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参考模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61117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大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参考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武汉大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参考模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武汉大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参考模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武汉大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参考模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武汉大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参考模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大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参考模板Word格式.docx

《武汉大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参考模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大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参考模板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大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参考模板Word格式.docx

0.3专业之前参加认证情况

本专业首次参加专业认证(如果之前参加过工程专业认证和医学认证的,请说明)

1.培养目标

第一步部分达标情况

1.1培养目标定位符合学校办学宗旨,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具有国际视野,体现前瞻性和引领性。

1.1.1专业培养目标

与新修订专业培养方案表述的内容一致。

1.1.2培养目标适应度分析

学校、学院和专业的办学定位;

满足教育部专业标准或者国际标准;

专业人才培养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适应性,学生服务面向。

学生就业情况和发展情况,满意度情况。

1.1.3引领性、国际性和前瞻性分析

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学校、学院发展战略的对接【创新型国家、双一流战略】。

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标准与国际对接情况【要求涵盖国际标准】。

专业培养要求的引领性(拔尖、创新人才):

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索【如泰山学堂、国家基地、创新试验区等培养领军人才】

学生国际竞争力的培养情况:

国际交流、国际化教育、出国深造比例【图表】;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学生参与科研情况、发表论文情况、竞赛获奖情况

科研带动教学的情况

1.2培养目标表述明确具体、可衡量、可达成,反映毕业生发展预期,体现专业特色和优势。

1.2.1培养目标分析

培养目标反映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和人文修养等内容;

反映专业基础和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内容;

反映可持续发展、发展方向和发展层次的内容。

1.2.2培养目标对专业特色和优势的体现

培养目标对学科特殊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响应。

如何体现学生的特色和竞争力(创新能力)。

1.2.3培养目标与学生发展预期的对应关系

学生5年后发展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分析。

说明学生就业面向、发展水平和在校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关系。

面向研究的专业,说明深造学生的比例【过去3年】,与在校期间科学研究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对应;

就业的学生如何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成就为技术骨干等。

调研结果对目标与预期适应度的支撑。

1.3有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机制,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修订。

1.3.1定期评价的体制机制

学校、学院/专业的调研机制和安排。

毕业生调查问卷及分析、校友调查问卷及分析,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及分析。

人才培养目标修订的周期和修订的机制;

是否有企业、毕业生参与的机制;

是否征求意见并通过党政联席会讨论通过。

1.3.2最后一次修订的情况评价

调研的具体情况(时间、地点、形式、人员;

网络调查),形成的报告;

召开修订研讨会的情况;

修订后的目标(具体表述)与之前目标的对照;

修订目标与报告的相应关系。

第二部分主要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说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适应度、达成度、满意度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修订体制及时方面存在的问题;

是否有第三方评价;

在毕业目标方面的引领性、国际化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部分改进措施

针对第二部分提出的问题,列出整改的思路、措施、时间表和整改后的可考评的结果。

2.毕业要求

第一部分达标情况

2.1专业的毕业要求

要求根据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部专业认证标准(9条),结合学校(培养一流本科生,造就民族精英和社会中坚,体现引领性、国际性、人文性、时代性的特征)、学院和专业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增加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撰写。

可以少于或者多于9条,但必须涵盖专业认证的全部要求,并且容易落实。

要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表述相同。

注:

教育部的毕业要求

2.1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必备的研究方法,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2.3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能够发现、辨析、质疑、评价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现象和问题,表达个人见解;

2.4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能够对本专业领域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

2.5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能够恰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2.6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

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方式与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2.7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并作为成员或领导者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2.8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

了解国际动态,关注全球重大问题,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2.9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

2.2毕业要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分析

采用矩阵方式说明支撑关系。

用H,M,L表面支撑的强度。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针对上述对应关系,进行必要的说明。

2.3专业毕业要求覆盖专业认证标准的情况

给出专业认证标准与上述专业标准的对应关系,并进行必要说明。

表专业毕业要求与认证标准(9条)的对应关系

专业毕业要求

教育部认证标准的毕业要求

1

2

3

4

3,4

2.4专业毕业要求的分解情况

按照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参照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毕业要求中对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要求进行对应情况分析,说明那些毕业要求的条目对应了知识、素质或者能力培养的要求。

2.5专业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

叙述对达成度进行评价的方法。

直接评价。

说明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对毕业要求的落实情况,表明培养过程能够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

课程考试大纲和考试方法,考察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设计。

毕业审核、毕业论文答辩对学生达成度的考核。

列表说明2014、2015和2016年学生达到毕业要求,能够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情况(总人数、毕业人数和毕业率)、就业情况(就业率和与培养目标的一致率)。

间接评价。

开展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座谈、走访、调查等),通过调查表反映学生毕业要求达成度的情况。

