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优化组合冲刺卷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5590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优化组合冲刺卷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优化组合冲刺卷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优化组合冲刺卷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优化组合冲刺卷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优化组合冲刺卷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优化组合冲刺卷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生物优化组合冲刺卷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优化组合冲刺卷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优化组合冲刺卷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观察生活状态下的线粒体时用健那绿染色

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双缩脲试剂

B [本题以实验试剂为中心,考查不同实验中试剂的正确使用。

脂肪鉴定实验中,染色后,可用酒精洗去花生子叶切片上的浮色,A正确;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使用的是无水乙醇,B错误;

健那绿可以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C正确;

双缩脲与蛋白质可发生紫色反应,故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D正确。

3.下表为部分基因与细胞癌变的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基因种类

基因状态

结果

抑癌基因APC

失活

细胞突变

原癌基因K-ran

活化

细胞快速增殖

抑癌基因DCC

癌细胞形变

抑癌基因p53

肿瘤扩大

其他基因

异常

癌细胞转移

A.与细胞癌变有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基因突变而来的

B.原癌基因失活和抑癌基因活化是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

C.癌细胞转移与“其他基因”的正常表达有关

D.表中信息表明细胞癌变受多种基因的共同影响

D [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能力。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属于机体的正常基因,正常细胞中本来就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A错误;

由表中信息可知,原癌基因活化和抑癌基因失活是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B错误;

由表中信息可知,癌细胞转移是“其他基因”处于异常状态的结果,而不是“其他基因”正常表达的结果,C错误;

表中信息表明细胞癌变受多种基因的共同影响,D正确。

4.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出多种信使RNA

②转录时RNA聚合酶不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③由含有180个碱基的某基因片段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最多含有30种氨基酸

④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子的容错性

⑤翻译过程中mRNA上的密码子都能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D.③④⑤

C [本题考查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一个DNA分子上可以含有多个基因,所以可以转录出多种信使RNA,①正确。

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的特定碱基序列,②错误。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③错误。

如果核酸序列的某一位点出现突变,导致密码子改变,但由于不同的密码子可能编码同一种氨基酸,所以改变后的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很有可能没变,故不同的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子的容错性,④正确。

翻译过程中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无对应的tRNA,⑤错误。

5.某动物种群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对a完全显性且两者基因频率相等。

下列有关该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基因型使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B.当自然选择对基因A不利时,基因a的频率就会上升

C.该种群将因基因频率的改变而形成新的物种

D.该动物种群随机交配多代,基因A的频率会逐渐上升

B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

自然选择是通过作用于表现型而改变基因频率的,选项A错误;

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或显性基因不利时,对应的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就会上升,选项B正确;

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选项C错误;

随机交配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故该动物种群随机交配多代,基因A的频率可能不变,选项D错误。

6.遗传学家将白眼雌果蝇(XbXb)和红眼雄果蝇(XBY)杂交,所产生的两千多只子代中有一只白眼雌果蝇和一只红眼雄果蝇,进一步研究表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母本产生配子时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

已知含三条X染色体和无X染色体的果蝇胚胎致死,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子代红眼雄果蝇的精原细胞中不存在Y染色体

B.子代白眼雌果蝇的体细胞中最多含4条X染色体

C.母本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可能发生在初级卵母细胞中

D.与异常卵细胞同时产生的3个极体染色体数目都不正常

D [本题结合果蝇眼色遗传中的特殊现象,考查伴性遗传、减数分裂异常知识。

母本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则母本产生的异常配子的基因型有XbXb、O(不含X染色体),异常的卵细胞和正常的精子(XB、Y)结合,产生含异常染色体的果蝇的基因型有XBXbXb(胚胎致死)、YO(胚胎致死)、XbXbY、XBO,则子代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O,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Y,A正确;

子代白眼雌果蝇体细胞中有丝分裂后期X染色体数最多,为4条,B正确;

母本产生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配子,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也可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C正确;

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则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第一极体的染色体正常,由第一极体产生的两个第二极体的染色体数目正常,而与卵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第二极体染色体数目异常,D错误。

[教你审题] 根据题干信息“母本减数分裂异常产生配子时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可知母本会产生异常卵细胞,异常卵细胞和正常精子结合可产生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

第二部分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9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7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4题,共39分)

29.(10分)如图为某实验小组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设计的四组实验,其他相关实验条件适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研究线粒体或叶绿体的功能,需要将细胞中的线粒体或叶绿体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__ 法。

(2)图甲装置和图乙装置的实验现象有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分析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图丙装置在适宜的光照下 ________ (填“能”或“不能”)产生氧气。

