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完美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401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完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完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完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完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完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完美版.docx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完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完美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完美版.docx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完美版

2017年12月2日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

(满分:

100份,时限:

120分钟)

答题须知:

1、请首先在题本、答题卡上填写(涂)好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准考证号一律从左到右填写,答题卡上的准考证号满排空白方格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填写,竖排用2B铅笔填涂相应的数字。

2、所有试题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无效。

3、在答题卡上填涂答案(请用2B铅笔)时一定要认准题号!

严禁折叠答题卡!

一、判断题(共29小题,每小题1分,共29分)

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体现的是教育的变迁功能。

2、真正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是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3心理相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基本的伦理关系,也是我国新型师生关系最本质的特征。

4、课程是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

5、杜威选择木工、金工、缝纫等直接经验形态的课程内容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职业技能。

6、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

7、翻转课堂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

8、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9、学生心理内部矛盾是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

10、为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进行的测验是形成性测验。

1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

12、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指的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的学习。

13、刚去幼儿园时,洋洋由于对周围环境陌生,因此十分害怕,每次都在幼儿园门口哭闹不住。

几天后,洋洋对环境逐渐适应了,不再害怕去幼儿园了。

这里洋洋所发生的变化属于学习。

14、依照奥苏泊尔的观点,一切有意义学习都可能受到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因此,有意义学习中存在迁移现象。

15、关于记忆遗忘的原因,艾宾浩斯认为遗忘不是痕迹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

16、张林同学读书十遍刚好能够背诵下来,按照记忆理论研究成果,他需要再读5遍才能达到最佳学习成果。

17、康康的妈妈答应康康,只要他这学期末能考进班里前10名,就给他梦寐以求的汽车模型,为此康康的学习比平时努力多了。

这里康康的学习动机属于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18、教育中十分强调因材施教,因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该用不同的态度对待优等生和后进生。

19、每个人的心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含有健康或不健康的元素。

20、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因此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能达成预期目标。

2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通过遗传获得的一些本能反射行为,如吮吸反射,属于儿童的最初图式。

22、教育法和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是相同的。

23、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

24、教师进行学习提升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25、教育法律救济的行政救济,司法救济是由国家机关运用国家强制力实施的。

26、权威性法学著作是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

27、教育法规适用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团体和公民。

28、本能需要是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实践基础。

29、教师职业道德养成主要依靠自律,与外部环境和社会无关。

二、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治理国家的哲学家,提出此观点的人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

2、法国的教育制度是集权制,美国和英国的教育制度是分权制,同样是实施分权制,美国和英国的分权制又有不同,各自有自己的传统和特色,这主要体现了()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A、经济B、政治C、文化D、自然

3、教师在现实情景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景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是()

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行动研究D、实地研究

4、校本课程的有点有()

①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②有利于通识性知识

的学校③能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④有助于学生掌握系统性知识⑤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课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

5、根据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理论,有关课程应该如何设计,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标准的想法,属于()

A、经验课程B、理想课程C、理解课程D、文件课程

6、在教学课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如何处理数量问题的技能和有效运用这些技能于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能力,这类课程内容的组织需要坚持()。

A、连续性原则B、顺序援助C、整合原则D、纵向原则

7、14世纪欧洲学校的课程有算数、几何、天文等,到16世纪增加了地理和力学,17世纪又增加代数、三角、物理和化学等。

这说明对数学内容变化产生影响的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D、政治经济制度

8、从教师的教来说,教学换届的基本顺序是()①评价②备课③辅导④上课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9、泰勒课程设计的四个步骤包括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和()

A、研究学生B、评价学习成果

C、安排课程内容D、诊断学习需要

10、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选出有针对性的人物和事例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学生修养,该教师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A、修养B、锻炼C、榜样D、制度

11、同一堂课中,有的学生专心听讲,有的学生心不在焉,长此以往,学生之间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差异。

这主要体现了()对人的发展得作用。

A、遗传B、学校环境C、社会环境D、个体活动

12、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形式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文娜卡特制B、道尔顿制C、特朗普制D、分团制

13、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现代教育理念,乐业敬业及努力奉献的风范,这是指教师的()

A、专业理想B、专业知识C、专业能力D、专业自我

14、下列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隐性课程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必修课程

C、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的重要形式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侧重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5、提出教学过程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的教学理论是()

A、皮亚杰的认知结构发展理论B、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

C、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D、赫尔巴特的传统化教学理论

16、《论语》中说: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这里体现出的教育原则是()

A、长善救失原则B、疏导原则

C、在集体中教育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7、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

A、优秀班主任的指导B、教师集体的写作

C、专业机构的培训D、班主任的自我反思

18、小学数学老师在教除法时,是这样设计的:

“如果有12个馒头,每人吃了3个,能够分给几个人吃?

