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170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I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I)

说明:

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运用(共24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

(2分)

到西湖时,微雨。

拣定一间房间,凭窗远tiào,内湖、孤山、长堤、宝塔、游艇、行人,都一一如画。

近窗的树木,雨后特别苍翠,细草茸绿的可爱。

雨细蒙蒙的几乎看不见,只听见草叶上及田mò上浑成一片点滴声。

村屋五六座,排列山下,屋虽矮陋,而前后簇拥的却是疏朗可爱的高树与错综天然的丛芜、蹊径、草坪。

路过苏堤,两面湖光潋滟,绿洲葱翠,宛如由水中浮出,倒影明如照镜。

其时远处尽为烟霞所掩,绿洲之后,一片茫

茫,不复知是山是湖,是人间,是仙界。

——林语堂《春日游杭记》

2.默写。

(8分)

(1)▲,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日出而林霏开,▲。

(欧阳修《醉翁亭记》)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

(5)▲,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往者不可谏,▲。

(《论语》)

(7)“伤春悲秋”是文学家共有的诗意情怀,这也许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的忧伤,也许是晏殊“▲,▲。

”的惆怅。

(晏殊《浣溪沙》)

3.名著阅读。

(5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保尔创作的中篇小说手稿在寄回的途中被邮局丢失了,但是他并没有沮丧,而是在秘书加莉亚的帮助之下开始重新创作,甚至写得不成功的段落就亲自动手重写。

B.在渣滓洞监狱里,一阵婴儿的啼哭从女牢传出来,划破夜的寂静。

牢房的人满怀喜悦、激动不已。

许云峰给这个孩子取名为“监狱之花”。

C.晁盖,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富户,人称托塔天王。

七星入伙智取生辰纲后投梁山入伙,林冲火并白衣秀士王伦后为梁山寨主,后打曾头市坠马身亡。

D.悟空看见观音菩萨手中有一顶嵌金花帽,连忙抢过戴在头上,从此头戴金箍;取经成功后,在悟空要求下,唐僧除去了悟空头上的金箍。

(2)根据《格列佛游记》的内容,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1分)

巫人岛物产非常丰富,岛上的居民全是巫人,由部落首领管辖,同辈中年龄最长的继任岛主或长官。

长官精通魔法,有▲的本领,并指使他们二十四个小时。

(3)阅读《格列佛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2分)

在飞岛国,如果哪座城市发生叛乱,卷入激烈的内斗,或者拒绝像平常一样忠心或缴纳贡奉,国王就有两种可以使他们归顺的手段,一种是温和的手段,一种是严厉的手段。

你能具体说一说这两种手段吗?

4.下列语段有四处语病,请用写出修改建议。

(4分)

①汉字书体纷繁,姿态万千。

它不为形体所拘,即使狂草,我们也可以从其奔放的笔画中欣赏到它的动感之美,观察到深藏于形体背后的中国书法神韵。

②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

正楷,如正襟危坐的君子;行书,如步履匆匆的商贾;草书,如健步行走的军人;狂草,如跃马酣战的斗士。

③写得好的汉字,便成了书法,成了艺术精品,这就是因为汉字神奇之处。

④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

(1)第①句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换

(3)第③句成分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____

(4)第④句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_____词语后增补_____▲________

5.阅读下列“经典阅读”的相关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5分)

【材料一】日前,在商务印书馆举行的“经典名著·大家名作”丛书出版座谈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过常宝公布了一个让人颇感惊讶的数字:

“根据这两三年我在文学院做的调查,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每年都不超过20%。

【材料二】如果问人为什么不读书,回答常常是没时间、没精力。

但另一方面,日常生活类图书之外,成人读盗墓、穿越;孩子读图文、漫画却越来越多。

去年图书零售市场的报告,虚构类书籍销售的前五名全为郭敬明与韩寒包揽,许多大学图书馆的名著出借率被排在百位之外。

【材料三】12月6日,在镇江丹徒新区江苏省大港中学举行的“书香宜人”读书节系列活动之“名家带我读经典”现场,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与广大师生共同分享阅读经典名著的体会和感悟,感受名著力量。

面对来势凶猛的手机“碎片化”阅读,她主张孩子们更要阅读经典,汲取人生“最根本的营养”。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当下学生阅读经典存在哪些问题?

(2分)

(2)阅读材料三并结合自己阅读经典的感受,说说经典对学生而言有哪些好处?

