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语文版单元测试第6单元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2386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语文版单元测试第6单元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语文版单元测试第6单元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语文版单元测试第6单元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语文版单元测试第6单元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语文版单元测试第6单元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语文版单元测试第6单元含答案Word格式.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语文版单元测试第6单元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语文版单元测试第6单元含答案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语文版单元测试第6单元含答案Word格式.docx

D.汽车在斗折蛇行的盘山路上行驶了好半天,才看到小村隐没在满山蓊蓊郁郁的竹林和梯田上的茶园之间。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隶:

随从。

B.自经丧乱少睡眠。

(丧乱:

战乱,这里指安史之乱。

C.高柳夹堤,土膏微润。

 (膏:

肥沃。

D.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这里指狗的参差不齐的牙齿。

4.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但是少了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B.潭中鱼可百许头。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绮丽的景色了。

D.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约束在一间房内,想出去也不能够。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诗人杜甫之作,该诗表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怀。

B.《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C.《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全集》,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时写的一篇山水游记散文。

D.《满井游记》的作者是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袁宏道,文章描写了作者早春游历满井时的所见所感。

6.根据语境,填写相应的古诗词。

(5分)

(1)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

作者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既描写路途中山间水畔的优美景色,又道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故人庄》中,描写山村清幽恬静的自然风光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家傲》一诗中描写边塞苍凉壮阔景色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齐名。

(5)《浣溪沙》中强调了诗人虽老犹少的精神状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7.(恩施中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要说梅,我最偏爱的是白梅,它冷艳洁白,一尘不染,清香浓郁。

白得超凡脱俗;

白得素雅纯净;

白得如冰似雪。

________。

①但写梅写得最绝的还是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②王冕也在《白梅》中写道: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③他的词中不见一个“梅”字,却把梅的影子和暗香写得入木三分,写得俏丽可人,使人引起无数的联想。

④卢梅坡曾在《雪梅》中写道: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A.③①②④  B.④①②③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

8.(呼和浩特中考)你班进行“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7分)

(1)春天是四季中惹人情思的季节。

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春的佳句。

请你在以下诗句中,选出两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2分)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E.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2)在已选出的两组诗句中任选一组,请从运用感官描写的角度说说诗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这样描写的原因是什么。

(3分)

(3)古诗也讲究炼字,使诗句准确生动。

请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2分)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__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对于诗文空缺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适合。

你选择________,理由: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恩施中考)阅读《小石潭记》,完成后面的题目。

(13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心乐之(        )

(2)其岸势犬牙差互(        )

(3)以其境过清(        )

(4)乃记之而去(        )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1.第②段写游鱼和潭水。

描写游鱼,除了正面描写,还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写出了游鱼的自由快乐,表现了作者快乐的心情。

描写潭水,抓住了潭水的________的特点。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13.作者游览小石潭过程中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简析其变化原因。

(二)(沈阳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方山子传(节选)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

“呜呼!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⑥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 ①方山子:

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

o),字季常。

②光、黄:

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

③朱家、郭解:

都是西汉时的游侠。

④宗:

尊崇,敬仰。

⑤折节:

强自克制,改变初衷。

⑥矍(jué

)然:

惊奇注视的样子。

14.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遂至承天寺 ________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

(3)余告之故 ________________

15.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1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17.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

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三)(临沂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9分)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nià

n)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huì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è

)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lé

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己亥之二月也。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冻风时作 (        )

(2)高柳夹堤 (        )

(3)泉而茗者 (        )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渴望出游和不能出游的矛盾,“局促一室之内”写出内心的懊丧和郁闷,下文的“若脱笼之鹄”与此照应,形象贴切地写出作者从局促困居的境况中解脱出来的喜悦之情。

B.作者如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满井的风物,有全景,有特写,远景近景相结合,而且着力描写景物的动态,为我们描摹了一幅生机勃发的早春风光图。

C.作者用词巧妙,许多语句具有表里相关的双重意蕴,如“廿二日天稍和”的“和”字既写天气的和暖,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冻;

“而此地适与余近”的“近”不仅指空间距离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

D.文章卒章显志,“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一句透露出作者独特的个性与性情,“潇然”表达他对自己能够纵情遨游、享受自然的满足之感,“惟”字则表明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

20.文章第二段从三个层面描写满井的春景,请简要概括。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2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

2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三、写作(50分)

23.自然界的山川草木令我们流连忘返,古典华章中的优美意境令我们心驰神往,家乡的风土人情令我们陶醉……让我们相约走进美丽的大自然,陶醉在那广阔而神奇的天地里!

请以“陶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D(解析:

A项“俶尔”应读“chù

”;

B项“为坻”应读“chí

C项“丧乱”应读“sāng”。

) 

2.A 

3.D(解析:

“犬牙”这里的意思是像狗的牙齿那样,名词作状语。

4.A 

5.C(解析:

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

6.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7.C 

8.8.

(1)AD

 

(2)示例:

选D组。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两句运用了视觉、听觉来描写景物。

这里用听到的黄鹂声来反衬涧边树林的幽静,表达出诗人对涧边幽草的喜爱之情。

 (3)随 示例:

一个“随”字,准确地写出了落花轻盈,溪流清澈平缓的特点

9.

(1)以……为乐感到快乐

 

(2)像狗的牙齿那样

(3)凄清,冷清

 (4)离开 

10.

(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这样的环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静极了。

 

11.定点特写或动静结合 清澈 

12.C(解析:

C项“潭中气氛——小潭源流”“景随情迁”不对。

13.心情变化:

由游览之初的“乐”到离去之时的“忧”或“悲”。

变化原因:

当时的柳宗元遭到贬谪,心情是悲苦的。

游览山水本是为了排遣心中抑郁之情,但这种山水之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便会油然而生。

14.

(1)于是,就 

(2)一同,共同 (3)缘故,原因 

15.

(1)(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起身出门。

 

(2)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

16.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17.①苏轼:

被贬官;

方山子:

“不遇”。

②苏轼:

寻友、赏景;

隐居。

18.

(1)兴起 

(2)在两旁 (3)茶,这里指喝茶 

19.D(解析:

D项“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错误,应该是:

他庆幸自己的官职是个闲职,因而有时间纵情遨游,不怕耽误公事,表达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

20.第一层面写山水树木等自然风光之美,第二层面写情态各异的游人之乐,第三层面写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悠然自得。

21.白云堆 深林 

22.示例一:

樵夫无意挑蝶蝶自随,“竟”字表现出惊喜之情,隐现诗人的雅趣。

示例二:

明明是挑柴,却说是挑蝶,显得挑柴的艰辛全无,有的只是生活的悠闲,诗人借樵夫表达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23.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