给出学生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分析。

也可以采用第三方的数据进行说明。

针对以上问题,通过调研和分析,找出薄弱的方面。

例如,学生批判思维、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最好提供调研数据或者考核分析等证据,证明问题的确存在。

针对第二部分提出的问题,逐条提出解决的思路,拟采取的措施,预期达到的效果,以及效果考核办法。

3.课程体系

3.1合理设计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合理,能够支撑毕业要求达成。

专业核心课程由高级职称教师主讲,必修课设有助教制度。

3.1.1课程体系设置合理

说明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及特殊考虑。

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设置时如何考虑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保障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达成,如增加通识教育、创新教育、国际化教育等。

通过分析培养方案,说明各部分课程的学分及其占总学分的比例,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说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相互支撑(先修和后修关系)的关系。

说明实验课从基础—综合—创新的一体化设计和落实。

说明教学内容符合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

3.1.2课程对培养要求的支撑情况

列出说明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用H、M、L表示支撑程度)。

3.1.3课程对培养要求的支撑情况

列出核心课授课教师情况,说明高级教师任课的比例。

列表说明必修课配备助教的情况和比例,助教工作的内容和效果,特别强调青年教师担任助教的情况。

3.2开展高效教学

有制度和措施强化课堂教学对学生培养的关键作用。

教学大纲能够有效落实毕业要求。

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形成对话、质疑、研讨的课堂氛围。

教学质量评价能够有效落实教师主体责任,引导教师持续改进课堂教学质量。

3.2.1强化课堂教学的制度和措施

学校、学院有关课堂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情况(教师工作规范、课堂质量评价标准、督导员信息员工作办法)。

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模式(学生评价、督导员听课、领导听课、公开课、示范课等);

青年教师上岗培训制度(助教、试讲、发展培训、讲课比赛);

教学效果奖励(课堂教学效果优秀教师、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评选)。

3.2.2教学大纲落实的有效度

教学大纲的主要条目,说明能够体现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大纲如何落实课程教学目标,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和考核方法,保障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达成度考核。

教学大纲的审核情况、教学大纲落实情况检查制度。

3.2.3课堂教学的效果

学校和学院推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改革的文件和举措。

教师参与教师发展培训、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情况。

课堂教学改革开展情况,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

小班授课、研讨课、PBL、CBL教学、学生报告等的开展情况;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情况,建设网站的情况、学生使用情况等;

学生课评的结果和综合评价。

3.2.4教学效果考核

教师评价学习:

课程考试改革和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教学工作规范、考试改革文件)。

考试大纲的制订和公布,考试大纲对教学目标考核的设计和目标达成度评价。

学生评价教学:

学校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的“以学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设计,对评教发现问题的处理;

3.3产学研协同育人

有完善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能够与实务部门、科研院所、相关行业部门广泛开展实践教学,全过程协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3.1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学校、学院开展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专业与企业和实务部门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情况;

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和使用情况;

专业聘任企业和实务部门人员担任课程和导师的情况;

3.3.2协同育人成效

学生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的情况和效果(分基地);

学生到国内科研院所参加暑期学校和科研的情况;

学生参与企业实用课题研究的情况(大学生创新、定岗实习、毕业论文等);

学生参与“三跨四经历”情况;

学生通过协同育人后的就业和深造的比例变化,发表研究论文、专利、奖励等的情况,毕业论文中实用性课题的情况。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特别突出体现爱国、社会责任感的活动,和应用知识服务社会的情况等。

3.3.3强化协同育人

学校成立山东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引入校外创新创业导师等情况;

学院、专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情况,得到企业、政府、社会支持的情况等。

3.4持续改进机制

定期评价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修订。

评价与修订过程能够吸纳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代表的意见。

3.4.1课程体系评价机制

学校组织的1-4周教学检查和学生信息员的反馈中对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的意见、建议。

学校课程评估系统中对课程设置的意见及处理情况;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调查中,对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的意见,以及落实的情况;

学院定期组织的课程体系调研和研讨活动的情况和修订效果;

3.4.2最近一次评价课程体系的情况

突出最近一期调研的安排,调研结果的分析,以及对上述调研结果的落实情况。

说明调整的理由。

3.4.3课程体系修订的参与情况

在修订培养方案中安排用人单位、实务部门和毕业生调研的情况,在召开修订研讨会时,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参加的情况和反馈意见的情况。

根据调研的情况和上述分析,说明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

如课程内容重复、实验学时少,比例偏低;

创新创业和思政教育不足等等。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针对第二部分反映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思路、整改的举措。

比如,如何进一步调整课程体系;

如何增加实验、实践学分比例;

如何增加创新创业要求;

