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中国能源问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090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中国能源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中国能源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中国能源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中国能源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中国能源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中国能源问题.docx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中国能源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中国能源问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中国能源问题.docx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中国能源问题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

中国能源问题

考向以我国“十三五”能源发展目标、我国的能源安全保障问题为背景,考查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能源问题及应对措施,国际能源合作的意义。

【例题1】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十三五”能源发展总的目标要求:

增强能源供给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幅度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逐步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进展;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取得新突破,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能源发展更加开放,国际合作更加广泛深入;用能条件大幅改善,普遍服务显著提高;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适应新常态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材料二:

我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图

(1)指出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

并分析我国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2)简述我国与国际发展能源合作的意义。

(3)简述我国经济发展中在能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解析:

(1)题,读图可知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有很大的比重,石油、天然气所占的比重很小;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占有较大的比重,核能占比重也较大,我国核能占比重相当小。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从煤炭燃烧方面考虑。

(2)题,我国与国际发展能源合作的意义可以从能源供求关系、能源结构、能源安全等方面考虑。

第(3)题,我国能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从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能源资源分布、能源资源开发利用、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应对策略主要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答案:

(1)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和核电的比重较低。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占有较大的比重。

煤炭燃烧产生的大量煤烟、粉尘造成大气污染;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形成酸雨;煤炭堆放、燃烧的废渣随意堆放,会造成环境污染。

(2)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减轻对大气的污染,能源进口多样化,保障能源供给安全。

(3)我国经济发展中在能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粗放式的能源利用给我国能源消费的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

应对策略:

节约与开发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发展节能型经济,通过立法鼓励和引导全民节能,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供给和消费的多元化。

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

【例题2】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经济展望》报告对新形势下的中国能源经济发展特征和趋势,提出了能源“新常态”的概念,在能源“新常态”的背景下,“十三五”期间中国煤炭消费量有可能达到峰值,石油需求占比下降,对外依存度基本稳定。

天然气需求高速增长,油气比得以优化,并且非常规天然气生产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可再生能源需求将持续显著增长,非化石能源需求占比将超越石油。

2030年中长期预测显示,在基准情景和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严于预期的低碳发展情景下,碳排放峰值都有望在2030年前出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的目标也能提前出现。

材料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环境的急剧变化,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影响能源安全的国内外因素越发复杂,要确保未来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能源安全保障措施。

下图是我国能源保障分布区示意图。

(1)分析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特征,并指出新疆能源保障水平高的主要原因。

(2)试分析说明如何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

(3)简要提出促进我国节能减排的措施。

解析:

(1)题,由图示可以看出,我国能源保障水平西部、北部高,东部、南部低,新疆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是新疆的能源资源丰富,且经济发展较落后,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小。

(2)题,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可以从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能源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利用,以及国际能源合作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我国节能减排的措施可能从能源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消费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

新疆能源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煤炭、光能、热能和风能等资源丰富。

(2)①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率,降低能源需求;②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③加强国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与调配工作,采取措施保护煤炭的安全生产;④开发清洁煤技术,支持煤化学工业发展,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⑤积极与其他国家合作,保证境外油气供应稳定可靠。

(3)①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发展资源消耗低、增加值较高的现代服务业。

③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主动控制碳排放,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

④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实现绿色健康出行。

⑤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

跟踪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呼伦贝尔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呼伦贝尔市煤炭能源基地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市场广阔 ④国家政策支持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呼伦贝尔煤炭产量下降的原因包括

①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②清洁能源的使用 ③改变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④环保要求不断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关于呼伦贝尔市煤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积极实施“洁净煤”战略,促进煤炭生产和消费的高效化、清洁化

B.加大煤炭开采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C.推进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建设

D.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答案】1.A  2.D 3.B

【解析】

1.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丰富,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需求量大,加之国家政策支持,因此建设了煤炭能源基地;呼伦贝尔位于内陆,距海较远,区域内的河流通航能力有限,因而水路运输不便利。

