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108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docx

认知疗法要点及案例

认知疗法(CognitiveTherapy)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训练和指导改变来访者适应不良的认知,从而达到改善和矫正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便促进个体对社会的适应。

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

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认知有关。

认知疗法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

例如:

两个儿童一起走在路上,迎面碰到一个认识他俩的人,但对方没与他们打招呼,径自走过去了。

对此,其中一名儿童是这样想的:

“他可能正在想事情,没注意到我们;就算是看到了我们而没理我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名儿童可能想:

“他可能是故意这样做的,就是不想理我。

他怎么可以这样对我?

”这样他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就会不同,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而继续干自己的事;而后者则可能觉得不安,而无法平静下来做自己的事。

一、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Therapy)

RET是艾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认为情绪障碍是由于非理性信念、绝对性思考和错误评价所形成的。

认知疗法即是使来访者改变非理性信念,代之以理性的生活哲学,则可以促使来访者的情绪好转。

核心:

改变认知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

该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体系,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

常见的非理性思维

对自己、对他人和对周围环境事物的绝对性要求和信念。

①人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喜爱和赞许;②一个人就应该在各方面都能力十足;③犯了错误,就一切都完了,应该受到惩罚;④任何事情都要按自己意愿发展,否则就太糟了;

⑤情绪是由于外部事件决定的,自己无法控制;⑥总是担心灾祸降临;⑦逃避困难和责任比正视它们要容易得多;⑧人要依靠他人,尤其要依靠强者;⑨过去事件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⑩任何问题都应有一个圆满的正确答案;⑾一个人应对别人的问题关注和负责。

非理性思维(信念)的特征

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

个体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常与必须、应该、绝对、肯定等联系在一起,如“我必须成功”“他应该对我好”。

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

以偏概全,以一当十,对自己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要么一无是处,一无所值是废物、无能者,要么是完美的、没有缺陷的。

糟糕至极(awflizing):

将挫折与困难扩大化,一件不幸的事发生就是一场灾难,认为世界到了末日。

ABC理论(理论核心)

A:

刺激性事件(Activatingevents);B:

个体的信念系统(Beliefsystem);C:

情绪反应和行为后果(EmotionalandBehavioralConsequence)

ABCDE理论(治疗理论)

D:

与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Disputingirrationalbeliefs):

包括审视(Detecting)、界定(Defining)、分辨(Discriminating)、争辩(Debating);

E:

新的情绪和行为的治疗效果(newEmotiveandBehavioralEffect)。

二、合理情绪疗法

工作程序

1、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

①识别非理性信念,弄清非理性信念与情绪困扰的关系;

②确立对自己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负责的意识,促使其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③改变不合理思维,放弃非理性信念;

④学习合理信念,并内化为新的自我语言。

2.领悟阶段

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

(1)使他们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其行为结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2)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

(3)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产婆术式:

苏格拉底的辩论方法。

先给对方提出关于某一事物的定义,然后层层追问,使对方陷入矛盾,这样讨论下去,可能得到关于这个事物的明确定义。

这个定义能表现这个事物的普遍性和本质的东西,是人人会同意的。

苏格拉底自己称这个方法为“产婆术”,是将人内部已有的知识引出来。

亚里士多德称其为“归纳的论证”。

(产婆术式的辩论的基本思路、基本形式、基本辩论过程)

黄金规则:

要“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换句话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别人。

有一次,苏格拉底与一位青年学生讨论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问这位青年:

“人人都说要作有道德的人,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道德呢?

”那位青年回答说:

“做人要忠诚老实,不能欺骗人,这是大家都公认的道德行为。

”苏格拉底接着问道:

“你说道德就是不能欺骗人,那么在和敌人交战的时候,我方的将领为了战胜敌人,取得胜利,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欺骗和迷惑敌人,这种欺骗是不是道德的呢?

”那位青年回答道:

“对敌人进行欺骗当然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是不道德的了。

”苏格拉底接着问道:

“在我军和敌人作战时,我军被包围了,处境困难,士气低落。

我军将领为了鼓舞士气,组织突围,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马上就到,大家努力突围出去。

结果士气大振,突围成功。

你能说将军欺骗自己的士兵是不道德的吗?

那位青年回答说:

“那是在战争的情况下,战争情况是一种特殊的情况。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欺骗。

”苏格拉底接着问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儿子生病了,父亲拿来药儿子又不愿意吃。

于是,父亲就欺骗儿子说,这不是药,是一种好吃的东西,儿子吃了药病就好了。

你说这种欺骗是不道德的吗?

”那位青年只好说:

“这种欺骗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问道:

“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是道德的,那么什么才是道德呢?

”那位青年回答说:

“你把我弄糊涂了,以前我还知道什么是道德,我现在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了。

那么您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才是道德呢?

