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知识宣传材料及发放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1696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保健知识宣传材料及发放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儿童保健知识宣传材料及发放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儿童保健知识宣传材料及发放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儿童保健知识宣传材料及发放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儿童保健知识宣传材料及发放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保健知识宣传材料及发放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x

《儿童保健知识宣传材料及发放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保健知识宣传材料及发放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保健知识宣传材料及发放记录Word文件下载.docx

健康小儿出生时体重约为3公斤,以后体重增加的速度随年龄有一定的规律,年龄越小生长越快。

常用的体重计算公式:

1—6个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公斤)+月龄×

0.6 

7—12个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公斤)+月龄×

0.5 

1岁以后体重(公斤)=年龄×

2+8 

2、身长的增长

出生时小儿约为50厘米,第一年增加25厘米,第二年增加10厘米,2岁以后每年平均增长约5厘米。

3、头部的发育 

新生儿头围平均为34厘米,在头半年增加约9厘米,后半年增加约为3厘米,第二年增加约为2厘米,第三年增加1—2厘米。

3岁时头围约48厘米,6岁时约49—50厘米。

头顶前方柔软的部位叫脑门,正常婴儿在1—1岁半时闭合。

4、牙齿的发育 

乳齿萌动迟早不同,开始萌动4—10个月都属正常,一般1岁时应出6—8枚乳牙,2岁时有18—20枚,6岁以后长出恒牙代替乳牙。

5、动作发育 

动作发育各个婴儿可能略有先后,要给予适当锻炼和培养。

四、给宝宝添加营养辅助食品 

随着婴儿月龄的不断增长,其对营养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一般来说,从第4个月开始,单纯用母乳喂养其营养已不能完全满足宝宝生长发育所需,要开始合理添加营养辅助食品来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如铁、钙等)和热量,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并使孩子的各种生长发育潜力逐渐体现出来,从小就具有强壮的体质,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根据婴儿不同月龄阶段消化吸收能力的变化,可按以下3个阶段给宝宝添加营养辅助食品。

第一阶段:

5个月及以后婴儿的喂养 

5个月大的宝宝已能翻身,逐渐能独坐,并具有吞咽固体食物的能力。

由于此时婴儿的胃肠适应能力仍然比较差,刚开始时应添加单一谷类食品,以免引起婴儿胃肠不适。

此外,还可添加蛋黄、菜汤、果汁、菜泥、肝泥等辅食。

由此可见,只用传统的粥来喂养婴儿,其营养是远远不够的。

应该注意的是,给宝宝添加辅助食品,母乳仍是此期婴儿的主要食品。

添加营养食物的一般原则 

1、选择在孩子喂奶后表现出有点饥饿时开始添加辅助食物。

2、先添加单一谷类食品。

3、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逐渐增加辅食用量。

4、开始时只添加一种,至少要隔4—5天,才让尝试另一种。

5、用具和食具要严格消毒。

给宝宝添加营养辅助食品的注意事项 

1、不要强迫孩子进食。

2、不宜在婴儿食品里加糖和盐。

3、不要让宝宝单独进食,不要喂婴儿太热的食品。

4、不要用奶瓶喂婴儿营养米粉类食品。

5、不要用下列食品喂婴儿:

油炸食品、加香料的饮料、有籽水果如葡萄、樱桃等、花生米及小糖块等。

第二阶段:

6个月及以后婴儿的喂养 

此时,你的宝宝会翻身,会爬动了,他的活动越来越多,你会觉的宝宝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说明孩子长大了一些。

在消化方面,宝宝已具有咀嚼运动,并开始长牙,胃肠适应能力已逐渐增强,加之已适应了第一阶段的食物,此时可以喂宝宝混合谷类的食物,为宝宝提供较多的蛋白质、脂肪和铁等营养素,并让宝宝尝试不同质地、不同口味的新食物。

另外,在这一阶段还需添加肉泥、肝泥、鸡蛋、蔬菜泥、水果泥等,以保证宝宝摄入平衡的膳食。

从6个月开始,婴儿的吸吮及吞咽功能已发育较好,可以开始用杯子喂孩子乳类或果汁,让孩子从杯子里摄取食物,以锻炼宝宝自己进食的能力。

第三阶段:

8个月及以后婴幼儿的喂养 

8、9个月的婴儿,一般都长出了牙齿,此时应该给宝宝一些可咀嚼的食物,如碎菜、碎肉、烂面、饼干、面包等以锻炼宝宝的咀嚼功能。

如果太迟才喂宝宝可供咀嚼的食物,可导致后天咀嚼困难。

为满足此时婴儿快速生长发育对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的需要,除每天喂3--4次奶之外,还应加2--3次高蛋白营养米粉、以及烂面条、粥等,内加肉末、蛋羹、鱼肉、碎菜和豆腐等。

宝宝满一周岁以后,可以基本和大人吃相同种类的食物了,但单独为宝宝做食物,并注意合理搭配是非常必要的,一岁以后,宝宝仍然容易出现贫血等营养缺乏性疾病,要注意摄入含铁较多的食物,如肝、瘦肉等。

五、孩子什么时候断奶好?

孩子长到一岁时就可以断奶了,一般最迟不要超过一岁半。

断奶过迟,母亲的奶量越来越少,奶的营养成分也越来越差,满足不了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

而孩子见了母亲就想吃奶而不愿意吃其他食物,日子长了,就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营养不良。

婴幼儿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一)儿童定期健康检查

一、目的:

1、宣传普及科学育儿知识,了解家长在护理喂养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对婴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及时发现疾病和异常情况并进行预防和治疗,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二、管理对象:

本地段内1个月至6岁以下小儿(包括在本地段长期居住的临时户口的小儿)。

三、管理方法和要求:

1、开设儿童保健门诊,为了方便家长,力争与预防接种同时进行。

2、3岁以内婴幼儿,按照0岁4次、1岁2次、2岁2次的体检原则,可安排在3、6、9(2、5、8)、12、18、24、3036个月时进行。

3~6岁儿童每年体检一次,为了方便家长,可于每年5~8月儿童大体检时一次完成。

3、体检中发现的体弱儿(佝偻病、缺铁性贫血、体重增长不良和肥胖儿)进行管理。

四、检查内容及要求:

1、询问小儿一般情况、喂养情况及患病情况。

2、测量身高、体重,并进行评价。

3、全面进行体格检查。

(1)3岁以下婴幼儿必须进行佝偻病检查。

(2)6个月一6岁儿童应测查血红蛋白,采用光电比色仪,取血部位为左手无名指端。

进行贫血诊断及分度。

(3)4岁以上儿童进行视力检查(4岁以下儿童有条件也可以进行检查)。

(4)2个月至6岁儿童应进行听力筛查。

4、对小儿体格发育情况及家长在育儿中存在的问题,应给予指导及解决。

(二)小儿生长监测

一、目的:

1、小儿生长监测是对个体儿童的体重进行连续的测量与评价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动态观察婴幼儿生长发育趋势,利于儿保工作者和家长及时发现体重增长不良儿,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2、生长监测的关键在于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自我保健能力。

通过教会家长使用生长监测图,由家长亲自参与监测,及时发现异常,主动找儿保医生咨询,力求使家长早期获得科学育儿的知识,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3、通过实施生长监测可把工作重点放在筛出的体弱儿身上,对他们实行重点管理。

二、监测对象:

本地段内1个月至3岁以下小儿(包括在本地段长期居住的临时户口小儿)。

三、监测方法与要求:

1、测量次数(应与计划免疫结合):

6个月以内的小儿每月测量体重一次;

7~12个月,每2个测量体重一次;

13个月~3岁,每3个月测量体重一次。

2、测量日期:

根据各保健机构的具体情况及监测儿的多少进行安排,一般可按周或按月规定测量日,以便于评价和比较。

3、监测程序:

(1)称重:

(2)评价:

评价小儿生长曲线与参考曲线的关系。

(3)询问:

询问小儿近日来的喂养和疾病情况及神经精神发育状况,并记录在相应的栏目内。

(4)指导:

向家长宣传防病知识,交谈小儿的健康情况和今后注意事项,如发现体重曲线偏离(不增或下降)时,寻找原因并给予指导。

不同月龄组每月增长的最低值(克)

月龄正常增长值0月~≥600

6月~≥300

12~36月≥150

(三)五官保健

一、听力筛查及监测

1、目的和意义:

开展小儿听力筛查工作,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有言语障碍的儿童早期进行听觉言语训练,让听力障碍儿童经过治疗、听觉言语训练,能进入普通幼儿园、小学与听力正常的孩子一起生活学习,健康成长。

2、听力保健对象:

0~6岁儿童,重点为0~3岁儿童,尤其是具有听力高危因素的儿童。

听力高危因素

(1)耳聋家族史。

(2)近亲结婚史。

(3)母孕期感染史(如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体病等)。

(4)母孕前有梅毒病史。

(5)新生儿头颈部或其他身体部位的畸形。

(6)出生体重<

1500克。

(7)严重黄疸。

(8)宫内窘迫或生后窒息、产伤。

阿氏评分5分钟内0~3分。

(9)机械给氧时间9天以上。

(10)与感觉---神经性听损伤同时存在的综合征。

(11)睡眠过分安静,不怕吵闹。

(12)语言水平落后于同龄儿童。

(13)传染病史:

脑膜炎、麻疹、腮腺炎、猩红热等。

(14)反复发作的中耳炎。

(15)曾用过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霉素、小诺霉素、水杨酸制剂、速尿、奎宁、氯奎等)。

(16)有头部外伤史。

3、筛查工具与环境条件:

(1)、听力筛查仪:

选用频率为500~4000Hz

(2)、筛查环境需安静,噪声低于45dB(A声级),周围墙壁无镜子

4、筛查时间及筛查方法:

(1)新生儿

新生儿听力筛查在满月访视时进行。

对产科筛过的新生儿可免筛。

(2)婴幼儿

婴儿在8个月时筛查听力一次,1—2岁儿童在每年儿童大体检时筛查听力一次。

(3)3~6岁小儿:

3一6岁儿童每年儿童大体检时筛查听力一次。

二、口腔保健

1、目的:

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龋齿,降低龋齿发生率,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2、管理对象:

本地段0~6岁的儿童。

3、管理内容:

(1)开展口腔卫生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对儿童、家长的口腔卫生教育活动,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龋齿。

具体内容有:

①提倡幼儿饭后漱口;

茶水有防龋齿的作用,儿童可以适量饮茶或用茶水含漱。

②培养3岁以上儿童早晚刷牙的习惯。

指导家长教孩子有效的刷牙方法,并且使用保健牙刷及儿童含氟牙膏。

③限制儿童吃糖量和次数。

儿童用糖量每人每天不超过30克为宜,用糖次数每天不超过3次,提倡只在正餐时食用,食后立即漱口或刷牙。

④纠正儿童吮指、吐舌、咬唇或咬物、。

呼吸、偏侧拒绝等不良口腔习惯,防止各种牙颌面畸形。

(2)建立定期口腔检查制度:

①儿童定期健康体检时进行口腔检查,登记乳牙萌出情况和龋齿发生状况。

②发现龋齿,及时充填治疗。

三、眼保健常规

(一)目的:

1、宣传眼保健重要性,普及眼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对儿童视力异常的自我保健意识。

2、早期发现视力异常的儿童,尤其应对视力高危儿童重点检查,及时矫治,减少儿童弱视发生率。

3、早期发现弱视儿童,抓住时机及时治疗,提高弱视治愈率。

(二)管理对象:

本地段内0—6岁的儿童。

(三)管理内容:

1、开展视力保健健康教育

(1)宣传眼保健知识:

①室内光线充足,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下看书、画画。

一次连续看书或画画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②培养儿童良好的看书、画画姿势。

眼与书之间的距离保持30~35厘米,书与桌面应成30~40度角度。

③看电视时应相距屏幕大于其对角线5—7倍的距离,连续看电视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2)预防眼病及眼外伤:

指导家长对儿童的玩具和毛巾要经常清洗消毒,教育儿童不用脏手揉眼睛。

发现眼病及时治疗,预防传染性眼病在家庭中蔓延。

同时确保儿童安全的生活环境,防止眼外伤的发生。

2、建立定期视力检查制度

对4岁以上儿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视力检查。

早期发现异常,及时确诊治疗。

(四)视力检查要求:

1、视力表:

4岁以上儿童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或标准对数视力表)。

2、检查方法:

采用人工照明的灯箱式视力表,距眼5米,高度应为眼与视力表上1.0(对数视力表5.0)的视标行同一水平。

遮盖一眼,但勿压迫眼球,分别检查两眼。

(五)儿童视力异常筛查标准:

4岁儿童单眼裸眼视力≤0.6;

5~6岁儿童单眼裸眼视力≤0.8。

保健教育宣传资料发放情况记录

资料名称

对象

份数

编发单位

发放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