故答案选A。

2.煤炭燃烧效率低,污染严重,我国实行经济结构调整,关停高耗能企业,使煤炭的市场需求量下降;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使清洁能源得以使用,也使煤炭的需求量减小;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

故答案选D。

3.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加大开采会导致煤炭资源的枯竭,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故答案选B项。

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变害为宝,不仅降低了煤矿中瓦斯的含量,还将抽取出的瓦斯加以利用,使它成了清洁、方便的能源。

瓦斯实际上是甲烷,瓦斯作为威胁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曾人不寒而栗。

据此回答4~5题。

4.图示省区煤炭产量和使用量都很大,但酸雨危害轻于江苏,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  )

A.法制健全B.风力弱

C.降水少D.水土流失严重

5.我国政府明确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其原因是(  )

A.资源利用效率高,但浪费严重

B.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C.经济增长过快,资源全面枯竭

D.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均资源短缺

解析:

第4题,山西是我国产煤的大省,煤炭的使用量也很大,但酸雨危害轻于江苏的原因是江苏降水比山西丰富,更有利于酸雨的形成。

第5题,节能减排的原因是目前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答案:

4.C 5.B

下图阴影地区分布着我国和世界上罕见的特大煤田,被称为“黑三角”或“乌金三角”,包括内蒙古的准格尔、鄂尔多斯,陕西的神木、府谷,山西的朔州等地。

目前已成为我国优质动力煤生产和输出基地。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 下列属于“乌金三角”地区能源基地建设的优势条件是(  )

①煤炭储量丰富②煤炭质量高,开采条件好③水资源充足④广阔的能源消费市场⑤水陆交通便利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7. “乌金三角”地区大规模开发露天煤矿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土壤盐碱化②水土流失③土地荒漠化④地面下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8. 下列做法与“乌金三角”地区能源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是(  )

A. 积极进行生态环境整治,控制三废污染

B. 调整产业结构,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C. 发展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D. 努力扩大煤炭的开采量和外运量,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6.A   7.B8.D

【解析】

6.根据该地区位于晋陕蒙交界处,故该地区主要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资源不足;故③错误;⑤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界处,地势起伏较大,故陆上运输不便,且河流少,河流流量较小,故水运不便。

故⑤错误,据此选A。

7.“乌金三角”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大规模开发露天煤矿,不注意表土存放,地面缺乏植被保护,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采挖煤矿也可能会引发地面下陷,选B。

8.大量开采并出口原煤,经济效益低,且环境污染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回答下面小题。

9. 山西省“六五”期间围绕能源开采,构成的产业链是(   )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电─钢  ④煤─铁─钢 ⑤煤─气─液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⑤

10. 山西省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A. 煤炭的露天开采    B. 矿区道路的铺设排弃大量土石

C. 井矿巷道的建设    D. 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11.下列概念与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多年努力变害为宝做法不符合的是(  )

A.循环经济B.节约型社会

C.科学发展观D.开发新能源

【答案】9.C 10.D11.D

【解析】

9.根据图示山西省从“六五”期间围绕能源开采,构造的产业链是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

故C正确。

10.山西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近年来,山西省不断转变产业结构模式,由原来的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等重工业为主的结构, 因此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成为了山西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故D正确。

11.从材料中可知,晋煤集团对资源进行了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属于循环经济、节能型社会、科学发展观概念的范畴,但不是开发新能源。

二、综合题

12.晋、陕、内蒙古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由于蕴藏着大量的煤炭资源而被称为“乌金三角”,目前已成为我国重点建设的能源生产基地。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该地区成为我国重点建设的能源生产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2)分析“乌金三角”地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容易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下图为该能源基地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所表示的工业部门。

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吗?

请说明理由。

①E__________、F__________。

②是否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理由:

________。

【答案】

(1)①煤炭资源丰富;②临近黄河,水源较充足;③靠近东部地区,市场广阔;④政策的支持;⑤交通便利(任意答四点,即可得满分)

(2)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环境污染 水资源短缺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每点2分,任意答三点,即可得满分)

(3)E电力工业    F建材工业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