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的启示300字文档格式.docx
《虽有嘉肴的启示300字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虽有嘉肴的启示300字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三、重点难点
重点:
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难点:
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
朗读领悟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预习学案(见后面附录)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老师先跟大家讲个故事:
上帝让人带蜗牛去散步,并规定人与蜗牛要并肩行走,人觉得这事不难,就一口答应了。
人带着蜗牛散步在林中小道,可是没走几步就犯难了,蜗牛与人的步伐总是不一致,人总是昂首阔步地走,蜗牛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人觉得不耐烦了,
跑去和上帝抱怨说:
“蜗牛实在太慢了,我无法和它一起散步。
”上帝回答说:
“你试着以蜗牛的速度行走,看看这样与人的行走有什么不一样。
”人接受了上帝的建议,改变了以往的速度,与蜗牛一起慢条斯理地走着,他发现,平时由于走得太快,没怎么留意沿途的风景,原来路边的小树长高了,长出了嫩芽,小花灿烂地绽放着,还有小鸟轻快地歌唱?
这事都是人紧绷神经松弛下来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人发现:
其实不是我在牵着蜗牛散步,而是蜗牛带着我散步。
这个故事里到底是人带着蜗牛,还是蜗牛带着人呢?
其实,学习有时是相互的,你在教会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
这就是教和学的
【设计意图】利用故事导入,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文言文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
道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虽有嘉肴》,更加详细地探讨一下教与学的关系。
(二)读清句读学习文言文,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是读通句读,虽然文章已经有了标点,不过有些句子
示例: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
是故/学/之间还需要再次停顿,请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反复朗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设计意图】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朗读可以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刚刚开始教文言文朗读要教会学生拉长语调,将停顿的地方表现出来。
(三)解读文本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1)结合学案理解词句解释重点实词虚词
旨:
甘美善:
好处虽:
即使
翻译句子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品尝,不知道它的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不知道它的好处。
(2)仿写句子“虽有?
弗?
不知?
”参考句子:
虽有异香,弗闻,不知其妙也;
虽有万卷书,弗读,不懂其道也。
作者采用同一句式从嘉肴到至道,是一种类比的方式,我们刚才的仿写就是将类比拓展开来,这么做可以将道理形象化,人们对至道难以理解,但对嘉肴这类常见事物非常熟悉,将深奥的道理赋予简单的生活现象当中。
【设计意图】仿写句子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直白地了解类比的妙处,直接讲解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如果学会了仿写,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结合学案理解词句故曰:
“教学相长也。
解释重点实词
困:
不通
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会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
知道了不足,才能自我反省;
知道了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
“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学习让我们发现自己不足,这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反”,“自反”指反省自己,反省自己之后呢?
对,坚持学习;
当“教”遇到理解不了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强”,“自强”的意思是自我勉励,勉励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对,还是回到学习中去。
所以对于“教”与“学”的关系我们可以整理为:
学习让我们懂得更多,学后我们就可以教;
当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要返回来再次学习;
教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收获很多,这实际上也是学的过程;
当教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勉励自己,重新回到学习中来。
(3)说说自己身边“教”和“学”的故事。
教师分享故事:
事例一、孔子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老师平时教你们知识,不过有时候同学们的精妙回答也会提醒老师,让老师拓宽思路,这就是老师在教你们的同时也学到了方法。
事例二、老师平常为了教好大家,上课之前要进行备课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读懂要教的.内容,老师查阅大量的资料,从这些资料中吸取营养,所以当我教遇到困惑的时候,我还是回到学习中去,借助其他人的力量完成教的任务。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学习的难点,所以设置两个活动来强化,第一个活动是理论上的理解,用直观的方式画出“教”与“学”的关系;
第二个活动是将这种关系生活化,带到自己身边来,通过列举事例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教”与“学”的关系。
分享的事例分别从一个人和两个人的角度来阐释“教”与“学”,具有代表性。
反:
反省强:
勉励长:
促进
(2)请大家完成下面的填空,用箭头表示“教”与“学”的促进方向。
3.《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1)结合预学案明确第一个学的读音(xià
o)、含义(教),明确“其?
