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关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7891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高校关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某高校关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某高校关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某高校关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某高校关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高校关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文档格式.docx

《某高校关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高校关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高校关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文档格式.docx

TheforeignBanks’entery,ontheonehandcanthroughthe“competitioneffect”,and“spillovereffet”hosttheefficiencyofascensionbankingindustry,ontheotherhandalsocanpass“cherrypick”behaviorforthehostcountrybankcustomersmarketimpactandfinancialstability.Alsothroughthe“talenteffect”causethelossofhostcountriesseniorbankingindustry,reducethehostcountryBanks’profitabilityandmanagementefficiency.Basedonthis,thefinancialindustryformoreopeningforourcountry,toanalyzeandevaluatetheentryofforeignBankstotheinfluenceoftheperformanceofChineseBanks,theoptimizationinourfinancialmarketstructureandraisingthemarketcompetitivenessofChinessBankshavethisveryimportantmeaning.Inthispaper,the15BanksinChinain2000-2010yearsofpaneldata,theempiricaltesttheentryofforeignBanksinChina’sbankingindustrytoactualinfluenceofefficiency,andtheresultsshowthattheentranceofforeignBanksinChina’sbankingindustryrosetopromotetheefficiencyoftherole.

KEYWORDSTheforeignBanks′enteryTheChinabankingEfficiency

目录

1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历程1

1.1第一阶段:

清朝末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1

1.2第二阶段:

新中国成立至1990年1

1.3第三阶段:

1991年至2000年2

1.4第四阶段:

2001年中国加入WTO至今2

2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动因及进入前后我国银行业效率的状态4

2.1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动因4

2.1.1为跨国企业服务4

2.1.2占领我国广阔的市场4

2.1.3我国对外资银行管制松动5

2.2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前我国银行业的状态5

2.3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后我国银行业的状态6

3外资银行进入给我国银行业效率带来的积极影响分析7

3.1竞争效应7

3.2外溢效应8

4外资银行的进入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9

4.1人才流失效应9

4.2抢夺优质客户9

4.3给我国金融监管带来更大的压力10

5实证研究10

5.1模型的建立10

5.2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12

5.3实证检验结果13

6结论与对策16

参考文献18

致谢20

1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道路并不短暂,早在清朝末年,已有外资银行盯上了中国的商机,但是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也是荆棘满布,迂回曲折,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清朝末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外资银行入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19世纪中后期两次鸦片战争的产物。

英国汇丰、美国花旗等少数几家银行是最早发现中国商机的外资银行。

1865年3月3日和4月3日,一家名为“香港和上海银行有限责任公司”的金融机构,相隔一个月先后在香港和上海两地正式挂牌开业。

在19世纪80年代决定将银行名称统一为HSBC,从“香港上海银行”到“汇丰银行”,再到HSBC这四个字母组成的全球统一标志,汇丰可谓是中国和亚洲近代史的一位特殊见证者。

1858年,渣打银行在上海开设分行,次年,香港分行成立。

1902年,万国宝通银行(即花旗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主要为美国政府和企业在亚洲的贸易往来提供服务。

20世纪30年代末,正当这几大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到高峰期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开始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全面蔓延,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资银行上升的势态。

这一阶段只是零星的几个外资银行的进入,在鸦片战争时期虽然也有它们蓬勃发展和垄断的时期,但却非常的短暂,这只能是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探索阶段,日本侵华后,外资银行就渐渐地淡出了中国的市场。

新中国成立至1990年

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第一家代表处,这是我国允许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的第一家外资非营业性机构;

1981年,中国引进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的试点工作在经济特区展开,香港南洋商业银行首先被获准在深圳设立第一家营业性网点:

1982~1989年,中国先后颁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侨资、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管理条例》两部法规,这是中国金融业正式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的标志。

1979年5月,东亚银行上海分行重启了国际业务;

1980年,汇丰银行获准在北京开设办事处;

渣打银行在1949年获准保留上海分行,1982年,渣打银行在中国十多个主要城市设立网点;

1983年,花旗银行在深圳特区开设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花旗银行在华的第一家代表处。

这一阶段我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许多政策都还是实验性质的,引进外资银行仅仅是为了配合沿海经济特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而且外资银行的服务对象限制在侨民和侨资企业,服务范围主要为外汇外币存款、汇兑、结算和贸易融资业务等,不允许在我国境内从事人民币业务,这个阶段外资银行进入步伐十分缓慢。

1991年至2000年

在这十年里,是外资银行在华扩张的阶段,1991年7月,花旗获准将其上海代表处升格为分行;

