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非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便是人欲。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心即理也B.反对人的各种欲望
C.天理是万物本原D.反对人们有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6.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求贤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
A.要尚实,要有助于国计民生B.要接触世间万事万物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7.有一天,王阳明和一位朋友去郊外山林里游玩,有一段关于“花树的存在与否,与人内心感受有什么关系”的对话。
在王阳明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下列观点符合上述对话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穷理然后足以致知D.知行合一
8.“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主张()
A.朱熹B.李贽C.陆九渊D.黄宗羲
9.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中,开一代朴实学风先河的是( )
A.李贽 B.顾炎武 C.黄宗羲D.王夫之
10.彼特拉克说: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以上观点反映了
()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11.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
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D.外在的美胜过内在的美德
12.西方历史学家认为: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女性更加智慧优雅,男性不再粗野低俗”,这种现象反映了()
A.社会生活水平提高B.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C.理性主义思想影响D.城市经济联系加强
13.“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
”此话最有可能出自()
A.薄伽丘B.莎士比亚C.马丁·
路德D.孟德斯鸠
14.恩格斯说:
“18世纪是法国人的世纪。
”他做出上述
论断的最主要依据是法国( )
A.发动战争,开始征服整个欧洲B.率先进行和完成了工业革命
C.启蒙运动达到了高潮D.人文主义思想广泛深入人心
15.法国大革命初期一首流行歌谣唱道:
“把高个儿截短,把矮个儿拉长……”这种呼声表达的政治理念是()
A.平等B.自由C.人权D.博爱
16.卢梭岛是人们漫步日内瓦湖畔时的首选人气小岛,也是缅怀卢梭的地方。
卢梭被世人如此景仰的主要原因是()
A.他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影响深远
C.他坚决否定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D.他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17.下列人物取得的成就被外国学者称为“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世界面貌”的是()
A.李时珍、毕升
B.毕升、蔡伦
C.蔡伦、郭守敬
D.李时珍、郭守敬
18.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
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C.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D.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19.古代中国人通过观测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了天文知识,萌生和发展了古代的天文学。
这说明古代中国人掌握天文知识的目的是()
A.服务小农经济B.神化统治阶级
C.服务祭祀活动D.战胜自然灾害.
20.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各个时期主流文学的表达形式变化看,中国古代主流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贵族化B.逐渐平民化
C.逐渐宗教化D.逐渐神秘化
21.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22.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
“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
这幅名画指的是()
A.《夫妇宴饮图》B.《洛神赋图》
C.《步辇图》D.《清明上河图》
23.汉字形体演变在古文字阶段,其演变的序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金文→篆书→行书
B.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C.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 D.甲骨文→篆书→金文→楷书
24.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后的第100年牛顿出生,那一年伽利略刚刚去世。
这似乎预示着牛顿所从事的研究将开始孕育一个“全新的文明”。
所谓“全新的文明”是指()
A.农业文明B.工业文明
C.文艺复兴D.信息文明
25.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
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达尔文B.牛顿C.爱因斯坦D.普朗克
26.“它解释了微观世界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有力地冲击了经典物理理论,……为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和现代技术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材料中的“它”()
A.完善了牛顿力学体系B.为解释光电效应奠定基础
C.改变了人们时空观念D.推动了“电气”时代的到来
27.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
“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主要是由(
)
A.马丁·
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C.达尔文发
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的权威
D.达尔文和牛顿的学说是一脉相承的
28.在下列自然科学成就中,影响远远超越其学科范围,扩展到社会和经济思想领域,并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是()
A.进化论B.经典力学C.相对论D.量子论
29.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
“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A.研制成了发电机B.发明了内燃机
C.发明水力织布机D.改良了蒸汽机
30.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使用的能源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这一伟大变化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A.牛顿的三大定律B.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
C.量子论和相对论D.道尔顿的科学原子论
31.“对传统文化心态的挑战,迈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指的是近代中国人提出了()
A.向俄国学习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D.“民主与科学”
32.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
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33.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
“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
”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A.学习科学技术B.仿行西方制度
C.倡导实业救国D.创办新式教育
34.“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
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35.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
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量多元化B.政权更替频繁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36.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表述最恰当的是( )
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7.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巴金在其不朽的名作《家》中描写了孔教会会长冯老爷遭到以觉慧为代表的新知识青年的猛烈批判。
这一历史现象应发生在()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38.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39.有四位同学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形成下列四种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C.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纲领
