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挽输出牛的业余制作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9461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挽输出牛的业余制作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推挽输出牛的业余制作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推挽输出牛的业余制作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推挽输出牛的业余制作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推挽输出牛的业余制作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挽输出牛的业余制作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推挽输出牛的业余制作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挽输出牛的业余制作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挽输出牛的业余制作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输出功率/效率*初级阻抗(然后开方)=38.8*6000(开方)=482V

3、计算下限频率20Hz时的电压匝数比(T/V)

45/截面/磁感应强度*2.5=5.46匝/伏(Z11片取13000高斯20Hz为50Hz的1/2.5故乘以2.5,如果频率下限设定为10Hz时应乘以5)

4、计算初级总匝数

音频电压*下限频率时的每伏匝数=482*5.46=2523

每臂匝数=2523/2=1261.5

5、计算次级匝数

5-1、先计算初次级匝比

初次级匝比=(初级阻抗*效率/次级阻抗)开平方

次级4欧姆档匝比=(6000*0.9/4)开平方=36.74

8欧姆档=(6000*0.9/8)开平方=25.98

5-2、计算次级匝数

次级匝数=初级匝数/初次级匝比

次级4欧姆=2523/36.74=68.67匝

次级8欧姆=2523/25.98=97.11匝

6、超线性抽头的位置确定

超线性位置的确定比较容易,只要以总匝数乘以抽头位置的百分数然后分半就可以了。

从B+位置到超线性抽头的匝数=初级总匝数*0.43/2=607匝

7、确定漆包线直径

确定漆包线直径前必须先确定初次级电流,然后才设定漆包线的直径。

7-1、初级电流与漆包线直径的设定

根据资料查证和经验,EL34工作在超线性AB1类时,每臂屏极电流和帘栅极电流合计在120mA以内,故以120mA设定初级电流,然后以2.5A/平方毫米的电流密度,用圆面积公式倒算漆包线直径。

120mA时漆包线直径=(0.12/2.5/3.14)开平方*2=0.247(取0.25标准规格)

7-2、次级电流与漆包线直径的设定

以电功率公式P=I*V=I平方*R推算出不同阻抗档位的电流,然后计算漆包线直径

35W输出时4欧姆挡电流=(35W/4欧姆)开平方=2.95A,对应漆包线直径为1.23mm,大约相当于0.85标规的漆包线双线并绕;

35W输出时8欧姆档电流=(35W/8欧姆)开平方=2.09A,对应漆包线直径为1.03mm,大约相当于0.74标规的漆包线双线并绕。

8、绕组安排前的数据修正

计算好的数据在实际绕制前还要考虑所采用的铁芯窗口情况,骨架的大小,绝缘纸的厚薄,还有漆包线的型号等诸多因素,更重要的还要根据输出牛的抽头与出线位置进行修正,既要保证设计数据的准确,又要考虑整理的便利,还有顾及正常使用的安全性。

这么多的因素似乎很难很复杂。

其实掌握了一定的修正方法,知道修正的步骤,一步一步的进行是非常容易解决的,只需要稍稍有点耐心就可以非常好的完成。

第一步:

根据初级线圈每层绕组的匝数和总层数修正总匝数。

96铁芯窗高为48mm,实际骨架最大可以利用到47mm,两端留1.5mm,因推挽牛需要分段交叉绕制,骨架中间还需要空2mm,,实际可用尺寸为42mm;

QA型0.25的漆包线最大外经为0.275mm,设定空间利用率为93%,则每层可以绕142匝,取每层140匝,分半后每一段一层为70匝。

初级总匝数/每层匝数=初级总层数(2523/140=18.02层)。

计算后通常会有小数出现,如果小数小于0.5大于0.1时应考虑把对应小数匝数向其它层数安排,大于0.5时应增加一层,然后根据增加后的层数再算每层匝数,小于0.1时可以把对于的匝数直接舍去,这样对输出牛的特性影响甚微,可以忽略。