到1992年底,东亚银行在中国拥有五家分行(上海、深圳、厦门、广州和珠海)以及两家办事处(大连和福州)。

在此阶段,平均每年新增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十几家,1993年和1995年更是多达42家。

1996年,国务院决定允许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

此项将中国国内最强大的地区经济向外资金融机构开放的政策,让外资银行纷纷将目光转向上海。

这一阶段除了是政策上的因素使得外资银行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势头外,同时,在这期间也是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最快、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时期,外资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为外资银行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001年中国加入WTO至今

2001年中国加入WTO,取消外资银行办理外汇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外资银行可以对中资企业和中国居民开办外汇业务。

中国入世后次年,即2002年,中国国务院共批准设立28家外资银行代表处;

受理了14家外资银行设立分行的申请,批准12家外资银行在华设立分行,批准6家外资银行在华设立支行;

批准48家外资银行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使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机构总数达到84家;

批准12家外资银行在华开办网上银行业务。

到2003年10月末,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外资银行在华设立191家营业性机构,其中84家已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

外资银行类机构在中国共设立了211家代表处,在华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已达到466亿美元,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4%。

外资银行的贷款余额为217亿美元,其中外汇贷款余额164亿美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外汇贷款总额的13%。

截至2011年,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185家银行在华设立了216家代表处;

有1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37家外商独资银行(下设分行223家)、2家合资银行(下设分行6家,附属机构1家)。

外商独资财务公司有1家,另有25个国家和地区的74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90家分行。

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44家、外资法人银行35家,获准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外资银行机构56家。

截至2011年,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1.74万亿元,同比增长29.13%,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85%;

各项贷款余额9103亿元,同比增长26.4%,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79%;

各项存款余额9850亿元,同比增长40.3%。

在华外资法人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8.98%,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8.56%。

与加入WTO前相比,外资银行分行数增加175家,支行数则从6家增加到380家;

外资法人银行数已是加入WTO前的3倍,营业网点数量占外资银行营业网点总数的87%;

外资法人银行资产占外资银行整体份额从加入WTO前的5.24%跃升至87.66%,存款份额更高达95.56%。

从图1.4.1可以看出,外资银行在我国银行业所占的比重很小。

但是从总量上看,外资银行的总资产在我国的发展呈扩张态势。

图1.4.12002-2010年外资银行总资产规模单位:

亿美元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以及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2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动因及进入前后我国银行业效率的状态

2.1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动因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归根到底在于外资银行追求更大的利润和发展空间,本文认为,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动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2.1.1为跨国企业服务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在贸易自由化原则的推动下,国际贸易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广泛展开,跨国公司也迅速在海外扩展。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为推动经济发展,一直实行积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外资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外资银行与其本国的跨国公司具有长期的业务往来,知道这些公司对金融的需求方向,为了满足原有客户投资中国的需要,给客户提供比中资银行更加完善的服务,外资银行跟随本国客户到中国设立分行,或先客户一步到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熟悉中国法律环境,掌握行业动态调查买方信用等,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完成进入中国市场前的准备工作,继续为原有客户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

2.1.2占领我国广阔的市场

一般而言,东道国的GDP总量越大、GDP年增长率越高、信贷规模与GDP的比率越低、东道国的存贷比率越低,则东道国的市场机会就越多。

就中国银行业本身而言,市场规模大,增长速度快,与其他国家的对比来看,比如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这几个发展中经济体,从银行业资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中国在这五个国家当中是最高的。

由于政策的原因,我国银行业长期受控于国家,垄断色彩很浓,竞争能力较弱,而外资银行拥有明显的管理优势、资金规模上的优势、高素质的人才以及国际市场网络,这种竞争优势使得外资银行在我国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物价稳定、金融深化程度不断加深,而且,我国对外资银行给予税收的优惠和超国民待遇,外资银行有强烈的意愿进入中国,以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收益,享受这广阔的市场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润。

2.1.3我国对外资银行管制松动

东道国对于金融监管往往有“内紧外松”的倾向,通常东道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制度都不太健全或者比较宽松,因此外资银行在东道国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从而经营效益也有所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地深化,金融业也逐步对外开放,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自2006年12月11日起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范围和服务对象范围的限制,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的所有非审慎性限制。

外资银行可根据其在中国的经营战略,按照自愿的原则选择商业存在形态。

外国银行分行、独资银行和合资银行为营业性机构,经批准可按规定经营存款、贷款、结算、托管和代理保险等业务,并可在符合开业时间、盈利状况和审慎经营等方面的条件后申请开办人民币业务。