D.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40.“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
A.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B.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41.有关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描述是:
主席台上方有“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最早出现于()
A.中共二大B.中共十五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42.“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
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
”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43.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讲话应该是在()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
C.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D.1997年中共十五大
44.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
A.网络技术B.籼型杂交水稻C.“两弹一星”D.火药
45.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与科学研究工作没有任何关系
B.有利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C.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
D.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46.邓小平文选里只收录了其一生中的两个题词,1983年题写、后被简称为“三个面向”的题词就是其中之一。
可见其非常关注()
A.教育改革B.祖国统一C.国防建设D.对外交往
47.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高等院校。
“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
”这一史实说明( )
A.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
B.“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
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48.恩格斯说: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在这种“令人极度失望”社会背景下兴起的文学流派是( )
A.启蒙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D.古典主义文学
49.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绘画领域兴起,这一流派的画家们主要由一些青年画家组成,他们借助当时光学研究的新成就,探讨如何用光和色彩来描绘外部世界,这一美术流派是( )
A.古典主义美术B.浪漫主义美术
C.现代主义美术D.印象画派
50.“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他用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
”文中的他是( )
A.达·
芬奇B.莫奈C.塞尚D.毕加索
第II卷(非选择题)
本卷四道大题,共50分。
请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51.(12分)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
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
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
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
郭嵩焘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
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
(中国专注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
80年代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收。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这一指导思想的实质是什么(4分)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
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4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5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18世纪,中国似乎又一次处于开拓技术和经济新变革的关头……但中国的这一系列成就,同医学和药物学及其应用一样,主要是累积的经验发现,而不是系统的或持久的科学探索的结果。
……(上等文人)学者们视一切体力劳动为低级,甚至蔑视实验工作。
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成就。
但这一切都未能在止步于已经高度发展水平上的中国发生。
——罗兹·
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 从广义上,我们可以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除了希腊光辉灿烂的理论建设高潮之外)要进步得多,但是从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科学就开始占领先地位了。
确实,到了伽利略时代,可以说科学发明的技术本身被发现了,其结果就产生了现代科学的统一世界,科学为全人类所共有……欧洲有许多特殊的因素必须考虑进去:
欧洲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欧洲封建制度的形式,欧洲的重商主义和工业化建设日益增长的需要,希腊人从苏格拉底时期以后对欧洲文化历史一贯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所有这一切以及其他类似的因素都足以充分解释那个“伽利略奇迹”之谜。
——李约瑟《中国:
发明与发现的摇篮》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哪一幅图代表的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久远?
材料一中古代科技对欧洲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一、二,指出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指出中西方科技发展上的差异。
(3)材料三中,李约瑟认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欧洲的特殊因素有哪些?
(4)科学技术的发明可以引领一个崭新的时代,结合材料四说明这一观点。
(3分)
53.(12分)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的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
[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
(董仲舒)对曰:
“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
材料四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
张(勋)
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
pǒu抨击)共和,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思潮的代表人物。
(2分)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
(3)材料三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
指出其主要意图。
(4)据材料四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
54.(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
……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
耕者有了田,只对国家纳税,另外便没有地主来收租钱。
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
我们现在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
——孙中山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
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
分配的问题大得很。
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
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少部分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现问题。
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在土地政策上的新举措?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同志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是什么?
有何重要意义?
(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