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各类基础题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888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各类基础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各类基础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各类基础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各类基础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考语文各类基础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各类基础题汇总.docx

《高考语文各类基础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各类基础题汇总.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各类基础题汇总.docx

高考语文各类基础题汇总

修改病句:

句子

一、复习要点

1、能辨别句子的正误,修改常见的病句;

2、能根据语意表达的需要,选用恰当的句式、句子;

3、能根据句意关系选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借助关联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地运用语言。

有关句子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历年来都是中考语文试题中“语基积累运用”部分的重要角色。

具体的考查要求有:

①能分析单句的成分;②会找句子主干;③了解各种句式及表达作用;④能区别常见复句类型,正确使用关联词语,分析二重复句间的关系;⑤能知道病句类型及特点,会辨析和修改常见病句。

⑥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地运用语言。

考查的重点目前放在对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形成两个方面,以便更好地检测学生的语文素质。

解答这类试题,应注意的是:

①了解句子大意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②逐层压缩句子成分,显示句子主干;③注意各种句子成分的位置规律;④分析各种病句产生的原因,摸清规律;⑤了解各类试题的考查要求,运用解答的方法和技巧,如语感审读、提取主干、造句类比等;⑥严格按照题目要求,正确使用病句修改的规范符号;⑦对一些应用性的题目要认真把握题干信息,紧密联系上下文语境,仔细揣摩。

常见的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成分残缺。

主要有缺主语或缺谓语或缺宾语。

如“在他跑过来时,抱着一个球。

”缺主语,应删去“在”“时”。

2)搭配不当。

主要有主谓、动宾、定语与中心语、状语与中心语等搭配不当。

如“这个公司的产品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

”“质量”“提高”搭配正确,但“数量”与“提高”不能搭配。

应改为“数量”“增加”。

3)分类不当。

如“商店里摆满香蕉、梨、苹果、萝卜等许多水果。

”“萝卜’属于蔬菜,不属于水果类,应删去。

4)前后矛盾。

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肯定的前提推出不肯定的结论。

应删去“否”字。

5)否定误用。

如“难道能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是我们的责任吗?

”否定的反问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应删去“不”字。

6)语序不当。

如“我们要学会研究问题和调查问题。

”“调查问题”应放在“研究问题”之前。

7)重复累赘。

如“学校里出现了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植树热潮。

”这类语病是由于语意重复造成的,修改时将同义的词语删去一个。

8)用词不当。

如“仿生学这个词可能对我们较生疏。

”“对”弄错了对象,应改为“我们对仿生学这个词……”。

9)句式杂揉。

把两句话的意思合在一句里说。

如“他的家乡是福建省福州市人。

”应改为“他的家乡在福建省福州市。

或‘他是福建省福州市人。

10)关联词误用。

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如果错用、滥用、配对不当、省略不当等都会造成病句。

如“只要你说得对,我们才改正。

”“只要”应对“就”。

所以应把“才”改为“就”。

11)不合事理。

即现实生活不存在的事物或现象。

如“深蓝的夜空明月高照,繁星密布。

”当明月高照时不可能出现“繁星密布”的情形,应是“明朗星稀”。

二、示例精析

例1: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切实地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B.要唱好一首歌,必须理解歌词的内涵,这个理解的过程需要文化的功底。

C.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出色地完成了“校园艺术节”制作班级网页的任务。

D.克里竞选美国总统的另一张王牌,就是他越战中出生入死的经历,人们认为他是一位完美的军人。

分析与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掌握病句的类型,在这个基础上对句子进行分析。

分析此四个选项,就会发现B、C、D三个选项是正确的。

A选项中,句子前面是肯定的,句子后面是肯定否定的,致使前后不一致,修改时只要前后改成一致即可。

故此选答案应为“A”。

(参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无敌中考》(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p72)

例2:

从上下文连贯来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苦难的残疾人告诉我:

“命运给了你一条崎岖不平的路,;给了你一个碗,;给了你永恒的夜晚,,学会坚强吧!

它比什么都珍贵。

A.你却要寻找丰盛的食品;你却要开展美丽的草坪;你却要寻找温暖的阳光。

B.你却要开垦美丽的草坪;你却要寻找丰盛的食品;你却要寻找温暖的阳光。

C.你却要寻找温暖的阳光;你却要寻找丰盛的食品;你却要开垦美丽的草坪。

D.你却要开垦美丽的草坪;你却要寻找温暖的阳光;你却要寻找丰盛的食品。

分析与解:

本题选择的是相配套的句子以填入原句,做题的依据是善于把握原句题干和新句题支之间的联系点,只要从这个角度着手,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对应点了。

“崎岖不平的路”与“美丽的草坪”对应。

“一个碗”与“丰盛的食品”对应,“永恒的夜晚”和“温暖的阳光”对应。

考生要很好地解答此类题目,应重在找出其相对应的对应点。

故此选答案为“B”。

(1)、句子成分残缺:

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的病句。

常见的成分残缺通常有主语残缺、定语中心语中心语残缺等。

(2)、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主语和谓语的搭配,要注意谓语能不能正确的陈述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宾语表示的事物;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