于此同时,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增加外资银行盈利机会。

这必将促使外资银行加快进入我国的步伐与深度。

外资银行进在我国的历史虽然不短,但之前都是少量几家,而且还受到政府和外界条件各种限制,最初的外资银行进入,只是为了服务外企而到来的。

但当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以后,我国银行业的状态又是新的一个开篇了。

2.2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前我国银行业的状态

改革开放前,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基本上是完全垄断市场。

1986年后,随着央行地位的确立、国有银行商业化的改革,打破了独家垄断,业务范围管制逐步放开,但这一改革尚不深入,银行业在经营管理、业务范围、市场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还比较落后,各银行业间的竞争还十分有限。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银行业考虑到国内金融发展的现状与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在银行业的对外开放上采取的是一种谨慎的渐进开放策略。

1985年,我国银行业的资金合计是6430.87亿元,其中存款资金就有4273.03亿元,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就是我国银行业的主要业务,中间业务还未开展,我国银行业的收入是8.97亿元。

外资银行对我国的影响是很有限的,我国银行业还是处于主导地位,尚未打破中国低效均衡的状态。

下图2.2.1是外资银行尚未大量进入前,我国银行业效率的状态:

图2.2.11997-2001年我国银行业效率指标

2.3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后我国银行业的状态

入世后,外资银行大量进入我国,外资银行的进入,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了我国银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在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理念等方面,外资银行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发挥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填补了部分市场空白。

外资银行的进入,增加了中资银行自身改革创新的动力,一些有实力的国内大银行开始涉足外资银行所擅长的财务顾问、现金管理和理财服务,人民币理财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特别是当外资银行的技术溢出效应发挥作用后,将促使国内商业银行提高管理效率,多样化资产组合和进行套期保值,调整资产负债的失衡,降低经营风险。

这正如“鲶鱼效应”——大量缺乏活力的国有银行就如悠然自得惯了得“沙丁鱼”,在外资银行这种“鲶鱼”的冲击下,会意识到生存危机,并开始拼命力争在发展中求生存。

2001年底入世以来,我国银行业加快改革发展步伐,熟悉了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懂得对方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已具备了与外资银行竞争的基础和条件。

2011年,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0412亿元,比2010年增加2775亿元,同比增长36.3%。

2011年末,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28%,同比上升0.16个百分点;

平均资本利润率为20.4%,同比上升1.18个百分点。

下图2.3.1是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后,我国银行业效率的状态:

图2.3.12004-2010年我国银行业效率指标

3外资银行进入给我国银行业效率带来的积极影响分析

3.1竞争效应

外资银行相比于国内银行,具有更先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更雄厚的资金实力,这必然会给我国银行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在外资银行竞争压力下,我国银行为保持原有市场份额,不得不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争取尽可能大的市场份额;

外资银行的进入加剧了东道国国内金融业的竞争,打破了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垄断,降低了其因长期垄断而形成的高收入和高运营成本。

而且,外资银行进入使得以往的银行经营方式面临挑战,这迫使中资银行改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一般都具有充足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管理经验和服务技术,其高水平的服务效率和卓越的商业信誉,竞争力强,有助于消除银行业的自然垄断,促进我国银行业效率的提高。

王丽(2007)认为外资银行带来的竞争可以引发国内商业银行的不断创新,有利于我国银行业效率的提升。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竞争是使组织充满活力的动力源。

来自外资银行的压力迫使国内银行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并吸引新的客户,不得不降低金融产品价格,减少存贷款利差。

净利息收入的减少刺激国内商业银行积极扩展其他业务收入来源,同时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积极推出新产品开拓新业务,促进了本土商业银行的业务多元化,提高了银行业的效率。

外资银行新的经营理念是中资银行提高盈利能力的根本。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入,中资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盈利能力也不断增强。

在中外资银行竞争过程中,优化了资源的配置,中资银行可以利用外资银行的资金优势、信息优势和国际市场优势,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3.2外溢效应

外资银行进入可给我国银行业带来新的技术、服务、产品和管理经验等,特别是当外资银行以参股和合并等方式直接参与我国银行的经营活动时,这将对我国银行产生示范效应和学习效应,在银行业内引发技术、产品、组织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创新。

外资银行带来的新的业务品种和技术是中资银行提高盈利能力的有效途径。

外资银行在传统银行业务和新兴银行业务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经验;

这些经验通过技术外溢,将使国内银行更快掌握先进的业务技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国内银行通过模仿可以更快掌握先进的银行业务技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这里,以招商银行作为例子说明外溢效应在我国发挥的作用。

