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焦化工程设备安装监理质量控制要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2202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6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焦化工程设备安装监理质量控制要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1焦化工程设备安装监理质量控制要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1焦化工程设备安装监理质量控制要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1焦化工程设备安装监理质量控制要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1焦化工程设备安装监理质量控制要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焦化工程设备安装监理质量控制要点Word格式.docx

《1焦化工程设备安装监理质量控制要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焦化工程设备安装监理质量控制要点Word格式.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焦化工程设备安装监理质量控制要点Word格式.docx

1mm。

1.2.2在安装过程中,对轨道定期作沉降观测,如超过1.2.1质量控制要点,应及

时调整,轨道顶面允许加垫板调整。

1.2.3走行轮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2.3轮垂直度公差为D/1000(D为轮直径),且只许下轮缘向内倾斜。

1.2.4每个轮的水平偏斜及同一侧全部车轮的同位差,应符合有关规定。

1.2.4走行平衡器的安装应符合有关规定。

1.2.5回转装置

1.2.5.1回转轨道的安装精度,在圆周上取8点以上进行检查,应符合以下规定:

a、回转轨道半径长度的极限偏差为±

b、回转轨道顶面各点高度的极限偏差为±

5mm。

c、定心支撑辊轨道半径长度的极限偏差为±

d、回转销齿轮半径长度的极限偏差为±

3mm。

e、回转轨道焊接,应采用与钢轨材质相匹配的焊条进行,焊接完成的焊缝须

打磨平整,并应着色探伤检查合格。

1.2.5.2定心辊的辊轮与轨道之间的间隙应为1~3mm。

1.2.5.3回转平衡器的安装精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a、回转平衡器上平面,在纵、横方向水平度公差为1/1000。

b、4个回转平衡器组成的正方形,边长的极限偏差为±

2mm。

c、4个回转平衡器组成的正方形,其对角线的差小于4mm。

1.2.6电缆卷筒及卷盘

1.2.6.1卷筒水平度的公差为1/1000。

1.2.6.2卷筒对轨道基准线的水平偏斜不大小1mm。

1.2.6.3安装在卷筒上的卷盘,对轨道基准线的垂直偏差值A1~A4及B1~B4均

不大于5mm。

1.2.7堆、取料机悬臂皮带机架

1.2.7.1堆、取料机悬臂皮带机架应采用地面组装检查,整体安装的方法。

1.2.7.2堆、取料机悬臂皮带机架地面组装,接点处不平面高差值为±

3mm,机

架中心线极限偏差为±

1.2.8取料机的悬臂皮带机架中心的极限偏差为±

10mm,标高的极限偏差为

±

10mm。

1.2.9堆料机的尾车皮带机架

1.2.9.1机架应采用地面组装、检查、整体安装的方法。

机架地平组装,接点处下平在高差值为±

3mm,中心线的极限偏差为

1.3机架安装中心线与地面皮带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在同一铅垂面内,水平

方向的极限偏差为±

1.4机架中部支架的垂直度公差为H/1000(H为支架高度)。

1.2.5平衡重锤的安装和平衡实验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1.2.6锚固锁紧器的安装应以轨道中心线为基准进行检查,平行度及垂直度公

差值为3mm。

1.2.7轨道和缓冲器的安装精度应符合《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TJ231(四)-78的规定。

1.2.8试运转

试运转的要求为:

各运转部位模拟生产操作运转3次,并完成按设计规定的

联动程序运转或模拟生产,联动操作运转5次,运转正常为合格。

皮带机的试运

转应符合《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TJ231(四)-78第四册第三篇第

一章第11条的规定。

2焦炉本体设备安装监理质量控制要点

焦炉本体设备根据安装程序的不同,可分为两类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A类,后立炉柱;

B类,先立炉柱;

