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课本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63585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39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课本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国际贸易课本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国际贸易课本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国际贸易课本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国际贸易课本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课本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国际贸易课本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课本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课本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4.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开展的新趋势。

新趋势包括

(1)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2)效劳贸易越来越普遍。

(3)兴旺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行业贸易开展迅速。

(5)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5.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开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

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

特别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极大限制中国的对外贸易。

相反,西欧各国割据,资源短缺,急需对外扩,进口本国所需的产品,于是在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对外贸易迅猛开展。

6.比较15世纪初中国明朝的和下西洋和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哥伦布、达∙迦马、麦哲伦等远洋探险的不同结果,探讨产生这些不同结果的原因。

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交往,但是并没有对中国的开放拓展和对外贸易乃至经济有实质性的推动。

究其原因,远航的主要性质是"

宣威异域"

的"

朝贡贸易〞。

当时中国仍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对从事海外贸易而获利没有兴趣,政府制止任何私人出海贸易,所以即便发现了通向它国的新航道却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海外贸易。

相反,西欧的地理大发现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

地理大发现〞,极刺激了国际贸易和西欧经济的开展。

因为地理大发现是适应商品经济开展向外输出商品需要的探险行为,政府也竭力借助发现新航道对外掠夺和殖民扩。

7.本章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讨论对你有什么启发.

本章用中国和世界的数据说明了贸易与经济增长有密切关系。

国际贸易不仅仅是国际商品交换而且对经济开展有重大影响。

开放经济的开展要快于封闭经济的开展,一国要开展决不能无视贸易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参加WTO将大大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

8.各国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国际贸易理论又是从那些方面加以解释的.

大局部国际贸易理论从供应方面解释贸易的原因,包括斯密和嘉图的技术差异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差异理论;

保罗.克鲁格曼的生产规模差异理论以及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还有一些理论从需求角度解释为什么发生贸易,主要从偏好差异和收入差异这两个方面来阐述。

9.从供应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贸易理论对生产技术的假设有何差异.

有关生产技术的假设的差异

(1)古典学派假设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且劳动者生产率在一国是固定的,所以规模报酬不变。

(2)新古典学派假设有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各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而且规模报酬也是递减的。

(3)当代贸易理论假设规模报酬递增或者生产技术会随时间变动。

10.总体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用总体均衡的方法来分析国际贸易.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局部均衡分析主要分析一种商品或要素市场的供求、价格和福利变动情况,而总体均衡分析不仅要分析那种商品或要素市场,还要分析与之相关的商品或要素市场,所以有助于把握任何一种行为和政策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我们分析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影响时主要用总体均衡的分析方法。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

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

在两国模型中一国的贸易顺差等于另一国的贸易逆差,不可能出现两国都顺差的情况,重商主义贸易顺差的目标必有一国无法实现。

2.在分析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

为了能够翻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

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

这种说法实际是"

重商主义〞,认为出口有利,进口受损,实际上降低关税多进口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把资源用在更加有效率的产品生产中去再出口,能大大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对一国来说反而是好事。

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

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那么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时机本钱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时机本钱或相对本钱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4."

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

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变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

贸易中的"

双赢理论〞说的是自由贸易对贸易双方都有利,这本是个可证实的经济理论,决不是个强权理论,只要按照比较优势进展贸易,专业化生产,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穷国也可以得到好处,这不仅可以从Sachs和Warner对78个开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开展的关系研究中的得到证实,单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就可以得到说明。

5.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计算机

小麦

中国

100小时

4小时

加拿大

60小时

3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时机本钱。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

〔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

(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时机本钱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2)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时机本钱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3小时,但生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劳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2=3/11小时的劳动时间。

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2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2*4=88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88=12小时的劳动时间。

如果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那么相当于用60/24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4=1/2小时的劳动时间。

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4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4*4=96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96=4小时的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加拿大应专业生产计算机,数量为600/60=10单位;

中国应专业生产小麦,数量为800/4=200单位。

中国的福利水平从U01上升到U11,加拿大的福利水平从U02上升到U12,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上升了。

6.假定中国总劳动为600小时,生产每单位钢铁Y需要4小时,而生产每单位大米X需要2小时,中国的福利函数为U=XY2。

(1)求封闭经济中国的福利水平。

(2)假设开放后大米的相对价格为1,求开放后中国的福利总水平。

(3)求开放的分工所得和交换所得。

中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2Y=300-X,大米的时机本钱为1/2单位的钢铁,根据福利函数知每一条效用曲线上大米对钢铁的边际替代率为