”苏格拉底笑着回答道:

“其实,道德就是道德本身。

”苏格拉底的意思是,道德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不存在任何一成不变的道德概念。

这就是苏格拉底的方法。

它通过双方的辩论,一问一答,不断揭露对方的矛盾,迫使对方不得不承认错误,从而否定自己原来已经肯定的东西,以求得一般的概念,这种方法当时叫做“辩证法”,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就是帮助求助者停止这种传播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首先,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让他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强烈情绪反应。

然后,帮助求助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使他能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

这常常是通过改变求助者对自己情绪体验的不正确认识来进行的。

最后,停止想象。

让求助者讲述他是怎样想的,自己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是如何变化的,改变了哪些观念,学到了哪些观念。

对求助者情绪和观念的积极转变,咨询师应及时给予强化,以巩固他获得的新的情绪反应(钱铭怡,l990)。

(3) 家庭作业

认知性的家庭作业(cognitivehomework)也是合理情绪疗法常用的方法。

它实际上是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辩论在一次治疗结束后的延伸,即让求助者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RET自助表(RETSelf-HelpForm)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ationalSelf—Analysis,简称RSA)。

RET自助表是先让求助者写出事件A和结果C;然后从表中列出的十几种常见不合理信念中找出符合自己情况的B,或写出表中未列出的其他不合理信念;要求求助者对B逐一进行分析,并找出可以代替那些B的合理信念,填在相应的栏目中;最后一项,求助者要填写出他所得到的新的情绪和行为。

完成RET自助表实际上就是一个求助者自己进行ABCDE工作的过程。

合理自我分析(RSA)和RET自助表基本上类似,也是要求求助者以报告的形式写出ABCDE各项,只不过它不象RET自助表那样有严格规范的步骤,但报告的重点要以D即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为主。

下面举一个RSA报告的例子:

事件A:

失恋,女友离开自己和别人好。

情结C:

抑郁和(对女友)怨恨。

信念B:

我那么爱她,可是她却不再爱我,做出这样的事,真是太不公平,太让我伤心了。

驳斥D:

①我有理由要求她必须爱我吗?

难道仅仅是因为我曾爱过她?

②我爱她那是我自愿的,她并没有强迫我这样做,那我有什么理由强迫她?

难道这对她公平吗?

③她做出这样的选择一定有她的原因,我有什么权力要求她必须按我的意愿做事?

 ④如果我爱过谁,就要她一定要一直爱我,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这种绝对化的要求真是太不合理了。

新观念E:

①每个人都有选择爱的权力,她可以去选择别人,我也可以有新的选择。

②要象希望别人如何对我那样去对待别人。

而不是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

③虽然互相爱慕、相守一生是件好事,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这就要看各人的缘份了。

④感情上始终如一是值得赞赏的,但人的感情也会变化,不能要求事情必须按自己希望的那样始终不变地发展下去。

(4)其他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虽然是一种高度的认知取向的治疗方法,但却也强调认知、情绪和行为三方面的整合。

因此在合理情绪疗法中也会经常见到一些情绪与行为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常用的方法有自我管理程序,这是根据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要求求助者运用自我奖励和自我惩罚的方法来改变其不适应的行为方式。

另一种方法被称为“停留于此”(stay-in-there),即鼓励求助者呆在某个不希望的情境中,以对抗逃避行为和糟糕至极的想法。

这些方法都可以以家庭作业的方式进行,目的是让求助者有机会冒险做新的尝试,并根据行为学习原理来改善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彻底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观念。

除上面的方法,合理情绪疗法中的行为技术还包括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

4.再教育阶段

咨询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前几个阶段的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之后仍能用学到的东西应付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这一阶段中,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重建,即帮助求助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应模式,减少他在以后生活中出现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倾向。

贝克认知治疗

与情绪疗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是主动的、指示性的、短期的、关注当前的、合作性的、结构性的疗法。

贝克认知疗法主要目标

协助当事人克服认知的盲点、模糊的知觉、自我欺骗、不正确的判断,及改变其认知中对现实的直接扭曲或不合逻辑的思考方式。

治疗者透过接纳、温暖、同理的态度,避免采用权威的治疗方式,引导当事人以尝试错误的态度,逐步进入问题解决的历程中。

基本原理

1、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

2、情绪障碍和负性认知相互影响,相互加强,这种恶性循环是情绪障碍得以延续的原因,打破恶性循环是治疗的关键;

3、认知曲解正是引起来访者情绪障碍和心理痛苦的核心所在,识别和改变这些认知曲解,就会使来访者情绪得以改善。

认知产生情感

认知

情感

也许要发生糟糕的事情

焦虑

他们做了坏事,别想逃跑

愤怒

我做了一件坏事,应该受到惩罚

自责

我的事情进行得相当顺利

满意

我失去了自己珍贵的某样东西

哀伤

世界不是个好地方,我毫无价值,未来没有希望

忧郁

认知影响行为

认知

行为

一定得每个人都要赞赏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