

2010年10月,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确定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浙江省提出重点发展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产业、新材料产业、核电关联产业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杭州经济要实现转型升级,进入新一轮又好又快增长,同样必须依赖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

“十二五”期间,根据杭州市产业特征和产业发展基础,在我市打造“3+1”现代产业体系与大力发展十大产业的战略框架指导下,同时与《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与空间指引》充分衔接,确定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作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充分掌握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基础上,借鉴其它城市的成熟经验,理清未来一段时期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确定重点产业领域发展的任务,明确产业集聚和布局框架,提出相关保障措施,并梳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本规划依据国家、浙江省、杭州市相关政策、文件和专项规划而编制,规划范围涵盖杭州市域,规划期限从2011年到2015年,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背景与意义

(一)发展背景。

国际金融危机催生新兴产业。

现代国际经济发展史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战胜经济危机的根本动力。

一批又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总是在战胜重大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孕育和成长,并以其特有的创造、拓展和满足新需求的强盛生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技术革命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出现是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前奏,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全球经济的着力点,高科技领域的较量在很大程度上将改写未来的国家力量对比。

面对金融危机,美国政府提出经济复兴计划,正着力推进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革命,将能源改革作为振兴经济的主力和经济复苏的核心。

欧盟推出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日本提出重点扶持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科技。

中国也将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力求争夺未来科技制高点,刺激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

国家宏观政策驱动产业创新。

2010年2月初,国家发改委会同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部门召开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思路研究工作启动暨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

会上,成立了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部际小组,由20个部门或单位负责人组成。

会议还决定成立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研究文件起草组,负责研究起草《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这两个“带有纲领性的、确定方向的”重要政策性文件,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描绘出一张清晰的五年路线图。

从2010年2月到4月,部际小组在全国范围展开了包括区域调研、重点行业调研和政策问题专题调研的系列调研活动。

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式出台。

目前,国家宏观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非常有利。

低碳经济时代酝酿产业革命。

在全球经济受到金融危机重创之后,低碳经济浪潮正在兴起,中国也在寻找发展低碳经济之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要求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或产业簇群为这种发展模式奠定产业基础。

我市在全国最早明确提出要打造低碳城市,即在全国率先建成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市着力打造低碳城市的重要抓手,低碳城市建设将催生我市新的能源革命、新的产业革命和新的生活方式革命。

我市紧紧抓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所引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革命机遇,并以之助推经济发展方式由“高碳时代”转为“低碳时代”,势在必行。

(二)重大意义。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市破解发展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和根本途径。

从长远来看,我市需要更多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项目来助力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只有加快传统产业技术进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调整中拓展我市产业发展空间,着力发展技术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含量,才能构建“核心技术—战略产品—工程与规模应用”的创新价值链,增强高技术产业优势,带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有利于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产业竞争优势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十分重要,只有取得一定的产业竞争优势,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中立足。

充分认识并利用自身发展的条件和资源,牢牢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的有利时机,寻找科技含量大、市场前景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制高点,集中力量在重点领域形成突破,建立在某些资源领域不同技术方向上的竞争优势,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群和企业群,有利于我市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创新型城市,从而大大提高城市竞争力。

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市环境资源禀赋并不丰富,缺少港口和矿产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先天条件制约。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迈入人均GDP20000美元的新阶段,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必须突破对要素资源的依赖,发挥自身的人力和资本等优势,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技术创新来拉动。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一种新的增长路径与发展模式,具有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领域渗透强等特征,可以有效突破日益紧张的资源环境约束。

这些产业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素质、改善生态环境、缓解能源短缺压力、保障健康和食品安全等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现实基础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非常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进一步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基本形成。

1.创新基础能力良好。

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基础良好,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储备,已累计培育认定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包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51家。

其中,新材料领域国家级研发机构有3家,省级研发机构16家、市级研发机构16家,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最早从事硅材料研究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之一。

我市生物产业科技创新资源也非常丰富,集中了浙江省主要的生物科技资源,有22家涉及生物技术研发的国家级、部级重点实验室。

我市还有创新型城市试点、首批“三网融合”试点、信息化综合试点等21个国家级试点和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23个国家级基地,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2.优势产业比较突出。

信息产业、生物产业作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两大重点领域,一直保持主力军地位,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

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软件技术等新经济类企业异军突起,涌现了阿里巴巴、支付宝、连连科技、网盛生意宝等30多家商业模式创新企业。

目前,我市累计有2.08万家中小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运用。

我市生物产业特色优势非常明显,在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已形成以生物技术药物为核心,现代中药为基础,现代化学药物与新型医疗器械协同发展的态势。

同时,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目前从事新能源产业的企业140余家,以太阳能光伏为主,同时涉及风电、新型电池、潮汐能及核能等多个领域,2010年新能源产业销售产值约200亿元。

另外,作为全国首批13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推广城市之一,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发和产业化起步早、基础好,万向、众泰、东风裕隆等纯电动汽车均有一定特色,已投产和正在建设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有12家,整个行业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

此外,我市是国内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的先行地区之一,位处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到2010年底,已集聚物联网及相关企业近100家,主营业务收入达300亿元,正加快形成从关键控制芯片设计、研发,到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再到物联网系统集成以及相关运营服务的产业链体系。

3.龙头企业引领发展。

龙头骨干企业是我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力量,这些企业规模大,体制活,创新能力强,掌握了一批行业核心技术,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结构日益优化,若干龙头企业开发了不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品,如一批重点装备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并进入了国家重大装备配套领域,成为我市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优势产品,其中有些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发展环境与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杭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高科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我市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大多出台了引导发展、加大投入、吸引人才的扶持政策,专项资金累计约有20亿元。

我市的政策环境、市场经济机制、社会上强烈的创业与创新意识,再加上产业链各环节的配套、较完善的金融服务与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支撑,初步形成了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存在问题。

我市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切实加以解决。

1.产业布局不尽合理。

目前,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要在主城区,重点又集中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滨江高新技术开发区,其他城区和县、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度偏低,布局较分散,招商引资各自为政。

已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又呈现结构趋同化趋势,对产业优势和产业特色的形成不利。

2.政策落实还需加强。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组织,建立有效的政策扶持体系和规范的市场秩序。

与苏州、无锡等地相比,我市对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