(2分)

(3)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某校也将在这一天定为“经典阅读”文化节。

现向

全校征集活动广告语,呼吁大家积极参与,请你也献上一份自己的创意吧。

(1分)

二、阅读理解(共46分)

(一)阅读刘方平的《月夜》,完成6-8题。

(共6分)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6.“北斗阑干”中“阑干”一词的意思是▲,与诗中哪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相照应▲(2分)

7.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更深月色半人家”所展示的画面。

(2分)

8.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最后两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

(共15分)

【甲】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①、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②也。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

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

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舁夫③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

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

过此则武侯祠。

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④,乃睹“浣花溪”题榜。

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

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

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

像⑤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⑥时所为也。

碑皆不堪读。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

出城欲雨,顷之霁。

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⑦喧溢。

迫暮趣⑧归。

是日清晨,偶然独往。

楚人钟惺记。

——钟惺《浣花溪记》

注:

①琅玕,美石。

②委;水流聚的地方。

③舁(yú)夫:

抬轿子的人。

④水槛:

临水的栏杆。

⑤像:

杜甫的像。

⑥别驾:

即通判,古代官名。

署华阳:

代理华阳县令。

⑦磬折:

弯腰作揖的样子。

⑧趣:

“趣”同“促”,急速。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4分)

(1)鸢飞戾天者(▲)

(2)窈然深碧(▲)

(3)溪周之,非桥不通。

(▲)(4)是日清晨,偶然独往。

(▲)

10.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11.根据乙文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4分)

(1)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描写了浣花溪、青羊宫、▲、▲等主要名胜古迹,所描绘的景色呈现出清雅、灵动之美。

(2分)

(2)下列各项全都属于钟惺赏景之趣的一项是( ▲ )(2分)

①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  ②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

③尽溪,平望如荠      ④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⑤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   ⑥迫暮趣归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⑤

12.文人“寄情山水”已是中国古代文化常见的表现形式,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感受到两位作者在山光水色中还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共11分)

网络时代需要经典阅读(钱理群)

①经典阅读最大的特点除了通过文本细读达到深度阅读之外,还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

  ②我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强调经典的阅读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对现在的读书状态有两个忧虑:

一个忧虑是大家不读书,另一个忧虑是大家即使读书也只是网络读书。

  ③网络阅读有它的优越性,我称之为“短平快”。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时代,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亲近的方式取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当然有很大的意义。

但网络阅读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缺乏深度,会导致人的精神的平庸化;另一个是网络阅读是群体性的,缺乏个体性、个人性的阅读,容易趋向潮流,容易倾向于时髦,被时髦所裹挟,这就需要经典阅读。

经典阅读的最大特点是深度阅读,而且是个性化、个人化的阅读。

  ④比如我曾经说过,鲁迅作品不能只是默看,非得朗读不可。

他作品里有那种有韵味、那种浓烈的而又千回万转的情感,那里面不可意会但能言传的东西,都需要朗读来触动你的心灵,通过朗读来进入情境,来捕捉感觉,产生感悟。

这样的阅读是接近鲁迅内心世界的一个最好的通道。

而我所强调的是情境、感觉、感悟,就是中国文化的特征。

如果说西方经典主要是通过分析来接近的话,那么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不仅是古代的文化,也包括鲁迅的文化,不能完全靠分析,而要靠感悟、情境、感觉,甚至直觉,这是进入中国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

一般人可能比较习惯用分析的方式进入经典,现在可以换一个方式——不是拒绝分析,必然会分析,但更多的,至少在开始时必须强调感觉、感悟、情境、直觉。

  ⑤中国传统教育是这样的,启蒙的时候读《论语》,不是讲《论语》,而是读、背。

通过读,获得感觉,通过背,体验那些东西。

读了、背了,进入到你的生命里,然后分析,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也提示我们这是进入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经典作品得一点一点地看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世界,这告诉我们经典的阅读需要深度阅读,而深度阅读就是文本细读,通过文本细读达到对经典作品的一个深度了解。

这涉及到经典阅读的特点,我认为经典阅读最大的特点除了通过文本细读达到深度阅读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特点:

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

也就是说不同读者对经典有不同的进入方式,因此也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发挥。

⑦我强调“发挥”,也就是说阅读经典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要有我们的理解及发挥。

最好的经典的意义都是原创者和阅读者、研究者共同创造的,任何经典都是这样。

所以有一个过程。

从经典变成学说,如儒家从《论语》《孟子》变成儒家学说,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解经者,解释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有新的创造的,所以出现了像朱熹、王阳明这样的大家,他们是接着孔子往下讲,对孔子思想包括孔子文本通过主动的、细腻的阅读有新的解释、新的发挥、新的创造,最后成为儒学。

儒学就是孔子他们所开创的,被后来的阅读者、研究者不断研究、不断发展的一个学说。

13.文章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分)

14.结合文章第③段,给网络阅读下一个定义。

(2分)

15.第④段加点词“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3分)

16.第⑤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

17.作者教给我们阅读经典的方法,让我们受益匪浅。

请结合你自己阅经典的经历,向大家再介绍一种你读经典的方法。

(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共14分)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林清玄)

①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②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