(1)封闭经济中的福利最大化必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时机本钱相等处,即

,或X=Y处,代入生产可能性曲线得X=Y=100,U0=100*1002=106

(2)开放经济中国完全分工,全部生产大米,交换曲线为Y=300-X,福利最大化必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贸易条件相等处,即

,或Y=2X处。

代入交换曲线得X=100,Y=200,U=100*40000=4*106

(3)交换所得:

假设中国没有完全专业生产大米,仍然像封闭经济那样生产100单位大米和100单位钢铁,但大米以1:

1的比例交换钢铁,新的交换曲线为Y=200-X,福利最大化仍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贸易条件相等处,即

或Y=2X处。

代入交换曲线得X=200/3,Y=400/3,

,交换所得为

分工所得为

7.在嘉图贸易模型中,用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方法说明一国进口和出口的福利水平变动。

假设小国情形

(1)出口品市场上,封闭经济中国价格为P0,开放后面临世界市场的价格为PW,价格的提高使消费者剩余减少P0PWAE,但生产者剩余增加PWP0EB,社会总体福利增加ABE。

(2)进口品市场上,封闭经济中国价格为P0,开放后面临世界市场的价格为PW,价格的降低使消费者剩余增加P0PWBE,但生产者剩余减少PWP0EA,社会总体福利增加ABE。

8.一个小国和一个大国发生贸易,哪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提高的幅度更大一些.画图说明。

一般来说,小国福利水平提高的幅度更大一些。

以大国向小国进口为例。

从以下列图中可以看出虽然贸易后的价格均为PW,但是大国价格变动幅度小于小国,所以大国福利仅提高ABE,而小国福利提高A’B’E’。

大国原来福利水平为OMEN,福利提高幅度为ABE/OMEN,而小国福利原来水平为O’M’E’N’,福利提高幅度为A’B’E’/O’M’E’N’,显然小国的福利水平提高幅度要比大国大。

9.两种产品多个国家的情况。

下表给出了4个国家生产1单位大米和小麦的劳动投入量。

美国

法国

泰国

大米

2

5

9

8

0.5

3

6

国际市场均衡的大米相对价格为2,那么按照比较优势的原那么,各国的贸易模式如何.当国际市场对大米需求增加导致大米的相对价格上升至3.5,各国贸易模式会受到影响吗.如果有,怎样变化.

各国大米的相对本钱按照从低到高排列依次为美国4,中国3,法国2.5,泰国4/3,国际市场均衡的大米相对价格为2,介于法国和泰国之间,所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那么,泰国出口大米进口小麦,美国、中国和法国出口小麦进口大米。

当大米的国际价格上升到3.5时,就只有美国出口小麦进口大米,其它国家出口大米进口小麦。

10.两个国家多种产品的情况。

下表给出了两国生产四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时间。

芯片

香蕉

单放机

汽车

25

10

50

菲律宾

100

1

20

250

如果美国工资是$10/小时,菲律宾的工资水平是$3/小时,两国发生贸易,按照比较优势的原那么,各应生产和出口什么产品.如果美国的工资上升为$11/小时,贸易模式会受影响吗.

美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从高到低为汽车5,芯片4,单放机2,香蕉0.2,而同时美国的相对工资为10/3,介于芯片和单放机之间,按照比较优势的原那么,美国应该生产和出口汽车和芯片,进口单放机和香蕉;

菲律宾应该生产和出口单放机和香蕉,进口汽车和芯片。

如果美国的工资上升为$11/小时,美国的相对工资还是介于芯片和单放机之间,所以贸易模式不会受影响。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根本模型

1.假设在自给自足条件下,中国的汽车价格是20万/辆,需求量为100万辆。

中美两国进展汽车贸易,国际市场价格为15万/辆,中国自己生产60万辆,从美国进口60万辆。

中国的消费者是获得收益还是受到损失.生产者呢.总福利增加了吗.请用图和数值说明。

中国的消费者从价格的下降中获益,生产者受损。

社会总福利增加了。

从图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剩余增加了ABDE,生产者剩余减少了ABCE,总福利增加了CED。

2.假设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钢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没有贸易发生以前,英国的大米/钢铁相对价格为4,菲律宾的大米/钢铁的相对价格为0.5。