每人吃2个呢?

每人吃1个呢?

每人吃半个呢?

”该数学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科学性与思想性和统一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巩固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

19、班级组织按照社会需要和教育目标给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形成生活基本技能。

这主要体现了班级组织的()

A、个性化功能B、满足需求功能C、矫正功能D、社会化功能

20、某校初一

(1)班的班级规定“早读迟到者,罚做教室卫生一周”,该班同学李晓刚又迟到了,班主任找他谈话,李晓刚说“班级是你说了算,又不是我同意的,我已经被罚了,你还找我干嘛?

”可见,该班主任制定班规时违背了()

A、整体性原则B、规范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导向性原则

21、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下列取向中属于习俗水平的是()

A、社会契约取向B、惩罚和服从取向

C、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D、好孩子取向

22、李老师是其中心小学的新教师,一天给小学一年级学生上语文课《春姑娘来了》。

课堂上,他用PPT展示了很多图片,并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么七嘴八舌,有的说看到了河、有的说看到了树、有的说看到了……李老师说:

“我看到春姑娘来了”。

下列对李老师的教学评价,不正确的是()

A、李老师采用了问答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

B、李老师采用了实物直观教学法,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了“春姑娘来了”

C、李老师在课堂上呈现的图片与“春姑娘来了”之间,铺垫启发不够,学生难以理解

D、李老师对一年级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认识不够,效果不太好

23、皮亚杰在儿童的观察中发现了“集体的独白”现象,即在团体中,每个个体都在高兴地谈论事情,但仔细听却发现他们之间并没有实际的交流和互动的现象。

出现这一现象的个体在认知发展的()

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

24、学生在掌握蔬菜的一般特性之后,再学习青菜、萝卜、黄瓜等蔬菜的具体特性,这类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B、组合学习C、并列学习D、下位学习

25、教师在编写教学目标时,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辨别所给的一段文字是否符合逻辑”,这属于布鲁姆认知目标中的()

A、知识水平B、领会水平C、分析水平D、评价水平

26、如果我们想建立某种条件反射,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同时呈现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

B、先呈现中性刺激,紧接着呈现条件刺激

C、先呈现无条件刺激,紧接着呈现中性刺激

D、先呈现中性刺激,紧接着呈现无条件刺激

27、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活动,并为学生提供外部支持,帮助学生完成无法自己独立完成的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属于()

A、支架式教学B、探究式教学

C、情境式教学D、感染性教学

28、小林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一开始进步很快,但随后就没有什么进步甚至退步,妈妈和小林都很着急,老师却说这是正常现象,下列选项中,可以解释老师这种说法的是()

A、迁移B、定势C、高原现象D、功能固着

29、在记忆二十四节气时,有人将节气的首字连成诗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进行记忆。

这里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调解策略D、精加工策略

30、遗传考试,小兰由于发挥失常,班级排名降了13名,为此她十分难过,班主任张老师将她叫到办公室,对她说:

“小兰,老虎也会有打盹的时候,一次考试的成绩而已,你不要太在意了。

”对于张老师的说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考试失利归因于任务难度,既安慰了小兰难过的情绪,又激发了她的学习动机。

B、将考试失利归因于运气,虽然保护了小兰的自尊心,但不利于激发她的学习动机。

C、将考试失利归因于小兰的努力成都,有助于激发她的学习动机,让她下次考试更加努力。

D、将考试失利归因于小兰的自身能力,虽然有助于她正确地认识自己,但不利于激发她的学习动机。

31、婴幼儿表现出饮食、睡眠都很规律,大多数情况下心情愉快积极,乐于探究新事物,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根据托马斯和切斯关于儿童气质类型的划分,这类儿童气质类型属于()

A、愉悦型B、容易型C、缓慢型D、困难型

32、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衡量人际关系好坏最重要的指标是双方的()

A、交往次数B、心理距离C、行为表现D、互惠程度

33、按照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观点,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问题都与个体的()有关系

A、教育环境B、价格特征C、早期经验D、遗传因素

34、加涅认为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是()。

A、构造“完形”的过程B、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C、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D、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

35、1岁8个月的东东想给爸爸吃苹果,会爸爸说:

爸爸,果果,吃“,并把苹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