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女权主义艺术的状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357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中国女权主义艺术的状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谈中国女权主义艺术的状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谈中国女权主义艺术的状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谈中国女权主义艺术的状况.docx

《谈谈中国女权主义艺术的状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中国女权主义艺术的状况.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谈中国女权主义艺术的状况.docx

谈谈中国女权主义艺术的状况

谈谈中国女权主义艺术的状况

 

中国地质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艺术原理

教师姓名李梦老师

研究生姓名朱翠云

研究生学号120101379

研究生专业平面设计

所在院系艺术与传媒学院

类别:

B.硕士

日期:

2011年5月12日

 

谈谈中国女权主义艺术的状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中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是女性主义艺术的崛起。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艺术既区别于中国以往女性艺术而凸现出鲜明的女性特征,且在思想和形式上又区别于西方女权运动艺术而包含中国文化特色。

她们的作品风格各异,但都具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从女性的角度来阐释世界,因此当代女性艺术家们显现出一种不同于男性艺术家的独特视角。

她们不再用男人的标准和男人创造的程式去画画,开始建立起一种对自身性别认同的自觉意识,开始从性别差异中发现自己的价值。

关键词:

艺术 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艺术 

出现于90年代的中国女性艺术,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从男性话语中分离出来,转向对自我价值的探寻。

而女性话语的建立也正是从这种自我探寻中开始,从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由此而产生的新颖形式开始;从高度的个人经验和潜隐的心灵事件开始;从对生命的敏锐感悟和多重的情感体验开始;从身边琐事和平凡生活的细枝末节开始,用他们特有的直觉和生存本能,去体悟每一个生命的、情感的抑或充满人生意味的事实。

而在这每一个事实或事件中,都有着明确的性别身份“性别”,在这里己构成个人经验的基本范畴。

九十年代中期女性艺术的作品吸收较多的西方女性艺术的观念和样式,她们很快摆脱了传统艺术的习惯。

一些女性艺术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艺术家在现存世界中的某种特有的身心感受:

陌生感、紧张感、距离感、恐惧感、不安全感与不协调感等等。

也正是在这些独特而细腻的感觉中,女性艺术家找到了自己的“语源”。

她们的作品是在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心灵体验。

在这方面,隐秘、知、怪诞,充满对生活的恐惧感与不适应。

这种内心世界与外间世界的冲突与隔膜,更为集中地表现在那些男性形象之中。

身处于这样一个贪欲者无处不在的世界,一种无处藏身的精神不安,便成为对男权社会中女人的生存状态的一种富有意味的把握。

但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感受,仍是从个人经验出发并以表达自我为归宿的。

当今中国的女权问题随着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的成功而告结束。

在建国后的三十年间,中国妇女不仅在政治上获得解放,而且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都得到空前的提高。

新政权提倡新艺术,提倡男女平等,也培养出一大批有才能的女性艺术家。

但无差别的男女平等理论却遮蔽了女性对自身的特质与潜能的发挥,因此,这一时期的女性艺术家又是最缺少女性自我意识和女性集体意识的。

从而使这一时期成为一个艺术上的“无性别”时代。

即女性艺术家的创作和男性艺术家的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什么不同。

无论性别,男女艺术家都是以歌颂新生活、歌颂革命历史为主题,而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功利目的和女性以男性为楷模的审美趣味,更成为这一个时代的艺术共性。

如今,当女性曾经为之追求的权利慢慢都得以实现时,女性在法律中得到更多的保护,她们拥有了受教育权和选举权后,似乎激烈的反抗状态已不合适宜,所以女性主义艺术到今天似乎也失去了最初的活力。

许多女性艺术家也开始厌倦这种女性艺术家的身份,当对抗已经缓解时继续采取对抗的态度是一种无知。

同时也使共同面临的问题成为共同课题成为可能。

女艺术家的艺术一般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非正统的,因而是较低层次的艺术。

它常被描述为具有脂粉气、美丽、妩媚、温柔、细腻、琐碎、亲昵、温馨、感性、幻想、肤浅,以及手工的、不确定的、神经质的等等品质。

相对与男性艺术的英雄气概、豪情、激情、雄强、悲壮、苦涩、庄严、神圣、严谨、理性、冷静、深刻,有表现力的,有洞察力的,有分寸感的……被认为是真正经典艺术的品质。

极少数女艺术家的作品之所以被留存在书籍或博物馆里,原因之一是因为她改变了她的不完美而效法了他的完美。

另一个原因是以她的不完美来陪衬他的完美。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男性的中心地位,使她们成为女性的代名词,她们不仅使女性处于一种缺席的状态,也使女性处于沉默状态,特别是在文化生活中,她们没有发言权。

当历史进入现代时段,女性开始觉悟到缺席的事实,便要发出声音,于是有了我们的声音和形象。

我认为,女权主义艺术的最大价值和终极价值,在于它终于觉察到女权中心主义的潜在威胁;在于她仅仅期望在自己的文化中自由的言说、自由地阐释、自由地建构自己和形成自己,最后以最自然地方式实现向社会,包含男人的社会的融合;在于她大度地超越性别、种族、种类、国家,追求人与自然、社会高度和谐一致的生态学智慧。

如果我们估价女权主义时,过多地依赖男性世界对女权主义本身的反应,反而忽视女性对自身命运和遭际的觉知和觉醒的范围和程度,忽视女性对自身的重新塑造和定位的渴求的强度,忽视女性把自身和宇宙进行协调统一的考量的博大胸襟,其结果只能造成对女权主义理解的迷障。

但是,必须看到,女权主义艺术本身的努力也好,种族主义和其他弱势群体的共同努力也好,虽然确实对西方性别政治起到了比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要想在短期内,从体制上和思想意识上根本扭转西方传统的性别政治格局,是相当困难的。

从单纯的、散兵游勇式的女性叛逆者到多元理论的、综合的利益集团和审美共同体;从单纯的身体寓言和性别叙事,到多元的政治叙事和生态叙事;从革命的颠覆式反叛诉求到改革式的纠偏策略。

女性主义艺术家意识到跳出主奴置换的循环圈和性别对转的循环圈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因此,时至今天,女权主义艺术思维仍然是主导西方创作的最活跃的动力之一,正如女权主义批评仍然是西方文化批评中最活跃的动力一样。

总之,今天的女性艺术已远非传统女性艺术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纤细含蓄、清丽婉约的单一风格,在她们的作品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与传统的审美意识相联系的艺术风格类型,也可以看到无论在造型力度上还是视觉强度上都不亚于男性的具有扩张感的风格类型。

无论是诗意的、抒情的、浪漫的、唯美的,还是神秘的、富有思想锐气的、直面现实的等类型,当代女性艺术家向我们展示的是一道广睁的艺术风景线。

但在观念的多元与手法的多样中,我们仍能看到一些共有的品质正是这些共有的品质,使“女性艺术”构成了一个可以言说的话题。

参考文献

1.参见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2.《女性艺术—女性主义作为方式》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

3.陈虹《中国当代文学:

女性主义、女性写作、女性文本》,文艺评论,1995(4).

4.参见凯瑟琳·凯勒《走向后父权制的后现代精神》见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精神》,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112

 

评语

对课程论文的评语:

平时成绩:

课程论文成绩:

总成绩:

评阅人签名:

注:

1、无评阅人签名成绩无效;

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批阅,用铅笔阅卷无效;

3、如有平时成绩,必须在上面评分表中标出,并计算入总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