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个人学习计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124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个人学习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毛概个人学习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毛概个人学习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毛概个人学习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毛概个人学习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个人学习计划.docx

《毛概个人学习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个人学习计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个人学习计划.docx

毛概个人学习计划

毛概个人学习计划

篇一:

20XX年版毛概自主学习计划提纲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XX年版自主学习提纲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具体而言: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与历史地位

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5.建设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5.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1页共1页

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前途和步骤

1.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动力:

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4.前途: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5.步骤:

毛泽东根据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明确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是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和任务不同的两个阶段,只有完成前一阶段的革命任务,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又是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反对“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

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的建设

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答:

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第2页共2页

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总路线: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理论依据:

1.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想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

2.列宁根据俄国革命的实践,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

3.以毛泽东为主的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积极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理论的指导下,依据中国的具体问题,适时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⑴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改造经验: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对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在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

⑵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4.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3页共3页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2)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4)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它是非对抗性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2)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要求各级党委要抓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各党要学科学、学技术、学新本领。

(3)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因此解决方法也不同,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分别采用专政和民主这两种方法。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

(5)关于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和意义:

团结全国各地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2.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4页共4页

(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2)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为了实现目标,应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4)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思想。

(5)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

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

(6)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要进一步扩大民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必须加强对于国家工作的监督,特别是加强党对于国家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对中央一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地方各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加强各级政府机关的由上而下的监督和由下而上的监督,加强人民群众和机关中的下级工作人员对于国家机关的监督,提出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法制。

(7)关于科学和教育。

“向科学进军”,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要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科技发展战略,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8)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5页共5页

篇二:

20XX年版毛概自主学习计划提纲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XX年版自主学习提纲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4分)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分)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2分)第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分)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具体而言: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