若光照条件下突然停止二氧化碳供应,ATP的合成速率将 ________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图丁装置同正常的细胞相比呼吸速率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1)分离细胞不同组分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2)装置甲和装置乙的差异是原料的差异,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但可以利用丙酮酸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装置丙中有完整的叶绿体,提供适宜的光照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如果光照条件下停止二氧化碳供应,C3会减少,ATP的消耗减少,故ATP的合成速率减小。

装置丁中细胞结构不完整,代谢的有序性变差,呼吸速率变慢。

答案:

(1)差速离心(1分) 

(2)图甲装置无明显变化,图乙装置有气体产生(2分) 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但可以分解丙酮酸产生二氧化碳(合理即可,2分) (3)能(1分) 减小(1分) 呼吸速率降低(1分) 细胞结构不完整,代谢的有序性降低(合理即可,2分)

[易错警示] 一定要注意装置中的细胞结构和实验所给的条件,如装置丁其实具有真核细胞内的各种细胞结构,所以能够进行有氧呼吸的整个过程,但是细胞结构不完整,呼吸速率会变慢。

而装置甲仅有线粒体,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所以没办法进行呼吸作用。

30.(10分)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如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机体产热增加。

该过程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节来实现的,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加速体内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功能。

若要设计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所具有的这一功能,常用测验指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下丘脑和垂体功能衰退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 ________ (填“分级”或“反馈”)调节。

甲状腺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属于 ________ (填“分级”或“反馈”)调节。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几乎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从图中可看出,抗体A和 ________________ (填物质名称)对甲状腺起相同的生理作用,但前者 ________ (填“会”或“不会”)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抗体A的分泌。

(4)从图中可看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在临床上可以用物质C进行治疗,该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细胞X分泌 ____________ 及细胞Y的 ____________ 过程来减少抗体A的产生。

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和体液免疫过程,要求考生掌握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机理,正确识别特异性免疫调节的过程及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

(1)寒冷刺激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后,将信号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弱,通过体液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几乎全身的细胞,通过加速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来使机体产热增加。

若要设计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过程,常用的测验指标是单位时间内耗氧量。

(2)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此过程属于分级调节,若下丘脑、垂体功能衰退,则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过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此过程属于反馈调节。

(3)从图中箭头信息可看出,作用于甲状腺的物质有抗体A和促甲状腺激素,两种物质都能够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但抗体A的作用不会反馈调节影响抗体A的分泌。

(4)从图中可看出,细胞X是T细胞,细胞Y是B细胞,细胞Z是能够分泌抗体的浆细胞。

物质C可以通过抑制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和抑制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来减少抗体A的产生,从而治疗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每空1分)

(1)神经—体液 氧化分解 单位时间内耗氧量(答案合理即可) 

(2)分级 反馈 全身组织细胞 (3)促甲状腺激素 不会 (4)淋巴因子 增殖、分化

31.(7分)如图1所示是某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图解(单位:

103kJ·

m-2·

a-1)。

(1)①表示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________ kJ·

a-1。

(2)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________ 。

(3)图中显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调查某肉食性动物种群密度时,得到其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如图2所示,这说明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属于 ______ 型,在t1~t2时间段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________ 。

本题考查种群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

(1)①表示各个营养级生物和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生产者所固定太阳能的总量包括生产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25)、未利用的(70)、流向分解者的(3)、流向植食动物的(9+4+2.5+0.5-2),因此,生产者所固定太阳能的总量为112×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有机物输入的能量,有机物输入的能量为7×

a-1,因此,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19×

(2)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6×

a-1,第三营养级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2.5×

a-1,因此,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16×

100%≈15.6%。

(3)由图可知,每个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自身呼吸作用散失,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还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这样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就很少了,这是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

(4)根据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可知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属于“S”型。

在t2之前,种群的数量一直在增加,因此,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1)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分) 119×

103(或1.19×

105)(1分) 

(2)15.6%(1分) (3)每个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自身呼吸作用散失,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还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2分) (4)“S”(1分) 增长型(1分)

32.(11分)2016年11月18日,我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一同回来的还有搭载的南瓜、玉米、菠菜、中药材等农作物种子9类92份,这些种子在甘肃天水航天育种基地落地。

结合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航天育种问题:

(1)与常规的杂交育种相比,航天育种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太空特殊的环境中,某作物的基因A可突变为基因a1、基因a2、基因a3,从而使该作物的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________ 性。

(2)带上太空的种子,必须是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种子,判断种子稳定遗传的最简单方法是 ____________ 。

(3)由于转基因食品存在安全问题,有些人很担心太空食品的安全性。

请你列出一条理由,解释这些人的担心是多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太空返回的种子,必须先将它们统统播种下去,让它们自交繁殖,一般从第 ________ 代开始筛选突变单株。

