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995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心理科学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问卷法个案研究法。

新课改下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一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4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二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三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四具有复合的教育教学能力五具备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表现出来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等的总和,这些能力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教学风格的阶段:

一模仿阶段二探索阶段三创造性阶段四独特风格阶段认知是个体认识世界的复杂心理活动,认知能力则是个体最重要的心理能力之一。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力是观察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观察事物并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能力。

观察具有品质:

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的精确性3观察的敏锐性4观察的系统性。

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一观察的目的性增强二观察更具有持久性三观察的精确性提高四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的内容分为:

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记忆时间长短: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高中阶段记忆趋于成熟二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三理解记忆明显占优势四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五中学时期是记忆训练的最佳时期。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思维的特点:

概括性间接性。

四思维的种类:

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5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

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2思维的批判性3思维的灵活性4思维的敏捷性5思维的独创性。

中学生思维力发展的特点:

一抽象思维占优势,并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度二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思维发展三对问题情景的思维有质的飞跃四思维品质的矛盾性。

表象是想象的前提和基础,它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即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的种类:

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的目的,在某种刺激物的作用下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努力地进行的想象,又叫随意想象。

中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

一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二相象趋于抽象化,现实化三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增加。

情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适合或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行为反应与认识活动的自我体验。

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一情感丰富多彩,富有朝气二情感两极性明显三情感不断深刻四情感逐渐稳定五情绪的外露和表达已趋于理性化。

中学生的早恋原因:

一性生理发育的提前二性信息的广泛传播性教育的忽视四学生的个人原因。

中学生的早恋特点:

1普遍,低龄化的特点2大胆的特点4舆论宽容的特点5行为隐蔽,内心矛盾6发展迅速,变化快7相互感染8自我显示。

对中学生早恋的教育:

一早恋弊多于利二引导男女生间正常交往三加强性教育意志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一意志行动的性不断提高二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断增强三喜欢模仿,善于模仿四意志行动的动机水平不断提高五意志品质进一步发展。

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

首先,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的理想教育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主导的学习动机。

其次,引导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以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再次,要利用正确舆论的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以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最后,应因势利导,逐步提出更高要求,帮助学生克服利己主义动机形成正确的动机,以便把学习动机引向立志为祖国建设多作贡献的高度。

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一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二以英雄为榜样,从文艺作品中吸收营养三改造学生不良的气质特征四严格管理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五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个性是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的特点:

1个性的倾向性2个性的复杂性3个性的独特性和共性4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5个性的完整性6个性的积极性。

个性的结构:

1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

初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1自我意识高涨2反抗心理3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4人际交往上的新特点5初中生的消极心境。

高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1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2高中生的自我概念相对稳定3高中生自我评价的深化4成功和失败的积累。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的结构:

形式上看,包括知,情,意三方面,即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又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自我意识的特点:

1自我意识的意识性2自我意识的社会性3自我意识的能动性4自我意识的同一性5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成人感2自我评价能力3重视对自制力等意志品质的培养。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不平衡性2动荡性3自主性4前瞻性5闭锁性6社会性。

价值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容尺度。

价值观包括价值目标,价值手段和价值评价。

价值目标是个体思考,确定并追求的对其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目标。

价值手段是个体为了达到目标所使用的方法,途径。

价值评价是个体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做出的判断。

价值观的特点:

1稳定性和发展性2独特性和社会历史性3主观性和选择性4系统性5导向性。

我国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

1金钱虽重要,但在中学生心中并没有占据最重要的位置,最重要的是健康和友谊2中学生同意收入高低取决于个人工作能力和效率,同时对收入差距拉大有忧虑3在观念上普遍认为需要爱国精神,但实际行为与观念有些差距4民主,平等,自由的观念和意识在中学生身上有明显的表现5中学生很看重生命权,隐私权,自由权,但对选举权表现一般6中学生喜欢外国电影的比例远高于国产电影,原因主要是拍摄技术好和故事情节吸引人7半数中学生表示不愿从政,对社会上编织关系网表现很无奈8当代中学生更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兼顾,但实际行为与观念略有差距9中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都比较强,而在相应的能力方面不够理想10在顺从与独立,统一与个性上,中学生独立自主的愿望非常强烈11现在的中学生非常人为认同开放和创新,对自己的创新和实现能力有一定的自信心。

当代中学生价值观基本特点:

一价值主体的转变——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兼顾二价值选择的矛盾——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三价值取向的转型——由人伦关系走向功利,效率关系四人格价值的冲突——观念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

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一增强爱国意识,提高振兴民族的责任感二正确认识“金钱,地位和价值”“学历,知识和价值”的关系三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潜在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了、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创造力的构成:

1作为基础因素的知识,包括吸收知识的能力,记忆知识的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2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

3创造个性品质,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内容。

创造力的特征:

1变通性2流畅性3独特性。

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中表现为:

一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培养目标二古板,单一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三“知识化”“笔试化”倾向的考核内容与方式四“高分即优”的评价激励标准。

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

一教育思想现代化,转变观念,打破常规,培养创造力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三创设合适的环境四让学生在学习中插上想象的翅膀五创设有助于提高创造性的问题情境六设计发散思维教学类型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八开展“第二渠道”教学九教会学生创造性的思考方法和学习方法十考试模式综合化十一评价激励标准科学化。

智能即智力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及有目的地行和有效地处理周围环境事宜的综合能力。

中学生的基本特点是:

在整个中学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了优势。

中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一般特征:

1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2思维有了预计性3思想的形式化倾向4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显增强5思维能够跳出旧的模式。

中学生智能的培养:

一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智能的培养(首先,就家庭结构是否正常而言,父母离异会影响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的智能发展。

其次,家庭中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父母对孩子没有积极的情绪,母亲高度焦虑或抑郁,父母僵化的育儿观念等,这些都不利于中学生智能的培养。

最后,家长的行为主要包括家长的教育方式,父母教育态度是否一致,家庭关系,父母的特点和行为等。

二学校教育对中学生智能的培养(对学生智能的培养:

1以思维品质来培养学生智能2用结构一定向教学理论来培养,发展学生的智能3以“动脑筋练习”来发展学生的智能4以工具性强化训练法来发展学生的智能。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

品德与道德联系:

区别首先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其产生,发展,变化服从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不以别人的存在或个别人是否具有社会道德为转移。

其次,道德反应整个社会生活的要求,它的内容全面而又完整,而品德的内容只占其中一个部分。

最后,道德是伦理学,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联系是:

首先,个人品德与社会道德的都受社会发展的制约,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其次,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同时,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品德是在社会道德的影响下形成发展的,离开了道德就没有品德而言。

最后,社会道德又是通过个人的品德而存在的,社会道德必然要表现为个人的品德,诸多个人的品德就构成着影响社会道德的面貌或风气。

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初中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1在道德认识水平上,比小学时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2开始形成道德理想,道德信念,世界观开始萌芽3初中生的品德情感日益丰富而且易于激动4初中生的道德意志迅速发展,行为的自主性,坚持性,独立性增强5初中阶段是孩子良好道德习惯形成的时期。

高中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1高中生道德认识表现出较高发展水平2高中生道德情感表现出相应年龄特征3高中生道德行为表现出特有不稳定性。

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

1不健康的个人需要2消极的情绪体验3人际关系的不正常4不良行为习惯5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6道德意志薄弱7心理发展的特点。

对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