本例实际为140*18=2520与计算值差3匝,分半后每臂1260匝。

第二步:

超线性位置的修正。

按超线性位置为43%计,从B+到超线性抽头的匝数为1260*0.43=542,处在7.7层处,虽然可以处理,但总感觉不如整层处抽出比较合理,于是修正为从第8层绕完后抽头,70*8=560匝,与542差18匝,相对超线性抽头位置从43%提高到44.4%,只是反馈程度略有提高,完全可以不必计较。

第三步:

次级绕组的修正。

原理与第一步相同,本例次级修正后的数据为0-4欧姆段为0.85mm漆包线双股并绕69匝,分3层3段,每层23匝夹在对应初级绕组中间,4-8欧姆段为0.73mm漆包线双线并绕28匝(应该为29匝,但超过了最大可用宽度,故减少1匝向窗高妥协),安排在次级第2段的相邻位置。

第四步:

计算铁芯窗口能否容纳设计的参数。

用最原始的方法计算就可以完成。

骨架厚度+漆包线总厚度+绝缘纸总厚度/0.9小于铁芯的窗宽,本例整理有1mm不到的余量,窗口利用适中,插片比较容易。

最后可以根据修正后的参数安排线圈的层段分布了,图一是本例的线圈排布示意图:

下载(149.83KB)

2008-4-2022:

18

在输出牛的简单设计中必须掌握以下几个公式以及变换形式

(1)欧姆定律:

I=V/R

(2)电功率公式:

P=IV

(3)电牛计算简式t/v=45/铁芯截面/次感应强度

(4)阻抗电压转换式(初级阻抗*效率/次级阻抗)开平方=初级电压/次级电压

(5)感抗公式XL=2*3.14*f*L.......以上简单设计中没有用到,但在测量装配完成的输出牛估算电感量时会用到。

以上都是很简单的电学常用公式,只要不是中学物理太差的话,完全可以进行电牛、输出牛的简单设计与整理,没有理由把输出牛的设计整理看作深不可测的神秘玩意,当然也必须注意不同管型和输出方式的输出牛在设计整理过程中对某些方面的不同应该有所侧重,但就这种侧重对于取得一定经验后的同学而言同样可以用简单设计的方法进行,只是需要在某些地方做一些必要的调整,同时结合工艺和材料的调整,也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推挽输出牛的整理

整理推挽牛时,令许多同学头疼的是分层分段交叉绕法,搞不清楚哪是哪,容易把相位弄错。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记住同一臂线圈在奇偶层上段位的内外位置就可以,一定是一段内档一段外档的错位排列,撇开次级不管,不论是正绕还是反绕,两臂线圈所处的位置始终是不变的。

如2所示:

下载(114.29KB)

2008-4-2121:

37

只要绕前在木芯上做好标记,初级一臂(姑且称正绕)绕完一段,反一次身再绕另一臂(反绕)的对应段。

次级当初级处于正绕位置时不用翻身,处于反绕位置时反身再绕。

以下介绍绕制过程:

1.用一0.3至0.4mm的弹性纸条穿过线框与木芯的间隙(作用有两,1、便于标记正反绕,2、便于脱模),在用层间绝缘纸折一纸折,把正绕臂线头穿过纸折,从线框内侧开始绕线,如图3、4、5所示。

(途中纸胶带为临时定位用,当定位基本固定后应拆去,以下都同样处理)

下载(130.88KB)

2008-4-2122:

01

下载(145.04KB)

下载(146.2KB)

2、绕完一层加纸(0.06mm电缆纸)绕另一层,加纸时要在线圈的在铁芯窗口外的面,并且要两面轮流加,这样线圈比较均匀,对减小漏感有好处,如6、7所示

下载(148.04KB)

26

下载(149.18KB)

3、当绕完正绕臂的一段后,把线圈(连同木芯一起)翻身绕反绕臂的对应段,如图8、9所示(注意:

图中的正反标记已经变化,绕线的位置没有变,还是在线框的内侧)