以下条文简称A类、B为。

凡未注明类别者,为两类均应执行的质量控制要点。

1.2.5.4基准线的基准点

1.2.6.4设备安装前,应对焦炉轴线及每座焦炉的纵、横中心线进行测量检查,并

应对前一工序竣工测量成果进行复测检查,其精度不得低于有关规定。

1.2.6.5以复测合格的焦炉纵、横中心线为准,测定以下安装基准线。

a、炉体长度控制线及边炭化室中心线。

b、机、焦两侧正面线。

c、推焦机轨道中心线。

d、拦焦机轨道中心线。

e、熄焦车或焦罐车轨道中心线。

f、废气交换开闭器中心线。

g、平台支柱中心线。

2.1.3根据焦炉施工基准点,测设以下项目标高及基准点:

a、炭化室底。

b、炉柱底板面。

c、各移动机械轨道面。

d、平台支柱。

2.1.4A类设备安装前,筑炉单位应交付给设备安装有关部位砌体的砌筑误差资

料,安装单位应复检确认。

复检质量控制要点按《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

验收规范》GBJ211-80第118条的规定执行。

1.2.9基础预埋螺栓及套管

1.2.5.5焦炉的基础验收,应按《冶金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通用规

定》(YBJ201-83)进行。

1.2.5.6埋入焦炉基础的下部拉条螺栓,应符合以下规定:

a、螺栓标高极限偏差为±

b、螺栓与炉柱中心距离的极限偏差为±

c、螺栓伸出长度的极限偏差为±

1.2.5.7以焦炉纵、横中心线为基准,检查下喷管套管埋设位置,其纵、横方向的

极限偏差均为±

3mm,埋管的倾斜值在2mm以内,埋管管顶标高的极限偏差

为+5、-3mm。

1.2.10护炉铁件安装

1.2.6.6炉柱、拉条、弹簧

1.2.7.3安装前检查炉柱的柱身挠曲矢高,不应超过5mm;

炉柱底板垫铁标高的

极限偏差:

B类为±

1mm;

A类为±

1.2.7.4A类炉柱中心线与保护板中心线应对正,极限偏差为±

安装后地脚

螺母不宜拧紧,炉柱底板面可以涂干油,至烘炉完成后再紧固。

1.2.7.5B类炉柱的间距,以焦炉横向中心线为基准线,向两端边柱中心线测量,

基准线距各个炉柱中心线距离极限偏差为±

1.2.7.6检查B类炉柱的倾斜,在炉顶部、炭化室底部和炉体底部三处进行,质量

控制要点如下:

A、在炉组方向的极限偏差分别为:

a、炉顶部为±

7mm。

b、炭化室底部为±

c、炉体底部为±

B、在炉长方向的极限偏差(砌砖开始到保护板安装,以焦炉外侧基准线进行检

查)分别为:

a、炉顶部+16、-12mm

b、炭化室底部+7、0mm

c、炉体底部+5、0mm。

1.5B类炉柱,在保护板安装前,应重新对其安装精度进行检查并调正。

1.6弹簧应由制造厂交付压缩记录,安装前按负荷编组。

1.7上部横位条在安装后,应防止下挠,保持平直,其高度及位移不超过±

1.2.11A类焦炉保护板。

1.2.5.8保护板与焦炉炉肩部砌体严禁接触,中间必须填以石棉绳,保护板下面边

缘与底砖面间垫以石棉带。

1.2.5.9保护板安装不准借助炉柱或拉条等正式工程设备加压。

1.2.5.10保护板应与砌体压紧,其压紧程度可从保护板与炉肩砌体之间判断,以

3~12mm为宜。

用1mm厚塞尺检查砌体与石棉绳间隙,连续插入部分长

度不宜超过50mm,否则可用木制工具打紧。

1.2.5.11两相邻保护板间隙应大于5mm,两相邻保护板磨板面高差不大于2mm。

1.2.5.12保护板中心应与燃烧室中心线重合,极限偏差±

3mm,保护板侧边不准突

出炭化室墙。

1.2.5.13石棉绳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技术条件,其接头应斜接,接头位置不准在两相

邻保护板的对接处。

1.2.12B类焦炉保护板

1.2.6.7从炭化室底基准线检查,保护板高度的极限偏差为±

1.2.6.8在保护板上部和下部,炉组方向倾斜的极限偏差为±

1.2.6.9在保护板上、中、下部内侧,炉长方向倾斜的极限偏差为+2、0mm。

1.2.6.10安装保护板检查偏差值外,应参照下列问题作检查,并作好施工记录;