如何提高思政教育效果等。

要求措施有效,结果可以考评。

4.师资队伍

4.1师资队伍的数量和水平

师资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学术水平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支持学生发展。

4.1.1教师队伍数量和结构合理

专业教师队伍的数量,年龄、支撑、学历、学缘结构。

国际化的专业说明教师国际化的情况。

【最好采用图表表示】

双师型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情况。

校外兼职教师情况,国际化专业说明境外教授参与教学的情况。

教授上课率,教授担任课程的比例,教授担任专业基础课的比例。

4.1.2专业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的举措和效果

专业的教师建设规划;

近5年教师引进的情况;

近5年教师队伍改善的情况分析。

近5年聘任兼职教师的情况。

4.1.3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教师的学术水平。

教师承担课题、获得经费、发表科研成果(论文、专利、成果等)的情况;

可以通过第三方数据说明研究能力和水平。

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承担总教学工作量,人均工作量。

教师承担教学研究课题、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在国内外做教学工作介绍、获得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的情况;

学生评教的优良率;

教师被评为课题教学效果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楷模等荣誉称号的情况。

可以采用本科专业的第三方排名。

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的情况。

包括吸引本科生进实验室开展科研培训和创新实验;

科研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实验室的情况。

教师指导本科生发表论文和专利的情况等。

4.2保障教授上课的体制机制

有激励教师投入本科教学的制度和措施,保障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课程教学和学生指导。

本专业高级职称教师都能够为本科生上课。

4.2.1学校层面的教师教学激励措施

人事部聘任中对教学工作量和质量的要求;

山东大学对基本教学工作量的要求;

学校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要求;

学校的教师教学荣誉体系情况;

学校教学型教授制度;

学校解决教师后顾之忧的情况。

学校的住房和工资待遇方面;

学校教学业绩奖励情况。

学校的教学业绩奖励中本科教学的比重。

其他方面奖励的情况,如获奖的奖励,课程建设的奖励等。

4.2.2学院和专业层面的教学激励措施

学院教师设岗和引进是考虑教学能力的情况;

学院和专业教师上课与晋升的关系;

学院设置教学型教授的情况;

学院奖励教师上课的相关政策。

学院教师上课业绩计算的倾斜政策。

4.2.3教师给本科生上课的情况

专业教师教学工作量,平均教学工作量【支撑材料:

教师承担教学课程、班级人数和教学学时】,说明教师投入本科教学的情况。

列表给出教授、的副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比例,承担专业基础课的比例,承担专业选修课的比例等。

4.3教师教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有负责教师教学发展的机构和校院两级教师培养培训制度,能够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国内外访学、行业锻炼、教学技能与方法培训,保证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4.3.1学校层面的教师教学发展情况

山东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2012年成为首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

中心具有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教学研究、技术服务、示范带动、教学咨询等6项职能,是国内规模最大、职能最全的中心。

自成立之日,中心积极开展教师教学发展服务,开展了青年教师培训、教师系列化培训、教学研讨会、教学交流会、教学沙龙、教学工作坊、微格教学,并举办教师教学发展论坛、骨干教师发展研修班等,选派优秀教师参加海内外培训,组织和培训教学咨询员开展期中教学反馈和教学咨询服务。

每年参与中心培训的教师达700以上人次。

学校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的情况;

教学督导听课指导情况。

说明人事部对教师培训的相关制度和政策;

学校的人才建设发展规划,引进和培养学术和教学带头人情况;

学校国内外进修情况、鼓励在职攻读学位的相关政策和实施情况;

组织入职前培训和教师资格证培训情况;

教师企业经历和双师型教师培训的情况;

4.3.2学院层面教师教学发展情况

学院和专业基层教学组织研讨教学的情况,教学团队建设情况;

青年教师担任助教的情况;

为青年安排教学导师的情况;

青年教师任课试讲制度;

选派青年教师出国出境进修的情况;

选派青年教师参加校级、国家级教师发展培训的情况;

举办示范课、公开课以及教师参与的情况;

组织院系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情况等。

4.3.3专业教师培训和发展情况

近年来专业教师参与国家、学校、学院相关培训的情况【支撑材料列表】;

专业教师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的情况【支撑材料列表】;

专业教师海内外进行的情况【列表姓名、时间段,进修地点、进修性质等】;

4.3.4专业教师发展成效

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改革情况,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情况;

学生评教的评价;

教师获批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的情况;

青年教师教学获奖情况;

教师活动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质量工程项目和各种教育教学荣誉称号的情况。

高水平学术和教学带头人成长情况。

4.4教师教学质量的督导和奖惩

有落实教师教学主体责任的奖惩机制,能够每年开展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多种评价活动,综合评价结果与校内绩效分配、职称晋升挂钩。