信用卡在国际上有70年的历史,但招商银行仅用了13个月就推出一卡双币的信用卡,因为我们从国际上引入了最先进的管理经验、甚至管理团队。

外资银行的外溢效应最关键的是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产品的创新。

创新是促进金融发展、提高金融业效率的重要手段。

外资银行进入将把不断创新的金融新产品带入我国,尤其是把领导现代国际金融市场新潮流的以货币、外汇、股票、债券、存单以及利率、汇率、股票指数等一般金融工具为内容的,以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手段的,以稳定投资收益、提高市场流动性、吸引众多客户等为特点的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带入我国,将为我国银行提供难得的参照体系,这对我国金融业务的扩大、金融电子化程度的提高和金融服务手段的优化将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

这种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所带来的外溢效应对国内银行在这些方面的改进起到了巨大的示范作用。

随着外溢效应的不断扩大,我们可以看到中资银行在技术创新等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发展,例如国内银行开展的个人投资顾问和个人理财业务近年来发展迅猛,尤其在人民币个人理财上更是具有外资银行所不具有的优势。

同时产品的开发成本一般较大,由于其特殊性,金融产品极易被模仿,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新的金融服务和工具,会产生示范效应,竞争促使国内商业银行模仿这些金融服务和工具,并且根据国内消费需要进一步改造,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产品,从而节约成本。

这有利于我国学习和掌握外国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金融创新产品,为我国培养银行业发展的后背力量。

特别是外资银行直接参与本国银行的经营活动时,如合资与合并等,这将对我国银行产生示范效应和学习效应。

外资银行参与中资银行的经营管理,实现产权结构的多元化,为形成真正有效的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减少不必要的成本。

在长期,中资银行掌握了更好的经营管理技术,银行经营成本下降、效率提高。

4外资银行的进入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

4.1人才流失效应

外资银行的进入可能造成东道国银行业高级骨干人才的流失,更好的福利与薪酬将会吸引大量的人才,形成“人才流失效应”,削弱东道国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并随其业务的扩展,必然会使这些外资银行大量搜罗我国尚属稀缺的生产要素——人才,特别是在国有商业银行内掌握着银行业务、金融技术、经营管理的优秀人才更是外资银行招揽的重点。

对于中资银行,失去这些人才,将会举步维艰。

所以,外资银行的大规模进入,我国银行业面对的首先还不是业务上的损失,而是人才的损失。

4.2抢夺优质客户

外资银行的目标客户主要是跨国企业、实力雄厚的国内大型企业、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政府组织以及一些公共事业单位,当外资银行成功度过适应期并开始盈利时,他们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这些优质的客户。

外资银行凭借它们优质的技术与服务吸引了东道国银行大量的优质客户,从而产生“摘樱桃”效应。

优质客户也会被外资银行先进、专业的服务和管理水平所吸引,纷纷投入外资银行的怀抱。

而我国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优质客户,大量优质客户被外资银行拉走,国内银行的利润会大大降低,进而可能导致我国银行的大面积亏损,国内银行为追求利润开始从事高风险信贷活动,从而会导致银行部门的风险管理行为扭曲,破坏银行体系的稳定。

优质客户的流失,一方面使中资银行因客户流失从而导致收益能力下降;

另一方面使中资银行为了维持和开拓优质客户而加大经营成本,造成银行成本上升。

4.3给我国金融监管带来更大的压力

我国中央银行目前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主要集中在市场准入方面,而对外资银行的经营监管方面则存在诸多漏洞。

国内外资银行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转移利润逃避中国税收;

违规经营少交存款准备金;

采取非价格手段进行竞争;

通过多存少贷将其在境内吸收的外汇资金调往境外套汇、套利等。

不仅如此,人民币业务的开放还为外资银行通过国际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留下政策空间,使中央银行难以有效控制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从而弱化货币政策效应。

同时,外资投资企业在外资银行的支持下更容易形成市场垄断和产业垄断,给我国中央银行以金融手段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形成障碍,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造成国内金融秩序的混乱。

5实证研究

5.1模型的建立

本文采用的计量模型源自Claessense,Etal.(2001)有关外国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上,被学术界广泛引用),具体形式如下:

(模型1)

其中,Iijt表示时间t国家j银行i的效率变量;

FSjt表示时间t国家j的外国银行竞争程度变量;

Bit代表时间t银行i的一系列银行层面的控制变量;

Xjt表示时间t国家j的一系列国家层面的控制变量;

i,i分别是相应变量的回归系数,0是常数项,ijt是误差项。

银行效率采用五项独立的指标:

两个衡量银行的收入效率——净利息收入比总资产率和非利息收入比总资产率;

一个衡量银行的盈利效率——税前利润比总资产率;

两个衡量成本效率——营业成本比总资产率和贷款损失比总资产率。

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