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上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425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上册.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上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上册.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上册

(一)、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上册)

作者:

玛伊努尔 (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 

一、新的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思想,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引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二、新教材突出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内容不单独另立,而是穿插在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等内容之中,方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于教学设计,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统一和完整。

模糊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界限,提倡学生多做实验。

实验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增设了“家庭小实验”和“习题实验”。

鼓励学生设计实验,降低操作规范要求,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上灵活多样、科学合理,令人耳目一新。

本着“学科与社会”相融合的设计思路,使知识顺序、活动编排相互匹配、相互补充。

上册内容:

共七个单元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入门篇

1、需要解决的问题

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怎样学化学”

了解——化学的价值、最基本的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熔点和沸点、密度)

感受——化学的乐趣

练习——实验基本技能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入手:

空气à空气中的氧气à氧气的制取。

2、具体地从化学角度学习、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

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合物、混合物,化学反应,氧化反应,催化剂等),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3、接触了解具体的物质(如空气、氧气),初步知道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等几方面了解具体物质。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认识身边的物质

1、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

2、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以及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

3、拓展性课题——氢气

4、分子、原子概念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与单质、化合物概念一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深入微观世界

本单元包含的内容有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四个课题,基本概念较集中,这些概念是中学化学中最核心的一些概念。

所以本单元是全书(甚至是整个中学段)的一个重心,是基础。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基本概念和技能

开始引入对反应的定量研究。

包含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写法、读法、意义、计算。

所学原理、技能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是今后学习化学反应及各种规律的基础。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初中研究最细致的元素

本单元包含金刚石、石墨、C60,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三个课题。

1、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期学习相关化学反应的基础。

2、气体制取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本单元重点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3、通过碳和一氧化碳的还原反应的实验,了解还原反应。

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该概念是进一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突出体现化学的价值

1、本单元主要内容有:

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三个课题。

学科性知识点不多,联系生活、社会的实用知识、观念性问题为主。

2、体现化学与生活、社会、人类的关系和作用,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二)两个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作者:

邓家民 (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 广西崇左宁明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一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⑵、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⑶、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

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应用。

2、难点:

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疑点:

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4、解决办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播放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

二、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

区别两个概念:

物质与物体。

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

水由什么构成?

(第三单元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

(第三单元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

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

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

变化前: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

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

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

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3]镁带的燃烧

[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2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3

银白色的镁带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4

绿色粉末状的碱式碳酸铜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

氧化铜(黑色)、水、二氧化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实验1、2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

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实验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又叫化学反应。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等等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

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投影]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讨论]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     C)

A.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D )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

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

哪些是化学变化?

哪些是物理性质?

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木棒受力折断。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作者:

邓家民 (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 广西崇左宁明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一班)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

对溶解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