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八校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联考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452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2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八校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联考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校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八校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联考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校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八校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联考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校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八校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联考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校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八校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联考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八校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联考物理试题.docx

《校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八校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联考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八校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联考物理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八校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联考物理试题.docx

校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八校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联考物理试题

【校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八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联考物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

有同学提出:

“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

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作出猜想C.实验论证D.得出结论

2.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弓毛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

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

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

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B.“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让医生听得更清楚

C.在音乐简谱中,“5”比“2”的音调高

D.用棉花堵住耳道,就听不清外界的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棉花中传播

4.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41℃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5.以下温度中,最接近45℃的是

A.使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B.某同学发烧时的体温

C.如皋夏季最高的室外温度D.澡堂里洗澡水的温度

6.下列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A.在时,冰、水、水蒸气可以同时存在

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镜片上出现小水珠

C.铁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汽水瓶上会出现小水滴

7.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春天的早晨,玉舍公园里弥漫在山间的白雾

B.夏天的早晨,明湖湿地公园里小草上形成的露珠

C.秋天的早晨,乌蒙大草原牧草叶子上形成的霜

D.冬天的气温持续在0℃以下,但冰雕会一天天变小

8.在一个室温为0℃的房间内,将-12℃的一块较大的冰块从冰箱的冷藏室取出,放在一杯0℃的盛水容器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中的水将变多,冰将减少B.容器中的水将减少,冰将增多

C.容器中的冰和水的量都不变D.水立刻变少,冰也立刻变少

9.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速度是

B.小孔成像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

C.放映电影时银幕上的像是虚像

D.黑板“反光”是因为在“反光”处发生了漫反射

10.如图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镜中的像变大B.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

C.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D.镜中的像将远离你

11.如图所示,一面镜子竖直挂在墙上,某人站在镜前2m处,从镜子里只能看到自己的上半身,他要看到自己的全身,则()

A.应后退到距镜2m远处

B.应前进到距镜1m远处

C.应后退到距镜4m远处

D.无论前进后退都不能实现

12.一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如果入射的方向保持不变,转动平面镜的镜面,使入射角增大2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成直角,镜面转动前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A.20°B.25°C.35°D.50°

二、填空题

13.城市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

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51.1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_,该装置____(能/不能)减弱噪声。

14.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挂在钟罩内,如图所示:

用抽气筒把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声音_____;此实验可以推理得出______的结论 。

实验中声音无法完全消失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写出一种)

15.如图所示,温度计甲的示数是_____℃,体温计乙的示数是____℃,它们是根据______原理制成的.

16.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的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这是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然后再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液态乙醚出现,如图所示,这表明用_____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17.“炖汤”时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所示.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______(能/不能)沸腾,原因是______.

18.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由图像可知:

该物质是_____(晶体/非晶体),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DE段该物质处于____态,图中____段是它的凝固过程,该物质的熔化过程一共用了______min.

19.在没有其它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____色,裙子是______色。

20.湖畔垂柳成萌,水面倒影如镜。

从物理学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所成的像是____立的_____像;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树叶是由于光射到树叶上时,发生了______的缘故。

21.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______,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对于流入市场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______来辨别真伪;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22.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_____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_______(选填“衣领”或“平面镜”)

23.在山区道路急转弯处,都安装有一面大的_____镜,因为该镜的反射光是______的,可以扩大视野

24.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一座洞口朝向正东方向的水平洞穴中去,小明设计安装了一块能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如图所示。

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图中α表示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则α_________°;午后,随着太阳西斜,α角应适当___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

三、实验题

25.请画出如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26.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除图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第_____记录的数据明显错误,判断的理由是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此时液面上的气压_____1标准大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3)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情况如图1和图2,其中_____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4)请指出如图中实验操作的错误之处是:

_____.

(5)记录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此时温度为______℃.

(6)请根据上表的数据,在如图的坐标中描点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______.

(7)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_____.

(8)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完成本实验所用的温度计液泡中的液体可能是______,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时选择的温度计中液体最好是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

(9)小明回家后看见妈妈正在炖汤,汤沸腾后,妈妈将火调小,汤仍然在沸腾,小明又将火调得更小,这时虽然还在加热,汤却不沸腾了,你觉得发生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

27.小童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面是他其中的几个实验操作:

a.移去蜡烛B,在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

b.点燃一支小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将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面,移动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c.记下蜡烛A和B及玻璃板的位置

d.移去玻璃板、蜡烛A及光屏,用直线连接A和B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玻璃板位置的距离.

(1)以上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

(2)步骤a中,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3)小童在某次改变蜡烛位置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的位置都无法与A的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

(4)小童将显示时间为10:

21的电子手表放在平面镜前,则在平面镜中看到时钟显示的时间是_______.

(5)小组同学进行了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图乙:

实验中为什么要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次实验:

_______

28.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

(1)先使A/B两块纸板在同一平面上(如图),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射向镜面上O点,观察到从镜面反射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ON的_____( 填“同侧”或“两侧”)

(2)实验时增大入射角i会观察到反射角r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_____(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

(3)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_____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______的。

(4)用量角器量出三组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并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比较两角的大小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

29.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观象。

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_______(有关/无关)

(2)在实验过程中要想看到清晰的像,我们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写出一种)

(3)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______通过树叶的小缝隙在地面上所成的______像。

(4)小明把易拉罐正对着点燃的蜡烛(如图所示),则在半透明纸上会看到蜡烛的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这现象可用光的______知识解释.

(5)小明实验时发现小孔成像的大小会变化,于是他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猜想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物体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于是他用同一支蜡烛实验,且保持蜡烛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在多次改变小孔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时,他测出了像的高度(见下表).

①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纸离小孔越远,所成的像越_____.

②请你根据有关结论判断:

当半透明纸距小孔14cm时,像的高度是_____cm.

③通过实验,小明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后很高兴.但他又想,像的大小会不会跟蜡烛离小孔的距离有关呢?

在设计这个实验时小明应注意控制_____、_____不变.

④若将点燃的蜡烛向上移动,则塑料薄膜上的像向______(选填“上”或“下”)方移动;若将蜡烛靠近小孔少许,蜡烛的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作图题

30.如图,AB、CD是某一点光源S发出的两条入射光线,请画出它们的反射光线,并标出点光源S的位置_____。

31.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