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611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doc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doc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结构

1.通俗的解释:

信息是人们关心的事情的消息或知识

2.某则消息或知识只有对接收者的行为或思维活动产生影响时,才能称为信息。

3.我们把信息的发生者称为信源,信息的接收者称为信宿,传播信息的媒介称为载体。

4.信息循环是信息运动的基本形式。

5.信息与数据

6信息的主要特征

(1.)可传输性

(2)可存储性(3).可加工性(4.)共享性(5).时滞性

7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

概念:

(1.)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一类学科的总称。

(2.)信息技术是关于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变换、控制等应用技术的总,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处理功能的技术。

8.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即”3C“技术。

9.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决策。

决策过程包括发现机会或问题、明确目标、探索方案、预测与评价、抉择等阶段。

10.决策的基础是信息,决策形成过程也是信息的收集、加工、分析和利用以及新的信息的形成过程。

11.企业中的物流是单向的,而信息流是双向的。

12.信息的总项数用nc表示,在规定的期限内其中发生变更的项目数用nt表示,则定义此类信息的稳定系数为:

kt=1-nt/nc

管理信息计算稳定系数的规定期限一般为一年。

若kt>=0.85,则此类信息称为固定信息;

若0.6

若kt<=0.6,则此类信息称为流动信息。

13企业中各种规划、计划、合同、定额、标准、工艺文件、设备技术文件,以及某些统计报表、数据、属于固定信息或相对固定信息。

14.计算机辅助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1.)事务处理

(2)系统处理支(3)持决策(3)综合服务

15.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2.计算机软件系统3.数据及其存储介质4.通信系统5.非计算机系统的信息收集、处理设备、6.规章制度7.工作人员

16.信息存储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基础。

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存储子系统可以分成三大部分:

数据库系统、模型库系统和知识库系统。

17.企业管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

战略计划、管理控制计划、业务计划和控制。

18.集中式系统的主要优点是:

(1.)信息资源集中,管理方便,规范统一。

(2.)专业人员集中使用,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作用,便于组织人员培训和提高工作。

(3.)信息资源利用率高

(4.)系统安全措施实施方便

这类系统的不足之处:

(1.)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提高,集中式系统的复杂性迅速增长,给管理和维护带来困难。

(2.)对组织的变革和技术发展的适应性差,应变能力弱。

(3.)不利于发挥用户在系统开发、维护、管理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精神。

(4.)系统比较脆弱,主机出现故障可能使整个系统停止工作。

19根据客户机与服务器在系统中所承担的数据处理任务,C/S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型:

(1.)分布式显示型

(2)分布式逻辑型(3)分布式数据管理型(4)分布式数据文件型

20分布式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根据应用需要和存取方式来配置信息资源。

(2.)有利于发挥用户在系统开发、维护和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系统对用户需求变更的适应性和对环境的应变能力。

(3.)系统扩展方便,增加一个网络结点一般不会影响其它结点的工作。

(4.)系统的健壮性好,网络上的一个结点出现故障一般不会导致全系统瘫痪。

分布式系统的不足之处有:

(1.)由于信息资源的分散,系统开发,维护和管理的标准、规范不易统一。

(2.)配置在不同地点的信息资源一般分属管理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

(3.)各地的计算机系统工作条件与环境不一,不利于安全保密措施的统一实施。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导论

1.系统方法的主要原则是:

(1)整体性原则。

(2)分解--协调原则。

(3)目标优化原则。

2.目标优化对简单系统来说是求“最优解”,对复杂系统来说求的是“满意解”。

(判断题)

3.A.D霍尔所提出的系统工程三维模型描述了复杂系统建设方法的一个总体结构。

4.任何系统均有其产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换代的过程。

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

6.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以下阶段:

(1)系统分析,

(2)系统设计,(3)系统实施

7.系统运行时发现的错误约2/3产生于系统分析与设计,其余约1/3出自系统实施阶段.(判断)

8.结构化方法的主要原则:

(1)用户参与的原则,

(2)“先逻辑,后物理”的原则,(3)“自顶向下”的原则,(4)工作成果描述标准化原则

第三章,系统规划

1.规划,一般是指对较长时期的活动进行总体的、全面的计划

2.人、组织管理与技术是信息化生产力的三个重要因素

3.CSF方法的步骤:

(1)了解企业(或MIS)的战略目标,

(2)识别所有成功因素,(3)确定关键成功因素,(4)识别性能指标与标准

4.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法)是为了指导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而建立的一种规范方法

5.BSP法论的基本出发点是:

(1)一个信息系统必须要支持企业的目标,

(2)一个信息系统的战略应当表达出企业中各个管理层次的需求,(3)一个信息系统应该向整个组织提供一致性的信息,(4)一个信息系统应当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改变时保持工作能力,(5)一个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应由总体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开始实现

6.数据类,是指支持企业所必需的逻辑上相关的数据

7.识别数据类:

存档类数据,事务类数据,计划类数据,统计类数据

8.用字母C和U来表示哪个过程产生该数据和哪个过程使用该数据

9.落在系统方框外的那些U表示对数据流的应用,用箭头表示数据从一个系统流向另一个系统

10.为什么需要识别子系统?