假设玉米的紫色和黄色分别受等位基因A、a控制,如果黄色玉米突变成了紫色玉米,这一结果 ________ (填“能”或“不能”)提高生物的多样性。

假设菠菜(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紫色和绿色分别受等位基因B、b控制,如果绿色的菠菜突变成了紫色,将两株紫色菠菜杂交,统计子代的性状比例,紫色植株占3/4,是否可确定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遗传规律和生物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1)太空里的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等因素,能够诱导种子发生基因突变,提高了种子基因突变的频率,加速了育种的进程。

基因A可突变为基因a1、基因a2、基因a3,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2)能够稳定遗传的种子应是纯合体,通过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可完成判断。

(3)航天育种并没有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中,航天育种使植物产生的变异和植物自然产生的变异是相同的,故没有食用安全性的担忧。

(4)将太空返回的种子统统播种下去,让它们自交繁殖,第二代无性状分离的个体才能够稳定遗传,因此一般从第二代开始筛选突变单株。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会增加基因的多样性。

若控制菠菜颜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紫色个体杂交,后代中3/4为紫色;

若控制菠菜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当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雄株的基因型为XBY时,后代中紫色个体也占3/4。

(1)提高了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合理即可,2分) 不定向(1分) 

(2)自交(1分) (3)航天育种只会导致作物本身的基因发生改变,没有外源基因的导入(合理即可,2分) (4)二(1分) 能(1分) 否(1分) 若控制菠菜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当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雄株的基因型为XBY时,后代中紫色个体也占3/4(合理即可,2分)

命题猜想:

航天育种技术和食品安全性是热门话题,紧密联系着高中生物教材,贴近现实生活。

生物育种能够将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及遗传定律等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考查。

(二)选考题:

共1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生物题中任选一题做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牛的食物主要是草茎类,其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

牛胃内的微生物,在帮助消化和利用植物纤维素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组成纤维素的单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胃中某些微生物能够产生纤维素酶,这种酶是一种复合酶,其中的 ________________ 能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

(2)实验室培养牛胃内的微生物,分离得到高纯度纤维素分解菌的关键环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近进行;

倒平板用的培养皿需要保持干燥,可以采用 ________________ 法进行灭菌。

(3)为了从牛胃的食糜中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配制的选择培养基要以 __________ 作为唯一碳源。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其中C1酶和Cx酶能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能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脲酶可催化尿素的分解,故某些细菌分解尿素,是因其能合成脲酶。

(3)刚果红不与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反应,第一种方法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操作繁琐,加入的刚果红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第二种方法在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不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过多会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

(1)葡萄糖(1分) C1酶、Cx酶(2分) 

(2)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2分) 酒精灯火焰(2分) 干热灭菌(2分) (3)纤维素(2分) 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2分) 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过多会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2分)

38.[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在胚胎工程中,对牛、羊等哺乳动物移植前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然后植入受体,可以控制后代的性别,但这种控制是在精子和卵子受精后,胚胎本身已经有了性别之分的前提下进行的,这种方法耗时长,对胚胎损伤大。

SRY基因是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SRY—PCR胚胎性别鉴定技术能准确鉴定早期胚胎性别,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请回答与SRY—PCR法鉴定胚胎性别相关的问题:

(1)用SRY—PCR法鉴定胚胎性别需要充足的材料并保证被测胚胎的活性,因此,首先从被测胚胎中取出几个细胞,提取 ________________ ,然后用 ____________ 的一段脱氧核苷酸序列作引物,进行PCR扩增。

(2)进行PCR扩增时,需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模板,以 ________________ 为原料,反应体系中还应加入适量的 ________________ 酶。

(3)鉴定扩增产物,首先制备具有 ____________ 基因特异性的探针,探针需用 ________________ 等作标记,出现阳性反应者,胚胎为 ____________ 性。

(1)目前,对胚胎的性别进行鉴定的最有效最准确的方法是SRYPCR法,操作的基本程序是:

从被测的囊胚中取出几个滋养层细胞,提取DNA;

然后用位于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即SRY基因)的一段碱基作引物;

(2)PCR扩增时,以滋养层细胞的DNA为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的作用下进行PCR扩增;

(3)鉴定扩增产物,首先制备具有SRY基因特异性的探针,探针需用放射性同位素等作标记,与SRY特异性探针出现阳性反应者,说明其含有Y染色体,为男性。

(1)DNA(2分) SRY(基因)(或:

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2分) 

(2)(待测)胚胎细胞的DNA(或:

提取的DNA,只答“DNA”不得分)(2分) dCTP、dATP、dGTP和dTTP(或:

四种脱氧核苷酸)(2分) Taq(热稳定DNA聚合)(2分) (3)SRY(或:

Y染色体性别决定)(2分) 放射性同位素(2分) 雄(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