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的沉降观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072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docx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的沉降观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docx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

对本工程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进行沉降观测并记录,观测点布置在建筑物四角处。

通过对沉降进行一个时期的跟踪观测,获得建筑物准确可靠的沉降数据,了解建筑物的实际沉降情况,为建筑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保证。

沉降观测基准点的布设

1、布点原则:

沉降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依据,每个工程应有三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并每半年检测一次,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

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新建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15m。

2、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

在工程压力传播范围之外预先合理埋设半永久性高程基准点,本工程沉降观测基准点拟使用结构施工中布设的场区高程控制网基准点。

基准点使用前,用AT-G2水准仪从国家城市水准点与四个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四个基准点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

沉降观测基准点应布设附合或闭合路线,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

二等水准观测精度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

每站高差中误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

观测方法及要求

二等

±1.0

±0.30

0.6

0.8

往、返各两次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针对本工程建筑结构形式和实际情况,沉降观测点的埋设由观测点实际位置和数量应由设计单位设计确定。

沉降观测

1、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观测过程中应做到:

主要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及附属设备固定、安置的镜位固定、观测方法及程序固定。

2、数据记录及处理:

认真读取数据,及时记录数据,不得涂改,估测。

对有疑问的数据不得使用,加强复测报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观测周期

1、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往返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

2、荷载变化期间的观测周期要求:

主体周围大量积水及暴雨后应观测;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

3、结构施工期观测周期要求:

基础阶段沉降观察点设置,沿外围基础承台底板周边一圈布置,用红漆作标记,并测好初始值。

出±0.000线后即根据预先确定的沉降观测点位置设好测点,并校正沉降数测好上部结构的初始值。

结构每完成一层测一次沉降至结构封顶。

4、施工完毕后观测周期要求:

施工完毕后第一年内每隔3~6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6~12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各观测日期、数据详细记录,并绘成图表存档,如发现异常情况即时通知设计单位。

沉降资料的提交:

1、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并提供首次技术报告。

技术报告包括:

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

2、正常观测过程中,每观测一次,提供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3、沉降观测工作完成(作业终止)后,提供汇总分析报告。

技术报告包括:

作业说明、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沉降数据技术分析、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5.1.5结构施工垂直度控制:

结构施工中的垂直度控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控制因素,此处着重阐述测量控制措施。

实际操作中还必须从模板脚手设计、施工操作方面予以控制。

垂直控制网的布设

1、为保证建筑施工的垂直度,通常采用外控与内控两种形式。

外控是在建筑物外建立控制网,用经纬仪引投或交会,控制点位置距离建筑物(0.8~1.5)H处;内控则是在建筑物内建立控制网,在控制点上直接用仪器通过各层楼板在投测位置所预留孔洞向上或向下作垂直方向的投测和传递。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内控方式。

2、在地下室选择控制点,分别位于基坑四周,组成矩形控制网。

3、地下工程结束,转入地上工程时,用精密光学垂准仪,分别将四个控制点投测到首层楼面,经测角、量边核准后,得I、Ⅱ、Ⅲ、Ⅳ四个控制点(标定的方法同前),此时,所建立的矩形控制网作为施工全过程竖直控制和施工放样的依据,故此,以上各层楼面浇灌砼时,在对应于这四个控制点位置处,均预留250mm×250mm垂线传递孔,并在留孔处四周砌设20mm高阻水圈。

垂直传递投点的仪器、工具:

1、垂直传递投点主要用精密光学垂准仪进行。

2、特制投点板配合投测,此板为有机玻璃板,长宽各300mm,厚5mm,过板中心互相垂直的两刻线使测板分为四个象限。

在两对角象限上涂上红漆并注上象限数字。

3、使用锤球投点对垂准仪投点进行检查比较。

该锤球(钢)重15kg,用粗1mm钢丝悬吊。

锤球为圆柱、圆锥旋套组成。

锤球顶有一小活动螺杆上接钢丝,下连圆柱,投点时,圆锥部分可随意调节拧上旋下,使锥尖抵靠投点中心。

锤球的圆柱与圆锥严格同轴,该轴线与悬吊钢丝重合并通过锥尖。

控制点的分段确定与各段的投测

1、为提高工效和防止误差积累,顾及仪器性能条件和削弱施工环境(如风力、温度等)的影响,缩短投影测程,采取分段控制、分段投点的方式。

将提升塔(塔架)分为二段,第一段首层~4层;第二段4~7层。

当一段施工完毕,将首层四个控制点的点位精确投至上一段的起始楼层,并进行矩形控制网的检测及校正,确认控制点位准确无误后,重新埋点。

这相当于将下段首层的矩形控制网垂直升至此段首层并锁定,作为上段各层的施工依据。

2、在底层垂线传递控制点上,用精密光学垂准仪两测回0°~180°、90°~270°,对径位置往上投点,每次,施工楼面上按对讲机指示方向移动投点觇板,使觇板十字刻线中心对准投点,然后将觇板互相垂直的两刻线分别延长到传递孔砌圈上标出,最后将四次投得的点位(一般受施工环境及仪器的影响,点位会有0~6mm的偏差),取矢量平均后确定最后点位。