(3)、语序不合理:

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如主语在谓语前头,宾语、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头,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头,几个递加的定语、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

(4)、句式杂糅:

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达只能使用一种句式。

把两种说法,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往往会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5)、前后表达不一致:

在表达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词前后矛盾,同一句内使用了两个含义相反的词语。

另一种是前后情况的表达,互相矛盾。

(6)、其他情况:

指代不明、误用词类、重复罗嗦、滥用否定词、用词不当。

正确使用词语,在高考中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正确使用虚词。

虚词考查主要包括一些副词、介词及关联词语等,主要命题形式是选择与填充两种。

  

(2)同义词的辨析。

同义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侧重点不同、含义也不尽相同。

  (3)成语使用。

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

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

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

一、关联词语误用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部分。

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

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

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

  1、滥用关联词语。

例:

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

(应去掉”因为”

  2、错用关联词语。

例:

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

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抬举为殿师太尉。

(应把”为了”改为“因为”)

例:

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尽管”和“不管”是不尽相同的。

“尽管”是用于让步转折句,“不管”是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

应把“尽管……还”改为“不管……都”。

  3、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

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

(“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

  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规律:

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

例:

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

,(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

例:

由于国棉布一厂长期以来不抓革新,总落在国棉二厂后面。

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

(分句主语不同,“产量”应放在“不是”之后)

二、介词误用

  1、不可滥用介词

  介词在语言组合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做到当用则用,不当用的时候不可滥用。

滥用介词不但会使表达罗嗦,而且。

有时还会使表达混乱、造成语病。

例:

(1)他们试制了十九个心脏瓣,从而填补了我国在生物瓣替换领域的空白:

(2)从这个故事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在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都无不闪耀着立党为公的光辉。

(4)当我累得睁不开眼的时候,一想起班主任老师的鼓励,精神就振作起未了。

(5)对于我们学校、由于开展了“学雷锋,创三好”活动,出现了新气象。

(1)中的“在”是多余的,应删去。

(2)中的“从”、(3)中的“在”、(4)中的“当”、(5)中的“对于”都使句子缺少主语,均应删去。

  2.不可漏用介词

  应该使用介词的地方而没有使用,就是漏用介词。

漏用介词同样会使表意不清,句子不通。

(1)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这种习性是动物长期求食活动中发展起未的。

(3)学生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影响。

(4)战国时期出现的《禹贡》和秦汉之际出现的《管子.地员》,就是我国古代

土壤的专门著作。

(1)“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前要加上“对于”,否则句子的结构和表意都不清楚。

(2)应在“动物”之后加上介词‘在”。

(3)应在句首加上“从”。

(4)应在“就是”之后加上“关于”。

  3、不可误用介词

  A、该用这个介词而误用了那个介词

(1)一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对城市交通带来不便。

(2)革命的后代,决不能靠借老子的光,从优越舒适的小天地里成长。

(3)对于金沙江,我曾听人讲过不少优美的故事。

(4)如果国家能够多生产一些这类配件,就可以把节省下来的外汇,进口我国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

(1)中的“对”应改为“给”。

(2)中的“从”应改为“在”。

(3)中的“对于”应改

为“关于”。

(4)中的“把”应改为“用”。

  B.介词宾语不完整

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后边必须有完整的介词宾语。

(1)新秧歌剧在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参加斗争都有一定贡献。

(2)这与鲁迅当时认为文学是改变国民精神的有力武器基本一致。

(3)这部电影在塑造周总理的形象所提供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1)

(2)(3)句中的介词宾语都不完整。

(1)在“斗争”的后边应加上“等方面”。

(2)在“武器”的后边应加上“的观点”。

(3)在“形象”的后边应加上“方面”。

C.介词同后进的介词宾语不搭配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次指示我们将占用的校舍尽早搬出。

(2)动物园根据大熊猫安排了大熊猫所需要的生活环境。

(3)当地球穿过彗星轨道,我们就能看到流星雨。

(4)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了重大作用。

(1)错用“将”,使前后文不搭配。

应改为“从占用的校舍里搬出来”。

(2)“根据”不能同“大熊猫”搭配,应改为“根据大熊猫的习性”。

(3)应在”轨道”的后边加上“的时候”。

(4)介词“对”的后边不能用“……上”,应把“上”删去。

三、代词误用

  1.指代不清

  下面的例句中使用代词而未出现前词。

造成了指代内容不清楚。

(1)洞庭湖气势磅礴。

时而浊浪排空、时而皓月千里,那里有著名的岳阳搂,为湖光山色增加了光彩。

(2)《编辑部的故事》是一部受欢迎的电视剧,虽然只是表现了他们当中的一些小事,却耐人寻味。

(3)在太阳的七色光带中,它们的个性并不一样。

(1)中“那里”指代不明,因为岳阳楼显然不能建在洞庭湖上。

“那里”应改为“湖边”。

(2)中“他们”没有前词,指代不明,应改为“编辑们”。

(3)中“它们”无替代对象,应改为“七色光”。

  2.关系不明

  下面例句中代词和前词的关系都不清楚。

(1)煤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主要能源,它的发展直接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