假设两国自由贸易的结果使大米/钢铁相对价格变成2,请用社会无差异曲线说明贸易发生后两国福利的改变,并标出各国的贸易三角。

英国出口钢铁进口大米,贸易使英国能更加集中生产钢铁,然后用AE单位钢铁与菲律宾交换BE单位大米,福利水平提高了U1-U0。

同样菲律宾把一局部资源从钢铁部门转到大米生产部门,再将多余的大米B’E’与英国交换钢铁A’E’,福利水平也得到提高U1’-U’0。

3.在H-O模型中,假设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中国大米的国市场价格是每吨100美元,而国际市场上的大米价格是每吨120美元。

在允许自由出口的情况下,中国的大米价格会出现什么趋势.如果中国以国际市场价格出口1000吨大米的话,中国的纯收益〔或纯损失〕是多少.〔用图和数字说明〕

假设允许自由出口的情况下,中国的大米价格会上升。

如果中国以国际市场价格出口1000吨大米的话,中国的消费者会由于价格上升损失a局部的面积的利益;

而生产者将由于提价得到a+b局部面积的收益,整个经济的纯收益为b,面积为

1/2*〔120-100〕*1000=10000。

一种产品的国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越大,该产品的自由贸易所带来的收益越大〞。

请评论并用图说明。

如果国市场价格反映了生产本钱,那么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越大说明比较优势〔国价格低于国际价格时〕或比较劣势〔国价格高于国际价格时〕越明显,在一定的国供应和需求弹性下,贸易量会很大,从而自由贸易的收益会越大。

这可以用以下列图说明〔以出口产品市场为例〕。

Pd为自由贸易以前国价格,Pw和Pw‘为两种世界价格,可见后者与国价格相差更大,比较这两种世界价格下该国的净收益,可以发现Pw价格下净收益为c面积,而Pw’价格下净收益为b+c。

5.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应分别为:

Dc=2000-0.02PSc=1200+0.02P

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10000,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以下问题:

(1)贸易前,中国汽车的产量和价格;

(2)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口或出口量;

(3)自由贸易对国消费者、厂商和整个社会的福利影响

(1)令Dc=Sc,得贸易前中国汽车价格为20000,产量为1600。

(2)自由贸易下中国进口汽车,由于假设中国为汽车进口小国,那么国汽车价格等于国际市场价格10000,汽车的需求为1800,生产为1400,进口量为400。

(3)

消费者福利增加a+b=1/2*(1800+1600)*10000=1.7*107

生产者利润减少a=1/2*(1400+1600)*10000=1.5*107

社会福利增加b=(a+b)-a=2*106

6.假设A、B两国生产技术一样且在短期不变:

生产一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劳动为3;

生产一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2,需要的劳动为2。

A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

B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

那么

(1)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假设所有要素都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少服装或多少食品.

(4)假设两国偏好一样,两国间进展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哪个国家出口食品.

(1)由于B国的资本劳动比例高于A国,所以B国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由于衣服的劳动资本比例高于食品,所以衣服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A国最多能生产160/3单位的衣服和50单位的食品;

B国最多能生产40单位的衣服和40单位的食品。

(4)根据H-O模型的结论,服装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应由劳动充裕的国定即A国出口,食品为资本为密集型的产品应由资本充裕的国家即B国出口。

7.设越南〔V国〕和马来西亚〔M国〕两国大米市场的需求曲线分别为:

PV=1.5–QDV,PM=2.2-2QDM

供应曲线分别为:

PV=0.1+QSV,PM=0.6+2QSM

请计算:

(1)两国自给自足时大米市场均衡时的产量和价格。

(2)自由贸易时国际市场大米的价格和各国的进口量或出口量。

(3)自由贸易带来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收益或损失,以及两国的净福利收益或损失。

(1)自给自足时V国大米价格为0.8,产量为0.7,M国大米价格为1.4,产量为0.4。

(2)两国总需求为QWD=QDV+QDM=(1.5-P)+(1.1-0.5P)=2.6-1.5P

两国总供应为QWS=QSV+QSM=(P-0.1)+(0.5P-0.3)=1.5P-0.4

令QWD=QSW,得P=1,QDV=0.5,QSV=0.9,所以V国出口量QSV-QDV=0.4,也等于M国的进口量。

V国:

消费者剩余变化=-1/2*[0.7+(0.7-1/2*0.4)]*(1.0-0.8)=-0.12

生产者剩余变化=1/2*[0.7+(0.7+1/2*0.4)]*(1.0-0.8)=-0.16

净收益=阴影局部面积=1/2*0.2*0.4=0.04

M国:

消费者剩余变化=1/2*[0.4+(0.4+1/2*0.4)]*(1.4-1.0)=0.20

生产者剩余变化=-1/2*[0.4+(0.4-1/2*0.4)]*(1.4-1.0)=-0.12

净收益=阴影局部面积=1/2*0.4*0.4=0.08

世界总收益=V国净收益+M国净收益=0.04+0.08=0.12。

第四章新古典贸易模型:

扩展与应用

1.中国相对于菲律宾而言是资本充裕的国家。

假设中国和菲律宾生产每单位大米和钢铁的要素投入如下:

钢铁

劳动投入

.50

.25

.80

.35

土地投入

.20

.15

.10

资本投入

.30

.60

.45

(1)如果开放贸易,中国应该出口什么,进口什么.

(2)如果各种要素都不能自由流动,开放贸易使得中国的哪些要素得益.哪些要素受损.

(3)如果只有劳动力可以在国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土地和资本不能流动。

情况又如何.

(1)如果开放贸易,中国应该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大米,进口自己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钢铁。

(2)如果各种要素都不能自由流动,开放贸易使出口产品——大米的价格上升,大米行业的所有要素都会受益;

相反,进口产品——钢铁的价格下降使得钢铁行业的所有要素受损。

(3)如果仅劳动力可以在国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价格上升的行业——大米行业中的不流动要素——土地和资本继续受益,价格下降的行业——钢铁行业中的不流动要素——土地和资本会进一步受损。

流动要素——劳动力的收益不确定。

2."

中国参加世贸组织会造成工人工资下降,失业增加。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阐述。

不同意。

因为中国参加世贸组织会使中国的贸易量扩大,中国会扩大对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根据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这种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劳动力的收益是增加的,对这种要素的需求也会增加,所以失业应该不会增加。

3.假设A国是个劳动力充裕的国家,以劳动力和土地两种要素生产服装和玉米。

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玉米是土地密集型产品。

给定A国作为一个小国参加自由贸易。

(1)A国会出口什么产品.

(2)A国国服装和玉米的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

(3)假设突然有大批移民进入A国,对该国的生产、贸易量和福利有什么影响.请简要说明。

(4)如果A国是个大国,上述3题的结论还会一样吗.

(1)A国会出口服装。

(2)A国作为一个小国参加自由贸易后会出口服装进口玉米,从而导致服装价格上升,玉米价格下降。

(3)由罗勃津斯基定理,大量移民的涌入会使该国密集使用劳动的产品——服装的生产增加,同时使另一种产品——玉米的生产下降,贸易量扩大,社会总体的福利也会扩大。

(4)如果A国是大国,那么前两问不变。

由于大国的贸易条件会随着进出口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三问的结论有被大国贸易条件恶化所抵消,这种贸易条件恶化的程度取决于进出口产品的供需弹性。

4.如果假定法国生产葡萄和汽车,土地是生产葡萄的特定要素,资本是生产汽车的特定要素。

工人可以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

在特定要素模型的框架,讨论国要素的报酬怎样变化。

(1)世界市场上葡萄的价格上升5%;

(2)有大量外国汽车厂商到法国投资;

(3)生产葡萄和汽车的工人都减少。

(1)名义工资上升,但用葡萄价格衡量的价格实际工资;

名义和实际地租上升;

名义和实际利率下降。

(2)名义和实际工资都上升;

名义和实际地租下降;

资本的名义和实际总收益都会增加,但是名义和实际利率的变化无法确定。

(3)名义和实际工资上升;

名义和实际地租下降;

5.美国国会在2000年就是否给与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地位一案进展投票表决。

此案在美国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各方都在努力游说。

反对该提案的主要是美国的各个工会组织,而支持的多是大公司。

为什么.

给与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地位意味着增加与中国的贸易,根据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自由贸易的趋势是增加出口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益,减少进口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益,所以美国一旦扩大了与中国的贸易就会改变国各要素的收益:

降低美国国的劳动力的收益,同时增加国资本的收益,所以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工会组织反对该提案,大公司支持该提案。

6."

自由贸易使穷国受损富国受益。

〞请评论。

一般来讲,自由贸易通过使各个国家专业化生产并且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没有优势的产品,使资源到达更优的配置,增加各国的总体福利水平。

7.在特殊要素模型中,试讨论以下定理是否继续成立:

(1)斯托尔珀-萨缪尔逊定理

(2)罗勃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