a、根据制造厂给出的炭化室底线,现场根据图纸要求进行检查,尺寸不符处应

予纠正。

b、在炉柱横断面内侧划出炉底水平线,作出保护板安装高度基准线。

c、筑炉砌到炭化室顶面后,将临时拉条。

A类炉门框

2.3.4.1炉门框应于炉柱加压后安装。

2.3.4.2炉门框中心线与炭化室中心线应重合,不准炉门框内缘突出于保护板外

缘。

2.3.4.3安装炉门框在压紧与保护板间的石棉绳时,不准以拧紧T型螺栓方法加

压,加压后的间隙不得大于3mm,进行加压与紧固过程中应防止门框变

形(对炉门框设临时支撑)。

2.3.4.4炉门框与保护板间的石棉绳全部周长应压紧塞实。

2.3.4.5磨板面应保持水平,水平度公差值为2mm,且磨板面应低于炭化室底

7~10mm。

2.3.4.6炉门辊托架安装标高极限偏差为±

0.5mm。

1.2.13B类炉门框

1.2.5.14炉门框中心线与炭化室中心线应重合,极限偏差为±

2mm,垂直度公差为

4mm;

辊托架安装标高极限偏差±

1.2.5.15炉门框与保护板间的各层石棉绳应将接头错开,采用斜接,全部周长要拧

紧塞实。

1.2.5.16磨板安装同2.3.4.5的规定。

1.2.14炉门

1.2.6.11炉门应符合以下规定:

a、刀边应平直,刀边压紧螺栓紧固。

b、小炉门应严密,间隙小于0.05mm。

c、炉门横铁与小炉门开关扳手均应转动灵活。

d、油眼畅通。

e、炉门上、下部门闩调整螺母,高度极限偏差按设计规定。

1.2.6.12炉门安装后,刀边与炉门框接触应严密,间隙小于0.1mm。

1.2.7.7炉下加热装置

1.2.9.2管道安装

a、分配主管标高、中心线的极限偏差均为±

5mm,支管中心线及中心距的极限

偏差均为±

b、支管应自主管的质量控制要点管件三通接出。

若在主管上割洞,洞直径大于

支管外径不超过5mm,支管插入主管深度不大于3mm。

c、主、支管法兰的水平度及垂直公差为1/500,各支管法兰应在同一平面,高

度不大于5mm。

1.8旋塞安装

a、煤气旋塞在安装前应作外形检查,在全开状态时,孔的侧边错台应不超过

1mm,底部错台应不超过3mm;

检查合格后清洗干净,允许薄涂一层50号

机械油进行密封试验。

b、煤气旋塞在安装前应进行单体严密试验,试验两种位置:

一为全开状态,一

为全关闭状态;

转动阀芯,有两次全关闭,均须作试验。

c、煤气旋塞安装前应打好全开全关才的刻印,注意方向,分清左、右旋。

1.9未安装旋塞的煤气管道,旋塞、闸阀、水封试验质量控制要点按冶金工业

部制订的《煤气安全试行规程》的规定执行。

1.10煤气管道安装调节旋塞及交换旋塞后进行总体试压。

试压时对调节旋塞与

交换旋塞进行交替开闭和阀芯的转动的三种状态检查,试验压力同2.4.3条

的旋塞质量控制要点。

漏泄率:

焦炉煤气为4%;

高炉煤气为2%。

1.11烘炉煤气管道进行总体试压,通过20kpa压力的压缩空气,30min压降不超

过同一温度条件下初压的10%为合格。

1.12烟道翻板安装时保持垂直,转动灵活,其两侧及下部间隙不小于50mm,顶

部横梁水平度公差为1/1000,密封盖板应严密,刻度盘上标出开关位置。

1.2.15交换装置

1.2.5.17油缸与前后链轮的链条位置中心线极限偏差为±

3mm,行程余量宜两端对

称。

1.2.5.18废气交换开闭器安装前,在现场应作煤气铊及废气铊严密性试验,质量控

制要点是:

a、煤气铊以4.5kpa的空气压力进行试验,5min压力降不大于1.5kpa。

b、废气铊以1.75kpa的空气压力进行试验,5min压力降不大于0.75kpa。

c、空气盖在全关闭状态下,接触面周围以0.05mm塞尺检查,塞不进为合格。

d、严密性试验结束后,在加工表面涂防锈油。

1.2.5.19废气交换开闭器纵向中心线(平行于焦炉正面线)极限偏差为±

3mm,其

两部突缘端面与小烟道半砖距离不小于设计要求。

1.2.5.20废气交换开闭器,横向中心线与小烟道中心线对正,其两突缘与烟道两侧

应有大于5mm的间隙。

废气交换开闭器顶部标高极限偏差为±

2.5.6废气交换开闭器安装的水平度公差为1/1000,下部垫板不应突入烟道弯管

内。

阀内调节翻板,全炉开关方向必须一致,并在刻度盘上标出开关位置。

废气铊与密封卡兰应无过紧现象。

在交换过程中,煤气铊及废气铊杆起落

应垂直。

2.5.7各废气拉条的支承滑轮应位于一条中心线上,极限偏差为±

3mm;