4.4.1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机制

学校出台了教师教学管理办法,明确了教师是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主体,对教师教学提出系统的要求,并建立了教学事故认定管理办法、教学效果优秀教师、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评选办法等系列文件,建立了教师的责任体系和奖惩制度。

人事部每年进行教师工作考评,推动教师开展自我评价。

学校广泛开展学生评教、同行评价、教学督导等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活动。

修订了课堂评价标准、以学为中心、以产出评价为导向开展教学评估;

每学期开展3次评价,分别为1-4周、期中和期末;

其中,1-4周和期中,主要汇总学生的主观意见,及时反馈学院和教师,用于指导教师改进教学。

期末评估作为教师评优和学院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

学校建立教学督导员和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信息员发放调查文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并作为期中教学检查报告,反馈给学院进行整改;

教学督导员每年听课6000余课时,撰写听课记录、督导总结,重点检查学生评教有问题的教师,确认问题并进行教学指导;

学校建立了日常教学管理检查督导机制,组织专家对培养方案、试卷、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当场解决,并提交检查记录。

学校开建立了领导听课制度,校级和职能部门、学院领导不定期听课和督导教学;

学校组织公开课、示范课,组织教师同行见听课和交流;

4.4.2学院综合评价机制

学院根据4.4.1中所列的内容,撰写本学院采取的相关措施。

包括学院相关政策文件;

学院督导和调查的安排;

学院组织同行交流的情况。

学院和专业如何解决学校反馈的意见和问题等。

4.4.3评价结果与绩效和晋升挂钩情况

学校建立了教学效果与教师绩效和职称晋升挂钩的有效机制。

学校建立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机制,青年教师非升即走政策;

学校对教学事故进行处理的情况;

学校修订聘任和考核办法,明确教学工作要求;

学校自2012年开始评价教学效果优秀教师,并发放每人3000元的绩效奖励;

学校在推动课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在课程平台上建设课程资源丰富,使用效果好的教师,一次性发放5000元和3000元奖励。

同时,对于学生评教后50%的教师并确认存在问题的教师,取消其参评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和各种教学项目、奖励奖励的资格。

在评选教学系教授的过程中,对于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教学建设和师德师风进行综合评价,实行一票否决制。

学院在教师设岗、考核和职称晋升是对教学工作量以及教学效果的相关规定。

学院内部支持教学型教师具体举措。

4.5教学基础组织建设与运行

有专业基层组织,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方法改进等相关教研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

4.5.1基础教学组织建设

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教研室和研究所建设的情况,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情况,课程组和教学团队建设的情况。

学院专业教学团队情况,包括国家级和省级团队。

相关基础组织开展教学研讨、集体备课、组织教师发展培训、组织听课和试讲等情况。

组织课程建设(课程网站、MOOC、SPOC建设、教材建设)的情况及其成果、使用效果。

教材选用制度、出题和审核制度、集体阅卷制度等。

4.5.2专业建设和教学研究成效

专业获得的相关荣誉称号(列表:

国家级、省级特色或品牌专业,创新试验区;

第三方专业排名情况);

课程建设(列表:

国家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视频开放课程、慕课课程的情况;

在山东大学课程平台上建设课程的情况,使用情况,课程网站覆盖课程的比例);

教材建设(列表:

编写和出版教材的总体情况,其中获批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奖教材的情况);

教学技能提高情况(以课程组为单位的学生评教情况,教师教学获奖情况等);

课程组或者教研室承担教学研究项目,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和获得教学奖励的情况。

根据上述分析,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

如专业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是否符合人才培养要求,教师发展规划及其执行;

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考核和培养;

激励教师积极承担本科教学的举措和效果;

院内和专业内的教师发展机制和效果;

教学奖惩机制及其作用;

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和开展教学研究、教学建设的情况。

根据第二部分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举措,明确整改时间表和整改效果的考核办法。

5.支持条件

5.1专业教学经费

有制度和措施保证专业教学经费足额投入并逐年增长。

学生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经费充足,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5.1.1经费投入和保障措施

学校财务部和学院有关教学经费管理的制度和文件,教学经费专款专用管理制度。

投入本科教学建设的经费情况。

包括财务部下拨的四项经费(教学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部下拨的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

学科建设经费投入本科教学的部分;

学校专业建设经费、教改立项投入;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投入等。

以及学院投入经费,社会捐助或者共建实验室经费等。

列出近3年(2014、2015、2016)经费投入的变化情况。

2014

2015

2016

合计

四项经费

实验室建设专项

学科建设

专业建设

学院创收投入

社会共建投入

经费使用情况。

分年度说明投入经费的用途和效益。

年度

经费总数

来源

数额

支出项目

经费额度

学校投入

仪器设备

地方投入

课程建设

学院投入

日常教学开支

社会投入

教学改革

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