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翰林学习中心金融理论及实务测试题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367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财经大学翰林学习中心金融理论及实务测试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西南财经大学翰林学习中心金融理论及实务测试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西南财经大学翰林学习中心金融理论及实务测试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西南财经大学翰林学习中心金融理论及实务测试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西南财经大学翰林学习中心金融理论及实务测试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南财经大学翰林学习中心金融理论及实务测试题答案.docx

《西南财经大学翰林学习中心金融理论及实务测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财经大学翰林学习中心金融理论及实务测试题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南财经大学翰林学习中心金融理论及实务测试题答案.docx

西南财经大学翰林学习中心金融理论及实务测试题答案

西南财经大学翰林学习中心《金融理论与实务》测试题答案

课程代码:

00150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A4.C5.C6.A7.D8.D9.B10.A

11.C12.D13.B14.C15.A16.B17.A18.B19.D20.B

二、多项选择题

1.CD2.BCDE3.ABCDE4.ABCD5.CDE6.ABCDE

7.BC8.ABCDE9.ABD10.CE11.ACE12.ABC

三、名词解释题

1.答:

即作为货币商品和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身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

2.答:

是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

3.答:

是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4.答:

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是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亦或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收。

6.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这种双挂钩使美元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为了保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与可自由兑换,美国应控制美元向境外输出,而美元替代黄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又使其他国家需要大量美元,这就是要求美元大量输出境外,显然这两者这间是矛盾的,这种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

四、简答题

1.答: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

这种货币制度与金块本位制相同之处在于,它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不同之处在于,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要想兑换黄金,只能先兑换成本国在该国存有黄金并与该国货币保持联系固定汇率国家的外汇,然后再用外汇在该国兑换黄金。

2.答:

(1)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

(2)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

(3)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

3.答:

(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2)人民币不规定合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3)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4.答:

(1)将业已形成的浮动汇率和其他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并且尽量缩小汇率波动幅度。

(2)黄金非货币化。

(3)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4)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

五、论述题

答:

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典型形态,但在这种制度下,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举例来说,如杲国家规定的金银铸币的法定比价为1:

15,但由于供求关系的原因金银的市场比价为1:

16,则市场价格偏高的金币为良币,其余退出流通;同时,市场价格偏低的银币为劣币,其余充斥市场,此时市场中只流通一种货币,即银币。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此时用良币购买商品很不划算,本来1枚金币按其市场价值可以买16枚银币的商品,但按法定比价却只能买15枚银币的商品,任何一个理性的消费者都会用银币来买商品,而将金币贮藏起来。

第二章信用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B4.A5.D6.D7.C8.A9.B

10.B11.B12.D13.C14.A15.D16.A17.B18.A

二、多项选择题

1.BCD2.ABC3.ABDE4.BCE5.ABCDE6.BC

7.ABCDE8.AE9.BCD10.ABC11.ADE12.ABCDE

三、名词解释题

1.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是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

3.答:

指工商企业间以赊销或预付贷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赊销和预付贷款是商业信用的两种基本形式。

4.答:

是一种命令票据,通常由商业信用活动中的卖方对买方或买方委托的付款银行签发,要求买方于规定日期支付贷款。

5.答:

指票据的持有人在转让票据时,要在票据背面签章并作日期记载,表明对票据的转让负责。

四、简答题

1.答:

主要包括积极作用和信用风险。

积极作用:

(1)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动员闲置资金,推动经济增长。

信用风险:

如果对信用利用不当,信用规模过度扩张,会产生信用风险的集聚,进而威胁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

2.答:

商业票据是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的表明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商业票据的基本特征包括:

(1)是一种有价票证,以一定的货币金额表现其价值;

(2)具有法定的式样和内容;(3)是一种无因票证;(4)可以转让流通。

3.答:

(1)中央政府债券。

中央政府债券亦称国债,是一国中央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或筹措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债券。

(2)地方政府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主体是地方政府,也被称为市政债券。

(3)政府担保债券。

政府担保债券是指政府作为担保人而由其他主体发行的债权。

4.答:

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具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

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是消费信用的典型形式。

(1)赊销是工商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以商品赊销的方式提供的短期信用。

即工商企业以延期付款的方式销售商品,到期后消费者一次付清货款。

(2)分期付款是指消费者购买消费品时只需支付一部分货款,然后按合同条款分期支付其余货款的本金和利息。

(3)消费信贷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贷款。

消费贷款的期限一般比较长,最长可达20年至30年。

五、论述题

1.答:

(1)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产生,但其局限性使其难以满足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于是银行信用就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

(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银行信用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特征使其克服了商业信用在规模、方向和期限上的局限性。

(3)银行信用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商业信用的发展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间是并存而非替代关系。

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但银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并不会取代商业信用,相反,银行信用的良好发展会促进商业信用的进一步发展。

2.答:

从积极方面来说:

(1)消费信用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促进消费品的生产与销售,有利于扩大一定时期内一国的消费需求总量,从而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

(2)消费信用的发展为消费者个人提供了将未来的预期收入用于当前消费的有效途径,使其实现了跨时消费选择,提升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及其效用总水平。

(3)消费信用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

但消费信用的盲目发展,也会给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1)消费信用的过度发展会掩盖消费品的供求矛盾。

(2)由于消费信用是对未来购买力的预支,在延期付款的诱惑下,如果消费者对自己未来预期收入判断失误,过度负债进行消费,就会使消费者的债务负担过重,导致其生活水平下降,甚至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危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安全。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C4.A5.B6.A7.A8.C9.C

10.C11.A12.D13.C14.A15.B16.C17.A18.A

二、多项选择题

1.BCD2.ABC3.ACDE4.BCD5.CE6.ABCDE7.ABC8.ABE9.ABCDE

三、名词解释题

1.答:

任何一笔货币资金无论其将来会被怎样运用,都可以按一定的利率水平计算出来其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金额,这笔货币资金的本金额被称为现值,即未来本利和的现在价值。

2.答:

是指投资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债券并且一直持有到债券期满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

3.答:

是指这种利率仅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即仅反映市场中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不包含对任何风险因素的补偿。

4.答:

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而相应调整的利率。

四、计算题

1.解:

(1)单利法:

C=P×r×n=100×6%×4=24(万元)

(2)复利法:

C=P×(1+r)n-P=100×(1+6%)4-100≈26(万元)

2.解:

2(1+r)2+(1+r)=34128r=8%

所以借款的年利率为8%。

3.解:

设现在应投入的本金为P元,则有:

10000=P×(1+10%)2P=8264(元)

即他现在应投入8264元

4.解:

在单利率方法下名义收益率与存款利率相同,即是2%。

P1=50000×2%×(1-20%)+50000=50800(元)

P0=50000(元)

实际收益率=(P1-P0)/P0=(50800-50000)/50000=1.6%

五、简答题

1.答:

实际利率是指在物价不变从而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名义利率则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是:

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

当名义利率高干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当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零;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

在不同的实际利率状况下,借贷双方和企业会有不同的经济行为。

2.答:

凯恩斯强调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数量的对比。

凯恩斯提出,货币供给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政策决定的一个变量;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人们对货币流动性的偏好,如果人们偏好货币的流动性,就愿意持有更多的货币,货币需要增加,反之货币需求就会减少。

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当货币需求小于供给时,利率下降。

3.答:

可贷资金论将传统的利率理论和凯恩斯的利率理论结合起来,提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可贷资金的供给包括某一期间的储蓄量和该期间的储蓄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额,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同一期间的投资量和该期间货币需求量的变化额。

用公式可表示为:

FS=S十△MSFd=1+△Md其中,FS代表可贷资金的供给,Fd代表可贷资金的需求,S、I分别为某一时期的储蓄量和投资量,△MS、△Md分别为同一时期的货币供给量和货币需求量的变动额。

可见,储蓄、投资、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任一因素的变动都会引起利率的波动。

4.答:

利率决定理论探讨的是决定利率水平的根本性因素,由此形成的利率即为市场无风险利率,它真实的反映着市场中资金供求关系。

除了这些决定性因素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影响着现实中的利率水平。

首先,风险因素,比如说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政策性风险等。

其次,通货膨胀因素,通货膨胀对利率的影响可由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中区分出来。

通货膨胀越严重,本金的贬值程度越深,资金贷出者的损失就越大。

还有,利率管制因素,利率管制因素是指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规定利率水平与利率变动的界限。

因此,在实施利率管制的国家或地区,利率管制是影响利率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5.答:

利率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

(1)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①利率的变动影响个人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配。

②利率的变动影响金融资产的价格,进而会影响人们对金融资产的选择。

③利率的变动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

(2)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一般来说,在经济萧条期,中央银行会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引导利率走低,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