”的意
(2)翻译句子:
《兑命》说:
教别人也是自己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3)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学”(xià
o)与“学(xu?
)”其实就是一个字?
为什
——。
比较这两个字的不同。
思(大概?
吧?
“么会这样呢?
请看下面两个字明确:
这是《说文解字》中“教”与“学”的写法。
前面这个是“教”,后面这个是“学”,不难发现这两个字的写法非常相似。
其中表示算筹,指的是孩童,表示手持鞭子、棍杖。
学字多了几个形状:
表示房屋。
其实教与学在古文中属于异体字,即音义完全相同,是一个字的两种写法。
也就是说,教与学原本在古文中意思是一样的。
大家可以做出这样的理解:
我在教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学习,所以教是学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加深学生对教与学的理解,通过构字来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古文知识。
像爪一样,表示的是手,突出“手把手”教的含义,即庐,(四)指导背诵本文主要讲述“教”与“学”的关系,从什么地方开始引入的呢?
(嘉肴)对于嘉肴美味,我们首先要吃,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
请背诵第一句。
学习是为了懂得更多的道理,跟吃美食一样,要懂得最好的道理,必须要学习。
背第二句。
学习有了体会,就要与人分享,这就是教。
学习有了困惑,就要学会反省,然后继续学习;
教别人遇到了困难,要学会自我勉励,然后也要继续学习。
所以说教学相长。
背诵第三、四、五句。
文章最后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学相长的道理,应用了《兑命》中的一句话,请背诵这句话。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当堂落实文言阅读背诵问题,梳理文脉。
尤其是从至道的学习如何转到“教”与“学”的关系。
可以理解为“教”是学习之后的一种分享过程。
(五)拓展延伸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
“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知教师教授,学生学习;
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到好多的教训。
”根据《虽有嘉肴》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可以自由讨论)
【设计意图】引入陶行知先生的话是希望将古今的教育教学理论有机结合起来,陶先生的话是对“教学相长”的一个有力佐证。
结束语:
如果说学是一支红烛,那教只是红烛上的火苗;
如果说学是一只春蚕,那教只是春蚕嘴里吐出的一根丝线。
学是整个人生的常态,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充实自我,才能有更多的感想与别人分享。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珍惜少年时。
少年是学习的大好时光,
我们要静下心来,不断学习,不断反省。
八、作业布置
搜集关于学习的名言名句,背诵其中自己认为感悟最深的五句。
九、板书设计
附录:
《虽有嘉肴》学案
虽有嘉肴的启示300字第2篇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成诵课文.
2.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学习重点】1、2
【教学思路】“言”→“文”,“文字”→“文本”.
【课堂实录】
学生课前5分钟演讲
演讲者:
七(7)班季思雨
题目:
《闲时的遐想》【俄国】克里别里
师生点评:
先后由2位同学打分,总评91分.
一、预习检省――读读写写
师:
这个演讲给我们的启发是,工作着是幸福的.没错儿,萧伯纳的幸福是工作,是创作.其实,学习着也是幸福的.你看,《论语》中的颜回学习起来快乐不?
生:
快乐.
师生(齐诵):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同学们,学习了第十课《论语十二章》,我们知道了――“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可以想见,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影响是多么深远.四书外,你可能也知道另一部儒家经典――
《礼记》.
正是.今天,让我们走进《礼记》中的《学记》,探寻其独特之美.
板书课题虽有佳肴
(ppt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读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成诵课文.
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齐读课题一遍、两遍、三遍
有没有问题?
老师“嘉肴”的“嘉”字,不是“上好佳”的“佳”,应该是“王嘉婧”的“嘉”(众笑).
呵呵,你看书很仔细.这是读书的好习惯.可以写一写吗?
一笔一划写“嘉肴”二字.