(1)由于主要的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复杂,每个主要的系统需要由其他系统产生的信息分解后能使关系简单、明确。

(2)并不是在一个分系统中的所有过程数据类都需要马上给予高优级支持。

(3)任务给定的系统往往过大,不能一次实现,而是一步一步完成的,或者说是一个子系统一个子系统来实现的。

14.收费法是把信息系统资源的费用分摊给用户的一种会计手段。

第四章

1.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活动有:

系统初步调查、可行性研究、系统详细调查、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

1.(简答)系统分析工作的特点:

1.工作内容涉及面广、不确定性大2.系统分析工作主要面向组织管理问题,工作方式主要是和人打交道3.系统分析工作的主要成果是文件4.系统分析工作追求的是有限目标。

2.(问答题)为什么系统分析工作追求的是有限目标?

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由于用户单位各部门各类人员的信息需求和目标的多样性,有些目标和需求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而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长期任务,不是一次项目开发所能全部完成的。

因此在一次系统开发中,系统分析工作实现的目标是有限的。

3.数据流图的基本组成有:

外部项、加工、数据存储、数据流。

4.数据词典描述的主要内容有:

数据流、数据元素、数据存储、加工外部项。

其中数据元素是组成数据流的基本成分。

5.基本加工:

数据流图中所有不进一步分解的加工。

6.基本加工的工具有:

1.自然语言的文字叙述。

2.结构化语言。

3.决策树。

4.决策表。

5数学公式。

6上诉工具的联合使用。

7.系统分析工作需要收集的信息答题可分为:

关于组织的信息、关于人的信息、关于工作的信息和关于环境的信息。

8.收集信息一般的方法有:

面谈、调查表、查阅文献和实地观察、实践。

9.可行性研究的内容有:

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营运可行性

10.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热包括:

1.现行系统概况。

2.主要问题和主要信息需求。

3.拟建新系统的方案。

4.经济可行性分析。

5技术可行性分析。

6.营运可行性分析。

7.结论。

11.详细调查与初步调查的区别:

目的不同:

初步调查的目的是明确问题和系统开发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目标,论证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详细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楚现行系统的基本功能及信息流程,为新系统逻辑模型提供基础。

内容不同:

初步调查的重点是了解现行系统的概要情况及外部关系。

包括资源情况、能力情况、外部影响情况等。

详细调查的重点在于对系统的内部情况更详细和具体的了解,从而可以提供在新系统建设时改进或更换的内容。

12.新系统逻辑模型提出的这一阶段活动的主要工作成果是系统说明书。

13.数据流图绘制主要步骤:

1确定所开发的系统的外部项,既系统的数据来源和去处。

2.确定整个系统的输出数据流和输入数据流,把系统作为一个加工环节,画出关键图。

3.确定系统的主要信息处理功能,按此将整个系统分解差成几个加工环节。

4.根据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原则,对上层图中全部或部分加工环节进行分解。

5.重复步骤4.6对草图进行检查和合理布局。

7和用户进行交流。

8.用计算机或其他制图。

编辑工具画出正规的数据流图。

9将正规的数据流图提交系统分析负责人复审。

第五章

5.1.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将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反映了用户信息需求的系统逻辑方案转换成可以实施的基于计算机与通信系统的物理(技术)方案。

5.2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从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根据系统分析阶段对系统的逻辑功能的要求,并考虑到经济、技术和运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技术方案,合理选择计算机和通信的软、硬件设备,提出系统的实施计划,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

5.3系统设计的依据

(1)系统分析的成果;

(2)现行技术;(3)现行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的标准、规范和有关法律制度;(4)用户需求;(5)系统运行环境。

5.4书109页HIPO分层图(2层)。

5.5信息处理的方式来看主要有:

批处理方式(batchprocessing)联机处理方式(on-lineprocessing)。

分布式系统都是以网络方式进行相互通讯。

5.6软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原则

(1)分解-协调原则;

(2)信息隐蔽、抽象的原则;(3)自顶向下的原则;(4)一致性原则;(5)面向用户的原则。

5.7所谓模块化,简单地说就是把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模板,每个模板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然后将这些模块汇集起来组成一个整体(即系统),用以完成指定功能的一种方法。

5.8快内组合和块间耦合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原则。

P117图5-11.模块之间的耦合形式。

5.9P118表5-1.模块之间四种耦合方式的比较图5-12.模块内部的组合程度比较

5.10P120表5-2.模块内部的七种组合形式的比较

5.11系统的深度表示系统结构中的控制层数,宽度则表示控制的总分布,即同一层次的模块总数的最大值。

5.12一个模块控制的直属下级模块的个数称为改模块的扇出;反之,一个模块的直接上级模块的个数称模块的扇入。

5.13模块的作用范围是指受该模块内部的一个判定影响的所有模块的集合,只要某一模块中含有一些依赖于这个判定的操作,那么该模块就在这个判定的作用范围之中,如果整个模块的全部操作都受该操作的影响,则这个模块连同它的上级模块都在这个判定的作用范围内。

模块的控制范围包括该模块本身及所有的下属模块的集合。

控制范围完成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它与模块本身的功能并无多大关系。

5.14一个“好”的系统设计中,对于模块的控制范围和作用范围,存在着下面两条规则:

(1)所有受模块M的一个判定影响的模块应从属于模块M,即对任何一个内部存在判定调用逻辑的模块,起作用范围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