滑轮标

高一致,极限偏差为±

1.2.16交换旋塞板把与旋塞方头间上下处,允许有0.2~0.3mm间隙,左右两侧不

应有间隙。

1.2.17拉条上滑块应在扳把的长口中滑动灵活,不应有卡住和磨损现象。

拉条运

行时,应逐个检查旋塞两个通路是否正确,检查旋塞刻印,全开位置与全

闭位置之极限偏差均为2mm。

1.2.18交换传动拉条的行程极限偏差为±

废、煤气铊杆行程,应达到设计

要求。

2.5.8交换传动应在正常加热前调好,改为正常加热后,在生产配合下,再重新

调整。

2.5.9交换机应空转4h,合格后整个交换传动装置进行试运转。

2.5.10液压装置安装见《冶金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液压、风动和

润滑系统》YBJ202-85。

1.2.5.21机焦侧操作台

1.2.6.13操作台支柱安装的垂直度公差为1/1000,标高极限偏差为0、-5mm。

1.2.6.14操作台标高(钢梁表面)焦侧的极限偏差为±

3mm,机侧为±

牛腿标

高极限偏差为0、-5mm。

1.2.6.15操作台的滑动面,应保持清洁并涂油,平台横梁与炉柱牛腿的滑动处,应

接触良好。

1.2.6.16机、焦两侧操作台与炉端台及煤塔炉间台应断开,拦焦机轨道安装应考虑

炉体膨胀尺寸(80~100mm),待炉温至650℃以后接轨。

1.2.6.17拦焦机轨道须安装平直,轨道标高极限偏差:

外侧轨道为+3、0mm;

内侧

轨道为±

2mm;

外侧轨道应高于内侧;

轨道中心距极限偏差为±

1.2.5.22炉顶设备

1.2.7.8集气系统设备

集气管中心线应与焦炉纵向中心线平行,平行度公差值为±

并应

按设计规定方向倾斜,标高极限偏差为±

1.13集所管与全部桥管连接的法兰应在同一平面内,偏离及标高的极限偏差

均为±

各个法兰中心线均与相应焦炉上升管设计中心对正,极限

偏差为±

法兰盘螺栓孔位置应保证在水封阀安装后,阀全呈水平。

1.14集气管现场焊缝须进行渗透探伤检验,有缺陷处应将该处焊缝铲掉重焊

后再检验。

1.15焦油盒及放散管水封阀,应在单体外观检查与浸透试验合格后再安装。

ㄇ形管与吸气管及焦油盒需在650℃以后连接。

1.16上升管安装前应进行隔热夹层试漏试验,灌满水30min不参水为合格,

或按设计要求试漏。

上升管安装前在铸铁座套口上盖以5mm厚石棉板,

其垂直度公差为1/500,平面位置的极限偏差±

炉温至650℃后,

用石棉绳四周塞紧并抹好灰浆。

1.17桥管与水封阀承接口处的四面间隙应均匀,无卡斜现象,在炉温650℃

之后,按照设计要求密封。

1.18双集气管焦炉之横贯管,在安装时暂不连接,待炉温达750℃以后连接。

1.19焦油盒在安装前应进行试水,灌满水30min不漏水为合格。

1.2.19炉体附属设备

1.2.5.23炉门修理站

1.2.6.18炉门固定框架垂直度公差为1/1000,标高极限偏差为±

1.2.6.19炉门框起落架导轨标高极限偏差为±

2mm,轨距极限偏差为±

1.2.5.24氨水管道

1.2.7.9高、低压氨水管道及管件均要作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

倍,30min无渗漏为合格。

炉顶氨水管安装,应将桥管上部的连接口留

出,待炉温达650℃时焊接。

1.2.5.25轨道

1.2.9.3各车轨道设计中心线的测量,应与焦炉的炉组纵向中心线平行,两中心

线距离的极限偏差为±

1.2.9.4各车轨道实际中心线与安装之基准线的极限偏差为±

1.2.9.5轨道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的极限偏差:

推焦机为±

5mm;

装煤车为±

熄焦车为±

焦罐车与电车为±

各车轨道于每5个炭化室测一

点轨面标高。

2.8.3.4装煤车轨道于炉温达650℃时调整,固定轨道标高。

装煤车、拦焦机轨

道接头,膨胀缝隙应符合设计要求,与煤塔中间台、炉端台接轨需在炉

温650℃以后进行。

2.8.3.5同一端的两车挡应与各车的缓冲器同时接触,如有偏差应进行调整。

2.8.3.6轨道与轨枕垫层应贴紧,如有间隙,加垫铁垫实,垫铁长度应大于钢轨

底面10~20mm。

轨道在预埋钢梁上铺设时,应与钢梁贴紧,如有空隙其

长度超过200mm时,亦应以垫铁垫实。

2.8.3.7安装各车轨道尚须按《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TJ-231(四)

-78第四册-(起重设备,电梯连续运输设备)安装规定执行。

1.2.20焦炉的试运转

1.2.5.26焦炉冷态安装工程完成并进行下列设备的正常试运转后,可作为无负荷试

运转完成:

a、交换传动装置经48h试运转。

b、炉门起落架往返5次。

c、空压机经4h试运转。

d、货物升降机经1h试运转。

e、氨水泵、泥浆泵经2h试运转。

1.2.5.27焦炉热态安装工程以生产为主进行,施工单位除必须将遗留于热态期中工

程完成外,尚须完成以下工作:

a、临时设施拆除。

b、完成管道的临时盲板拆除及接点,做到通水、通气、通风、通汽。

c、对装煤车轨道进行调整。

d、煤塔放煤装置能正常自动操作3次,并配合称量机进行调整。

e、集气管、放散管的安装及引火装置试验。

f、炉门框石棉绳再压紧一遍。

3焦炉移动机械

1.2.6.20一般规定

1.2.7.10安装前应复查主要零部件的外形尺寸有无变化及其他缺陷。

1.2.7.11安装移动机械应在轨道上放线。

安装过程中,在每次测定项目后,对轨道

作沉降观测;

各车轮轮底的高差大于2mm时,应及时调整,轨道顶面允

许加垫板调整。

1.20走行梁安装,应符合有关规定。

1.21车体构架平台,应符合以下规定:

a、构架立柱的垂直度公差为1/1000。

b、平台梁组在的矩形框架,对应边长之差不大于3mm,对角线之差不大于

4mm。

c、平台梁标高的极限偏差为±

15mm,平台梁顶面的相对高差不大于10mm。

d、平台板应平整,平面翘曲每m不大于5mm。

e、车体构架安装过程中,遇到螺孔错位,必须机械加工,构架无论采用任何

连接方式,都必须以普通螺栓预连接校正后,再进行固定连接。

1.2.21推焦机

1.2.5.28推焦机轨道中心线和推焦杆中心线是推焦机安装的基准线,二者相互垂

直,垂直度公差为0.1/1000;

推焦机各装置安装中心线的极限偏差为±

1.2.5.29推焦杆支座应符合以下规定:

a、支承辊组中心线应与推杆安装中心线重合,其极限偏差为±

b、支承辊标高的的极限偏差为±

c、支承辊面的相对高差不大于1mm,同一支承辊左右辊面的相对高差不大于

1.2.6.21mm。

1.2.5.30推焦杆应符合以下规定:

a、旁弯值不大于8mm。

b、下挠值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其测定宜在推焦杆处于全伸出位置时

进行。

c、两节组对接头处的齿条错位的极限偏差为1mm,接头间隙不大于0.2mm。

d、推焦头沿炭化室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垂直度公差值,均不大于8mm。

e、推焦头底部及滑座部与热胀后的炭化室底面的高差应符合设计要求,极限

1.2.5.31摘门装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a、移门架轨道标高的极限偏差为±

在全行程上,任意两点之差不大于

2mm;

左右两轨道在同一横截面上的相对高差不大于2mm。

b、移门架左右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