写得时候,请同学们特别注意“嘉”字,上边“一横“长,下一横短;
“嘉肴”两字都是上下结构,注意结构要匀称(师示范).谁能试着讲讲课题“虽有嘉肴”的字面意思?
虽然有好的饭菜?
你是说“虽”的意思是“虽然”?
“即使”.
对.“即使”更契合文意.
合起来意思是“即使有美味的菜.”
之前同学们,都作了预习,请介绍一下作家作品.
虽有嘉肴的启示300字第3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引入。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
2、导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知作品。
1、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礼记》的资料。
3、知道题目《虽有嘉肴》的由来。
三、齐诵读
1、生读课文,给难字注音,划分朗读节奏。
2、出示课件,认读,把握节奏。
(1)、读准字音
嘉肴()弗食()
自强()教学相长()
兑命()学学半()()
(2)、把握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兑命》曰:
其/此之谓乎?
3、师范读、领读。
4、齐读。
四、释文意。
1、生对照注释试译文章。
2、出示重点字词,理解。
3、指名试译,点拨。
4、同桌互译,参看译文。
参考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尚书·
兑命》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5、关注特殊词句。
通假字《兑命》曰
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2)不能知其旨也
(3)教然后知困
(4)教学相长也
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
(2)不知其善也
一词多义:
学其
五、析文章。
1、鼓励学生质疑。
2、阐释重点问题。
预设: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用“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说理”。
(2)、有人说由“说”过渡到“教”不自然,逻辑不严密,你是怎样认为的?
(3)、引用《兑命》有何作用?
3、理文脉。
先是以类比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与“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
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六、明主旨。
1、若用一个词语概括文章,你会选哪个词?
它是何意?
2、读完文章,你有何体会?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
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
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3、明确主旨。
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
另一方面,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4、背诵全文。
七、妙拓展。
1、口语交际。
某班成立了帮扶小组,老师安排晓雨指导若冰的语文学习,可晓雨说这样影响自己的学习,不同意。
假如你是晓雨的同学,你准备怎样劝说她?
(请用上《虽有嘉肴》中出现的成语或句子)
2、积累《学记》中的名句。
(1)学习过程五步骤: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4)要广泛交流:
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八、课外练。
1、查阅资料理解积累的《礼记》中的名句。
虽有嘉肴的启示300字第4篇
教材分析:
《虽有嘉肴》是新改版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篇课文,是整册书的第三篇文言文课文,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初一新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特制订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2.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3.让学生运用“留、补、删、换、调”的翻译方法,理解课文大意。
情感与态度目标:
4.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教学相长道理。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2、3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采用提问问题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自然而然转入文学常识。
同学们,你有没有听过“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那你知道这句话是出自哪本著作的吗?
(师答:
《学记》)
一、感知课文(分不同形式的读,但每一次的读达到不同的目的)
采用花样繁多的朗读,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语感,丰富文化底蕴)
1.一读课文(个人读),读准字音。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教学相长()也。
.
“学()学()半。
2.二读课文,读出韵味。
(录音范读,划出朗读节奏)(在掌握字音和节奏的基础上,全班大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美。
)
3.三读课文,理解字词。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朗读并结合注释和参考书籍,并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文言实词归类。
通假字:
兑命兑:
通:
“说”,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古今异义词:
(1)、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甘美;
今义:
用意,目的).
(2)、教然后知困。
不通,理解不了;
困难).
(3)、然后能自强。
自我勉励;
到).
(1)、其
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
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其此之谓乎(表示揣测).
(2)学
教学相长(学习)学学半(教)..
4.四读课文,读懂文意。
介绍“留、补、删、换、调”翻译方法,小组根据方法结合重点字词翻译原文。
(两三句重点句,抽学生回答,检验学生是否掌握。
四、研读品析(齐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你觉得这篇课文是在跟我们讲什么道理?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这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在理解大意后,归纳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相长。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
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五、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1、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让学生学会联系实际,把课堂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