3、用15kg锤球人工投点进行对比检查。

在施工楼层按觇板用垂准仪最终定下的点位悬吊钢丝,在首层挂上锤球。

当锤球稳定后,将锥尖位置标出,此点与用垂准仪投得的点位之差少于3mm时,认为原投点无误。

4、每段四个控制点标定后,即检测所组成的矩形网,各角用J2光学经纬仪测两测回得角值βi′(i=1、2、3、4);用固定使用的钢尺量边,将钢尺放在经仔细对中的拉力架轴头杆上(图4、拉力架为一般的三脚架装上有圆水准器装置的轴头,轴杆顶刻有十字),悬空丈量两次,丈量时用弹簧秤施10kg拉力,尺端两点拉力架轴头杆高度相同,免去倾斜改正,当丈量温度大于28℃或小于12℃时加温度改正,最后取两次丈量的平均值作为边长Si′(i=1、2、3、4),以βi和Si′与首层相应的βi、Si比较,当△β≤±20″,边长相对误差≤1/10000时,说明控制点引投满足要求,否则应检查、校正。

另外,还用短程红外测距仪测出控制网的边长,并与人工拉钢尺的数据进行比较。

5、段中为配合施工进程,各层均用锤球逐层往上投点放样,并采取加密投测频率、多作校核的措施,10层以下每5层一次、10层以上每3层一次用垂准仪投测,并与锤球投得的点位比较,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

竖向变形与标高补偿:

从问题的本质来讲,控制徐变与收缩可从混凝土材料本身着手,调整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配合比,材料合理的养护方法,尽量减少混凝土的徐变和收缩。

严格安排竖向结构构件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时间差,对控制结构的竖向变形差异是非常有效的。

5.1.6测量精度的控制及误差范围:

测角:

采用三测回,测角过程中误差控制在2"以内,总误差在5mm以内;

测弧:

采用偏角法,测弧度误差控制在2"以内;

测距:

采用往返测法,取平均值;

量距:

用鉴定过的钢尺进行量侧并进行温度修正。

轴线之间偏差控制在2mm以内。

5.1.7施工测量管理:

测量管理组织机构:

由有经验的测量专业人员负责本工程施工测量工作。

本项目设专职测量工程师1名,总包测量队设助理工程师1名,专职测量技术员1名。

人员技能要求和岗位职责见下表。

测量人员配备、技能要求和岗位职责

职务

技能要求

职责

测量

工程师

具有高层、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实践经验,熟知土建及安装施工工艺及竣工验收规范的要求

1)在项目总工指导下开展工作,对整个工程测量质量负责

2)负责编制满足要求且切实可行的测量施工方案,并对总包测量队下达技术交底

3)负责测量控制网的测设及内业平差数据处理

4)负责建立测量数据库,负责测量定位点坐标的计算,对测量队下达测量任务。

5)负责核心筒变形及主体沉降观测

6)解决测量组提出的测量难题,对测量成果进行把关验收。

7)负责指导测量队的工作。

总包

测量队员

熟练使用全站仪、GPS等先进测量仪器,熟知控制测量操作流程及规范要求,能进行测量数据内业计算

1)配合测量工程师完成场区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2)配合测量工程师完成平面和标高定位,楼层传递,区域交接测量等重要部位的测量定位工作。

3)负责对其他施工测量组长进行技术交底

4)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配合驻地监理工程师、设计人员、技术质量部门进行检查验收,进行各种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妥善解决。

5)建立测量仪器台帐,负责仪器的管理及维护

6)对测量资料按工程项目资料归档要求进行整理。

施工

测量组长

具有多年测量施工经验,能看懂图纸,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基本测量原理和相关的测量规范要求,能解决测量技术上的常规问题

1)根据总包测量队提供的轴线控制桩放出构件位置线。

对不能闭合或有矛盾的点位应及时上报,申请复测。

2)根据总包测量队提供的高程控制点负责细部高程的引测

3)配合总包测量队完成轴线及高程的竖向传递。

4)负责现场测量控制点及测量成果的保护

5)向测量员进行线位的交接,施工过程中监督模板安装、墙体撂底、内檐装饰、水电安装等工序的线位的执行情况。

测量员

能熟练使用经纬仪水准仪等

配合测量组长完成本组的所有测量工作

施工测量控制思路

1、总体控制

施工测量采用“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高级控制低级”的基本原则,平面控制网分二级布设。

即场区控制网和轴线控制网。

2、提前控制:

施测前细心准备,认真进行图纸会审,提前计算出放样轴线的控制点坐标,认真复核并上报监理方核对,无误后方可作为定位依据,对于图纸有变更处应及时修改计算坐标。

3、过程中控制:

施工过程中采用经年检合格的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放样,采用一人放样,另一人复核的方法,经过放样—自检—监理验收三道程序方可作为最终点位交予施工对使用。

4、技术复核:

对于关键点位因在下道工序开始前进行及时的复核,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以免影响后期建筑定位精度。

5、测量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报:

测量资料派专人整理,做到内容真实准确,上报及时。

测量资料分类归档保存,最为后期工程验收依据。

施工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1、做好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施工

施工测量时,应根据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直至具体施工工序,对测量工作做好周密计划、分清主次、精心安排,认真组织好每一个施工测量中心环节,使施工测量各环节与施工各工序密切衔接。

2、把握测量原则,注重工作程序

测量负责人要按照施工进度和测量方案的要求,安排现场测量放线工作,作好施工测量日志。

现场使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应根据《测量仪器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检校维护、保养并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后立即将仪器设备送检。

本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必须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精度要求。

3、测量放线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检制”

自检:

作业人员在每次测量放线完成后立即进行自检,自检中发现不合格项立即进行改正,直到全部合格,并填好自检记录。

复检:

施工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组织进行质量检查,发现不合格项立即改正至合格。

交接检:

由施工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组织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