下载(149.95KB)

下载(148.2KB)

4、反绕组段绕完后,把正反绕组的线尾引入对方绕组的位置,正尾到反绕位,反尾到正绕位,如图10、11所示

下载(149.97KB)

下载(143.86KB)

30

5、固定线尾后,进行组间绝缘(2层0.08mm电缆纸+1层0.12mm黄蜡绸),绝缘层搭头要安排在次级出线段,这样初次级绝缘强度可能会好些。

然后把线圈翻身,绕次级第一段。

如图12、13所示

下载(139.09KB)

51

下载(143.94KB)

6、绕好初次第一段后,进行组间绝缘。

然后把第一段的正绕臂的线尾与第二段的正绕臂线头链接焊牢(一定要用优质焊锡,本例使用的是银铜合金焊锡),包好绝缘纸折条,在裹上黄蜡绸,在线框的外侧开始绕线。

特别注意这时是不需要翻身的,因为在绕次级时已经翻过身了。

见图14、15、16所示。

从图16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标记与绕初级上一段正绕臂时是相同的,但绕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线框的内侧移到了线框的外外侧。

下载(143.13KB)

2008-4-2220:

38

下载(149KB)

下载(143.26KB)

7、绕到正绕臂超线性抽头位置后,收住线尾。

把线框翻身,绕反绕臂的第二段线圈(这样线框的标记已经反转,但绕线的位置没有变化,还是在线框的外侧),如图17所示

下载(155.21KB)

2008-4-2222:

14

8、当反绕臂绕到超线性抽头时,将超线性抽头穿过纸折条引出,同时将正绕臂的超线性抽头也引出(因该段没有绕完,所以只引出一个线尾),把反绕臂的第二段全部绕完。

再将线框翻身,把线头穿过纸折条(需要在纸折条合适的位置剪一小口,以便线头穿过)继续绕正绕臂第二段未绕完的线圈。

当第二段的正反臂线圈全部绕完后,把线尾用纸折条包好,引到

对方的位置,与第4步一样。

本过程见图18、19、20所示

下载(149.91KB)

33

下载(143.2KB)

下载(149.64KB)

9、组间进行绝缘处理,然后绕次级第二段。

这里线框不要翻身,因为进行图19所示的步骤时已经翻过,正标记已经在线框的内侧。

连接次级第一段线尾后就可以绕次级第二段了。

如图21、22、23所示。

因次级用线较粗,接头也比较大,所以绝缘要注意加强,如果可能最好把线头安排在线包外连接,这样线包比较平整,厚度也小,对降低漏感有好处。

但本例整理因计划使用牛侧盖,怕线头在外部连接与侧盖的间距太小,造成与牛盖短路而不得已而为。

如果准备使用裸装或者使用牛罩的,建议采用线包外连接。

下载(153.76KB)

58

下载(151.71KB)

下载(142.52KB)

10、绕完次级第二段一层后,引出线尾,裹2层0.08mm的电缆纸进行层间绝缘,然后绕4—8欧姆段的线圈。

将4—8欧姆段的线圈安排在中间的位置是出于考虑0-4欧姆段输出时输出牛的耦合性,所以把0-4欧姆的的线圈均匀分配到初级4段线圈的中间,免得分布不均造成4欧姆输出挡的耦合性不佳。

见图24所示

下载(153.8KB)

2008-4-2223:

11、绕完次级第2段进行绝缘后,接着绕第3段初级的正反臂绕组、次级第3段、初级第4段,直至绕完整线包,然后进行线包绝缘,2层0.08mm加1层0.12黄蜡绸包裹。

处理方法与前一样,只要注意:

次级不管绕到哪一段,起始时正绕标记都应该在线框的内测;

初级绕正绕臂时正标记在内测,绕反绕臂时相反,反绕标记在线框内测。

如图25—图32所示

下载(149.72KB)

29

下载(151.1KB)

下载(147.49KB)

2008-4-2422:

下载(145.47KB)

下载(151.27KB)

下载(147.88KB)

下载(149.56KB)

下载(134.09KB)

13、包裹好线包绝缘后,测量一下线包的直流电阻、2只线包的电阻配对误差,每只线包的2臂电阻误差,误差尽可能要求小一些。

本例2只线包直流电阻相差0.8欧姆,2臂电阻误差一只为小于0.1欧姆,另一只小于0.2欧姆,如图33、34所示。

一般而言,2只线包的电阻误差应该小于5欧姆,2臂电阻误差不应该大于1欧姆。

下载(136.14KB)

2008-4-2423:

09

下载(141.83KB)

15、出线处理:

用优质软线进行线圈的线头引出,本例使用线芯0.8mm特富龙镀银线做初级出线,次级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线材,用了麦克露华多股音箱线(线芯大约1.5mm)作为出线。

先把漆包线与引线焊牢,然后用胶带临时固定,再绕一层纯棉纱后包裹绝缘纸2层电缆纸+1层黄蜡绸+2层电缆纸,这样线包就算完成了。

见图35—图39所示

下载(151.54KB)

下载(147.02KB)

下载(135.56KB)

下载(154.69KB)

下载(139.03KB)

16、插片。

可以参考本人的《高品质胆机电牛的业余整理》,在此不再重复。

17、插片后可以用电感表估测一下电感后漏感,本人限于条件只有优利德UT602电感表,这类表的精度不是很高,大小电感档误差比较大,但进行简单的估测还是可以参考的,图40是电感量测试,图41是漏感测试,对比MT-35厂机的输出牛(同样用UT602测量,电感量37H与40H,漏感28mH与32mH,直流电阻201欧姆与204欧姆),本套输出牛在静态测试中明显占优。

电感量

下载(132.45KB)

2008-4-2522:

34

漏感

下载(129.73KB)

35

如果连电感表也没有时,可以用测量交流电流的方式进行,测得交流电流后用XL=2*3.14*F*L的公式,推算出电感量L。

测量电感,把数字表(交流2mA档)串入初级线圈,接入市电,用另一数字表测量初级两端的电压,然后根据测量数字进行推算,如图42所示

下载(150.85KB)

XL=U/I=223V/0.783mA=284.8KL=(284.8K-0.2K)/(2*3.14*50Hz)=906H

漏感测量,把次级短路,在初级串入一只1-2K的电阻,再串入数字表(交流200mA档),接入市电,用另一表测初级电压,然后推算,

如图43所示

下载(140.52KB)

41

XL=50.8V/114.8mA=442.欧姆L=(442欧姆-200欧姆)/(2*3.14*50Hz)=770mH

上述两种测试方式差距巨大,但对于估计输出牛的电感与漏感比还是有一定价值的,从以上两种测量得出,漏感与电感的比值均小于千分之一的基本要求,

电感表测量=21.4/68000=0.0004万分之四

感抗测量=770/906000=0.00085万分之八点五

18、方波与频率响应测量

在输出牛初级串入一只6K电阻,次级并入一只8欧姆电阻,初次级共地连接,在初级分别输入100Hz、1KHz、10KHz的方波信号,测量次级输出波形(上为输入,下为输出)

100Hz方波

下载(131.99KB)

45

1KHz方波

下载(138.71KB)

10KHz方波

下载(137.58KB)

波形虽然不是非常完美,但也并不太差,比我所能接触到的输出牛(包括厂牛)在同等测试条件下的波形并不算差。

本输出牛在上述测试形式,输入正弦波信号,输出以1K100mV为基准,-1DB频响:

10Hz-23.5KHz.

通过以上介绍,希望对有需要的同学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能够玩机的同学也能够制牛。

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有误,欢迎非商家同好交流探讨,共同提高。

最后再次声明,本人纯粹业余爱好,不接受代工和定制,对于要求代工和定制的站内消息,不一定回复。

敬请见谅。

(全文完)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